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教學目標】1.區別動物的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說明這些行為對動物生存的意義。2.運用研究動物行為的方法,探究動物行為的成因。3.嘗試制定探究計劃,設計探究實驗的對照組和實驗組,會選擇并控制變量。4.嘗試編寫探究報告。5.認同人類學習或自身學習的重要性。【教學重難點】1.動物行為對其生存的影響。2.區別動物的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3.探究實驗的實施。4.認同人類學習或自身學習的重要性。【課時安排】2課時【教學過程】【第一課時】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學生展示自己的寵物觀察日記。師:多數同學觀察很仔細,描述的也很生動,非常好;有部分同學也提出了一些問題,如,讓小狗到指定的地點“方便”,為什么困難?二、資料分析,解決問題師:動物的行為多種多樣,你能說出一種嗎?生:積極舉手回答師:播放視頻資料,總結動物行為的概念和意義。引出動物行為從獲得途徑看,可分為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兩大類。請同學們分析,判斷書中哪些是先天性行為,哪些是學習行為?生:討論后答問。師:動物行為對動物的生存是否有意義?生:思考后做出肯定回答。師: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有何不同?對動物生存意義有何區別?生:先天性行為是生來就有的,是生存的基礎,學習行為是為了適應生存的環境而形成的行為,學習行為,提高了動物適應環境的能力。師:請說說我們人類是否更需要學習?生:略師生共同討論先天性行為有哪些局限性?生:略 師:有些同學自認為是“天才”,學習不用功;有的同學學習非常刻苦,但不注意學習方法,你是怎樣對待學習的?生:思考師:不同等級的動物學習能力有差別嗎?有遺傳因素的作用嗎? 生:思考后回答。 師:動物為了生存且需要學習,作為人類自己呢? 生:思考三、交流總結,自主學習 師生討論:動物的行為分先天性和學習行為,先天性行為是生來就有的行為,是動物生存的最基本條件,學習行為是學習得來的。通過對比動物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認同人類自己要想認識世界,就必須是“學習,學習,再學習”。【第二課時】一、提出問題,作出假設 師:介紹背景資料。 生:提出問題。二、全體參與,制定計劃 師生共同討論:為什么從卵開始進行隔離飼養? 生:幼蟲攝取某種食物的行為是先天性的還是學習得來的,應該從這個幼蟲還沒孵化開始實驗,否則所得結論沒有說服力。 師:實驗用的葉片和濾紙在設計對照實驗時應該注意哪些問題? 生:根據對照實驗的要求濾紙的大小、顏色應和葉片的大小、顏色一致。三、觀察記錄,實施計劃 師:按照討論的內容,確定本小組探究實驗的材料、對照實驗,選擇變量,然后開始實驗操作。 生:開始探究實驗 師:在整個探究過程中要以積極的態度進行觀察。 實驗結束后,師生討論:菜青蟲取食行為是什么行為?為什么?四、交流總結,撰寫報告 師:請各小組匯報本組的實驗結果。 生:小組代表匯報。 師:為了更好地進行信息交流,我們應把探究實驗的結果以報告的形式編寫下來。本次探究報告的編寫要注意的重點是制定計劃,詳細寫出計劃部分。 生:寫探究報告。【板書設計】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一、區分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 1.動物行為 2.意義:維持動物個體生存和繁殖后代。二、研究一種動物的行為 探究菜青蟲的取食行為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