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教科版(2017秋)科學三年級上冊學案(PDF版含目錄)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教科版(2017秋)科學三年級上冊學案(PDF版含目錄)

資源簡介

教科版科學三年級上冊學案

1.水到哪里去了
2.水沸騰了
3.水結冰了
4.冰融化了
5.水能溶解多少物質
6.加快溶解
7.混合與分離
8.它們發生了什么變化
第一單元復習與測試
空氣
1.感受空氣
2.空氣能占據空間嗎
3.壓縮空氣
4.空氣有質量嗎
5.一袋空氣的質量是多少
6.我們來做“熱氣球”
7.風的成因
8.空氣和我們的生活
第二單元復習與測試
天氣
1.我們關心天氣
2.認識氣溫計
3.測量氣溫
4.測量降水量
5.觀測風
6.觀察云
7.整理我們的天氣日歷
8.天氣預報是怎樣制作出來的
第三單元復習與測試
第一單元 水
1.水到哪里去了
【學習目標】
1.知道水在一定條件下會變成水蒸氣。
2.知道水蒸氣是一種無色無味的氣體。
3.進一步認識水和水蒸氣是不同狀態的同一物質。
【學習重點】
通過觀察了解水蒸氣是一種無色、無味、看不見、摸不著的氣體,它是水的
一種形態。
【學習難點】
初步經歷探究性實驗“水去哪兒了”的探究活動。
【學習過程】
一、問題存折銀行
序號 存入問題 存入時間 提取時間
1 水還可能有其他的形態嗎?
2 我們用濕布擦黑板,黑板會
變干,水到哪里去了?
3 我們用水洗手,手會變干,
水到哪里去了?
4
5
二、活動探究
1.實驗一:比較有蓋和無蓋杯子中水量的變化。
(1)實驗材料:兩個大小相同的杯子、塑料薄膜、橡皮筋。
(2)實驗步驟:
①向兩個大小相同的杯子里加入等量的水,標出水的高度。
②用塑料薄膜蓋好其中一個杯口,并用橡皮筋固定,另一個不蓋。
③把它們放到通風和向陽的位置。
④2~3 天后,觀察兩個杯子中水量的變化。
( 3 ) 實 驗 現 象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4)實驗結論:水變成__________進入到空氣中。
2.實驗二:觀察倒扣在地面上的塑料盒中的變化。
(1)實驗材料:透明的塑料盒。
(2)實驗步驟:將透明的塑料盒倒扣在地面上,放置一段時間,觀察盒中
的變化。
( 3 ) 實 驗 現 象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4)實驗結論:地面上的水變成水蒸氣進人到空氣中,進入到空氣中的
_________可以變成_________重新落回到地面上。
三、理解與應用
比較水和水蒸氣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水 水蒸氣
【學習小結】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水和水蒸氣是水的不同形態。它們都具有無色,
無味,有一定的溫度,占據一定的空間,無固定形態的特點。不同點在于水是液
體,看得見,摸得著,可蒸發成水蒸氣;水蒸氣是氣體,看不見,摸不著,當溫
度變低時可以液化成液態水。
【精煉反饋】
一、判斷下列說法是否正確,對的打“√”,錯誤的打“×”。
1.無色的物質一定是透明的。( )
2.水蒸氣是氣體,不是水。( )
3.水蒸氣是白色的。( )
4.蒸發現象只有在溫度高的時候才發生。( )
5.沒有固定的形狀是液態水和水蒸氣的共同特征。( )
二、選擇。
1.濕衣服在通風、向陽的地方晾干了,是一種( )現象。
A.蒸發 B.液化 C.溶解
2.關于發生蒸發現象的條件,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蒸發在低溫下不能發生
B.蒸發在溫度較高的時候才會發生
C.蒸發在任何溫度下都能發生
3.水蒸氣在( )情況下能液化成小水珠。
A.遇冷 B.遇熱 C.任何
4.下列屬于蒸發現象的是( )。
A.近距離往玻璃上哈氣,玻璃上會起“霧”
B.用風扇吹干身上的汗
C.早晨植物葉上的露水
三、綜合探究。
1.將透明的塑料盒倒扣在濕潤的地面上,放置一段時間后,塑料盒的內壁
上出現了小水珠;將塑料盒口朝上放在地面上,一段時間后,內壁的水珠消失了。
這期間,水發生了哪些變化?
2.用所學知識解釋下面的現象。
(1)一個暑假的中午,小莉在給花澆水的時候灑了一些水在陽臺地面上。
午休后,小莉發現陽臺地面上的水消失了。灑在地面上的水到哪里去了?
(2)夏天,在玻璃杯中倒入一杯冰凍飲料,玻璃杯外壁上很快就會有小水
珠出現。這些小水珠是從哪里來的?
2.水沸騰了
【學習目標】
1.知道水沸騰的現象,水在加熱過程中發生的變化。
2.掌握使用溫度計測量水溫的方法以及酒精燈的使用方法。
3.通過水沸騰的實驗,培養細致、認真觀察記錄的能力,學會運用思辨的
方法獲得科學概念。
4.經歷實驗探究,體會水沸騰與溫度有密切的關系,認識到自然界的事物
是有聯系的。
【學習重點】
沸騰是水受熱超過一定溫度時發生的劇烈的汽化現象,沸騰過程中水的溫度
不再發生變化。
【學習難點】
探究活動中,發現、觀察能力、歸納能力和表達能力的培養。
【學習過程】
一、問題存折銀行
序號 存入問題 存入時間 提取時間
1 燒熱水時,如果我們不停地
給水加熱,會出現什么情
況?
2 水變成水蒸氣,體積會有什
么變化?
3 該如何使用溫度計?
4
5
二、活動探究:給燒杯里的水加熱,觀察和記錄水在加熱過程中的變化。
1.實驗材料:
燒杯、清水、石棉網、三腳架、酒精燈、溫度計。
2.實驗步驟:
(1)在燒杯中加入一些清水,放在火上加熱。
(2)觀察加熱過程中水的變化和溫度的變化,記錄水沸騰時的溫度。
(3)觀察水沸騰時,水中、水面和水面之上的各種現象。
(4)將套有塑料袋的漏斗放在沸騰的水面下(塑料袋被擠壓過),觀察袋
子的變化。
3 . 實 驗 現 象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4.實驗記錄:
溫度/℃
60℃以下
60℃~90℃
90℃~100℃
沸騰時溫度
100℃
沸騰后繼續
加熱
移走酒精燈

5.實驗結論:一般情況下,當溫度上高到______℃時水會沸騰。水加熱后
有_______產生。
三、理解與應用
1.水在加熱過程中發生了哪些變化?
2.水在達到什么溫度時沸騰?水沸騰的過程中我們看到了什么現象?
【學習小結】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沸騰是水受熱超過一定溫度時發生的劇烈的汽
化現象,沸騰過程中水的溫度不再發生變化。我們正確掌握了測量水溫的方法和
怎樣正確使用酒精燈。
【精煉反饋】
一、判斷下列說法是否正確,對的打“√”,錯的打“×”。
1.水的沸點是 100℃,這是人們規定的。( )
2.在給燒杯里的水加熱的實驗中,石棉網沒什么作用,可以去掉不用。( )
3.和水蒸發一樣,水在任何溫度下都可以沸騰。( )
4.水沸騰后,如果一直加熱,它會一直沸騰,并且溫度會越來越高。( )
5.如果不小心把酒精撒在桌面上并燒著了,最好的方式是用水澆滅。( )
二、選擇正確答案的序號填在括號里。
1.下圖中正確表示了水沸騰時的氣泡的是( )。
2.在給燒杯中的水加熱的實驗中,下列操作錯誤的是( )。
3.關于水沸騰的實驗,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水沸騰時會有大量氣泡上升、變大,到水面時破裂,釋放出水蒸氣,遇
到冷空氣后又液化成小水珠,即“白汽”
B.燒杯中的水量會影響把水加熱至沸騰時所用的時間
C.水沸騰時,繼續吸熱,水溫會繼續升高
4.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水沸騰時,蒸發現象也在發生
B.水蒸發是汽化現象,水沸騰不是汽化現象
C.蒸發和沸騰都能在任何溫度下發生
三、結合“給燒杯里的水加熱”的實驗,完成下面的填空。
1.在加熱過程中,水的溫度會( ),溫度計的液柱會( );
水沸騰后,溫度計的液柱會( )。(填“升高”“降低”或“不變”)
2.套在漏斗上的塑料袋鼓起來了,說明有( )進入塑料袋,也說明
水變成水蒸氣后體積會( )。
四、綜合探究。
1.把水加熱到沸騰,并持續沸騰一段時間,然后關掉火源。在這個過程中,
我們觀察到了哪些現象?
2.星期六的早上,媽媽讓小明煮牛奶。小明把牛奶倒進鍋里,蓋上透明玻
璃蓋子,用煤氣灶的火加熱。小明發現,一段時間后,鍋里開始冒泡泡,并且泡
泡越來越多,同時有“白汽”從鍋蓋的氣孔里冒出來;后來,牛奶沸騰了,把鍋
蓋都沖起來了,牛奶泡泡也溢出來了。
(1)請用所學知識解釋小明加熱牛奶過程中發生的現象。
(2)牛奶溢出來時,小明應該如何及時采取措施制止牛奶泡泡繼續溢出?
3.水結冰了
【學習目標】
1.能夠觀察、記錄冰的特征,并比較水和冰的相同和不同。
2.能夠觀察水結冰過程中的溫度及其他變化。
3.認識到當環境溫度低于 0℃,水的溫度下降到 0℃時,開始結冰,從液體
狀態變成了固體狀態。
4.認識到水在結冰過程中,要向周圍放出熱量。
【學習重點】
觀察冰的特點和水結冰過程中的溫度變化。
【學習難點】
知道水為什么會結冰,初步建立水的形態變化與熱量變化有關系的概念。
【學習過程】
一、問題存折銀行
序號 存入問題 存入時間 提取時間
1 如果一直讓水的溫度下降,
會出現什么情況?
2 水在什么情況下會結成冰?
3 水和冰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
點?
4
5
二、活動探究:觀察并記錄水結冰過程中的各種變化。
1.實驗材料:
試管(短而細)、溫度計、保溫杯(或在普通的塑料杯外面包裹一塊干毛巾)、
碎冰、純凈水、食鹽、記號筆。
2.實驗步驟:
(1)在試管里加入一半的純凈水,用溫度計測量并記錄試管里水的溫度。
(2)拿一只保溫杯(或在普通的塑料杯外面包裹一塊干毛巾,減緩杯中冰
的融化速度),在杯內裝滿碎冰,把試管插入碎冰中,用溫度計測量試管里水溫
的變化。
(3)在碎冰里加入較多的食鹽(加食鹽可制造更低的溫度),保持幾分鐘
后持續觀測試管中水的溫度。
(4)觀察到試管里的水開始結冰時,讀出溫度計的示數,并注意觀察試管
中水結冰后體積發生的變化。
(5)水完全結冰后,在試管上標記冰柱的高度。
3.觀察并記錄水結冰過程中的各種變化。
水的初始溫度
水開始結冰時的溫度
保溫杯中碎冰的溫度
水結冰后體積的變化
4.實驗結論:當環境溫度低于_______,水的溫度下降到_______時,水開
始__________,水從__________狀態變成了__________狀態。水結冰時,冰水混
合物的溫度會長時間保持在_______,結冰之后所占據的空間更______了。
三、理解與應用
1.觀察比較水和冰有哪些相同點和不同點。
2.水在什么條件下會結冰?
3.水結冰后有哪些變化?
4.冰還是水嗎?
【學習小結】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水和冰既有相同點:沒有顏色、沒有氣味,
透明,又有不同點:冰——有固定形狀、不會流動、堅硬,水——無固定形狀、
會流動、柔軟。水結成冰以后,形態發生了改變,從液體變成固體。通常情況下,
水在 0℃時開始結冰,水的狀態發生變化的根本原因就是由于熱量的變化。在本
課中我們還進行了科學實驗。科學實驗是一項嚴肅的活動,我們必須按照要求,
科學、規范地實驗。此外,我們還要注意觀察、認真思考、仔細分析,只有這樣,
才會有收獲!
【精煉反饋】
一、判斷下列說法是否正確,對的打“√”,錯的打“×”。
1.水結冰后,溫度將一直保持不變。( )
2.把冰放人水中,冰會浮在水面上。( )
3.在碎冰中加食鹽會使碎冰的溫度上升。( )
4.隔著冰可以看見物體。( )
5.水結冰后,形態變了,但體積不變。( )
二、選擇正確答案的序號填在括號里。
1.使水的形態發生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溫度
B.透明度
C.硬度
2.水在結冰過程中與周圍環境的熱量交換情況是( )。
A.要從周圍環境中吸收熱量
B.要向周圍環境釋放熱量
C.既不從周圍環境中吸收熱量,也不向周圍環境釋放熱量
3.關于水結冰的實驗,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應選用粗一點的試管
B.應該在試管中加滿水,因為水結冰后體積會縮小
C.測量溫度時溫度計不能碰到試管內壁
4.為了使冰水混合物的溫度降低,可以采用的方法是( )。
A.加水
B.攪拌
C.加鹽
三、完成下面的填空。
1.水蒸發可以在( )(填溫度條件)進行;水沸騰的溫度是( );
水結冰的溫度是( )。
2.水蒸氣凝結成小水珠要向周圍環境( )熱量,水結成冰要向周圍環
境( )熱量。(填“吸收”或“釋放”)
四、綜合探究。
1.自然界中的冰水混合物,冰既不融化,水也不結冰,此時的溫度一定是
0攝氏度,為什么?(標準大氣壓下)
2.下面是某小組在做水結冰實驗時的相關記錄,請根據記錄表回答后面的
問題。
(1)碎冰的溫度比水的初始溫度( ),比 0℃( )。(填“高”
或“低”)
(2)當水的溫度下降到( )時,水開始結冰。
(3)水結成冰時,向周圍環境( )(填“吸收”或“釋放”)熱量,
本身的溫度( )(填“升高”或“降低”)。
4.冰融化了
【學習目標】
1.知道當環境溫度高于 0℃,冰的溫度升到 0 時開始融化,從固體狀態變
成了液體狀態
2.知道冰在融化過程中,要向周圍吸收熱量,熱量是使水的狀態發生變化
的重要因素。
3.給冰塊加熱,觀察冰塊的變化;觀察并記錄冰融化成水的變化過程。
【學習重點】
理解冰在融化過程中,要從周圍吸收熱量,熱量是使水的狀態發生變化的重
要因素。
【學習難點】
觀察并記錄冰融化成水的變化過程。
【學習過程】
一、問題存折銀行
序號 存入問題 存入時間 提取時間
1 如果給冰加熱,會看到什么
現象?
2 冰為什么會融化?
3
4
二、活動探究
1.給冰加熱會怎樣?
(1)用吸管不斷地向冰塊的某一個部分吹熱氣,會出現什么情況?為什么
會這樣?
(2)用吹風機的熱風吹冰塊,冰塊會出現什么情況?為什么會這樣?
2.冰融化成水的過程中有哪些變化?
(1)實驗目的:
探究冰融化成水的過程中的變化。
(2)實驗材料:
一個結冰的試管裝有熱水的燒杯、標記筆。
(3)實驗過程:
①結冰的試管,在冰面處做上標記,把試管浸在熱水里,觀察冰的融化
過程。
②冰融化過程中,記錄溫度的變化。
③完全融化成水后,在試管內的水面處做上標記,比較冰和水的體積。
( 4 ) 實 驗 現 象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5)冰融化過程觀察記錄
冰融化前 冰融化一半 冰完全融化
(6)實驗結論:冰融化成水后,由_____變成_____,體積變____了。
三、理解與應用
1.冰融化成水的原因是什么?
2.冰在融化過程中有什么變化?
3.水、水蒸氣、冰有哪些相同和不同?它們是同一種物質嗎?
【學習小結】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我們學習了用吸管或用吹風機的熱風向冰塊的某一部分
吹熱氣,觀察到了冰塊的變化,說明冰塊融化過程要不斷地從外界吸收熱量。將
結冰的試管放入熱水中,觀察冰融化成水的變化過程。通過在試管上做標記,我
們了解到冰融化成水后體積會減小。比較水、水蒸氣和冰的相同點與不同點,認
識到三者在一定條件下是可以互相轉化的。要求我們在實驗觀察活動中認真、細
致的態度,意識到細致的觀察能獲得更多的發現。
【精煉反饋】
一、判斷下列說法是否正確,對的打“√”,錯的打“×”。
1.水結成冰時、冰化成水時的溫度是同一個溫度。( )
2.水蒸氣要變成冰,必須先凝結成水。( )
3.要使水變成水蒸氣,必須把水加熱到 100℃。( )
4.水蒸氣、水、冰的形態不同,不是同一種物質。( )
5.化雪的時候,雪要從周圍空氣中吸收熱量。( )
二、選擇正確答案的序號填在括號里。
1.冰融化成水,體積會( )。
A.增大
B.減小
C.不變
2.水在自然界同時以( )形式存在。
A.液態、固態
B.氣態、液態、固態
C.液態、氣態
3.在“冰融化”的實驗中,不可能出現的現象是( )。
A.試管外壁有小水珠
B.冰融化一半時,用溫度計測量到試管中水的溫度是 2℃
C.冰完全融化時,用溫度計測量到燒杯中的水的溫度是 15℃
4.下面不是吸熱過程的是( )。
A.哈出的氣在玻璃上凝結成小水珠
B.濕衣服晾干了
C.河里的冰融化了
三、完成下面的填空。
1.促使水以三種不同形態在自然界不斷循環變化的原因是( )的變
化。
2.當環境溫度高于( )℃時,冰開始融化,從固體狀態變成( )
狀態。
四、綜合探究。
1.把“遇冷”或“受熱”分別填在合適的括號里。
2.下面是某小組探究冰塊融化成水的實驗(把結冰的試管放在熱水中)中
試管中水的溫度記錄。請完成相關問題。(已知結冰的試管的初始溫度是﹣12℃)
(1)由上表可以看出,試管中的冰是在( )分鐘內就開始融化的。
(2)由上表可以看出,試管中的冰完全融化發生在第( )~( )
分鐘。
(3)在試管中的冰融化的過程中,燒杯中的水( )熱量,試管中的
冰( )熱量。(填“吸收”或“釋放”)
(4)試管中的冰融化成水后,體積( )。(填“增大”或“減小”)
(5)實驗過程中,試管外壁上有小水珠,這是( )中的水蒸氣遇到
冷的試管外壁凝結成的。在這一過程中,水蒸氣( )(填“吸收”或“釋
放”)熱量,試管外壁( )(填“吸收”或“釋放”)熱量。
5.水能溶解多少物質
【學習目標】
1.知道水能溶解食鹽和小蘇打。同樣的水能夠溶解的食鹽和小蘇打的數量
是不同的。
2.通過對比的方法研究同樣的水中溶解的食鹽和小蘇打的數量。
3.感受生活中的溶解現象,知道可以利用這種變化為生活服務。
【學習重點】
了解和發現不同物質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
【學習難點】
研究食鹽和小蘇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學會采用對比實驗的方法研究相應的
問題。
【學習過程】
一、問題存折銀行
序號 存入問題 存入時間 提取時間
1 什么東西放入水中會被溶
解?
2 如果把食鹽一直不斷地加入
同樣多的水中,食鹽還會繼
續溶解下去嗎?
3 為什么有的東西可以在水中
溶解,有的不可以?
4
5
二、活動探究:食鹽和小蘇打的溶解能力相同嗎?
1.實驗材料:
透明玻璃杯 2個、攪拌棒 2根、食鹽、小蘇打、水、天平、量筒等。
2.實驗步驟:
(1)先分別取大約 20 克食鹽和小蘇打,再把它們分別平均分成 8份。
利用天平先稱出 20 克,將它倒在紙上,紙對折后再用小勺將它們大致分成
兩份。然后不斷重復,分到 8份,每份 2.5克。或直接用電子天平稱量,分成
2.5克一份。
注意:用小勺取食鹽不能保證每次取的量都相同,所以可以事先將食鹽平均
分好份數;散落在桌面的食鹽和小蘇打也要收集起來放入原材料中。
(2)在 2個透明玻璃杯中分別放入 50 毫升清水。
(3)取一小份食鹽,加入一個盛水的玻璃杯中,用攪拌棒充分攪拌。在食
鹽完全溶解后,再加人第二份食鹽,繼續攪拌……直到食鹽不再溶解為止。
(4)按這樣的辦法,將小蘇打一份一份地溶解,直到不能溶解為止。
3.記錄食鹽和小蘇打分別溶解在 50 毫升水中的份數。
1份 2份 3份 4份 5份 6份 7份 8份
食鹽是否溶解
小蘇打是否溶

我的發現
4.實驗結論:食鹽和小蘇打在水中溶解的量_________(“相同”或“不同”),
說明食鹽和小蘇打的溶解能力__________(“相同”或“不同”)。
三、理解與應用
1.為什么我們在做上面實驗的時候,要一份一份地加入?
2.如何比較白糖和味精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否相同?
【學習小結】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知道食鹽、白糖、味精、紅糖等物體在水中
能夠溶解,知道通過攪拌能加快食鹽的溶解速度,通過實驗研究比較不同物質在
水中的溶解能力。通過對比實驗的方式,對食鹽和小蘇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進行
比較,明白水能夠溶解的物質的數量是有限的,且不同的物質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不同。
【精煉反饋】
一、判斷下列說法是否正確,對的打“√”,錯的打“×”。
1.只有粉末狀的物質才能溶解在水中。( )
2.同樣多的水能溶解的食鹽和小蘇打的質量不同。( )
3.有些液體也可以溶解在水中,如酒精。( )
4.在溶解食鹽和小蘇打的實驗中,如果不小心撒到桌面上的食鹽和小蘇打,
應該直接把它們掃到垃圾桶里。( )
5.小蘇打在一杯水中的溶解能力較弱,但在一桶水中的溶解能力較強。
( )
二、選擇正確答案的序號填在括號里。
1.在做“50 毫升水能溶解多少食鹽”的實驗時,如果充分攪拌后還有食鹽
不能繼續溶解,這時應該( )。
A.停止繼續加食鹽,統計這份之前已經在水中加入了多少份食鹽
B.停止繼續加食鹽,統計所有加入水中的食鹽有多少份
C.加水,直到食鹽完全溶解
2.100 毫升水比 50 毫升水溶解的食鹽多,這說明( )。
A.食鹽在 100 毫升水中的溶解能力更強
B.食鹽在 50 毫升水中的溶解能力更強
C.食鹽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變,但更多的水能溶解更多的食鹽
3.在溶解食鹽和小蘇打的實驗中,比較食鹽和小蘇打的溶解能力,其實就
是比較( )。
A.食鹽和小蘇打在水中溶解的速度
B.在同樣多的水中,哪種物質溶解得更多
C.完全溶解一樣多的食鹽和小蘇打,哪種物質需要的水多
4.在比較食鹽和小蘇打的溶解能力的實驗中,下列做法錯誤的是( )。
A.兩杯同樣多的水,先在一杯水中溶解食鹽直到不能繼續溶解,再在另一
杯水中溶解小蘇打直到不能繼續溶解
B.兩杯同樣多的水,先在一杯水中溶解小蘇打直到不能繼續溶解,再在另
一杯水中溶解食鹽直到不能繼續溶解
C.用同一杯水做實驗,先溶解食鹽直到不能繼續溶解,再溶解小蘇打直到
不能繼續溶解
三、完成下面的填空。
1.在相同的條件下,不同的物質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 )的。(填“相
同”或“不同”)
2.一定量的水能溶解的食鹽比小蘇打( )。(填“多”或“少”)
四、綜合探究。
1.分別寫出 3種能溶解在水中的物質和 3種很難溶解在水中的物質。
2.在比較食鹽和小蘇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的實驗中,小莉用到了量筒、天
平和玻璃棒,請說說這些實驗器材的作用。
6.加快溶解
【學習目標】
1.知道通過攪拌和提高水的溫度,能夠加快食鹽在水中的溶解速度。
2.能用攪拌的方法使水中的物質充分溶解。
3.知道通過對比的方法研究同樣的水中溶解相同食鹽的速度。
【學習重點】
認識到通過攪拌和提高水的溫度,能夠加快食鹽在水中的溶解速度。
【學習難點】
感受對比實驗的重要性,以及實驗中的變量與不變量的控制問題。
【學習過程】
一、問題存折銀行
序號 存入問題 存入時間 提取時間
1 我們有什么方法可以加快物
質在水中的溶解?
2 水的溫度高低對溶解是否有
影響?
3
4
二、活動探究
1.探索溫度與溶解快慢的關系
(1)實驗材料:燒杯 2個、食鹽、冷水、熱水。
(2)實驗步驟:
①取大約 50 毫升熱水(60℃)和冷水各一杯。
②取兩份相同質量的食鹽,每一份大約 10 克,同時分別放入兩個杯子
中,都不攪拌。
③靜置不動,觀察比較食鹽溶解的快慢。
④整理觀察信息,填寫實驗記錄。
(3)實驗記錄:
2分鐘 4分鐘 6分鐘 8分鐘 10 分鐘
冷水中食鹽是否
溶解
熱水中食鹽是否
溶解
我的發現
(4)實驗結論:食鹽在水中的溶解快慢與水的_______有關,水溫越高,溶
解速度越___。
2.探索攪拌與溶解快慢的關系
(1)實驗材料:
燒杯 2個、食鹽、攪拌棒一根。
(2)實驗步驟:
①取兩份相同質量的食鹽,每一份大約 10 克,同時倒入兩個盛有同樣
溫度、同樣多的水的燒杯中(50 毫升)。
②一個杯子靜止不動,另一個杯子用攪拌棒攪拌,觀察哪個燒杯中的食
鹽溶解得快。
③整理觀察信息,填寫實驗記錄表。
(3)實驗記錄:
2分鐘 4分鐘 6分鐘 8分鐘 10 分鐘
攪拌食鹽是
否被溶解
不攪拌食鹽
是否被溶解
我的發現
(4)實驗結論:食鹽在水中的溶解快慢與液體是否被_____有關,攪拌越快,
溶解速度越_____。
三、理解與應用
1.影響食鹽溶解快慢的因素有哪些?
2.如果要讓食鹽更快地溶解在水中,還可以怎么做?
【學習小結】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我們認識到影響物質溶解的快慢的因素有溫度、攪拌等。
因此我們可以用加熱、攪拌等方法來加快物質的溶解。
【精煉反饋】
一、判斷下列說法是否正確,對的打“√”,錯的打“×”。
1.食鹽在一大杯水中比一小杯水中溶解得更快。( )
2.研究食鹽在不同溫度的水中的溶解速度時,應該先把一份食鹽倒入一杯
水中,再把另一份食鹽倒入另一杯水中( )。
3.用對比實驗研究是否攪拌對溶解的影響時,水的溫度、質量等條件應該
一樣。( )
4.加熱和攪拌可以使食鹽在水中溶解得更快。( )
二、選擇正確答案的序號填在括號里。
1.在研究加快冰糖溶解的方法時,下列條件能構成對比的是( )。
A.攪拌與給水加熱
B.攪拌與不攪拌
C.攪拌與變小冰糖的顆粒
2.下列做法正確的是( )。
A.探究溫度對食鹽溶解速度的影響時,將兩份質量相同的食鹽同時加入同
樣多的冷水和熱水中
B.探究溫度對食鹽溶解速度的影響時,可以搖晃水杯,以加速溶解
C.探究是否攪拌對食鹽溶解速度的影響時,將兩份質量相同的食鹽同時加
人同樣多的冷水和熱水中
3.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物質的溶解速度只與它本身有關,而與其他條件無關
B.把相同質量的食鹽加入更多的水中,并不能提高溶解速度
C.同樣多的水,減少食鹽能加快食鹽在水中的溶解
三、綜合探究。
1.一天,小明下午放學回家,媽媽正在廚房做飯,飯桌上擺著幾盤已經燒
好的菜。肚子正餓的小明用勺子嘗了嘗番茄雞蛋湯:“媽媽,這湯是不是沒有放
鹽?”“哎呀,真的是忘了放鹽了!”請你幫小明媽媽想想辦法,怎樣讓食鹽更
快地溶解在湯中?
2.在探索“攪拌與溶解快慢的關系”的實驗中,下列做法中正確的是
( )。(多選)
①兩杯水一樣多。
②一杯水 50 毫升,一杯水 100 毫升。
③兩杯水的溫度都是 25℃。
④一杯水 20℃,另一杯水 60℃。
⑤兩份食鹽一樣多。
⑥同時加入。
⑦先后加入。
⑧一杯攪拌,另一杯不攪拌。
⑨兩杯都不攪拌。
3.在探索“溫度與溶解快慢的關系”的實驗中,小林設計了以下實驗方案。
(1)在 1號杯子中倒入 50 毫升冷水,在 2號杯子中倒入 80 毫升熱水。
(2)先稱出 10 克食鹽加入 1號杯子,再稱出 20 克食鹽加入 2號杯子。
(3)用玻璃棒先攪拌 1號杯子,再攪拌 2號杯子,觀察哪杯水中的食鹽先
溶解完。
請指出小林的實驗方案中錯誤的地方并改正。
7.混合與分離
【學習目標】
1.知道食鹽溶解于水的變化過程是一個可逆的過程。
2.使用過濾裝置,分離食鹽、沙和水的混合物。
3.初步經歷探究性實驗“食鹽從濃鹽水中析出”的探究活動。
【學習重點】
使用過濾裝置,分離食鹽、沙和水的混合物。
【學習難點】
初步經歷探究性實驗“食鹽從濃鹽水中析出”的探究活動,利用蒸發的方法
分離食鹽和水。
【學習過程】
一、問題存折銀行
序號 存入問題 存入時間 提取時間
1 如果食鹽灑落在沙里了,怎
樣把他們分離呢?
2 食鹽和沙子有什么共同點?
3 食鹽和沙子有什么不同點?
4
5
二、活動探究:用水分離沙和食鹽
1.溶解食鹽和沙的混合物
(1)實驗材料:
食鹽和沙的混合物、水、燒杯、攪拌棒。
(2)實驗步驟:
①分組進行實驗,每組一名操作員、一名記錄員。
②把食鹽和沙的混合物倒入水中,用攪拌棒輕輕攪拌。
③停止攪拌,放置一會兒,看看有什么變化,同時做好記錄。
( 3 ) 實 驗 現 象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4)實驗結論:_____能溶解在水中,變成肉眼看不見的微粒均勻地分散在
水中,而______不能溶解在水中,放置一會兒后全部沉淀在燒杯底部。
2.分離沙和食鹽溶液
(1)實驗材料:
沙和食鹽溶液的混合物、燒杯、漏斗、濾紙、攪拌棒、帶鐵圈的鐵架臺。
(2)實驗步驟
①將濾紙對折兩次后,沿著一條邊打開,放人漏斗中(如下圖)。
②在濾紙上沾點水,使濾紙緊貼漏斗,將漏斗固定在鐵架臺的鐵圈內,
讓漏斗頸的底端緊貼燒杯的內壁。
③攪拌棒略微傾斜,一端對著三層濾紙,過濾時要使沙和食鹽溶液的混
合物沿著攪拌棒慢慢流入漏斗內,注意漏斗里液體的液面要低于濾紙的邊緣。
注意:在倒沙和食鹽溶液的混合物的時候,攪拌棒傾斜的角度要保持在 45
度左右。同時,攪拌棒的下端應輕輕地靠在三層濾紙的上半部分,并且要用手托
住攪拌棒。
(3)實驗記錄:
物質 過濾前 過濾后
沙和食鹽溶液的
混合物
(4)實驗結論:______溶解在水中了,不能用過濾的方法將食鹽從水中分
離出來,_____能用過濾的方法從水中分離出來。
3.分離食鹽和水
(1)實驗材料:
蒸發皿,石棉網、三腳架、酒精燈、鹽水(上個實驗過濾后的食鹽和水的混
合溶液)
(2)實驗步驟:
①分組進行實驗,每組兩名操作員、一名記錄員。
②向蒸發皿中倒人大約 10 毫升的鹽水。把蒸發皿放在三腳架的石棉網
上,用酒精燈加熱。
③邊加熱,邊攪拌。有白色顆粒出現時,熄滅火焰,用余溫將白色顆粒
慢慢烘干。
④用放大鏡觀察蒸發皿中的白色顆粒,并與實驗用的食鹽顆粒進行比較,
并做好記錄。
注意:一定要在老師的指導下使用酒精燈。在鹽水還未完全蒸發之前熄滅酒
精燈,是為了防止把蒸發皿中的食鹽燒焦,影響后續觀察,同時避免食鹽晶體飛
濺,造成燙傷。加熱后的蒸發皿、三腳架、石棉網等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仍然
是很燙的,要注意安全。
(3)實驗記錄:用放大鏡觀察蒸發皿中留下的物質的顏色、形狀、顆粒大
小,并和食鹽顆粒進行比較。
食鹽的顆粒 蒸發皿中的顆粒
顏色
形狀
大小
其他
(4)實驗結論:溶液中的______不能隨水一起蒸發掉。
三、理解與應用
1.我們是怎樣將沙和食鹽分離的?水在分離過程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2.食鹽和水是怎樣分離的?分離后水到哪里去了?
3.木屑和鐵屑混合在一起了,怎樣分離呢?
【學習小結】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我們學會了運用過濾的方法分離不能溶于水中的物質,
也學會了用蒸發的方法將溶于水中的物質重新分離出來。認識到溶解在人們生活
中應用的廣泛性和重要性。
【精煉反饋】
一、判斷下列說法是否正確,對的打“√”,錯的打“×”。
1.在用蒸發皿加熱食鹽溶液的過程中,有一部分食鹽隨水一起蒸發掉了。
( )
2.把食鹽從水中分離出來,利用了食鹽和水的形態不同的特點。( )
3.如果食鹽和白砂糖混在一起了,也能用“溶解→過濾→蒸發”的方法把
食鹽和白砂糖分離開來。( )
4.利用顆粒大小不同的特點可以把小米和黃豆分離開來。( )
5.在用蒸發皿加熱食鹽溶液的過程中,可以不用玻璃棒攪拌。( )
二、選擇正確答案的序號填在括號里。
1.下面很難溶解于水中的是( )。
A.小蘇打
B.味精
C.小石子
2.下面關于酒精燈加熱蒸發皿中的食鹽溶液的操作正確的是( )。
A.用嘴吹滅酒精燈
B.用酒精燈的外焰加熱
C.當蒸發皿中的水分全部蒸發干時立即移開酒精燈
3.關于分離食鹽和沙的實驗,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食鹽可以溶解在水中,也可以從水中分離出來
B.過濾時會有一些食鹽顆粒留在濾紙上
C.如果過濾后溶液是混濁的,應再過濾一次,直到溶液變得透明為止
4.下列生活實例利用了物質顆粒大小不同的特點來分離混合物的是( )。
A.農場上,農民揚起稻谷和秕谷的混合物,利用風力將它們分離開來
B.工地上,工人用沙網過濾細沙中的小石子
C.實驗室里,學生用磁鐵把回形針和木屑分離開來
三、完成下面的填空。
回顧分離食鹽和沙的實驗,完成下面的填空。
1.第一步:利用食鹽( )溶解于水,而沙( )溶解于水,把食
鹽和沙分散在水中,便于下一步分離。(填“能”或“不能”)
2.第二步:用濾紙過濾混合物。過濾后,( )留在濾紙上,( )
留在溶液中。
3.第三步:用蒸發的方法分離( )和( )。蒸發皿上出現的白
色小顆粒是( ),水變成( )散發到空氣中去了。
四、綜合探究。
1.下面是打亂的分離食鹽和沙的實驗步驟,請正確排序。
①一邊加熱,一邊攪拌。當有白色顆粒出現時,熄滅火焰,用余溫將白色顆
粒慢慢烘干。
②用濾紙過濾,把沙分離出來。
③收集蒸發皿中的白色顆粒。
④將食鹽和沙的混合物放入杯中,往杯中加水,攪拌,直到食鹽完全溶解。
⑤將鹽水溶液倒入蒸發皿,放在三腳架上加熱。
正確的排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把一瓶食用油和一瓶純凈水混合在一起了,請設計一個實驗,把食
用油從水中分離出來。
8.它們發生了什么變化
【學習目標】
1.知道一些物質的狀態雖然發生了變化,但一般來說物質本身的組成成分
卻沒有改變,如水的三態變化;
2.探究活動中,通過猜測、觀察、實驗、研討等發現事實、做出判斷、發
展思維。
3.利用文字、圖表、圖畫等方式描述觀察、實驗的結果,并對觀察結果進
行分析。
【學習重點】
觀察并記錄水的三態的變化與紙、橡皮泥發生的變化;討論交流它們之間的
異同點。
【學習難點】
比較橡皮泥和紙的變化與水的變化的相同之處。
【學習過程】
一、問題存折銀行
序號 存入問題 存入時間 提取時間
1 用橡皮泥做各種東西,這些
東西還是橡皮泥嗎?
2 橡皮泥變成各種東西,和水
的形態變化相同嗎?
3
4
二、活動探究
1.用橡皮泥做各種東西,讓橡皮泥發生變化。這些物品還是橡皮泥嗎?
(1)實驗材料:橡皮泥一塊、圓頭小刀。
(2)實驗步驟:
①設計自己想要捏制的物品。
②小心翼翼地把橡皮泥分成幾塊。
③根據自己的喜好,將橡皮泥捏成不同形狀的物品。
④試著把橡皮泥恢復成原來的樣子。
(3)實驗記錄:橡皮泥發生了哪些改變
過程 發生的改變 沒有發生的改變 是否可以復原
用橡皮泥
做成各種
東西
(4)實驗結論:橡皮泥可以制成不同的物品,但依然是_______。
2.用紙做各種東西,讓紙發生變化。我們還能確定它們是紙嗎?
(1)實驗材料:紙、剪刀。
(2)實驗步驟:
①將紙折疊成不同的形狀。
②將紙撕成小片。
(3)實驗記錄:觀察改變后的紙張
過程 發生的改變 沒有發生的改變
將紙做成各種
東西
(4)實驗結論:經過折疊、撕扯后的紙,依然是_____。
三、理解與應用
1.你認為橡皮泥和紙的變化與水的變化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2.你還能舉出哪些物質的變化與水的變化相同?
【學習小結】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物質有可能發生形狀、大小、形態的變化,
但構成物體的物質并沒有發生改變,還是原來的物質。
【精煉反饋】
一、判斷下列說法是否正確,對的打“√”,錯的打“×”。
1.水蒸氣、水和冰是同一種物質的三種不同形態。( )
2.把木材做成一張桌子或做成一把椅子,木材的形狀發生了變化,但本質
沒有變。( )
3.近距離往玻璃上哈氣,玻璃上會出現細小的水珠,這是哈氣過程中產生
的新物質。( )
4.鐵生銹了還是鐵,這和把紙撕碎是一樣的變化。( )
5.把一只橡皮泥小狗重新捏成一只蝴蝶,橡皮泥形狀改變了,本質沒變。
( )
二、選擇正確答案的序號填在括號里。
1.將水加熱到沸騰過程中發生的變化,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水的形態發生了變化
B.水的溫度發生了變化
C.水的組成成分發生了變化
2.下列變化和水的三態變化不同的是( )。
A.放鞭炮
B.折斷筷子
C.彎曲鐵絲
3.下列變化與其他兩種變化有本質不同的是( )。
A.把大理石雕成雕像
B.把泥土燒制成陶瓷
C.把水冷凍成冰
4.劈柴、壓扁易拉罐、折紙、水結冰,它們的共同點是( )。
A.產生了新的物質
B.狀態發生了變化
C.沒什么變化
三、完成下面的填空。
1.水在自然界中以三種形態存在,分別是( )、( )和( )。
這三種形態的水( )(填“是”或“不是”)同一種物質。
2.在捏橡皮泥的過程中,橡皮泥的( )發生了變化,沒有產生( )。
四、綜合探究。
1.列舉 3種和水的三態變化相同的現象。
2.操場上,小東和同學們正在打乒乓球。突然,乒乓球飛出球桌,掉在跑
道上,被剛好經過的同學一腳踩癟了。小東撿起癟了的乒乓球,說:“我有辦法
讓它恢復原狀!”你知道小東的辦法是什么嗎?其中的原理是什么?
第一單元復習與測試
第二單元 空氣
1.感受空氣
【學習目標】
1.知道空氣是一種真實的物質,它是一種看不見、摸不著、無色無味、
透明的物質。
2.經歷感受空氣的實驗,培養細致、認真觀察記錄的能力,學會運用
思辨的方法獲得科學概念。
3.經歷實驗探究,體會空氣的各種特征,并且知道人們對空氣這些特
征的運用。
【學習重難點】
通過探究,學生認識到空氣是真實存在的一種物質,認識空氣的各種基
本特征。
【學習過程】
一、問題存折銀行
序號 存入問題 存入時間 提取時間
1 空氣有哪些特征?
2 空氣有什么作用?
3
4
二、活動探究
1.做傳遞游戲
(1)實驗材料:石塊、水、自封口塑料袋、塑料杯、碗。
(2)實驗步驟:選擇合適的容器,把一定量的石塊、水、空氣裝進去,依
次傳遞給小組的每位同學。
實 驗 現 象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實 驗 結 論 : 空 氣 是 一 種 實 際 存 在 的 物 質 , 空 氣 的 特 征 包 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感受空氣的其他特征
(1)實驗材料:袋子、氣球
(2)實驗步驟:
①袋子口,兜入空氣,使袋子鼓起來,然后扎緊袋口,用兩手輕輕觸摸
裝入的塑料袋。你有什么感覺?
②將裝滿空氣的袋子上刺一個小孔,擠一擠能聽到聲音么?把手放在小
孔處,你能感覺到什么?
③按一按氣球的形狀會改變嗎?手放開后,氣球會回復原來的樣子嗎?
④把氣球充滿氣,然后扎緊氣球口,用手向上拋起氣球。你觀察到了什
么?
(3)實驗記錄
實驗步驟 實驗現象
1
2
3
4
( 4 ) 實 驗 結 論 : 空 氣 的 特 征 還 包 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理解與應用
1.你認為空氣還有哪些特征?你是如何知道的?
2.空氣、石頭、水相比較,有哪些相同的特征呢?
【學習小結】
這節課我們通過感受空氣,知道了空氣是一種真實的物質,它是一種看不見、
摸不著、無色無味、透明的物質。
【精煉反饋】
一、判斷下列說法是否正確,對的打“√”,錯的打“×”。
1.空氣是真實存在的,就在我們周圍。( )
2.空氣和水有共同特征,但和石塊沒有共同特征。( )
3.捏一捏氣球,氣球的形狀會發生變化,這說明空氣沒有固定的形狀,也
可以流動。( )
4.晴朗的天空是藍色的,所以空氣是藍色的。( )
5.不是所有動植物都離不開空氣,如水里的動植物。( )
二、選擇正確答案的序號填在括號里。
1.下列選項中的( )是空氣的特征。
A.有固定形狀
B.有固定體積
C.有質量
2.下列能證明空氣真實存在的是( )。
A.空氣把塑料袋撐得鼓起來
B.玻璃杯看起來是透明的
C.晴朗的天空是藍色的
3.下面現象不能證明空氣會流動的是( )。
A.點燃的蚊香冒出煙
B.五星紅旗迎風飄揚
C.小紙船在水中隨波逐流
4.下列選項中( )不是空氣的作用。
A.動植物維持生命需要空氣
B.空氣可以幫助燃燒
C.空氣雖然很輕,但它有質量
三、完成下面的填空。
1.你知道的空氣的特征有( )。
2.打開氣球口,能感覺到風,這說明空氣能( )。
3.水中的氣泡總是會冒出水面,這說明空氣比水( )(填“輕”或
“重”)。
四、綜合探究。
1.設計一個實驗,證明空氣是存在的。
2.列舉生活中的 3個現象,說明空氣會流動。
2.空氣能占據空間嗎
【學習目標】
1.知道空氣能占據空間。
2.經歷驗證空氣能占據空間的實驗,培養細致、認真觀察記錄的能力,學
會運用思辨的方法獲得科學概念。
【學習重難點】
通過探究,學生認識到空氣是真實存在的一種物質,它能占據空間。
【學習過程】
一、問題存折銀行
序號 存入問題 存入時間 提取時間
1 假如把紙團粘在杯子底部,
然后將杯子倒扣在水里,里
面的紙團會濕嗎?
2 空氣能占據空間嗎?
3
4
二、活動探究
1.杯子入水,杯底紙巾會濕嗎?
(1)探究過程:
①在塑料杯底粘上一個紙團。
②在水槽的水面上撒上一些漂浮物,方便觀察水位變化。
③把杯子慢慢地豎直倒扣在水里。
(2)匯報:你觀察到了什么?紙團濕了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2.空氣和水的變化
(1)在杯底扎一個小孔,再把杯子壓入水中。
(2)仔細觀察有什么變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3)用打氣筒連著球針,從杯底的小孔向杯中打入一些空氣。空氣能將水
擠出杯子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三、理解與應用
1.空氣能占據空間嗎?水能占據空間嗎?它們占據空間會發生變化嗎?
2.舉例說說空氣占據空間的例子。
【學習小結】
這節課我們通過實驗證明了空氣可以占據空間:將水杯豎直向下壓入水中,
杯中的空間會被空氣占據。將杯子扎破,水會趕走空氣,占據空間。從扎破的小
孔中向杯子里充氣,空氣又會趕走水,重新占據杯子里的空間。
【精煉反饋】
一、判斷下列說法是否正確,對的打“√”,錯的打“×”。
1.空氣和其他物質一樣,能占據空間。( )
2.氣球能被吹得鼓起來,是因為空氣占據了氣球里的空間。( )
3.空氣充滿各處,但土壤里沒有空氣。( )
4.通過球針一直往倒扣在水里塑料杯中打氣,最后會看到氣泡從塑料杯中
冒出來。( )
5.占據空間其實就是擠占空間和防止空間被擠占。( )
二、選擇正確答案的序號填在括號里。
1.下列物體中肯定有空氣的是( )。
A.土塊
B.鐵塊
C.玻璃球
2.堵住注射器的出氣孔,活塞就難往前推了,是因為( )。
A.空氣能被壓縮
B.空氣占據了注射器內的空間
C.空氣沒有固定的形狀
3.關于一袋空氣,不變的是( )。
A.它占據的空間大小
B.形狀
C.質量
4.關于空氣占據空間,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有空氣的地方,就有空間被空氣占據著
B.很容易就能往一個空杯子里倒滿水,說明空氣有時候不占據空間
C.一個癟的氣球能被吹得鼓起來,是因為空氣占據了氣球里面的空間
三、綜合探究。
1.根據下圖提示,回答后面的問題。
(1)這個實驗要探究的主題是( )。
(2)杯子里除了紙團,還有( )。
(3)進行圖 a操作時,杯口要朝( )。
(4)進行圖 b操作時,水要沒過( )。
(5)操作到圖 c時,杯底的紙團( )(填“會”或“不會”)濕。
(6)如果在進行圖 b操作時傾斜了杯子,水( )(填“會”或“不會”)
進入杯子。
(7)這個實驗的結論是( )。
2.如下圖所示,用透明杯子把乒乓球倒扣在水中,乒乓球將會停留在哪個
位置?
(1)請在圖 b中標出水位和乒乓球的位置。
(2)用圖釘將杯底扎一個小孔,將會怎樣?請在圖 c中畫出乒乓球的位置。
(3)用科學知識解釋實驗現象。
3.壓縮空氣
【學習目標】
1.知道生活中常見的壓縮空氣現象,并知道空氣的體積是可以壓縮和
擴張的。
2.經歷空氣和水體積的壓縮與擴張實驗,培養細致、認真觀察記錄的
能力,學會運用思辨的方法獲得科學概念。
3.經歷實驗探究,體會空氣和水的特征的差異。
【學習重難點】
通過探究,認識到空氣不同于水,是可以被壓縮和擴張的。
【學習過程】
一、問題存折銀行
序號 存入問題 存入時間 提取時間
1 空氣體積會變嗎?
2 什么情況下空氣的體積會發
生改變?
3
4
二、活動探究
1.空氣可以被壓縮嗎?
(1)實驗材料:兩個相同的注射器、水
(2)實驗步驟:
①用注射器抽取同樣多的水和空氣,記下初始的刻度。
②堵住注射器管口,慢慢用力向下壓活塞,然后松手。記錄你的觀察結
果。
③慢慢用力向上拉注射器活塞,然后松手。
④重復做幾次上面的實驗。
(3)實驗記錄:
初始刻度 向下壓 向上拉
空氣

( 4 ) 實 驗 現 象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 5 ) 實 驗 結 論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制作空氣壓縮槍
(1)材料:注射器、橙子皮
(2)方法:
①注射器吸入空氣,用橙子皮堵住管口;
②用力壓活塞,將橙子皮像子彈一樣發射出去。
安全提示:
游戲時,注射器口不能對著別人。
三、理解與應用
1.空氣和水在被壓縮和擴張過程中,有什么不同呢?
2.從觀察到的現象,可以知道壓縮空氣有什么特點?
【學習小結】
這節課我們通過對比空氣和水在注射器中占據空間的變化情況,發現空氣的
體積被改變時會產生彈力,空氣是可以被壓縮的。
【精煉反饋】
一、判斷下列說法是否正確,對的打“√”,錯的打“×”。
1.空氣沒有固定的體積。( )
2.用手可以將 10 毫升的空氣壓縮成 1毫升。( )
3.空氣由許多微粒組成,被壓縮后空氣微粒間隙變小。( )
4.打氣筒利用了壓縮空氣的原理。( )
5.向后拉密封的注射器的活塞,注射器內的空氣的體積變大,是因為注射
器內的空氣變多了。( )
二、選擇正確答案的序號填在括號里。
1.( )占據空間的大小容易發生改變。
A.固體
B.液體
C.氣體
2.空氣沙發、噴霧器、打氣筒都利用了空氣的性質是( )。
A.空氣占據的空間可以被壓縮
B.空氣有質量
C.空氣受熱會膨脹
3.空氣被壓縮時,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微粒間隙變小,微粒數量減少,微粒分布均勻
B.微粒間隙變大,微粒數量不變,微粒分布不均勻
C.微粒間隙變小,微粒數量不變,微粒分布均勻
4.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充氣床是壓縮空氣在生活中的應用
B.必須在密閉的空間里才能把空氣壓縮
C.氣球里的空氣不是壓縮空氣
三、完成下面的填空。
1.空氣占據空間的大小( )(填“能”或“不能”)改變。
2.用注射器吸入一定量的空氣,堵住管口。向下壓活塞,空氣將被( );
向上拉活塞,空氣將被( )。(填“壓縮”或“擴張”)
四、綜合探究。
1.壓縮的空氣會產生彈力。這種彈力的大小跟什么有關?
2.利用注射器和橙子皮制作空氣壓縮槍的原理是什么?
4.空氣有質量嗎
【學習目標】
1.知道空氣是有質量的,并知道如何設計實驗證實空氣有質量。
2.經歷證實空氣有質量的實驗,培養細致、認真觀察記錄的能力,學
會運用思辨的方法獲得科學概念。
【學習重難點】
通過探究,認識到空氣是有質量的,掌握證實空氣有質量的實驗操作。
【學習過程】
一、問題存折銀行
序號 存入問題 存入時間 提取時間
1 空氣有質量嗎?
2 如果有,怎么測量空氣的質
量?
3
4
二、活動探究:空氣有質量嗎?
(1)實驗材料:簡易天平、充好氣的皮球、若干豆子
(2)實驗步驟:
①在天平兩端分別放入充好氣的皮球和若干豆子,使天平平衡。
②取出皮球,用打氣筒打入 10 筒空氣。
③再把皮球放回天平的小桶里,觀察發生的現象。
④放豆子讓天平重新平衡。
⑤繼續給皮球打 10 筒空氣,重復上面的實驗。
( 3 ) 打 入 空 氣 后 觀 察 到 的 現 象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 4 ) 實 驗 結 論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理解與應用
1.前面的實驗中,天平是怎樣再次恢復平衡的?
2.如果將皮球里的空氣放出一部分后,再將皮球放入小桶中,天平會怎樣?
【學習小結】
這節課我們通過使用天平,改變天平兩端物體的狀態,證明了空氣是有質量
的。
【精煉反饋】
一、判斷下列說法是否正確,對的打“√”,錯的打“×”。
1.我們周圍的空氣有質量,只是我們感覺不到它的輕重。( )
2.可以用天平測量一杯空氣的質量,從而證明空氣有質量。( )
3.一個塑料袋裝滿空氣時比它沒裝空氣時質量大。( )
4.把 100 毫升空氣壓縮成 50 毫升,空氣的質量變小。( )
5.用簡易天平證明空氣有質量,可以把排球換成籃球。( )
二、選擇正確答案的序號填在括號里。
1.在用天平比較物體的質量時,天平向左邊傾斜,說明( )。
A.左邊的物體質量較大
B.右邊的物體質量較大
C.兩邊的物體質量相同
2.在用簡易天平證明空氣有質量的實驗中,能使實驗現象更明顯的操作是
( )。
A.加長天平的兩臂
B.往皮球里打入更多的空氣
C.往小桶里多加豆子
3.如果用下圖表示表示三個皮球及其中的空氣,則空氣質量最大的
4.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一定量的空氣被擴張后質量會變小
B.空氣在地球上有質量,在宇宙中沒有質量
C.空氣受熱會膨脹,但質量不會變化
三、完成下面的填空。
1.空氣很輕,( )(填“有”或“沒有”)質量。
2.用打氣筒往一個皮球中打 10 筒空氣,能讓皮球增加 5顆豆子的質量;繼
續打 20 筒空氣,能讓皮球增加( )顆豆子的質量。
四、綜合探究。
1.把一個空塑料瓶的瓶蓋擰緊后放進冰箱冷凍室,過一段時間后拿出來,
發現塑料瓶癟了。塑料瓶中空氣的質量減少了嗎?請解釋這一現象。
2.實驗探究。
(1)在簡易天平的兩端各一個充好氣(有氣不癟)的皮球和若干豆子,用
增減豆子的方式使天平平衡,這時天平兩邊物體的質量( )。
(2)取下皮球,用打氣筒往皮球里打 20 筒空氣再放回去,天平將向( )
(填“皮球”或“豆子”)一端傾斜。
(3)用( )(填“增加”或“減少”)豆子的方式使天平重新平衡。
(4)用球針放掉皮球中的空氣,天平會向( )(填“皮球”或“豆
子”)一端傾斜。
5.一袋空氣的質量是多少
【學習目標】
1.知道空氣的質量相對很輕,并且空氣的質量是可以測量的。掌握測
量空氣質量的實驗方法。
2.經歷測量一袋空氣的實驗,培養細致、認真觀察記錄的能力,學會
運用思辨的方法獲得科學概念。
【學習重難點】
通過探究,認識到空氣的質量雖然相對很輕,但卻能通過科學嚴謹的實
驗測量出來,掌握測量一袋空氣的方法。
【學習過程】
一、問題存折銀行
序號 存入問題 存入時間 提取時間
1 空氣的質量該如何測量?
2 天平可以測量空氣的質量
嗎?
3 空氣的質量會發生變化嗎?
4
5
二、活動探究:空氣的質量
(1)實驗材料:天平、回形針或綠豆、皮球、小桶、打氣筒、袋子
(2)實驗步驟:
①使用上節課的方法,將皮球放在天平的一端,再用回形針或綠豆等放
在另一端來調節平衡。
②取下皮球,打入 20 筒空氣,放回天平。
③用多種物品來恢復天平的平衡。記錄物品數量。
(3)實驗記錄:
與 20 筒空氣質量 物品名稱 數量
相當的物品 回形針
綠豆
(4)實驗結論:20 筒空氣與___________________的質量相當。
三、理解與應用
1.在不漏氣的袋子中打入 100 筒空氣,如何測量質量?
2.比較這袋空氣和質量相當的物品,你有什么發現?
【學習小結】
這節課我們再次利用天平,用回形針或者綠豆平衡天平,測量出了皮球和袋
子里空氣的質量。雖然空氣是看不見摸不著的,但是我們還是可以利用工具進行
科學探究。
【精煉反饋】
一、判斷下列說法是否正確,對的打“√”,錯的打“×”。
1.在測量皮球里的空氣的質量時,我們可以用 1元硬幣代替豆子。( )
2.可以把一袋空氣直接放在天平上稱量出它的質量。( )
3.一杯水的質量比一杯空氣的質量大得多。( )
4.通常情況下,50 克空氣比 50 克水占據的空氣大得多。( )
5.6 個乒乓球、30 枚回形針的質量都和 100 筒空氣的質量相當,這說明 1
枚回形針比 1個乒乓球重。( )
二、選擇正確答案的序號填在括號里。
1.在用簡易天平測量一袋空氣的質量的實驗中,下列物品不適合作為“標
準物”的是( )。
A.乒乓球
B.回形針
C.玻璃球
2.在用簡易天平測量一袋空氣的質量的實驗中,往皮球里打入 20 筒空氣后,
用“標準物”調節天平平衡,操作正確的是( )。
A.一個一個地加
B.多個一起加
C.全部倒入,然后一個一個地減少
3.在用簡易天平測量一袋空氣的質量的實驗中,往皮球里打入 10 筒空氣后,
加了 3枚回形針天平才重新平衡,這說明( )。
A.3枚回形針的質量和皮球里空氣的質量相當
B.3枚回形針的質量和 10 筒空氣的質量相當
C.3 枚回形針的質量和皮球的質量相當
4.關于用天平測量一袋空氣的質量的實驗,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我們用簡易天平直接測量出了一袋空氣的質量
B.我們用簡易天平測量出的是豆子等“標準物”的質量
C.我們用簡易天平測量出的是豆子等“標準物”的數量
三、完成下面的填空。
1.相同質量的石子、水、空氣,( )占據的空間最大。
2.用同樣大小的容器裝滿沙子、水、空氣,( )的質量最大。
四、綜合探究。
1.已知用天平測量出 20 筒空氣的質量和 6枚回形針的質量相當,現在往一
個大塑料袋里打入 300 筒空氣,這袋空氣的質量和多少枚回形針的質量相當?
2.你能用天平大致測量出一個打足了氣的皮球中空氣的質量嗎?說說你的
方案。
6.我們來做“熱氣球”
【學習目標】
1.知道熱氣球上升和下降的原理,掌握制作簡易“熱氣球”的方法。
2.經歷制作簡單“熱氣球”的過程,培養細致、認真觀察記錄的能力,
學會運用思辨的方法獲得科學概念。
【學習重難點】
通過探究,認識到空氣的重量是可以改變的,它的改變與溫度有關。
【學習過程】
一、問題存折銀行
序號 存入問題 存入時間 提取時間
1 熱氣球是怎樣升空和下降
的?
2 熱氣球有多熱?
3 如何控制熱氣球的方向?
4
5
二、活動探究:做一個熱氣球
1.材料準備:一個較大的塑料袋,一個紙筒和一支蠟燭。
2.制作步驟:
(1)不點燃蠟燭,用紙筒罩住,然后用塑料袋罩住紙筒,觀察塑料袋的變
化。
(2)點燃蠟燭,用紙筒罩住。
(3)用塑料袋罩住紙筒,加熱袋中空氣。
(4)手貼袋子外壁,感到變熱,松開雙手,觀察現象。
3.研討:加熱前后,你觀察到的現象有何不同?
三、理解與應用
1.為什么裝有熱空氣的袋子會上升?
2.同樣多的冷空氣和熱空氣相比,誰更重?
3.為什么上升到空中的袋子,最終還是下降了?
4.孔明燈為什么會升上天空呢?
【學習小結】
這節課我們通過親手制作熱氣球,觀察加熱前后的變化,發現空氣加熱后塑
料袋內空氣溫度升高,空氣顆粒間距變大,體積變大,塑料袋會上升。冷卻后,
塑料袋會下降。
【精煉反饋】
一、判斷下列說法是否正確,對的打“√”,錯的打“×”。
1.孔明燈升空和熱氣球升空的原理是一樣的。( )
2.夏天地面炎熱而高處涼快,所以熱空氣有時候也會下降。( )
3.蠟燭燃燒時,火焰上方的空氣受熱會往上跑。( )
4.冬天的空調房里,熱空氣在低處。( )
5.孔明燈的燃料耗盡時才會降落,所以沒有火災隱患。( )
二、選擇正確答案的序號填在括號里。
1.下面沒有利用熱空氣上升原理的是( )。
A.孔明燈
B.熱氣球
C.氫氣球
2.為了冬天取暖,人們會在房間里安裝取暖器。安裝取暖器的位置一般在
房間墻壁的( )。
A.高處
B.低處
C.中間
3.一定量的空氣被加熱后,( )。
A.空氣微粒間的距離會變大
B.體積會變大
C.質量會變大
4.關于模擬熱氣球的實驗,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蠟燭的位置應該在紙筒正中間,不能靠紙筒太近
B.塑料袋升空后過一會兒會落下來
C.給空氣加熱時,要用塑料袋把紙筒從頂端到底部完全罩住
三、完成下面的填空。
1 . 熱 氣 球 利 用 的 原 理 是
( )。
2.夏天,安裝在高處的空調吹出的冷空氣會和周圍變冷的空氣一起( )
(填“上升”或“下降”),而低處的熱空氣會( )(填“上升”或“下
降”),被空調降溫后又會( )……這樣一直循環,房間里的氣溫就會降
下來。
四、綜合探究。
1.說一說,夏天里空調是怎樣讓房間里的溫度降低的?
2.說一說,冬天里暖氣片是怎樣讓房間里的溫度升高的?
7.風的成因
【學習目標】
1.知道大自然中風形成的原因,并能通過實驗驗證。
2.經歷模擬風的實驗,培養細致、認真觀察記錄的能力,學會運用思
辨的方法獲得科學概念。
3.經歷實驗探究,體會空氣的流動有密切的關系,認識到自然界的事
物是有聯系的。
【學習重難點】
通過風的模擬實驗,認識到空氣是可以流動的,它與大自然中風的形成
有關系。
【學習過程】
一、問題存折銀行
序號 存入問題 存入時間 提取時間
1 生活中,我們可以怎樣制造
風?
2 大自然的風是怎么形成的?
3 風有質量嗎?
4
5
二、活動探究:風的模擬實驗
1.實驗材料:一個蠟燭盒、一張透明塑料膜、一個紙盒、一段蚊香、一卷
雙面膠、一束紙條。
2.實驗步驟
(1)在紙盒的兩個側面各打一個圓洞。
(2)點燃蠟燭后,將蠟燭放在盒中,然后用透明塑料膜封住紙盒。
(3)借助蚊香的煙霧和紙條觀察空氣的流動。
3.實驗記錄:畫圖解釋你觀察到的現象。
4.實驗結論:
你認為模擬實驗中的“風”是如何形成的?
三、理解與應用
1.在紙盒的兩個側面各打一個圓洞,有什么作用?
2.你認為大自然中的風是怎么形成的?
3.嘗試解釋“海陸風”的形成。
【學習小結】
這節課我們利用紙盒中的蠟燭模擬了風的形成,明白了空氣受熱后會上升,
周圍的冷空氣會補充過來,從而造成了空氣的流動。紙盒內外空氣的溫度差造成
空氣的流動,空氣流動是風形成的原因。
【精煉反饋】
一、判斷下列說法是否正確,對的打“√”,錯的打“×”。
1.空氣流動會導致空氣冷熱變化。( )
2.空氣看不見、摸不著,所以我們不能觀察到它的流動。( )
3.在炎熱的夏天開車時,為了讓駕駛室里的氣溫盡快降下來,應該調節空
調出風口讓風往上吹。( )
4.電風扇吹出的是人造風,用扇子扇出的風是自然風。( )
5.風是熱氣球飛行的動力,這是人們對風的利用。( )
二、選擇正確答案的序號填在括號里。
1.下列空氣的性質與風的成因有關的是( )。
A.可以被壓縮
B.有質量
C.能流動
2.在人們正在做飯的廚房里,較熱的空氣聚集在( )。
A.地板上
B.廚房的中間層
C.廚房頂
3.下列關于自然風的形成原因說法錯誤的是( )。
A.熱的地方空氣上升,冷的地方空氣就會流過來填充
B.與空氣的溫度無關
C.熱空氣與冷空氣不斷交換、流動
4.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自然中的風經常給人類造成破壞,所以風是有害的
B.風力可以發電,可以實現熱氣球飛行,所以只會給人類帶來好處
C.風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有害的一面
三、完成下面的填空。
1.風的形成原因是:不同地區的( )存在差異,導致空氣( ),
從而形成風。
2.從風扇里吹出的風是( );人們站在海邊吹到的風是( )。
(選填“自然風”或“人造風”)
四、綜合探究。
1.大自然中的風是怎樣形成的?
2.人們總是把廚房的抽油煙機安裝在爐灶的上方,這是為什么?
3.在沿海地區,白天的時候陸地氣溫較高,海面氣溫較低;晚上陸地氣溫
較低,海面氣溫較高。請根據這些現象描述白天和晚上海風的風向。
8.空氣和我們的生活
【學習目標】
1.知道空氣對生物的重要性,并能通過實例證明。
2.根據生活經歷與所學知識,交流空氣的特征以及對我們的作用。
【學習重難點】
能用不同的方式來介紹空氣。
【學習過程】
一、問題存折銀行
序號 存入問題 存入時間 提取時間
1 空氣有哪些用途?
2 如果沒有了空氣,世界會變
成什么樣子?
3 有沒有不需要空氣的動物或
植物?
4
5
二、活動探究
1.空氣可以幫我們做哪些事情?
2.憋氣 20 秒,談談自己的感受。
3.你在生活中發現了哪些動植物需要空氣的證據?
三、理解與應用
1.用表格對比空氣、水和石頭的特征。
能否占據空間 空間能否被壓縮 是否有質量 是否會流動
空氣

石頭
2.用氣泡圖表示空氣的特征和作用。
3.請用短文來介紹空氣。
4.我們應該如何保護空氣?
【學習小結】
這是一節空氣和我們的生活的探究課。本節課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
方式,我們充分理解了空氣的知識,知道了空氣與我們生活有密切關系,我們應
該保護空氣,讓空氣遠離污染。
【精煉反饋】
一、判斷下列說法是否正確,對的打“√”,錯的打“×”。
1.空氣占據的空間可以被壓縮或擴張。( )
2.植物不會像人和動物一樣呼吸,所以不需要空氣。( )
3.在沒有空氣的外太空中,火柴不會被擦燃。( )
4.風具有的能量可以轉化成動力,也可以轉化成光。( )
5.地球上的空氣太多了,我們很難污染空氣。( )
二、選擇正確答案的序號填在括號里。
1.下列事物利用空氣提供動力的是( )。
A.帆船
B.充氣床
C.電風扇
2.下列關于空氣的說法正確的是( )。
A.地球上有很多水,水要蒸發,所以空氣中的水蒸氣比氧氣還多
B.人和動物呼吸都需要氧氣,所以空氣中的氧氣會越來越少
C.大氣不但包括空中的空氣,還包括土壤里和水里的空氣
3.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幾乎所有的生物都需要空氣
B.空氣中的二氧化碳能幫助燃燒
C.騎車出行是保護大氣的行為
4.下面是不是空氣、水和石頭的共同特征的是( )。
A.有質量
B.占據空間
C.能流動
三、完成下面的填空。
1.我們的地球被一層厚厚的空氣包圍著,人們稱它為( )。
2.( )、( )和( )都離不開空氣。
四、綜合探究。
1.列舉 3條我們可以利用空氣做的事情。
2.如果沒有空氣,我們的世界將會變成什么樣子的?請以“如果沒有空氣”
為題,結合我們所學的有關空氣的知識,發揮想象,寫一篇科學短文。
第二單元復習與測試
第三單元 天氣
1.我們關心天氣
【學習目標】
1.了解天氣指的是一個地方短時間里大氣的冷暖、陰晴、雨雪以及風
等情況,是發生在大氣圈中的自然現象,并了解天氣具有復雜性和多變性。
2.通過記錄天氣培養細致、認真觀察記錄的能力,學會運用思辨的方
法獲得科學概念。
【學習重難點】
通過記錄天氣對天氣進行分類,了解天氣對生活的影響。
【學習過程】
一、問題存折銀行
序號 存入問題 存入時間 提取時間
1 為什么會有不同的天氣?
2 如何觀測天氣?
3 天氣可以通過人工改變嗎?
4
5
二、活動探究
1.什么是天氣?
2.平常,我們會遇到哪些天氣現象?
3.如何了解天氣的變化?
三、理解與應用
1.觀察和記錄天氣
我們的天氣日歷
班級: 姓名:
日期
星期
天 氣
現象
2.哪些屬于災害性天氣?災害性天氣對我們生活有什么影響?
【學習小結】
這節課我們知道了什么是天氣,了解了了解天氣具有復雜性和多變性,并學
會通過觀察、記錄天氣現象對天氣進行觀測。
【精煉反饋】
一、判斷下列說法是否正確,對的打“√”,錯的打“×”。
1.天氣預報只預報陰、晴、雨、雪這些天氣現象。( )
2.人體舒適度也是天氣日歷中應該記錄的內容。( )
3.各種天氣現象都是發生在大氣圈中的自然現象。( )
4.成語“四季如春”描述的是天氣。( )
5.留心天氣變化可以減少生活中不必要的損失和麻煩。( )
二、選擇正確答案的序號填在括號里。
1.下面圖片展現的天氣是( )。
A.暴雨
B.霧
C.大雪
2.人們穿雨衣或打雨傘是因為受到( )的影響。
A.晴朗天氣
B.大霧天氣
C.大雨天氣
3.由下面兩幅圖片我們可以發現( )。
A.同一時間、不同地點的天氣不同
B.同一時間、同一地點的天氣不同
C.同一地點、不同時間的天氣不同
4.下面天氣現象會帶來災害的是( )。
A.小雨
B.陰
C.臺風
三、完成下面的填空。
1.天氣指的是一個地方在某一短時間里( )的冷暖、陰晴、雨雪以
及風等情況。
2.我們的地球被一層( )包圍著,我們觀察到的各種天氣現象都是
發生在( )中的自然現象。
四、綜合探究。
1.在天氣日歷中,我們一般從哪幾個方面記錄天氣情況?
2.下圖是宜昌市某一周的天氣預報。結合圖片回答后面的問題。
(1)請描述預計星期三的天氣情況。
(2)未來 5天的出行需要注意什么?
2.認識氣溫計
【學習目標】
1.認識溫度是觀察和記錄天氣的重要內容。了解溫度單位“℃”。
2.觀察和研究氣溫計的主要構造。識讀氣溫計(模型)刻度上的數字,
并把刻度上的數字與更熱或更冷的溫度聯系起來。
3.了解其他溫度計,并討論研究他們的不同。
【學習重難點】
了解氣溫計及會識讀氣溫計上的讀數,難點是零下讀數的理解。
【學習過程】
一、問題存折銀行
序號 存入問題 存入時間 提取時間
1 氣溫可以用什么工具測量?
2 氣溫計的原理是什么?
3 使用氣溫計需要注意些什
么?
4
5
二、活動探究
1.認識氣溫計
單位符號,
讀作:___________
2.練習讀數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3.觀察其他溫度計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三、理解與應用
1.利用氣溫計測量溫度對于描述天氣有什么幫助?
2.這三種溫度計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處?
【學習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我們可以用氣溫計來測量溫度,掌握了氣溫
計的讀數方法和注意事項,另外還認識了其他溫度計,如體溫計、水溫計、電子
溫度計等。
【精煉反饋】
一、判斷下列說法是否正確,對的打“√”,錯的打“×”。
1.氣溫計、體溫計和水溫計都是測量溫度的儀器,都是溫度計。( )
2.體溫計也可以用來測量氣溫。( )
3.氣溫是天氣日歷中要記錄的重要內容之一。( )
4.“-8℃”讀作“零下 8度”。( )
5.帶液泡的氣溫計和體溫計的工作原理是一樣的。( )。
二、選擇正確答案的序號填在括號里。
1.要測量冰水混合物的溫度,應選擇( )。
A.體溫計
B.水溫計
C.氣溫計
2.下圖中讀取氣溫計示數方法正確的是( )。
3.下列氣溫計讀數是-8℃的是( )
4.關于溫度計,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測量氣溫的儀器叫氣溫計,也叫寒暑表
B.體溫計的液柱能隨體溫上升而上升,隨體溫下降而下降
C.水溫計可測量的溫度低于 0℃,高于 100℃
三、完成下面的填空。
1.寒暑表的另一個名稱叫( )。
2.今天的最高氣溫是十一攝氏度,寫作( );最低氣溫是零下三攝
氏度,寫作( )。
四、綜合探究。
1.讀寫下列氣溫計的讀數。
讀作:_________________ 讀作:_________________
寫作:_________________ 寫作:_________________
讀作:_________________ 讀作:_________________
寫作:_________________ 寫作:_________________
2.A 溫度計的-10℃到 20℃之間有 15 個小格子,B溫度計的-5℃到 5℃之間
有 10 個小格子。A、B兩種溫度計的每一小格子分別表示多少℃?
3.測量氣溫
【學習目標】
1.掌握氣溫計的使用方法。
2.定時觀察、測量并記錄校園里不同地點一天的氣溫變化。
【學習重難點】
掌握氣溫計的使用方法,理解柱狀圖描述氣溫的優點。
【學習過程】
一、問題存折銀行
序號 存入問題 存入時間 提取時間
1 一天中的氣溫會發生變化
嗎?
2 什么時候溫度最高?什么時
候最低?
3
4
二、活動探究
1.氣溫計的使用方法
(1)放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地方。
(2)懸掛在__________中。
(3)保持_________。
(4)讓視線和液柱頂端保持__________。
(5)示數_______后再讀取。
2.室外測量氣溫
(1)選擇一天中的五個時間點,將測量結果記錄下來。
時間 8點 10 點 12 點 14 點 16 點
氣溫
(2)根據記錄的數據回執柱狀圖。
一天的氣溫柱狀圖
溫度(℃)
30
25
20
15
10
5
0
8 點 10 點 12 點 14 點 16 點 時間
3.在天氣日歷上堅持記錄每日的氣溫
__月__日 __月__日 __月__日 __月__日 __月__日 __月__日 __月__日
星期__ 星期__ 星期__ 星期__ 星期__ 星期__ 星期__
__月__日 __月__日 __月__日 __月__日 __月__日 __月__日 __月__日
星期__ 星期__ 星期__ 星期__ 星期__ 星期__ 星期__
三、理解與應用
1.為什么要嚴格按照氣溫計的使用方法測量氣溫?
2.教室外一天中的氣溫相同嗎?
3.使用柱狀圖描述氣溫有什么優點?
【學習小結】
這節課我們利用氣溫計測量了教室外一天中不同時間點的溫度,分別用表格
和柱狀圖記錄溫度,發現一天中的天氣是變化的。
【精煉反饋】
一、判斷下列說法是否正確,對的打“√”,錯的打“×”。
1.為了準確測量氣溫,應該到室外陽光下測量。( )
2.因為空氣會流動,所以室內和室外的氣溫是一樣的。( )
3.因為早晚的氣溫都較低,所以早晚的氣溫相同。( )
4.每天的氣溫從中午 12 時開始下降。( )
5.我們把氣溫數據繪制成柱狀圖,可以直觀、形象地發現氣溫的變化規律。
( )
二、選擇正確答案的序號填在括號里。
1.下列溫度能反映當地氣溫的是( )。
A.室內溫度
B.我們身體的溫度
C.室外樹蔭下通風處的氣溫
2.下列時間中氣溫最低的是( )。
A.午夜 0時
B.中午 12 時
C.清晨日出前
3.為了較準確地讀取掛在大樹下的氣溫計的讀數,應該( )。
A.取下氣溫計,拿到室內去讀
B.把氣溫計放在手心讀
C.直接讀取懸掛著的氣溫計上的讀數
4.下列測量并記錄氣溫的做法中,不正確的是( )。
A.在每天的同一時間進行測量和記錄
B.下雨時,在室內測量和記錄
C.每次在同一地點測量和記錄
三、完成下面的填空。
1.用氣溫計測量氣溫時,應該把氣溫計懸掛在室外陽光照射_______(填“到”
或“不到”)且_______(填“通風”“不通風”)的地方,注意保持氣溫計_______
(填“干燥”或“濕潤”)。
2 . 氣 溫 從 清 晨 到 傍 晚 的 變 化 規 律 一 般 是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綜合探究。
1.寫出下列氣溫計上的讀數。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2.下面是某小組測得的一天中教室外五個時間點的氣溫數據,請根據數據
繪制柱狀圖。
4.測量降水量
【學習目標】
1.知道降水量的多少可以用雨量器測量。
2.學會制作簡易的雨量器,并學會用簡易雨量器測量降水量。
【學習重難點】
學會用簡易雨量器對降水量進行測量,熟記降水量的六個等級。
【學習過程】
一、問題存折銀行
序號 存入問題 存入時間 提取時間
1 什么是降水量?
2 降水是怎么產生的?
3 如何測量降水量?
4
5
二、活動探究
1.制作簡易雨量器
(1)選一個__________
(2)在杯子外壁貼上_________,注意從底部貼起(以________為單位)
(3)刻度條外貼上_________,用來防水
(4)把雨量器放在雨中,就可以測量降雨量了
2.模擬降雨,確定降雨量等級
(1)用噴壺模擬降雨,練習使用雨量器
(2)測量雨量
提示:
①雨量器水平放置,待液面穩定后再讀數。
②讀數時,視線要與液面平行。
③讀數時要加上單位“毫米”。
(3)對照“24 小時降雨量等級標準”,確定這場雨的降雨量等級。
三、理解與應用
1.自制雨量器要注意什么?測降雨量要注意什么?
2.怎樣測量一場雪的降水量呢?
【學習小結】
這節課我們學會了制作簡易雨量器,并用噴壺模擬了一場降雨,對降雨量進
行了記錄,并確定了降雨量等級。
【精煉反饋】
一、判斷下列說法是否正確,對的打“√”,錯的打“×”。
1.記錄降雨量的單位是毫升。( )
2.降水指的就是下雨。( )
3.24 小時內降雨 30 毫米的屬于暴雨。( )
4.應該把雨量器放在大樹下測量降雨量。( )
5.如果某天沒有下雨,那么這天的降雨量為 0.( )
二、選擇正確答案的序號填在括號里。
1.關于降雨和降水,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降雨和降水是一回事
B.降雨是降水,但降水不一定是降雨
C.降水是降雨,但降雨不一定是降水
2.下列現象中( )不是降水。
A.結冰
B.小雪
C.冰雹
3.關于制作簡易雨量器,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用直筒透明杯制作
B.刻度條的 0刻度要與杯子外底部對齊
C.在刻度條上貼透明膠帶是為了防水
4.一場中雨的降雨量不可能超過( )毫米。
A.25
B.50
C.100
三、完成下面的填空。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都是降水的形式。
2.用直筒透明杯制作簡易雨量器,直筒透明杯的作用是____________,刻
度條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四、綜合探究。
1.小莉用直筒透明杯和刻度條做了一個簡易雨量器,杯口對應的刻度是 40
毫米。某天早上 8點,小莉把這個雨量器放在周圍無遮擋物的較開闊的地方測量
降雨量。第二天早上 8點,她發現杯子里的水滿了。于是,她得出結論:這一天
的降雨量是 40 毫米,這場雨的等級是大雨。小莉的結論對嗎?說說你的理由。
2.小明連續 15 天測量、記錄了本地的降雨量,并根據數據繪制了柱狀圖(見
下圖)。請根據柱狀圖回答后面的問題。
(1)這 15 天中,降雨的天數為____________天,沒有降雨的天數為
____________天。
(2)這 15 天中,出現小雨的天數是____________天,出現中雨的天數是
____________天。
(3)降雨量最大的一天是____________日,這天的降雨量是____________
毫米,降雨量等級是____________。
5.觀測風
【學習目標】
1.知道風有大小和方向的不同,會利用地面的物體判斷風的方向和大
小。
2.學會制作簡單的風旗和風向標。
【學習重難點】
通過觀察、制作、討論、交流等活動,認識風有風向和風速的不同,并
制作簡易風旗練習估測風速等級。
【學習過程】
一、問題存折銀行
序號 存入問題 存入時間 提取時間
1 如何測量風的大小?
2 怎么知道風的方向?
3 臺風是幾級風?
4
5
二、活動探究
1.制作簡單的風旗
(1)制作材料:一塊輕薄的布(長約 35 厘米,寬 20 厘米)、一張硬紙板
(長約 40 厘米,寬 6厘米)、訂書器。
(2)制作步驟:
①將硬紙板對折,將布對齊,折痕放入紙板內,將紙板合上。
②用訂書器將紙板訂結實。
2.室外觀察,記錄風的大小和方向
(1)我們的風速等級
(2)認識風向
時間
大小
方向
三、理解與應用
1.利用地面物體和風旗,如何判斷風的大小和方向?
2.兩種方法觀測結果相同嗎?為什么?
【學習小結】
這節課我們制作了簡單的風旗,在室外觀察這個風旗,記錄風的大小的方向。
風的大小我們只分為 0 級、1級、2級,當然也可以用蒲福風級等級來記錄。風
的方向通常用八個方位來描述。
【精煉反饋】
一、判斷下列說法是否正確,對的打“√”,錯的打“×”。
1.感覺到風吹臉面,對應的蒲福風力等級為 2級。( )
2.落葉往南方飛,說明此時刮的風是南風。( )
3.我們可以借助地面物體判斷風向。( )
4.如果風旗指向不定,說明此時沒有風向。
5.沿海地區的陸地上經常出現 12 級(蒲福風力等級)風。( )
二、選擇正確答案的序號填在括號里。
1.風向是( )。
A.風吹來的方向
B.風吹去的方向
C.風停止的方向
2.風的大小是指( )。
A.風量的大小
B.風速的大小
C.氣溫的高低
3.迎風走不動對應的是蒲福風力等級中的( )級風。
A.5
B.6
C.7
4.如果同時用風旗和風向標觀測風向,則測得的風向( )。
A.相同
B.相反
C.不能確定
三、完成下面的填空。
1.我們用風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來描述風。
2.風向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用來觀測風向的工具有
__________、__________等。
3.從煙囪中冒出的煙豎直上升,對應蒲福風力等級表中的__________級。
四、綜合探究。
1.完成下面的方位圖。
2.根據蒲福風力等級表的內容回答問題。
0級煙柱直沖天
1級青煙隨風偏
2級風來吹臉面
3級葉動紅旗展
4級風吹飛紙片
5級帶葉小樹彎
6級舉傘步行艱
7級迎風走不動
8級風吹樹枝斷
9級屋頂飛瓦片
10 級拔樹又倒屋
11、12 級陸上少見
(1)蒲福風力等級表把風力分為__________級。
(2)小莉朝著太陽升起的方向步行,感受到了迎面吹來的微風,這時風的
大小相當于蒲福風力等級中的__________級,風向是__________。
(3)臺風是在海洋上空形成的大風,有時會登上陸地,給人們的生命和財
產帶來巨大損失。根據蒲福風力等級表,臺風的風力等級應該是( )。
A.9級 B.10 級 C.11、12 級
6.觀察云
【學習目標】
1.知道云是由浮在空氣中的小水滴和小冰晶構成。知道云的三種主要形態,
并能根據自己的觀察給云分類。
2.學會畫出云的基本形狀,學會觀察云的科學方法。
【學習重難點】
通過探究,認識到空氣是真實存在的一種物質,空氣的各種基本特征。
【學習過程】
一、問題存折銀行
序號 存入問題 存入時間 提取時間
1 云是怎么形成的?
2 云是液體、氣體還是固體?
3 為什么云會有不同的形狀?
4
5
二、活動探究
1.室外觀察云,畫出云的形狀。
2.觀察云量,并記錄在天氣日歷中。
日期
云量
三、理解與應用
1.觀察我們畫的云,它們的形狀大致相同嗎?是什么形態的?
2.今天的云量如何?屬于哪種天氣?
3.用科學的記錄方法記錄天氣日歷中每天的云量情況。
__月__日 __月__日 __月__日 __月__日 __月__日 __月__日 __月__日
星期__ 星期__ 星期__ 星期__ 星期__ 星期__ 星期__
__月__日 __月__日 __月__日 __月__日 __月__日 __月__日 __月__日
星期__ 星期__ 星期__ 星期__ 星期__ 星期__ 星期__
【學習小結】
云是我們都很熟悉的東西,今天我們學會了云的三種基本形態,并用“晴、
多云、陰”描述云量的多少。
【精煉反饋】
一、判斷下列說法是否正確,對的打“√”,錯的打“×”。
1.氣象學家把云分為積云、層云和卷云三種基本形態。( )
2.即使是同一種類型的云,形狀差別也可能比較大。( )
3.云量占整個天空的一半時,是陰天。( )
4.“霞”是因太陽光照射而顯現顏色的云。( )
5.天空中云的狀況能告訴我們不同的天氣信息。( )
二、選擇正確答案的序號填在括號里。
1.整個天空中只有幾朵云的天氣是( )。
A.晴
B.多云
C.陰
2.“天上魚鱗斑,曬谷不用翻。”這句天氣諺語說的是( )。
A.天上有積云,預示雨天要來了
B.天上有層云,預示大好晴天
C.天上有卷云,預示大好晴天
3.下面對云的描述錯誤的是( )。
A.層云常籠罩山腰
B.卷云像一團團的棉花糖
C.積云大量堆積,表示可能要下雨
4.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太陽變化引起天氣變化
B.云的變化引起天氣變化
C.云的變化會影響人們的生活
三、完成下面的填空。
1.云是由_________和__________組成的。
2.根據云量的多少,天氣可分為 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
四、綜合探究。
1.連線
2.下表是小莉記錄的連續 5天的天氣情況。請根據表格回答后面的問題。
(1)這 5天中,有降雨的天數為( )天。
A.0 B.1 C.2
(2)云量最多的一天是( )。
A.星期一 B.星期三 C.星期五
(3)在星期五整天,天空中最可能出現的是( )。
A.積云 B.層云 C.卷云
7.整理我們的天氣日歷
【學習目標】
1.知道天氣每天都在發生變化。通過學習能用云量、降雨量、氣溫、風向
和風速等天氣特征來描述天氣。
2.學會運用表格、柱狀圖等方式整理天氣信息。
【學習重難點】
能通過一段時間的天氣記錄來描述這段時間天氣的具體情況。
【學習過程】
一、問題存折銀行
序號 存入問題 存入時間 提取時間
1 天氣日歷里有哪些信息?
2 可以怎么利用天氣日歷?
3
4
二、活動探究
1.我們已經在天氣日歷中記錄了家鄉一個月的天氣信息,該從哪些方面去
整理和總結天氣日歷呢?
2.在我們的記錄中,有多少天是晴天?多少天是陰天或多云?
3.在我們的記錄中,哪一天的風最大?刮風的有幾天?不刮風的有幾天?
4.分析我們記錄的氣溫柱狀圖,找出一個月以來的最高和最低氣溫,說說
氣溫是怎么變化的。
5.分析我們記錄的降水量柱狀圖,找出一個月以來降雨的有幾天?哪一天
的降雨量最大。
三、理解與應用
經過統計和分析,我們怎樣描述這段時間的天氣變化?
【學習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將前面的內容連起來,知道了用云量、降雨量、氣
溫、風向和風速等天氣特征描述天氣。我們還了解了天氣和氣候的區別。
【精煉反饋】
一、判斷下列說法是否正確,對的打“√”,錯的打“×”。
1.我們在記錄天氣日歷時,如果某一天沒有記錄,可以根據天氣規律編一
份數據填上去。( )
2.地球上的某些地方,如北極,每天的天氣都是一樣的。( )
3.“春暖花開”描述的是天氣。( )
4.“斜風細雨”描述的是天氣。( )
5.現代科技發達,天氣對人們的生活沒什么影響。( )
二、選擇正確答案的序號填在括號里。
1.下列詞語中描述天氣的是( )。
A.常年干旱
B.四季如春
C.碧空如洗
2.下列詞語中描述氣候的是( )。
A.清風拂面
B.嚴寒酷暑
C.烏云密布
3.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如果天氣預報報告的數據跟我們記錄的數據不一致,說明天氣預報不準
B.如果天氣預報報告的數據跟我們記錄的數據不一致,說明我們記錄錯了
C.天氣預報報告的是某一區域內的天氣情況,跟我們觀測的某個地點的天
氣情況可能不一致
4.下面屬于天氣對我們的不利影響的是( )。
A.人們在晴天曬被子
B.春雨貴如油
C.前方冰雪路面,請謹慎駕駛
三、綜合探究。
1.我們可以從哪幾個方面來描述天氣?
2.下面是某小組記錄的一周內的氣溫情況,請根據表格中的數據解決問題。
(1) 畫出這一周的氣溫柱狀圖。
(2)7月 6日的氣溫比其他幾日都要低,原因可能是( )。
A.晴朗天氣 B.雨雪天氣 C.雷雨天氣
8.天氣預報是怎樣制作出來的
【學習目標】
1.知道天氣預報所包含的信息及其制作過程。
2.通過視頻或實地學習感受天氣預報制作的過程。
3.知道天氣預報對我們生活的意義。
【學習重難點】
了解天氣預報的制作過程及其意義。
【學習過程】
一、問題存折銀行
序號 存入問題 存入時間 提取時間
1 天氣預報的準確度有多高?
2 天氣預報的過程是什么樣
的?
3
4
二、活動探究
1.天氣預報有些什么內容?
2.天氣預報如何影響自己的生活?
3.天氣預報的制作過程大概是什么樣的?
三、理解與應用
1.制作天氣預報時,經歷了哪些階段?
2.天氣預報信息對我們的生活有什么重要意義?
【學習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了解了天氣預報包含的信息以及制作過程,天氣預
報對我們的生活有重要意義,給我們的日常生活提供了寶貴的信息。
【精煉反饋】
一、判斷下列說法是否正確,對的打“√”,錯的打“×”。
1.3級風的天氣不適合打羽毛球。( )
2.天氣預報包含的信息有天氣狀況、氣溫、風向風速、降水量等。( )
3.我們可以通過撥打天氣預報查詢電話來了解未來的天氣情況。( )
4.現在科技發達,預測天氣完全可以由計算器完成。( )
5.因為有天氣預報,所以我們記錄每天的實際天氣情況沒有意義。( )
二、選擇正確答案的序號填在括號里。
1.烏龜殼上“冒汗”,說明( )。
A.要下雨了
B.要天晴了
C.要降雪了
2.下面不能獲得未來幾天的天氣情況的是( )。
A.收看電視
B.收聽廣播
C.查閱去年的報紙
3.在刮東南風的天氣里放風箏,風箏會飛向( )。
A.東南方向
B.西北方向
C.東北方向
4.下列不是在氣象員做出天氣預報之前做的工作是( )。
A.天氣會商
B.收集數據
C.得出數值天氣預報
三、完成下面的填空。
1.制作天氣預報的五個大致步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天氣預報用降水量為_____________來表示沒有降水。
四、綜合探究。
1.把下面的儀器和它們的用途用線連起來。
氣溫計 測量風速
雨量器 測量風向
風向袋 測量氣溫
風速儀 測量降雨量
2.把制作天氣預報的步驟與對應的工作內容用線連起來。
數據收集 通過電視、廣播、網絡等渠道向社會發布
數值天氣預報 利用各種儀器收集各種數據
氣象員做出預報 利用超級計算器預測未來天氣
天氣會商 分析數據,做出天氣預報
發布天氣預報 修正、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 <menuitem id="wfhyu"><abbr id="wfhyu"></abbr></menuitem>

    <bdo id="wfhyu"></bdo>
  • <bdo id="wfhyu"></bdo>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定日县| 织金县| 临泉县| 绥阳县| 漠河县| 东明县| 舒城县| 喀喇| 班玛县| 岑溪市| 红原县| 张家界市| 江安县| 奉贤区| 邛崃市| 深州市| 木兰县| 勐海县| 安陆市| 临夏县| 河津市| 阜宁县| 咸阳市| 宿松县| 崇义县| 临桂县| 邵阳市| 永顺县| 云和县| 磴口县| 兰坪| 祁东县| 乌审旗| 娄烦县| 丹棱县| 浦东新区| 临夏市| 永宁县| 哈巴河县| 铜山县| 河津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