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教科版科學五上第三單元《計量時間》第1課 時間在流逝1.在遠古時代,人類用天上的太陽來計時。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晝夜交替自然而然成了人類最早使用的時間單位——天。2.用日影來計時(1)圭表是古代科學家發明的度量日影長度的一種天文儀器。根據圭表上的日影長度(每天最短),人們就可以確定節氣的日期和一年的長度。(2)日晷又稱“日規”,是我國古代利用日影測量時間的一種計時儀器。根據晷面上晷針的日影角度,人們就可以確定時刻。觀察研究“一炷香”的時間(1)取一支香,分別在四分之一、二分之一、四分之三處做標記。(2)燃香并記錄香燃燒到每個標記的時間。(3)注意要在無風的環境下進行實驗。(4)燃香時間記錄表燃香的長度 四分之一 二分之一 四分之三 一整支測量的時間 15分鐘 30分鐘 45分鐘 60分鐘我的發現 同一根香,燃燒相同長度所用的時間相等4.蠟燭也可以用來計時。第2課 用水計量時間1.觀察水流的速度(1)把一個透明塑料瓶去掉底部,倒過來盛水,在瓶蓋上扎一個小孔,讓水可以從小孔中緩緩流出。仔細觀察發現:水流的速度不均勻的。水流速度隨著水位的降低而變慢。(2)對同一個容器,我們控制初始水位高度和孔徑不變時,流出相同水量所需的時間相同。2.測量水流速度的變化隨著塑料瓶中水的減少,水流的速度越來越慢,流出一樣多的水(50毫升)時所用時間增加。3.想方設法使容器中水位不變時,水會以均勻的速度從容器底部流出。4.古代水鐘:讓水滴以均勻的速度滴入圓筒,使得浮標會隨水量的增加而逐漸上升,從而顯示流逝的時間。用水滴的好處是流速較慢,計時更準確,而且不用頻繁地進行加水等操作。第3課 我們的水鐘1.制作我們的水鐘的流程任務:制作一個計時10分鐘的水鐘設計方案:用畫圖的方法把我們的設計方案表示出來制作:按照自己的設計,加工組裝我們的水鐘測試:用鐘表測試自制的水鐘計時是否準確評估與改進:根據測試結果,改進我們的水鐘水鐘的設計方案和制作過程(1)剪開塑料瓶。(2)用工字釘給瓶蓋打孔。(3)另取一個塑料瓶,重復(1)(2)兩步。(4)像圖中那樣,將三個瓶重疊組裝。(5)倒水計時,在最下面的容器上標上刻度。3.我們可以控制水流的速度,從而使水鐘計時更加準確。4.制作水鐘可能遇到的問題可能遇到的問題 產生原因 解決方案時間刻度過于密集 水流太慢 使水位變高使小孔變大接水容器太粗 換用細高的容器不能測量到10分鐘 水流太快 使水位變低使小孔變小接水容器太小 換用更大更高的容器時間刻度不均勻 水位不固定 改進裝置,使水位固定接水容器的形狀不規則 換用上下同樣粗細的柱狀容器沙漏是利用能流動的沙來制作的計時工具。第4課 機械擺鐘1.意大利科學家伽利略第一個發現并解釋了擺的等時性。2.同一個擺在相同時間內擺動次數相同,這就是擺的等時性。根據這一性質,人們制成了擺鐘,擺鐘的出現大大提高了鐘表的精確度。3.觀察鐘擺運動的特點(1)鐘擺由擺繩和擺錘兩部分構成。(2)鐘擺往返一次記為擺動一次。(3)測量鐘擺1分鐘擺動的次數(實驗三次),并記錄。實驗次數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擺動次數 60 60 60實驗結論:該鐘擺1分鐘總是擺動60次。4.自制擺在擺動的過程中,擺動的幅度越來越小,但是同一個擺1分鐘內擺動的次數是相同的。5.不同的擺在一定時間內擺動的次數不相同的。第5課 擺的快慢1.擺的快慢與擺錘的質量、擺動的幅度無關,與擺繩的長短有關。2.研究影響擺的擺動快慢的因素時的注意事項(1)實驗時,只改變一個因素(要研究的因素),其他因素保持不變。(2)在安裝擺時,擺繩上端必須固定住,不能在擺動過程中移動。(3)在擺動開始時,要讓擺小幅度地自由擺動,要自由釋放擺,不能用手推動擺。(4)如果實驗中擺錘碰到鐵架臺等物體,需要重新做實驗。3.探究擺的快慢與擺錘質量的關系(1)不變條件:擺繩的長短、擺動的幅度(2)改變條件:擺錘的質量(3)實驗結論: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擺的快慢與擺錘的質量無關。4.探究擺的快慢與擺繩長短的關系(1)不變條件:擺錘的質量、擺動的幅度(2)改變條件:擺繩的長短(3)實驗結論:擺的快慢與擺繩的長短有關。擺繩越長,擺動越慢擺繩越短,擺動越快。第6課 制作鐘擺1.擺的快慢與擺繩長度有關。2.同一個擺,擺繩長度越長,擺動越慢;擺繩長度越短,擺動越快。3.制作“鐘擺”的流程任務:我們制作一個1分鐘起進行對正好擺動60次的擺設計方案:利用鐵架臺、細繩、回形針、螺母、秒表等材料制作,要確定擺繩的長度制作:利用材料,組裝一個簡易的“鐘擺”測試:反復測試,不斷調整和記錄,使制作完成的擺正好1分鐘擺動60次評估與改進:將各組的“鐘擺”放一讓比。想辦法讓“鐘擺”更加準確(1)確定擺繩的長度時,為了節省時間,我們可以測擺15秒鐘是否擺動了15次,不需測60秒。(2)測試和評估時,要測擺1分鐘是否擺動了60次。(3)改進方法:測擺2分鐘是否擺動了120次(或更長時間),然后進行微調。微調時使用對分法會更方便。4.確定擺繩的長度的兩種方法(1)嘗試法:機械擺鐘里的鐘擺每分鐘擺動60次,鐘擺的長度約30厘米,可以從30厘米開始每次減少5厘米,逐次嘗試。(2)對分法5.每個小組各自制作了1分鐘擺動60次的“鐘擺”,它們的擺繩長短是相同的,都約是25厘米。第7課 計量時間和我們的生活1.我們每天都要通過鐘表來掌握時間、安排工作或做出決定。2.石英鐘表的計時原理:石英晶體受到電池電力影響時,和音叉一樣會產生有規律的振動。3.石英鐘表可以非常精確地計時,一天之內的誤差不會超過1秒。4.當今計時最精確的是原子鐘,精度可以達到每2000萬年才誤差1秒。5.計時工具的比較計時工具 日晷 水鐘 擺鐘 手表使用材料 巖石、金屬 水、金屬等 金屬、木材等 石英、電池等準確性 不太準確 比較準確 準確 很準確計時原理 日影變化 水速均勻 擺的等時性 石英振動方便程度 很不方便 不方便 方便 很方便缺陷 只能在有太陽的時候使用 體積大,無法自由移動 無法長時間計時,需要定期“上弦” 電池會污染環境6.計時工具的設計運用了物體運動周期性變化的規律。7.精確計時的重要性(1)航天器的發射過程,需要精確計時,才能保證安全和成功。(2)百米賽跑的時候,需要精確計時,才能知道是否打破了紀錄。(3)交通信號燈需要精確計時,才能保障交通安全。8.人們設計不同的計時工具來滿足不同的用途和需求。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