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一.蒸發1.蒸發:在任何溫度下都能進行的汽化現象。2.影響液體蒸發快慢的因素:(1)液體溫度高低: (2)液體表面積大小; (3)液體表面空氣流動的快慢。3.蒸發的應用熬鹽 拖地后地面會干 吹頭發4.蒸發吸熱:液體蒸發時,溫度要降低5.蒸發吸熱的應用:二.沸騰1.沸騰:在一定溫度下發生的劇烈的汽化現象。沸騰在液體內部和表面同時進行,從外界吸熱,但溫度保持不變。2.沸騰的條件:①液體達到沸點;②繼續吸收熱量。3.液體沸騰的特點:持續吸收熱量,溫度保持不變。4.沸點:液體沸騰時的溫度。5.物體的沸騰和溫度時間圖像:(1)不同的液體,沸點不同,沸點也是物質的一種特性;(2)液體的沸點與液面的氣壓有關,氣壓不同,同一液體的沸點也不同。氣壓高,沸點低;氣壓低,沸點高。1標準大氣壓下水的沸點是100℃。6.氣壓影響沸點:氣壓低沸點低三.液化1.定義:液體變成氣體的過程叫做液化。2.液化的方式:降溫液化、加壓液化.3.常見的液化現象:4.汽化和液化的利用(1)物態變化的利用:蒸餾 (2)吸放熱的應用例1、下列情景屬于液化現象的是( )A.冰雪消融 B.露珠形成 C.濕手烘干 D.蠟燭滴“淚”例2、生活中常把碗放在大鍋內的水中蒸食物,碗與鍋底不接觸,如圖所示。當鍋里的水沸騰以后,碗中的湯將( )A.同時沸騰 B.不會沸騰,湯的溫度總是低于水的沸點C.稍后沸騰 D.不會沸騰,湯的溫度能夠達到水的沸點例3、用高壓鍋煮粥,熄滅后立即用冷水冷卻,打開鍋蓋后,發現粥仍在沸騰。其原因是( )A.熄火后,鍋內溫度迅速降到100℃以下,但由于打開鍋蓋后氣壓降低,所以重新沸騰B.熄火后,鍋內溫度仍高于100℃,即使不打開鍋蓋,粥也在沸騰C.熄火后,鍋內溫度仍高于100℃,冷卻后鍋內氣壓下降,沸點也下降,所以重新沸騰D.粥的流動性差,不易降溫,熄火后即使不打開蓋,粥也將沸騰很長時間例4、小衢利用下圖裝置進行“水的沸騰”的實驗,測定當前大氣壓下水的沸點,步驟如下:①向試管中倒入適量的8℃左右的熱水;②將帶溫度計的泡沫塞塞緊試管口,固定在鐵架臺上;③將酒精燈放在試管的下方④點燃酒精燈開始實驗。請回答下列問題:(1)倒入熱水而不是冷水的目的是:______。(2)小衢的實驗步驟中先后順序存在問題,請你指出:______。(3)按照調整后的實驗順序進行實驗,能否準確地測出當前大氣壓下水的沸點?請作出判斷并說明理由______。例5、如圖是電冰箱工作原理圖。電冰箱里制冷設備主要有三部分:蒸發器、空氣壓縮機和冷凝器。(1)低沸點的冷凝劑在蒸發器里汽化,這一過程要________(選填“吸”或“放”)熱。(2)冷凝器內氣體被壓縮后發生了________(填寫物態變化名稱),日常生活中也有類似的采用壓縮體積使氣體發生物態變化的應用,請舉一例子:________。1.如圖所示,燒杯中盛有甲液體,試管內盛有乙液體。用酒精燈對燒杯底部持續加熱,一段時間后,發現甲沸騰而乙不沸騰。已知1標準大氣壓下,酒精沸點是78℃,水沸點是100℃,煤油沸點是150℃,下列判斷中符合題意的是( )A.甲液體為水,乙液體為酒精 B.甲液體為酒精,乙液體為水C.甲液體為煤油,乙液體為酒精 D.甲液體為煤油,乙液體為水2.某同學在研究“影響液體蒸發快慢的因素”時做了以下四個實驗,下列關于實驗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A.所取水的質量要相同B.通過AB兩圖的對比,可以得出水蒸發的快慢與水的表面積有關C.通過BC兩圖的對比,可以得出水蒸發的快慢與水的溫度有關D.通過AD兩圖的對比,可以得出水蒸發的快慢與水面上方空氣流動快慢有關3.《天工開物》記載的“透火焙干”是造紙的一道工序,其做法是將剛生產出的濕紙張貼在烤火的墻上(如圖)。給墻壁烤火能加快濕紙變干的主要原因是( )A.升高濕紙的溫度 B.增大濕紙的表面積C.改變濕紙中的液體種類 D.加快濕紙表面的空氣流動4.如圖所示是常見的鴛鴦鍋,兩鍋內分別是湯汁量和初溫都相同的清湯和紅油,下列描述錯誤的是( )A.紅油鍋先沸騰,是因為紅油覆蓋在水面減少了熱量的散失B.湯汁沸騰后可以改為小火加熱,此時湯汁溫度升高較慢,不易燒干C.火鍋內湯汁越來越少是因為水分子在不斷地進行無規則運動D.湯汁沸騰時,金屬鍋的溫度比鍋內湯汁的溫度高5.小華在家燒水煮餃子,中途發現水量少了些,于是又往鍋里迅速加了一碗水,并將水再次燒開。下面能反映小華整個燒水過程中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象是( )A. B. C. D.6.如圖是小明探究水沸騰時的裝置以及實驗中不同時刻氣泡的情形。下列有關分析正確的是( )A.他可以選用量程為-10℃∽70℃的酒精溫度計B.圖甲是水沸騰前的現象,圖乙是水沸騰時的現象C.沸騰時,燒杯中不停地冒出“白氣”,這些“白氣”是水沸騰后形成的水蒸氣D.小明撤去酒精燈后發現水又継續沸騰了一段時間,說明水的沸騰有時候不需要加熱7.在一個標準大氣壓下,燒杯甲和試管乙內都裝有水,用酒精燈對甲容器底部持續加熱,過一段時間會發現甲燒杯內的液體發生沸騰,乙試管中的水___________(填“能”或者“不能”)沸騰,原因是___________8.小明和小華分別利用圖甲所示的相同裝置探究水沸騰時溫度變化的特點,當水溫接近90℃時,每隔0.5min記錄一次溫度,并繪制出了如圖乙所示的水溫與時間關系的圖像。(1)實驗時,當看到水中有大量氣泡不斷上升、變大,到水面破裂開來,里面的 散發到空氣中,就表明水沸騰了。(2)分析圖乙可知,小華將水加熱至沸騰的時間明顯較長,最有可能的原因是 。(3)小明在第9min撤掉酒精燈后,發現有一段時間水溫依然保持不變。如圖乙所示,這段時間內燒杯底部的溫度 (填“高于”“等于”或“低于”)杯內水的溫度,原因是 。9.學習了影響液體蒸發快慢的因素后,小麗同學猜想液體蒸發快慢可能還與液體的種類有關。請你利用下面提供的實驗樣品,設計實驗驗證小麗的猜想是否正確。(1)實驗中應控制液體上方空氣流動的快慢、液體的表面積和________都相同。(2)實驗室已提供裝好酒精和水的幾個樣品,如圖甲所示。按實驗要求,選擇圖甲中________兩個樣品進行對比,能夠比較方便地進行研究。(3)若一個同學選好兩個液體樣品后,將一個放在室內,另一個放在室外,經過相同時間后進行對比,他這樣做________(選填“正確”或“不正確”)。(4)按要求正確選擇樣品并進行正確操作,經過相同時間后樣品的情況如圖乙所示。據此,你認為小麗的猜想________(選填“正確”或“不正確”)。1.當室內溫度為時,把浸有少量酒精的棉花裹在溫度計的玻璃泡上,隨著酒精的發,下面各圖中,能基本反映溫度計的讀數隨時間變化的是( )A.B.C.D.2.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賽龍舟、吃粽子也成為人們過節的重要習俗。小彤看見媽媽在家煮粽子時,鍋中水沸騰后改用“小火”繼續煮。針對這種做法,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改用“小火”可以提高水的沸點,能更快的將粽子煮熟B.用“大火”可使水沸騰更劇烈,沸點升高,不應該改用“小火”C.水沸騰后,改用“小火”水溫升高較慢,鍋中水不易被燒干D.水沸騰后,用“大火”或“小火”煮,水溫都不變,用“小火”煮可節能3.如圖所示,用水壺燒水,水燒開后能看到壺嘴周圍有“白氣”產生,其中a、b兩位置有一處“白氣”較濃。以下關于“白氣”的描述正確的是( )A.它是水蒸氣,a處較濃 B.它是水蒸氣,b處較濃C.它是小水滴,a處較濃 D.它是小水滴,b處較濃4.在“觀察水的沸騰”實驗中,四個實驗小組測得水的沸點如下表所示:組別 1 2 3 4水的沸點/℃ 98.2 98.9 98.5 98.6對于上述實驗數據,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四個小組實驗都失敗了,為水的沸點是100℃B.只有第2小組數據可以接受,因為他們的數據最接近100℃C.只有第1小組數據不可以接受,因為他們的數據偏離100℃最大D.只要實驗操作正確,數據真實,上述數據均有效5.如圖所示,盛一盆水, 在盆里放兩塊高出水面的磚頭,磚頭上擱一只比盆小一點的籃子。籃子里有剩飯、剩菜,把一個紗布袋罩在籃子上,并將紗布袋口的邊緣浸入水里,就做成了一個簡易冰箱。(1)簡易冰箱利用________來降低飯菜溫度;(2)若把簡易冰箱放在通風處,飯菜可以保鮮更長時間,這是因為_____________。6.酷愛科學的小李為了探究液化過程是放熱還是吸熱,設計并完成了下面實驗:①將一定質量溫度為t1的冷水裝入一個雙層玻璃真空保溫杯中,液面在如圖甲所示位置,標記為A。②向杯中插入導管,將100℃的水蒸氣通入冷水中,發現杯中水面明顯上升(假設水蒸氣全部被吸收)。③一段時間后,停止通入水蒸氣,移出導管后,杯中液面位置如圖乙所示,標記為B,再測出此時杯中水溫為t2,比較發現t2高于t1。于是小李得出了液化放熱的結論。(1)小明同學認真分析了實驗報告后,認為小李還缺少對照實驗,不足以證明他的觀點。因為t2高于t1的原因還有: 。(2)請你幫助小李設計后續實驗方案:另取一個相同的保溫杯,倒入質量相同、溫度為t1的冷水,然后再 ,搖勻后測出此保溫杯中水溫t3,并把它與t2比較。你的方案中,能證明小李觀點的應有的實驗結果是 。7.為研究影響蒸發快慢的因素,某同學在4塊相同的玻璃板上各滴一滴質量相同的水,進行如圖所示的實驗探究。(1)通過________兩組的對照,可以得出水蒸發快慢與水表面的空氣流速有關。(2)在研究水的溫度對蒸發快慢的影響時,對水滴進行加熱(如圖C)直至沸騰,且水滴比對照組先消失。該實驗結果能否作為支持“溫度越高,蒸發越快”的證據?________。(3)小明同學猜想水蒸發快慢還可能與水的質量有關,于是繼續進行了如下探究:在相同環境下的兩塊相同的玻璃板上分別滴上一滴和兩滴水(如右圖),結果發現甲圖中水先蒸發完,于是他得出結論:水蒸發快慢與水的質量有關,水的質量越小蒸發越快。請分析小明的實驗設計和結論得出是否合理________,說明理由________ 。參考答案例1、B【解析】A.冰雪消融,冰直接由固態變成液態,是熔化現象,故A不符合題意;B.露珠是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液化而成的小水滴,是液化現象,故B符合題意;C.濕手烘干,水由液態變為氣態,是汽化現象,故C不符合題意;D.蠟燭燃燒流出的燭“淚”,是熔化現象,故D不符合題意。例2、D【解析】開始鍋與碗中的水都會吸熱升溫,當鍋中的水達到沸點時吸熱會沸騰起來,但溫度不再升高,此時碗中的水也會達到沸點,但由于碗中的水與鍋中水的溫度相同,所以不能繼續吸熱,所以碗中的水不會沸騰,故ABC不符合題意,D符合題意。例3、C【解析】高壓鍋鍋內氣壓大,沸點也高,用高壓鍋煮粥,粥的溫度會在100℃以上。當給鍋加熱時,粥會沸騰;當停止加熱時,粥會停止沸騰,但當給它立即用冷水冷卻時,鍋內的氣壓會立即減小,粥的沸點也會隨之減小,由于粥的溫度在停火一瞬間仍然是高于100℃,所以粥重新沸騰。故C符合題意,ABD不符合題意。例4、減少實驗時的加熱時間 組裝儀器的順序為先下后上,從左到右,正確順序應為③②①④ 不能,泡沫塞使得內外壓強不相等,水面上的氣壓不是當前大氣壓【解析】(1)倒入熱水而不是冷水能夠減少實驗時的加熱時間,故填減少實驗時的加熱時間。(2)組裝儀器的順序為先下后上,從左到右,正確順序應為③②①④,故填組裝儀器的順序為先下后上,從左到右,正確順序應為③②①④。(3)因為泡沫塞使得內外壓強不相等,水面上的氣壓不是當前大氣壓,不能準確地測出當前大氣壓下水的沸點,故填不能,泡沫塞使得內外壓強不相等,水面上的氣壓不是當前大氣壓。例5、(1)吸(2)液化;液化石油氣、打火機等【解析】(1)物質由液態變成氣態叫汽化,需要吸熱;(2)物質由氣態變成液態叫液化,需要放熱。液化的方法為:降低溫度和壓縮體積,據此分析解答。【解答】(1)低沸點的冷凝劑在蒸發器里汽化,這一過程要吸熱。(2)冷凝器內氣體被壓縮后發生了液化,日常生活中也有類似的采用壓縮體積使氣體發生物態變化的應用,請舉一例子:液化石油氣、打火機等。1.B【解析】液體沸騰需要同時滿足兩個條件:一是溫度達到沸點,二是繼續吸熱;由圖及題意知道,甲中液體的沸點如果低于乙中液體的沸點,乙中液體不能達到沸點,也不能繼續吸熱,乙中液體不能沸騰;甲中液體如果與乙中液體種類相同,乙中液體只能達到沸點,但不能繼續吸熱,乙中液體不能沸騰;甲中液體的沸點如果高于乙中液體的沸點,乙中液體才能達到沸點,并能繼續吸熱,乙中液體才能沸騰,故甲液體為酒精,乙液體為水,只有B符合題意。2.C【解析】A.因為水越多,相同條件下全部蒸發完所需要的時間就越長,所以,在研究影響液體蒸發快慢的因素實驗中,要控制水的質量相同,故A正確,不符合題意;B.AB兩圖中水的質量、溫度、上方空氣流速都相同,改變了表面積,可以得出水蒸發的快慢與水的表面積有關,故B正確,不符合題意;C.BC兩圖中水的質量、上方空氣流速相同,但表面積和溫度都不同,故不能得出水蒸發的快慢與水的溫度有關,故C不正確,符合題意;D.AD兩圖中水的質量、溫度、表面積都相同,改變了上方空氣流速,可以得出水蒸發的快慢與水面上方空氣流動快慢有關,故D正確,不符合題意。3.A【解析】影響蒸發快慢的因素:液體溫度、液體表面積和液體表面上方的空氣流動。根據題意知道, “透火焙干”是把濕紙貼在熱墻上,濕紙從墻上吸收熱量,使紙的溫度升高,從而使水分蒸發加快,使濕紙干得更快,故A符合題意。4.B【解析】A.覆蓋在湯汁上面的紅油層使麻辣紅油湯蒸發慢,蒸發吸熱少,所以在吸熱相同的情況下,麻辣紅油湯升溫快,先沸騰,故A正確,不符合題意;B.液體沸騰時,溫度不變,湯汁沸騰后可以改為小火加熱,湯汁溫度不變,故B錯誤,符合題意;C.火鍋內湯汁越來越少,在受熱時,水分子運動劇烈,液態變成氣態,故C正確,不符合題意;D.液體沸騰的條件:達到沸點,繼續吸熱,金屬鍋的溫度比鍋內湯汁的溫度高,湯汁才能沸騰,故D正確,不符合題意。5.A【解析】水沸騰之后,溫度保持不變,當向鍋里迅速加了一碗水后,鍋內水的溫度降低,然后在加熱過程中,水吸熱溫度上升,達到沸點繼續沸騰,在此過程中,水面上的氣壓不變,所以水的沸點與原來相同,據此分析可知,A圖象符合題意。6.B【解析】(1)要正確地選擇溫度計,需要了解各溫度計的量程。體溫計、家用寒暑表、酒精溫度計的最大測量值都不會達到100℃;(2)掌握沸騰時和沸騰前的現象:沸騰前,氣泡在上升過程中體積逐漸減小,到水面消失。沸騰時,有大量氣泡產生,氣泡在上升過程中體積逐漸增大,最后破裂;(3)氣態變成液態叫液化;(4)根據水沸騰的條件:達到沸點并繼續吸熱,通過沸騰的兩個條件結合熱傳遞的知識進行分析。【分析】探究水沸騰的實驗中,有關實驗儀器的調節、沸騰的特點、沸騰的現象等,是此類實驗經常考查的問題,要熟練掌握。【詳解】A.酒精溫度計的量程為-10-70℃;而標準大氣壓下水的沸點是100℃,故A錯誤;B.甲氣泡在上升過程中,體積逐漸減小,所以是沸騰前的情況,圖乙氣泡在上升過程中,體積逐漸增大,是水沸騰時的現象,故B正確;C.“白氣”是水蒸氣液化成的小水滴,不是水蒸氣,故C錯誤;D.水沸騰的條件:達到沸點并繼續吸熱,故D錯誤;故選:B。7.不能 因為試管中的水溫度達到沸點后,就不能從燒杯中繼續吸熱。【解析】甲燒杯內的液體發生沸騰,乙試管中水不能沸騰。因為當燒杯中的水沸騰后,盡管不斷吸熱,但燒杯中水的溫度不再升高,保持水的沸點溫度不變,試管中的水從大燒杯中吸熱,溫度達到水的沸點后,就不能從燒杯中繼續吸熱,所以乙試管中水不會沸騰。8.(1)水蒸氣;(2)小華所用水的質量比小明的大;(3)高于;水汽化要吸收熱量,而水溫保持不變,說明水能繼續從杯底吸收【解析】(1)當水沸騰時,水中形成大量的氣泡上升到水面破裂開來,里面的水蒸氣散發到空氣中;(2)掌握影響加熱時間的因素:水的多少、水的初溫、是否加蓋、是否用酒精燈的火焰加熱等;(3)水沸騰的條件:達到沸點,吸熱溫度不變。酒精燈加熱時,鐵圈和石棉網的溫度升高,高于水的溫度,移開酒精燈時,水還會從鐵圈和石棉網吸收熱量。【分析】此題主要考查了水沸騰的條件及特點,對實驗現象的分析等,要知道水在沸騰過程中溫度保持不變,但不斷吸熱。是比較簡單的實驗題。【詳解】(1)當水沸騰時,水中形成大量的氣泡上升到水面破裂開來,里面的水蒸氣散發到空氣中;(2)由圖象可知,兩人使用的水的初溫相同,最終沸騰的溫度相同,而小華的加熱時間長,可能是小華所用水的質量比小明的大;(3)撤掉酒精燈后,發現有一段時間水溫依然保持不變,酒精燈加熱時,鐵圈和石棉網的溫度升高,高于水的溫度,移開酒精燈時,水還會從鐵圈和石棉網吸收熱量,繼續沸騰,這段時間內燒杯底部的溫度高于杯內水的溫度,原因是水汽化要吸收熱量,而水溫保持不變,說明水能繼續從杯底吸熱。故答案為:(1)水蒸氣;(2)小華所用水的質量比小明的大;(3)高于;水汽化要吸收熱量,而水溫保持不變,說明水能繼續從杯底吸熱。9.(1)液體的溫度 (2)a、b (3)不正確 (4)正確【解析】(1)影響蒸發的要素:①液體溫度;②液體的表面積;③液體上方空氣流速;(2)根據控制變量法的要求可知,還需要控制液體的體積相同而改變液體的種類,據此確定對比實驗;(3)根據控制變量法的要求分析;(4)如果剩余液體的體積相同,那么蒸發快慢與液體種類無關;如果剩余液體的體積不同,那么蒸發快慢與液體種類有關,根據乙圖分析即可。【解答】(1)實驗中應控制液體上方空氣流動的快慢、液體的表面積和液體的溫度都相同。(2)實驗室已提供裝好酒精和水的幾個樣品,如圖甲所示。按實驗要求,選擇圖甲中a、b兩個樣品進行對比,能夠比較方便地進行研究。(3)若一個同學選好兩個液體樣品后,將一個放在室內,另一個放在室外,那么液體上方空氣流速不同,沒有控制變量,則他這樣做不正確。(4)根據乙圖可知,經過相同時間后,水剩余的多而酒精剩余的少,因此我認為小麗的猜想正確。1.B【解析】當將浸有少量酒精的棉花裹在溫度計的玻璃泡上時,隨著酒精的迅速蒸發,會帶走一部分熱量 ,溫度計的示數會降低,但當酒精蒸發完后,溫度計的示數會上升,最終與室溫相同,重新回到20°C。故B符合題意,ACD不符合題意。2.D【解析】A.水沸騰后,溫度保持在沸點不變,所以小火不能提高水的沸點,但可以節約燃料,故A錯誤;B.液體的沸點跟氣壓有關,用“大火”不能使水的沸點升高,當水沸騰后應使用小火,可以節約燃料,故B錯誤;C.水沸騰后,改用“小火”可以節約燃料,水的溫度都保持不變,故C錯誤;D.水沸騰后,無論是用“大火”煮,還是用“小火”煮,水的溫度都保持不變,用“小火”煮可以節約燃料,故D正確。3.C【解析】AB.用水壺燒水,水燒開后能看到壺嘴周圍有“白氣”是壺里冒出的水蒸氣遇冷的空氣液化成的小水滴,故AB錯誤;CD.“白氣”是水蒸氣溫度降低時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溫度越低,水蒸氣液化成的小水滴越多,a處比b處溫度低,所以a處白氣濃,故C正確,D錯誤。4.D【解析】要解決此題,需要在實驗測量過程中,由于實驗數據和實驗者的原因,都會造成讀數上的誤差。同時在觀察水的沸騰實驗中,由于燒杯上方加蓋與否或蓋子是否嚴密也會造成沸點的不同。【分析】此題是觀察水的沸騰,題目中的現象也是實際實驗中經常出現的。遇到這種情況,要能夠分析原因,并且注意實驗要講求實事求是。【詳解】在實驗中,只要操作正確,數據便是真實的。幾個組數據的不同,是因為在測量過程中存在誤差的原因。還有水的沸點還受其上方氣壓的影響。故選D。5.蒸發吸熱 加快了液面上方空氣的流速可以加快蒸發【解析】(1)把一個紗布袋罩在籃子上,并使口袋邊緣浸入水里,這樣增大了液體的表面積,加快水的蒸發,蒸發吸熱,使食物溫度降低,所以,簡易冰箱利用蒸發吸熱來降低飯菜溫度。(2)把這個簡易冰箱放在通風的地方,里面的飯菜可以保持更長的時間不變質,這是因為加快了液面上方空氣的流速可以加快蒸發。6.(1)100℃的水放熱,冷水吸熱,溫度升高;(2)向杯中倒入100℃的開水直至與乙保溫杯中水面相平t3【解析】(1)根據發生熱傳遞的作答;沸騰是一種劇烈的汽化現象,可以產生大量的水蒸氣,水蒸氣受冷就會液化,形成小水珠,據此進行分析;(2)根據控制變量的思想進行分析,然后比較t3和t2溫度即可。【分析】此題考查探究了液化及液化放熱現象,注意做好對比實驗和控制變量法的應用。【詳解】(1)可能導致t2高于t1的原因還有100℃水蒸氣液化后和冷水混合也能使原水溫升高;(2)另取一個與小李同學實驗時相同的真空保溫杯,倒入與小李同學實驗時相同質量、相同溫度的冷水,再向保溫杯的冷水中倒入100℃熱水,直至總水量與小李同學實驗時圖乙保溫杯中的水量相等,混合均勻后立即測出此時杯中水的溫度t3。如果t3小于t2,說明在其它條件相同的情況下,100℃的水蒸氣液化成100℃水時要放熱,即可證明小李同學觀點正確。故答案為:(1)100℃的水放熱,冷水吸熱,溫度升高;(2)向杯中倒入100℃的開水直至與乙保溫杯中水面相平t37.(1)AD (2)不能 (3)不合理;沒有控制表面積相同,實驗存在多個變量。【解析】(1)根據控制變量法的要求選擇對照實驗;(2)當水沸騰時,水會通過沸騰和蒸發兩種方式進行汽化,且沸騰比蒸發要劇烈的多,而對照組只有蒸發一種方式,因此二者對照沒有任何參考意義。(3)探究蒸發的快慢與水滴的質量是否有關時,需要控制水的表面積、溫度和空氣流速相同,然后改變質量。根據圖片可知,兩個水滴的表面積并不相等,沒有控制變量,無法得出結論。【解答】(1)探究水蒸發快慢與水表面空氣流速的關系時,必須控制水的溫度和表面積相同而改變空氣流速,故選AD。(2)加熱后水會沸騰,對蒸發的快慢產生很大的影響,因此該實驗結果不能作為支持“溫度越高、蒸發越快”的證據。(3)小明的實驗設計和結論得出不合理,理由:沒有控制表面積相同,實驗存在多個變量。2022-2023學年上學期浙教版科學七年級“沖刺重高”講義(二十八)汽化與液化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