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9課 中世紀城市和大學的興起導學案一、學習目標:1.了解西歐城市重新興起的原因,城市興起的著名代表,城市居民爭取城市的自由和自治的常用手段及典型例子。城市居民的來源,大學的興起,主要課程。2.通過本課學習,了解市民階級的形成,正確認識西歐城市重新興起的歷史意義。二、學習重難點重點: 西歐中世紀城市的興起原因;難點:正確認識西歐城市重新興起的歷史意義三、自主學習:(一)、城市的興起1.原因?2.著名城市3.興起的城市特點:4.城市居民爭取城市的自由和自治,常用的手段有哪些?5.城市取得自治的形式是什么?(二)、城市居民的身份1.基本居民有哪些2.意義(三)、大學的興起1.背景2.大學的自治地位3.國王和教皇對待教育的態度怎樣?4.大學的教育自主權5.課程四、合作探究:采用同桌→小組→師生合作的形式。比較下中國宋代城市和中古西歐城市在形成時,有哪些相同點?五、精講點撥:(一)、導入新課“城市的空氣使人自由”,這是中世紀時形容城市的一句諺語。這是怎么回事?城市難道有不受封建領主控制的特權嗎?生活在城市的都是些什么人?他們從事什么工作?又是怎樣工作的?本節課我們一起探討一下中世紀城市的有關問題。(二)、講授新課一 城市的興起1、原因:從10世紀起,西歐開始恢復起來,農業技術的提高,農業剩余產品的增加,商業貿易發展,人口增長。舊的城市開始復蘇,新的城市不斷產生。2、著名城市:法蘭西的巴黎、意大利的米蘭和威尼斯、英格蘭的倫敦等。3、興起的城市特點:主要集中在交通便利、相對安全、能夠吸引人們聚集的地區。城市規模較小,人口較少。13世紀,英格蘭最大的城市倫敦只有4萬人左右,像法蘭西的巴黎、意大利的米蘭和威尼斯等人口超過5萬的城市屈指可數。巴黎 佛羅倫薩 米蘭4、由于城市 一般坐落在封建領主的領地上,因此,領主對城市居民任意征稅,甚至要求居民像佃農一樣履行義務。所以,城市居民采取各種方式反抗,爭取城市的自由和自治。5、城市居民爭取城市的自由和自治,常用的手段有哪些?金錢贖買和武力斗爭。看課本相關史料:法蘭西瑯城市民起義是怎么回事?反映了什么?瑯城是法蘭西東北部的一個城市,主教也是這里的領主,控制著城市。瑯城居民募集金錢,贖買了自治權,并建立了自治機構。但主教揮霍了贖金后,背信棄義,擅自取消了瑯城的自治權。1112年,憤怒的市民舉行起義,殺死主教,此后又堅持斗爭多年,終于取得了自治地位。反映了城市的興起使封建經濟開始解體。6、城市取得自治的形式是什么?從國王或領主手里取得“特許狀”。國王給在封建主領地上的城市頒發特許狀,既消弱了割據勢力,又獲得了城市的擁護。在自由城市里,市民 是自由人,享有財產權,領主不得非法剝奪市民的財產,不得向市民任意征稅。部分城市取得選舉市長、市政官員和設立城市法庭的權利。當然城市不能完全擺脫國王和領主的控制。城市貴族一般也是國王的支持者。二 城市居民的身份1、基本居民:手工工匠和商人手工業者:主要從事小商品生產,擁有簡單的生產資料,自己和家屬都參加勞動,靠出賣產品換取其他生活用品以維持生活。家庭既是生產的作坊,也是店鋪。商人專事商業和貿易。2、意義:隨著城市的發展和工商業的繁榮,城市手工業者和商人不斷分化,出現了富裕的大手工業作坊主、商人和銀行家等。他們成為早期的資產階級。為資本主義的興起準備了條件。三 大學的興起1、背景:11世紀后,隨著經濟的發展,許多希臘、羅馬的古典著作開始在西歐傳播,阿拉伯文化也不斷傳入西歐。12世紀,西歐的教育與學術出現了新的氣象。歐洲早期的大學2、大學的自治地位:免賦稅特權、司法特權、教育自主權3、國王和教皇對待教育的態度怎樣?國王一般都尊重大學自治;教皇支持大學,但不允許異端言論。4、大學的教育自主權在不違反正統教義的情況下,大學的日常教學和管理有相當大的自主權。5、課程:中世紀大學生須先上基礎課程,它們是:文法、修辭、邏輯、算術、幾何、天文和音樂。學生學完基礎課程之后進入專業課程,包括法學、醫學和神學。這說明了大學的課程設置一方面仍受基督教會的影響,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要求。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