資源簡介 選擇題(共12題,12分)1. 中國共產黨第 ▲ 屆中央委員會第 ▲ 次會議于2013年11月9日至12日在北京召開,主要議程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委員會報告工作,研究全面深化改革重大問題,大會審議并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A. 十七 二 B. 十七 三 C. 十八 二 D. 十八 三2.流行標語往往帶有時代的烙印。下列標語流行于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不同時期,按期出現的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 )①“階級斗爭一抓就靈” ②“解放思想,實事求是”③“與時俱進,科學發展” ④“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A. ①④②③ B. ①②③④ C. ④①②③ D. ③②①④3.下列選項中前后沒有內在聯系的是…………………………………………………( )A.萬隆會議——求同存異 B.小球轉動大球——中美建交C.土地改革——封建土地所有制被消滅 D.一五計劃——社會主義制度建立4.用“百度”搜索軟件搜索“難民”一詞,找到的相關網頁竟然超過2,730,000頁。這從一個側面表明……………………………………………………………………………( )①發展已經不再是當今時代的主題了 ②發展問題受到全人類普遍的高度關注③經濟發展成果,遠未惠及到所有國家和人民 ④進入新世紀,南北關系形勢總體上日趨緊張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5.2013年敘利亞武裝沖突進一步惡化,敘國內對立雙方互相指責,人民生活困苦不堪。中國政府呼吁各方保持克制,和平解決矛盾。這說明了 ……………………………( )①當前世界和平依然受到威脅 ②中國在敘國內矛盾解決過程起著主導作用③維護世界和平事關各國人民的福祉 ④總體和平,局部戰亂是當今世界的基本態勢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6.我國每年在餐桌上浪費的糧食價值高達2000億元,夠2億人多吃1年。為此,國家推行了“光盤行動”即吃光盤子中的食物,拒絕浪費,珍惜糧食。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 )①是每個公民應盡的社會責任 ②是一個民族應有的現代文明素養③是弘揚勤儉節約傳統美德、艱苦奮斗精神的具體體現④這是由我國資源短缺、仍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國情決定的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7. 1979年農村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分田”與新中國成立初期土地改革時的“分地”相比,兩者的共同之處在于 ……………………………( )①都調動了農民生產積極性 ②都促進了農村經濟的發展③農民都獲得了土地所有權 ④普遍得到當時農民的好評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8.我國自主研制的“嫦娥三號”月球探測衛星即將于年底發射升空,它對我國解決資源問題的重要意義在于…………………………………………………………( )A. 改變資源區域分布不平衡的現狀 B. 擴展資源的開發范圍C. 擴大資源二次利用的廣度和深度 D. 加強資源的回收利用9.以下選項最適合作為右邊表格標題的是 ( )A.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實行B.“一國兩制”構想的實踐C.外交領域成就斐然新|課 |標 |第 |一 | 網D.民族團結與祖國統一10.2013年2月25日,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會見中國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及臺灣各界人士訪問團。習近平指出:“兄弟齊心,其利斷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兩岸同胞共同努力,共同來圓“中國夢”。這表明 ……………………………( )①兩岸實現統一已沒有阻力 ②兩岸同胞血脈相連,是一家人③兩岸統一是不可阻擋的歷史潮流④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是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政治基礎A.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②③ D. ①③④11.2013年1月18日,中國科學院院士鄭哲敏和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小謨榮獲2012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國家設立最高科技獎是因為 ……………………………( )①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 ②當前國際競爭歸根到底是教育和人才的競爭 ③科技創新能力是增強綜合國力的決定性因素 ④科學技術是民族振興的基石A.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12.“地動山搖搖不散中華魂魄,山崩地裂裂不開萬眾一心。”汶川大地震五周年之際寫下的這一對聯所蘊含的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是 ……………………………………………( )A.敬業樂群、公而忘私的奉獻精神 B.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為政風范 C.自強不息、艱苦風斗的昂揚銳氣 D.大道之行、天下為公的社會理想非選擇題(共6題,48分)13、九年級同學王芳就我國1949年到1978年這段歷史,畫了年代尺,并根據這段歷史特點,提出如下問題,請你參與回答:(1)在第①階段中,標志著祖國大陸完成統一的事件是什么?(1分)在這一階段中國哪一社會制度基本建立了?它是通過什么途徑建立的?(2分)(2)說說第②階段中,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經歷了什么挫折?(2分)它留給我們哪些歷史教訓?(2分)(3)1978后中國開始走上了什么道路?(1分)14.(8分)材料一:新華社報道:進入2013年,中國多地出現霧霾天氣,尤其是長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魯地區等區域。以北京為例,2013年1月,僅有5天不是霧霾天。材料二:中共十八大報告指出:面對資源約束趨緊、環境污染嚴重、生態系統退化的嚴峻形勢,必須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問題?其實質是什么 ?(2分)(2)從環境的重要性和危害性角度談談建設美麗中國的必要性。(4分)(3)為建設美麗中國,我國必須堅持什么基本國策?實施什么發展戰略?(2分)15.(8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夢想一定能實現。”九年級某班開展了“中國夢”的主題班會,下面是部分同學的觀點:(1)建黨100年和建國100年,我國的奮斗目標分別是什么 (2分)(2)偉大的民族精神內容是什么?它對中國夢實現有何作用?(4分)(3) 為了實現“中國夢”,當代青年應承擔怎樣的社會責任 (2分)16.(8分)材料一:1992年鄧小平視察了深圳等地發表了重要講話,史稱“南方談話” :“不改革開放只能是死路一條”“改革開放膽子要大一些,敢于試驗……繼續大膽試、大膽闖。”材料二:2012年12月7日-11日,習近平總書記重走鄧小平南方視察路,在廣東考察時指出:當前,我國改革開放已經進入攻堅期、深水區,“深水區”里暗礁橫亙,攻堅期內矛盾交織……只有“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才能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1)鄧小平被確立為中國共產黨第二代領導集體核心是在什么會議?這次會議有何歷史意義?(3分)(2)說一說“深水區里橫亙的暗礁”和“攻堅期內交織的矛盾”主要指什么,請舉例說明?(3分)(3)為什么“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2分)17. (8分)材料一:中國人口發展變化表 材料二:2010年中日若干數據對比圖材料一反映了我國人口發展呈現怎樣的變化趨勢?(2分)根據材料二,說明中、日兩國每公斤標準煤創造的GDP差距大的原因。(2分)根據材料一、二回答,我國應堅持怎樣的基本國策和發展戰略?(2分)為實現現代化,國家該如何推進這一戰略的實施?(2分)18. (8分)材料一:利比亞,地中海南岸的一個北非國家,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是中東石油運往西歐、美國的必經之地。利比亞是非洲石油儲量最大的國家,一半以上的石油未經開采。材料二:2011年3月19日,法、英、美等多國部隊空襲利比亞,造成大量平民傷亡,利比亞國內局勢進一步惡化。中、餓等國一致呼吁和平解決利比亞問題。我國外交部發言人表示:利比亞的未來應由利比亞人民自己決定,多國部隊的軍事干預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利比亞問題。(1)結合材料一,概括美、英、法等西方國家軍事干預利比亞的最終目的。(2分)(2)材料二反映了當今世界的什么問題?(1分)造成這一問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3)寫出現代史上我國與西方多國部隊作戰并獲得勝利的戰爭名稱(1分)。(4)多個實例證明多國部隊的軍事干預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哪么怎樣才能根本解決呢?。(2分)標題:內容:1955年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成立1965年西藏自治區成立1997年香港回歸1998年澳門回歸1949年1958年1966年1978年1976年③①②中國夢一定會實現,因為有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有全國各族人民的團結奮斗。還有偉大的民族精神建黨100年和建國100年,是我們民族復興的兩個重要時間表。王 云陳 山實現中國夢,我們首先要有自己的夢想和追求。劉 飛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