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粵高教版 小學信息技術教材教學指南(2021-2022學年:5年級上冊)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粵高教版 小學信息技術教材教學指南(2021-2022學年:5年級上冊)

資源簡介

●配套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教材《信息技術》(主編:禹飚、陳茂賢)
信息技術教學指南
(五年級上冊)
信息技術教材編寫組 編寫
本冊主編:李慧琳
執筆人員:江 濤 李慧琳 黃明燕 陳志峰
周肖敏 林淑慧 梁海儀 周朝京
吳超藝 朱藹玲 羅子穎 林 華
林麗芳
二○二一年六月
粵高教版信息技術教材教學指南(2021-2022學年:五年級上冊)
前 言
教材不僅是知識的重要載體,更是育人價值、課程理念、教法學法的重要載體。
由禹飚、陳茂賢老師帶領核心名師團隊開發的義務教育階段信息技術全套教材,經歷近 20 年的迭代
修改,憑其先進性、適用性和可操作性等優勢,在省內多地進行了近 20 年的實踐應用,已成為省內一套
高質量的信息技術教材,為各地尤其是南海區信息技術教育的高品質發展作出了重要的貢獻。
本套最新修訂版信息技術教材,是在廣泛、深入調研的基礎上,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
想、黨的十九大和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的講話精神為指導,以 2017 年教育部頒布的《中小學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指導綱要》[設計制作活動(信息技術)推薦主題及其說明]為基本依據,對接《普通高
中信息技術課程標準(2017 年版)》修訂而成。本套教材以立德樹人為根本宗旨,落實學科育人的新要求,
基于信息技術學科核心素養構建義務教育階段完備的學科知識與能力體系,并與高中新課程有效銜接。
為了幫助廣大教師更好地把握教材所體現的課程理念,領會教材的設計思想和編寫意圖,深入理解和
掌握教材內容,在教學實踐中充分發揮教材的育人作用,打造高品質課堂,提升教學質量, 我們結合最
新版教材修改了教學指南,供老師們在教學時參考。
在本書中,從宏觀和微觀兩個層面對教材進行了解讀并給出使用的指導性意見。在宏觀上,通過“單
元概述”分析本冊教材每個單元教材的地位與作用、內容設計與組織意圖、教學目標與重點難點等,并對
每個單元提出教學建議和開展教學評價方式方法;在微觀上,逐課對教材內容進行深入細致的分析,包括
該課的地位與作用、內容主線、編寫意圖、教學目標、重點難點等,并從學情分析、課前準備、課堂活動
和教學拓展等方面提出教學建議,最后再給出了教學評價與反思的指引。
由于編者水平所限,本指南存在各種錯誤和不足在所難免,對教材理解、解讀表述等定有不足之處,
希教師們在使用本指南時,應結合相關的課程政策文件對教材進行深入研讀、透切理解,再結合學生的具
體情況及本人的教學風格特點,精心備課,才能上出高質量的課,讓學生學有所得,老師教有所成。
懇請廣大教師對教材和本教學指南中存在的問題及時反饋,并提出寶貴意見,以便我們今后進一步修
改完善。
編 者
2021 年 7 月
粵高教版信息技術教材教學指南(2021-2022學年:五年級上冊)
目 錄
參觀科技館
本單元概述 ………………………………………………………………………………………………………1
第 1 課 網上科技展——欣賞 GoC 編程作品……………………………………………………………………7
第 2課 無人駕駛汽車——前進、后退與轉彎…………………………………………………………………10
第 3課 氚氣燈管——設置顏色和粗細…………………………………………………………………………13
第 4課 交通安全警示系統——畫矩形與抬筆、落筆…………………………………………………………16
第 5課 無葉風扇——畫實心與空心橢圓………………………………………………………………………20
第 6課 無人機——計算旋轉角…………………………………………………………………………………23
第 7課 智能機器人——調入與顯示圖片………………………………………………………………………27
第 8課 全息投影——輸入與存放數據…………………………………………………………………………31
第 9 課 自動感應——用 if 語句判斷…………………………………………………………………………35
第 10 課 高鐵列車——用 for 語句實現重復…………………………………………………………………38
第 11 課 環形空間站——畫正多邊形…………………………………………………………………………42
第 12 課 抽取紀念品——巧用隨機函數………………………………………………………………………46
*第 13 課 暢想未來新科技——描繪科技應用場景……………………………………………………………49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打“*”的課為選學內容
粵高教版信息技術教材教學指南(2021-2022學年:五年級上冊)
參觀科技館
本單元概述
一、教材分析
(一)本單元的地位和作用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要“堅定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并指出要“培養造就一大批具有國際水平的戰
略科技人才、科技領軍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創新團隊”。中國把科技創新和教育事業擺在重要位
置,“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觀念不斷深入人心。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是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希望
之所在。引導青少年熱愛科學、關注科技、參與創新,培養具有科技素養的未來勞動者和現代化建設者具
有重要的促進作用。
人工智能技術的出現給現實生活帶來無限可能,越來越多的智能產品從“開腦洞”到“使用中”,琳
瑯滿目的“新科技”讓人覺得智能生活越走越近。本單元以高新科技產品為主題,將無人駕駛汽車、氚氣
燈管、交通安全警示系統、無葉風扇、無人機、智能機器人、全息投影、自動感應、高鐵列車、環形空間
站等多種高科技產品展現在學生眼前,并運用 WebGoC 編程“繪畫”出來。通過將科技作品與編程知識融
合,既讓學生學會運用程序語言與機算機對話,提高學生的創意思維、設計思維和計算思維能力,又培養
了學生的科技創新意識和對科技的興趣,在編程活動中深刻感受“科技改變生活,創新引領未來”特有魅
力。
C++是一種重要的計算機語言,在各類軟件開發中廣泛應用,也是深入理解計算科學基本原理、培養
計算思維的重要途徑。為了讓學生能對 C++快速入門,從感性的圖形化編程上升到更理性化的 C++代碼編
程上來,江濤老師在思維可視化理念下研發的 GoC 編程軟件(注:WebGoC 是 GoC 的網頁版本),具有簡潔
的界面、簡單的命令和形象直觀的圖形化結果,這將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降低代碼編程的難度,使
小學生輕而易舉地學習代碼編程。
本單元是 GoC 編程基礎性學習,既是對前面圖形化編程(Scratch)學習的延伸與拓展,又是計算思
維的培養上的繼續深化,為下一學期用 GoC 編程創作圖形化作品,為將來初、高中階段代碼編程學習打好
良好的基礎。
(二)本單元主要內容介紹
1. 內容主線
本單元以高新科技為主題,以科技館中的高新科技產品為創作情境,用 WebGoC 編程創作一系列的圖
畫作品。主要內容如下:
第 1 課:以網上科技展為背景,讓學生觀看科技作品演示,欣賞作品并感受用 GoC 編程繪圖的樂趣;
通過 GoC 作品與計算機進行互動,體驗 GoC 的功能。
第 2 課:以“無人駕駛汽車”為主題情境,引導學生分析行駛路線,學會輸入正確命令指揮無人駕駛
汽車,讓學生在故事情境中學會了前進、后退、轉彎命令等命令使用方法。
- 1 -
粵高教版信息技術教材教學指南(2021-2022學年:五年級上冊)
第 3 課:以“氚氣燈管”為主線來貫穿全文,通過繪制科技產品“氚氣燈管”的顏色和形狀,引出設
置畫筆顏色和粗細的使用方法;并學會通過程序,畫出顏色豐富、線條多變的圖形。
第 4 課:以“新型交通安全智能警示系統”為背景,將任務分解為繪畫“語音提示樁”和“安全警示
線”;并引導學生觀察并分析主題圖的構成,并梳理出具體的繪畫步驟;結合空心、實心矩形命令、抬筆、
落筆命令,一步步將分析的問題解決,提高自主編寫代碼的水平,發展學生的編程思維。
第 5 課:以繪制“無葉風扇”作為切入點,通過分析無葉風扇的圖形構成,引導學生嘗試用橢圓與圓
的形狀進行圖形疊加方法,創作無葉風扇,從而引出橢圓命令的使用方法,并結合各種圖形疊加的效果圖,
開拓學生的創作視野。
第 6 課:以繪畫科技作品“無人機”為問題情景,引領學習繪畫一架四軸無人機,緊接著探究多軸無
人機的畫法,最后歸納等分周角角度計算的方法。讓學生學會合理分析圖形并準確計算圓周角的角度。從
而學會創作各種中心旋轉的圖案。
第 7 課:創設了小 C 參觀機器人展廳的故事情境。呈現讓迎賓機器人在門口接待客人和讓送餐機器人
為客人端上茶水的畫面;引導學生學會調入圖片、顯示圖片和設置圖片方向命令,讓快遞機器人準確無誤
地把快遞送達目的地、“機器人表演跳舞”以及“邀請同學們幫忙布置機器人展廳”等游戲任務,幫助學
生進一步鞏固已學知識,培養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
第 8 課:設計了顯示全息投影的場景為故事情境,讓學生通過變量來實現控制影像的大小,引導學生
學會變量的使用方法。初步了解了程序是如何具備了交互功能,體現程序設計作品與普通繪畫、動畫作品
的區別,突出程序設計作品的優勢。
第 9 課:通過自動感應門這一生活中常見的情境,設計了用程序控制自動感應設備,初步了解選擇結
構程序的原理,并學會 if 語句的使用方法。通過判斷使智能感應設備產生不同結果的過程,感受程序“智
能”判斷,實現自動控制的魅力。
第 10 課:以高鐵列車模型作為背景,通過拼接每節車廂,引導學生使用 for 語句實現重復拼接車廂,
讓學生初步體驗用 for 語句可以實現重復畫相同的圖形,了解 for 語句的基本格式和功能。
第 11 課:以頗具未來感和科技感的“環形空間站”為背景,讓學生在觀察和歸納中找到畫正多邊形
的方法。學會計算畫正多邊形時的旋轉角度,能編程畫出不同邊數的正多邊形,并為后續畫更復雜的按邊
旋轉圖形做鋪墊。
第 12 課:創設了一個“神奇的抽號機”抽取紀念品的故事背景,通過“神奇的抽號機”“幸運大轉
盤”等游戲,讓學生理解程序中用隨機函數來實現隨機變化。并把隨機函數應用在各種隨機游戲中,讓學
生在玩中學,玩中練,激發學生學習 WebGoC 編程的興趣。
第 13 課:通過一個在山丘上布置房屋庭院、用風力發電的生活場景作品,展現人、自然、科技和諧
共處的美好生活,來激發學生的創作熱情。學生通過創作、交流評價和不斷修改作品,提升協作能力、表
達能力、創作能力、交流能力等方面的綜合素養。
本單元知識技能要點:
- 2 -
粵高教版信息技術教材教學指南(2021-2022學年:五年級上冊)
●學會WebGoC編程的基本知識與方法
●掌握前進、轉彎、變色、矩形、橢圓、顯示圖片等命令的使用
●學會使用變量,以及向變量輸入數據等命令的使用
●理解并掌握分支結構、循環結構程序的編寫
●會根據創作主題進行程序作品的構思和規劃
●會運用WebGoC編程綜合創作有創意的圖畫作品
2.編寫意圖
(1)通過科技作品的編程繪畫制作,使學生了解利用 WebGoC 編程的基本命令和程序設計的方法。
(2)通過作品設計與制作,使學生學會綜合利用順序結構、選擇結構、循環結構和各種命令,舉一
反三、拓展應用、創新創作,培養學生設計思維和數字化創新能力。
(3)通過設計與制作編程作品,通過分析與歸納、對比、將抽象問題形象化、將復雜的問題轉化成
若干子問題并將其進一步簡化的思維方法,培養學生整體策劃能力、系統思維能力、美的欣賞能力、設計
思維和計算思維能力。
(4)通過與高新科技繪畫作品創作,激發學生熱愛科學,為學生實現“編程向未來,科技強國夢”
搭橋鋪路。
(三)教學目標
1.了解 WebGoC 編程軟件的環境,熟悉界面的基本組成和基本操作。
2.掌握前進、轉彎、變色、矩形、橢圓、顯示圖片等命令的使用。
3.掌握順序結構、選擇結構、循環結構程序的編寫方法。
4.理解程序的執行過程。
5.掌握分析圖形的基本方法,學會用多個圖形組成新圖案。
6.學會使用變量,以及向變量輸入數據等命令的使用
7.理解圓周的概念,會等分圓周角的計算。
8.掌握調入圖片、顯示圖片和設置圖片方向命令。
9.掌握 if 語句的基本格式。會合理設置條件,使用 if 語句編寫需要判斷的程序。
10.掌握 for 語句的基本格式。
11.理解 for 語句控制重復操作的執行過程。
12.會用 for 語句,實現重復畫多個相同的圖形。
13.了解正多邊形的特點,并學會計算畫正多邊形時的旋轉角度。
14.學會設置顯示文字命令,合理顯示大小和顏色的文字內容。
15. 能夠利用隨機函數命令產生指定范圍的整數。
(四)重點難點分析
【教學重點】
1.了解 WebGoC 編程軟件的環境,熟悉界面的基本組成和基本操作。
2.掌握命令輸入的正確格式。
3.合理使用抬筆、落筆命令,控制畫筆移動時是否畫線。
- 3 -
粵高教版信息技術教材教學指南(2021-2022學年:五年級上冊)
4.學會用圖形疊加的方法,創作新圖案。
5.學會計算等分周角的角度。
6.能靈活運用調入圖片、顯示圖片、設置圖片方向命令創作圖畫。
7.理解關系運算及 if 語句的執行過程。
8.掌握 for 語句的基本格式。
9.理解 for 語句控制重復操作的執行過程。
10.會用輸入的變量控制循環次數,畫出不同邊數的正多邊形。
11.能夠利用隨機函數命令產生指定范圍的整數。
【教學難點】
1.理解在 WebGoC 中編寫程序的執行過程。
2.會確認疊加的中心位置和順序,靈活運用圖形疊加繪圖。
3.合理分析圖形并正確設置中心旋轉的角度。
4.根據實踐的實用情境,合理設置圖片的擺放位置和方向。
5.會合理設置條件,使用 if 語句編寫需要判斷的程序。
6.會用 for 語句重復畫多個相同的圖形。
7.會計算畫正多邊形時的旋轉角度。
8.根據不同的小游戲,能靈活使用隨機函數實現隨機變化。
二、教學建議
1.建議利用教材中創設的故事情境引導學生完成基礎性作品,然后在基礎上提供更多時間空間讓學生
實踐“創意園”,從無到有完整地經歷圖形分析、編程實現、測試修改等過程,創意園中設計了兩個任務,
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能力和興趣選做,意圖是讓每個學生都能動起來。
2.每課中的分析繪畫作品的步驟環節,建議先引導學生自行分析,再參看書本,教材的分析是為了以
后的“老師不分析、學生獨立分析”,讓學生養成拿到復雜問題分解細化、從整體到部分的系統思維和設
計思維。
3.學習 WebGoC 的最終目的是讓學生通過學習,感受編程的魅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在學
習過程中,建議避免過多地闡述原理,而是結合實例,幫學生理清思路,讓學生在玩中學,玩中發現,玩
中體會。例如拋出一個任務后,先不焦急強調命令的用法,而是讓學生自己看書嘗試,在嘗試的過程中發
現問題,然后,再請學生一一匯報自己的發現或出現的問題,學生有了這些體驗后,教師再來簡單小結學
習命令的用法。
4. 為降低學生的創作難度,教師可以根據教學需要,調整教學容量與難度,但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層
次,因材施教。采用多種教學方法,例如講解與演示、對比教學、主題活動式探究學習、自主學習、小組
合作與討論、個別化指導等,并適時加入過程評價。
5. 能將所學的知識學以致用才是學習的根本,讓學生自由發揮的時候,建議教師要給予適當的指導,
對于部分能力稍弱的學生也要照顧到位,適當降低要求,讓他們也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悅。而對于學有余力
的學生教師可以給他一個更為廣闊的學習空間,適當地給一些提高性的題目讓他們做,還可以給機會他們
上臺給大家講解以作交流。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通過比賽和適當的獎勵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只有熱
- 4 -
粵高教版信息技術教材教學指南(2021-2022學年:五年級上冊)
情高漲了,學習才會學得主動、學得有成效。
6. 每個任務的“細心想”都是為了讓學生更深入理解知識點,“顯身手”是檢驗學生是否掌握所學
知識,這兩個環節不可一帶而過,建議留出時間讓學生討論和實踐操作時間。
7. 用好“創意園”,幫助學生進一步鞏固已學知識。讓學生利用每課所學利用新素材再創作,提升
學生在程序編寫中的綜合應用能力,培養學生的創造力。
8.建議充分利用教材配套服務器支持課堂教學,并更多地鼓勵學生利用課外時間、依托其它網站測
評系統自主學習,達到天賦學生更好成長的目的。
三、課時分配建議
課題 課時 備注
第 1 課 網上科技展——欣賞 GoC 編程作品 1
第 2 課 無人駕駛汽車——前進、后退與轉彎 1
第 3 課 氚氣燈管——設置顏色和粗細 1
第 4 課 交通安全警示系統——畫矩形和抬筆、落筆 1
第 5 課 無葉風扇——畫實心與空心橢圓 1
第 6 課 無人機——計算旋轉角 1
第 7 課 智能機器人——調入與顯示圖片 1
第 8 課 全息投影——輸入與存放數據 1
第 9 課 自動感應——用 if 語句判斷 1
第 10 課 高鐵列車——用 for 語句實現重復 1
第 11 課 環形空間站——畫正多邊形 1
第 12 課 抽取紀念品——巧用隨機函數 1
*
第 13 課 暢想未來新科技——描繪科技應用場景 3 選學
四、教學評價建議
1. 本單元的教學評價要圍繞本單元的教學目標來開展,主要看學生能否按照教材的安排組織參與到
各課的活動中;能否完成每一節課的學習任務;所制作的作品是否合要求;對“顯身手”“創意園” 中
的問題能否正確地解答和參與討論;作品的展示是否開展得成功,學生的收獲如何。
2. 評價的方式可以自評、互評的方式進行,教師作好指導,讓學生養成自評和學習反思的好習慣,
將自己的學習體會寫下來,利用“評價欄”為自己各課的學習進行等級評價,從而維持自己深入學習的內
驅力。
3. 對學生進行評價時要體現評價主體多元化、評價內容人文化、評價標準個性化、評價結果可操作
化。可根據學生填寫的學習評價表及“顯身手”的正確率等情況,了解學生對命令的掌握情況,了解教學
效果;可通過學生參與活動的情況,對學生的互動狀態,思維狀態,情緒狀態和作品的生成狀態進行評價;
可通過對學生作品創作的情況,從藝術性、科學性、創新性方面對學習效果進行評價。
4. 對學生的學習進行評價,不僅僅體現在學生的最終作品上,而且更要體現在學生操作的過程中,
對學生一些好的學習方法、態度等都要進行及時、恰當的評價。
- 5 -
粵高教版信息技術教材教學指南(2021-2022學年:五年級上冊)
五、配套教學網站的使用
1.本冊教材有配套的教學網站,用于支持教材的教學應用。
2.教學網站不需要特別安裝,直接將資源服務器壓縮文件解壓到電腦室服務器、教師機或其它任一臺
機(win7 及以上版本的操作系統)上即可。
3.每天上課前,教師運行一次資源服務器上的“WebGoC 服務器.exe”程序,即可啟動服務器網站:
圖 1
再在“課程”選項卡中“開啟”所要的課,學生就能用資源服務器網址登錄,并進入該課學習了。
圖 2
4. 學生可以在教室內的局域網,用瀏覽器 chrom、firFox 或 360 的極速模式,根據提示打開上課環
境。
5. 需要導入新資源和圖片,請打開“app>>srtatic>>GoCWebNet>>drawNet>>pub”,把文件拷貝進去
即可。
- 6 -
粵高教版信息技術教材教學指南(2021-2022學年:五年級上冊)
第 1 課 網上科技展
——欣賞 GoC 編程作品
一、教材分析
(一)本課的地位和作用
本課是學生第一次接觸 GoC 這位新朋友,首先要激起學生對 GoC 的學習興趣,開門見山呈現利用 GoC
形成的豐富有趣的科技展作品,使學生快速體驗到 GoC 的魅力,繼而讓學生知道用由命令組成的 GoC 程序
能繪圖,并能對 WebGoC 中編寫和執行程序有初步體驗,為后續的學習打下基礎。
(二)本課主要內容介紹
1. 內容主線
本課先讓學生觀看科技作品演示,欣賞作品并感受用 GoC 編程繪圖的樂趣;繼而讓學生體驗 GoC 程序
小游戲,通過 GoC 作品與計算機進行互動,體驗 GoC 的功能;接著通過一個簡單但完整的程序演示,讓學
生建立起程序與運行結果之間的聯系,認識 GoC 程序;最后通過完成一個視頻和一個自主探究活動,讓學
生認識 WebGoC 編程環境,初步了解操作,為后續學習做好準備。
2. 編寫意圖
“編程向未來,科技強國夢”,本冊書以 GoC 繪制的“科技作品”作為內容主線一以貫之,讓學生建
立起所學與真實生活之間的聯系、編程與科技創新之間的關系、課堂與社會擔當之間的聯系。通過學習編
程可以讓自己成為科技強國的一員,相信這樣的學習才是最能激發內驅力的學習。
GoC 簡化了編程語言環境,增加繪圖函數,對 C++語言各教學要點進行圖形化設計。本課作為 GoC 的
第一課,不僅僅是作為軟件對其進行操作、界面和功能的介紹,更注重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編程熱情,
因而在編寫過程中精心設計了一系列活動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看一看”(觀看作品)、“玩一玩”(體
驗 GoC 程序小游戲)、“試一試”(完整的程序演示)、“動一動”(觀看視頻,自主探究)。其間,還
穿插了“以上作品真有趣,你知道是怎樣做出來的嗎?”“你知道還有哪些軟件能畫圖嗎?”的“齊交流”
活動,讓學生通過思考、對比深入體驗到 GoC 的特性。
(三)教學目標
1.知道用 GoC 程序能繪圖。
2.知道程序是由命令組成的。
3.知道在 WebGoC 中編寫和執行程序。
4.了解 WebGoC 編程軟件的環境,熟悉界面的基本組成和基本操作。
5.感受用 GoC 編程繪圖的樂趣。
(四)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1. 了解 GoC 程序與繪圖作品之間的聯系。
2. 體驗在 WebGoC 中編寫和執行程序。
- 7 -
粵高教版信息技術教材教學指南(2021-2022學年:五年級上冊)
【教學難點】
了解 WebGoC 編程軟件的環境,熟悉界面的基本組成和基本操作。
二、教學建議
(一)學情分析
本課的教學對象為四年級學生。四年級學生沒有程序設計基礎,對于利用編程軟件實現繪圖還經驗不
足,幫助他們建立起程序與圖形之間的初步感知非常必要。學生對于直觀的圖形能通過程序實現充滿好奇,
第一節課可以及時抓住學生的興趣點激發后續編程學習的熱情。
(二)課前準備
1.電腦室連接局域網,教師打開服務器,學生在學生機上輸入網址即可登陸使用配套的教學網站。
2.準備一些繪圖軟件作為對比的例子。
(三)課堂活動
1.作為 GoC 的第一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非常重要,興趣是學習的關鍵動力。通過“看一看”(觀
看作品)觀看 GoC 制作的豐富多彩作品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2.通過“玩一玩”(體驗 GoC 程序小游戲),讓學生深層次地參與到利用 GoC 與計算機互動的活動中
來。通過充分的體驗,了解 GoC 的強大功能。
3.通過“齊交流”活動:“以上作品真有趣,你知道是怎樣做出來的嗎?”也是為了讓學生通過思考、
對比深入體驗到 GoC 的特性。
4.通過“試一試”(完整的程序演示)、“動一動”(觀看視頻,自主探究)來讓學生近距離接觸 WebGoC,
在這兩個環節學生的動手過程中,了解 WebGoC 編程軟件的環境,熟悉界面的基本組成和基本操作。
5.過后,通過提問、小組交流等小環節讓活動的效果得以體現:這個活動中“你收獲了什么”“感受
到什么”“和以往所學的軟件有什么異同”......通過這樣的一些問題避免僅是熱鬧但缺乏深層思考的局
面。
6.“顯身手”:通過幾道客觀題了解學生是否有在活動中認真觀察、留心操作。
(四)教學拓展
教師可以準備更多優秀的 GoC 作品來供學生欣賞,在欣賞過程中有引導性地進行學習,以加深學生對
GoC 的理解和興趣。創意園部分,讓學生修改程序畫兩個半徑是 100 的圓,進一步體驗 GoC 編程畫圖,教
師還可以繼續進行圖形拓展加深體驗和提升難度。
三、教學評價與反思
(一)教學評價
本課可從三方面進行評價:
1.知識點的評價,可以根據課后的評價欄進行評價。
2.從學生參與活動的態度去評價。
3.通過對學生的“學習記錄袋”的情況對學習效果進行評價。
(二)教學反思
結合課堂教學過程和效果,可進行如下的反思:
- 8 -
粵高教版信息技術教材教學指南(2021-2022學年:五年級上冊)
1. 學生能否說出 GoC 程序與作品之間的聯系
2. 學生能否說出 WebGoC 與其他畫圖軟件的異同?
3. 學生是否對創作 GoC 作品的過程有系統的感知?
四、顯身手參考答案
1. ABCD
2. C
3. B
- 9 -
粵高教版信息技術教材教學指南(2021-2022學年:五年級上冊)
第 2 課 無人駕駛汽車
——前進、后退與轉彎
一、教材分析
(一)本課的地位和作用
WebGoC 使代碼編程成為一項有趣的活動,使學生快速方便地建立起自己的 C++語言“快速原型”,在
程序繪圖中訓練邏輯思維、培養創造力。本課是學生第一次接觸 WebGoC 程序語言,學生能否在這節課對
WebGoC 產生興趣對日后的學習至關重要。前進、后退、轉彎命令是 WebGoC 程序語言的基礎命令,通過本
課命令輸入控制計算機做出相應反應的體驗,能讓學生順利進入后續編程實現人機交互的學習。
(二)本課主要內容介紹
1.內容主線
本課首先從“乘坐無人駕駛汽車去科技館參觀”的情境引入,提出問題“無人駕駛汽車要如何行駛才
能接齊所有人并送至科技館?”,并引導學生進行行駛路線分析;接著,引導學生點擊教學網站第 2課中
“開汽車—指揮汽車”,輸入正確命令指揮無人駕駛汽車,這一部分也就是本課的重點環節:學習前進、
后退、轉彎命令;隨后,引導學生點擊“鍵盤練習”進行命令輸入練習,比比誰打得又快又準;最后,通
過“顯身手”中的連線題和選擇題進一步鞏固命令格式的正確輸入,并利用“爆氣球”游戲寓教于樂,讓
學生熟練命令的輸入。“創意園”環節,幫助學生進一步鞏固已學知識,并開拓思維設計路線完成對應命
令。
2.編寫意圖
“無人駕駛汽車”依靠以計算機系統為主的智能駕駛儀來實現無人駕駛,屬于科技創新的產品,以此
為情境主題,旨在打開學生了解創新科技的視野,激發參與科技創新的熱情。
本課是學生第一次學習 WebGoC,先從命令開始,再在第 3課開始學習完整結構的程序,意在降低編程
難度,循序漸進開展學習。本課涉及到“左轉”“右轉”“前進”“后退”命令,為使學生在初次接觸到
編程語言時不產生畏難情緒,精心設計了“鍵盤練習”“爆氣球”游戲等環節,讓學生在妙趣橫生的體驗
中進行交互性學習,感知運用程序命令與計算機對話的方法。
(三)教學目標
1.會用鍵盤輸入命令,并按回車鍵發送命令,了解應用程序命令與計算機對話的方法。
2.會使用前進“p.fd();”、后退“p.bk();”、左轉“p.lt();”、右轉“p.rt();”命令,掌握 WebGoc
命令輸入的基本格式。
3.在學習的過程中,掌握分析路線的基本方法。
4.打開了解創新科技的視野,激發編程興趣和參與科技創新的熱情。
(四)重點難點分析
【教學重點】
1.會從鍵盤輸入對應的前進、后退、轉彎命令。
- 10 -
粵高教版信息技術教材教學指南(2021-2022學年:五年級上冊)
2.掌握路線分析的方法。
3.掌握命令輸入的正確格式。
【教學難點】
掌握命令輸入的正確格式。
二、教學建議
(一)學情分析
四年級學生已經掌握文字輸入等基本操作,并具備簡單的方位常識。學生還沒有通過鍵盤輸入命令指
揮計算機工作的體驗,他們對游戲特別感興趣,通過玩游戲的形式來學習本課的命令,能夠激發學生的學
習熱情。
(二)課前準備
電腦室連接局域網,教師啟動教材配套的服務器,學生在學生機上輸入網址即可登陸使用配套的教學
網站。同時,建議自行準備無人駕駛汽車的介紹視頻。
(三)課堂活動
本課是學生首次接觸 WebGoC 程序語言,能否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對日后的學習非常重要。教學中可
以從以下幾點進行思考。
1.可以用無人駕駛汽車的視頻引入,貼近生活,激發興趣。
2.建議用小組競賽的方法,進一步加強游戲競技的氛圍,提高并保持學習興趣。
3.充分利用教材的“鍵盤練習”“爆氣球”游戲,讓學生在活動中愉快地學習。在玩中熟練掌握前進、
后退、和轉彎命令和命令的輸入格式等注意事項。
4.創意園的環節,開放度較大,有利于提醒學生解決問題的路徑不是單一的,條條大路通羅馬,鼓勵
學生自創路線并把路線用命令實現,提升學生對前進、后退、轉彎命令在程序編寫中的綜合應用能力。
(四)教學拓展
鼓勵學生結合生活中的上學路線、出行線路用畫圖軟件、圖文排版軟件進行繪畫并轉化為編程語言實
現,進行對比。
三、教學評價反思
(一)教學評價
本課可從三方面進行評價:
1.可以根據課后的評價欄,對前進、后退、左轉、右轉等知識點的掌握情況進行評價。
2.從學生參與“鍵盤練習”“爆氣球”等活動的態度去評價。
3.結合學生完成“顯身手”“創意園”的情況,對學生進行分層評價。
(二)教學反思
結合課堂教學過程和效果,可進行如下的反思:
1.學生在編寫程序輸入命令時遇到什么困難?怎么解決?
2.是否能激起學生繼續學習 WebGoC 編程的興趣?
- 11 -
粵高教版信息技術教材教學指南(2021-2022學年:五年級上冊)
四、參考答案
“一、行駛路線分析”填空
(2)前進 400
(3)左轉 90 度
顯身手答案
1.
2.A B D E F
3.略
- 12 -
粵高教版信息技術教材教學指南(2021-2022學年:五年級上冊)
第 3 課 氚氣燈管
——設置顏色和粗細
一、教材分析
(一)本課的地位和作用
教材的前兩課介紹了 WebGoc 編程的功能和前進、后退、左轉、右轉等畫筆基本命令,讓學生有了進
一步學習編程的意愿。本課將學習程序的結構、設置畫筆顏色和粗細命令、畫筆多個命令的連發技能、隱
藏畫筆等內容,通過學習,學生可以初步建立代碼與圖形的聯系,收獲編程的成就感。這些內容也是畫筆
畫圖最基本的命令,在后續的教材中,經常會用到這些命令,學好本課的知識將會對學生自信地編程起到
重要作用。
(二)本課主要內容介紹
1.內容主線
本課以繪制氚氣燈管這個科技產品為主線,首先介紹了程序的組成,然后安排了設置氚氣燈管顏色的
顏色命令、設置氚氣燈管大小的粗細命令,期間為了方便輸入程序還介紹了畫筆連發技術,為了讓畫出的
作品更像燈管,結束時又介紹了隱藏畫筆等命令。通過實例的創作,幫助學生理解命令的作用。
2.編寫意圖
“氚氣燈管”是一個不需要補充能量就可以自動發光二十幾年的神奇燈光,在環境比較惡劣的環境下
應用比較廣泛,屬于一種科技產品,孩子們對此了解不多,正是因為孩子們不太熟悉,有了一定的神秘感,
這更能激發出孩子們學習和探索的興趣,從而培養孩子們熱愛科學、探究科學的精神。
本冊教材以科技為情境主題,順著這個思路,本課選擇了“氚氣燈管”為主線來貫穿整篇教材,通過
繪制燈管的顏色引出設置畫筆顏色的命令、繪制燈管的大小引出設置畫筆粗細的命令,從而把抽象的命令
具體化為科技產品“氚氣燈管”的顏色和形狀,吻合了小學四年級孩子們的認知規律。
然后再通過顯身手第 1、2 題進一步鞏固學生對“p.c();”和“p.size();”命令的運用,第 3題則是
檢測學生綜合運用這兩個命令的情況;而創意園包括三個圖案,由淺入深,學生可以根據自己撐握的情況
進行分層練習。
(三)教學目標
1.會使用設置畫筆顏色命令“p.c();”,認識 16 種顏色編號。
2.會使用設置畫筆粗細命令“p.size();”。
3.能識別程序的組成結構。
4.能看懂畫筆連發指令,理解命令的執行順序。
5.通過繪制“氚氣燈管”這種科技產品,樹立熱愛科學、探究科學的意識。
(四)重點難點分析
【教學重點】
- 13 -
粵高教版信息技術教材教學指南(2021-2022學年:五年級上冊)
1.用“p.c();”命令設置畫筆的顏色。
2.用“p.size();”命令設置畫筆的粗細。
3.理解命令的執行順序。
【教學難點】
理解命令按順序執行,設置畫筆顏色、粗細命令應該放在前進或后退命令之前才能起作用。
二、教學建議
(一)學情分析
通過前面兩課的學習,學生對 WebGoC 編程環境有了簡單的了解,學會了前進、后退、左轉、右轉的
基本命令,孩子們學習編程的興趣被激發。本課介紹了程序的組成,將學到設置畫筆顏色和粗細等命令,
這些命令能讓程序畫出顏色豐富、線條多變的圖形,這些正是孩子們非常喜歡東西,本課雖然內容較多,
但并不復雜,比較容易理解,通過本課的學習,可以較好地激發起學生編程的自豪感和成就感。
(二)課前準備
安裝好教材配套資源服務器,確保每部學生機能登錄與本教材配套的教學網站。同時,建議自行準備
介紹氚氣燈管的視頻。
(三)課堂活動
1.課堂引入部分。氚氣燈管對于大部分孩子來說并不太熟悉,老師上課時,可以上網找一些介紹氚氣
燈管的視頻,滿足孩子們對未知事物的好奇心,激發他們探究的興趣,從而引入本課的學習內容,如何改
變氚氣燈的顏色和粗細,這部分可滲透學科的情感體驗。
2.程序的組成部分。程序中主函數的基本結構是固定的,要向學生強調不能隨便改這個結構,所有
語句(命令)都要在大括號“{}”中、在返回語句“return 0;”前書寫:
int main()
{
<若干行語句>
return 0;
}
3.在教材里有兩個細心想,內容都是調換命令的順序后,畫出的圖形有什么不同,分別出現在學完
“p.c( );”和“p.size( );”命令后面,這部分可根據學生的反應,再通過演示圖形的變化,讓學生直
觀感受到順序結構程序的執行過程,突破本課的難點。
4.學生第一次接觸畫筆連發技能,不要求學生一定要掌握,但要根據教材中的小錦囊進行簡單介紹。
5.通過增加或刪除“p.hide();”命令讓學生理解它的作用,但命令本身不作記憶要求。
(四)教學拓展
本課的教學拓展一方面在“創意園”中得到體現。“創意園”一共設置了三個任務,這是一個分層
任務,由簡單到復雜。第一個圖形是有二根顏色和粗細不同的線條組成的直角,要求每個學生都要完成;
第二個圖形是“上”字,由三根彩線組成,稍微復雜一點,程度好點的同學可選擇這個圖形來編程;第三
個圖形是彩色線條“迷宮”,由多條顏色和粗細不同的線條組成,要繪制它,需要用到一系列的命令,這
對于初學程序的孩子來說是比較難的,可以作為第二課堂優生練習的圖形。一方面也可以引導學生用畫筆
- 14 -
粵高教版信息技術教材教學指南(2021-2022學年:五年級上冊)
畫出自己日常學習生活中比較熟悉的一些圖案:如下圖亞鈴、蛋糕等。
亞鈴 蛋糕
三、教學評價與反思
(一)教學評價
本課可從三方面進行評價:
1.教師在教學時,關注學生完成練習的情況,結合填寫的學習評價表及“顯身手”的正確率等,評價
學生對“p.c();”“p.size();”命令的掌握情況。
2.教師進行課堂教學時,應該隨時關注學生參與制作氚氣燈管作品的過程性學習情況,對他們參與學
習的積極性進行評價。
3.結合學生完成創意園的情況,對學生進行分層評價,對于能完成一題的同學都進行肯定和鼓勵。
(二)教學反思
根據自己的課堂教學效果可從如下方面進行反思:
1.學生對“p.c( );”和“p.size( );”這兩個命令是否能夠熟練應用,是否有較多的學生會混淆這
兩個命令?反思自己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否有效落實。
2.學生編程時是否有較多的學生把“p.c();”“p.size();”命令寫在“p.fd();”命令的后面,而使
這兩個命令的作用顯示不出來 反思自己本節課的教學難點是否有效突破。
3.本課的情感體驗是學科學愛科學,在課堂上是否得到有效體現?反思情感目標的落實情況。
四、課后練習參考答案
(一)細心想參考答案
1.如果把“p.c(5);”與“p.fd(360);”調換次序,不能畫出黃線。
2.如果按水平方向畫出長度、粗細和顏色一樣的圖形,可以在程序最前面加上“p.rt(90);” 或
“p.lt(90);”語句,改變畫筆為水平方向。
(二)“大膽試”答案
程序 3-3:c 4
(三)顯身手答案
1. B
2.p.size(50);
3.c 2 24 size
(四)創意園參考程序見配套資源的資料包。
- 15 -
粵高教版信息技術教材教學指南(2021-2022學年:五年級上冊)
第 4 課 交通安全警示系統
——畫矩形與抬筆、落筆
一、教材分析
(一)本課的地位和作用
本課是在學生掌握了 WebGoC 的基本命令(前進、后退、左轉、右轉、顏色、粗細)的基礎上,學習
空心矩形、實心矩形、抬筆、落筆命令的使用,繪制交通安全警示設備等圖案。通過本課的學習,學生能
繪畫出不同粗細、長短的虛線,不同顏色、大小的矩形圖形,初步形成分析圖形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增強
學生成就感的同時,激發學生進一步學習 WebGoC 編程的興趣,為以后繪制更多組合的圖形打下重要的基
礎。
(二)本課主要內容介紹
1.內容主線
本課首先從“新型交通安全智能警示系統”的情境引入,提出主要任務——繪畫“語音提示樁”和“安
全警示線”;接著,引導學生觀察并分析主題圖的構成,并梳理出具體的繪畫步驟;然后,通過“大膽試”
運行程序,觀察運行結果,了解空心、實心矩形命令、抬筆、落筆命令的作用。隨后,進入“細心想”,
嘗試修改完善程序。最后,通過完成“顯身手”鞏固本課的新知,通過挑戰“創意園”提升分析圖形解決
問題的能力,提高自主編寫代碼的水平,發展學生的編程思維。
2.編寫意圖
交通安全智能警示系統包括“語音提示樁”和“人臉識別顯示屏”,有 LED 提示、語音提醒、拍照、
人臉識別等功能,能監測和規范人們出行的行為,保障行人的生命安全。人性化設計的智能交通警示系統,
讓學生感受智能科技服務于人們生活,給出行安全帶來了保障,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向學生滲透
遵守交通法規的意識,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文明出行的習慣。
長方形、正方形都是矩形,是最常見的幾何圖形之一,能拼組出多種多樣的圖案。學習空心、實心矩
形的畫法是本課的一個重點,讓學生通過分析“語音提示樁”的組成——明確繪畫步驟——觀察程序運行
結果——了解空心、實心矩形命令——嘗試修改完善程序——自主編程畫圖等活動,掌握新命令語句的使
用,學會計算兩個矩形中心點之間的距離,了解畫圖的一般步驟:先觀察圖形(圖形拆分)——確定繪畫
步驟(設計畫法)——最后編寫程序。
用矩形命令繪圖時,我們常常需要改變筆的位置,為了不影響畫面效果,筆移動時需不留痕跡,那么
要將筆先“抬”起來。因此在本課的第二環節設計了“畫安全警示線”的活動,讓學生學習抬筆 up 與落
筆 down 命令的使用,為后面的綜合創作奠定基礎。
(三)教學目標
1.學會用矩形命令“p.rr();”“p.r();”畫實心和空心矩形。
2.學會使用抬筆“p.up();”或落筆“p.down();”命令,控制畫筆移動時是否畫線。
3.掌握分析圖形的基本方法,學會用多個圖形組成新圖案。
- 16 -
粵高教版信息技術教材教學指南(2021-2022學年:五年級上冊)
4.樹立遵守交通的意識,培養熱愛科學、崇尚科學的情感。
(四)重點難點分析
【教學重點】
1.畫空心和實心矩形。
2.抬筆、落筆命令,控制畫筆移動時是否畫線。
【教學難點】
計算兩個矩形中心點之間的距離。
二、教學建議
(一)學情分析
四年級學生已掌握長方形、正方形等幾何圖形的相關數學知識。通過前面幾課的學習,學生學會了
WebGoC 的前進、后退、左轉、右轉,設置筆的顏色、粗細等命令語句的使用。也積累了一定的閱讀、修改
和編譯程序的經驗。本課學習的空心和實心矩形命令,對學生來說是比較容易掌握。學生進一步利用這些
基本的幾何圖形,組合出更多的圖形,在學習過程中能體驗到成功的樂趣。
(二)課前準備
1. 電腦室連接局域網,教師打開教材配套服務器,學生在學生機上輸入網址即可登陸使用配套的教
學網站。
2. 可提前準備“語音提示樁”“人臉識別”的圖片或視頻讓學生感受。
(三)課堂活動
1. 導入部分。課前,老師先展示交通智能警示系統的“語音提示樁”和“人臉識別顯示屏”的圖片
或視頻,以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并號召每位學生做到“遵守交通法規”,倡導“文
明出行”。
2. 新授部分。讓學生通過觀察“語音提示樁”,分析圖案由哪些圖形構成,確立繪畫的步驟。滲透
用 WebGoC 畫圖的一般方法與步驟:先觀察分析圖形——再確定步驟與順序——最后編寫代碼。
結合 PPT 或微課演示,教會學生如何計算從一個矩形的中心點到下一個矩形的中心點的距離。如:程
序 4-1 中“p.fd(160);”分析如何計算“底座”到“柱身”的中心距離為 160。
3. 設疑導思。本課教材中的兩個“細心想”任務,老師要適當引導學生,啟發學生思路,鼓勵學生
大膽自己動手嘗試并尋找答案。如:運行程序 4-1 后,“語音提示樁”的底座上多了一根藍色的線,教師
適時提出:“用什么方法可以隱藏這根線呢?”然后啟發學生:當重疊的兩個圖形顏色一致時,就可以實
現“隱藏”的效果。引導學生找到三種解決方案:
1)改變“底座”實心矩形的顏色為 1 號藍色。
2)改變筆的顏色改為 14 號黃色。
3)將筆抬起來。這里也為后繼的環節作好鋪墊。
(四)教學拓展
根據學生學習能力的差異,“創意園”的練習按由易到難的梯度進行設計,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
練習需求。學生可根據自己的能力水平自由選擇其中一個任務去完成。若堂上時間不足,可以布置學
生課后完成。
- 17 -
粵高教版信息技術教材教學指南(2021-2022學年:五年級上冊)
“創意園”的第二題是畫“九宮格”。這個圖形有多種畫法,老師在引導學生分析畫法的過程中,
滲透“擇優”的思想。
如:空心九宮格
方法 1:不斷改變筆的位置,逐一畫出 9 個空心小矩形。
方法 2:不移動筆的位置,疊加畫出橫縱方向的兩個長方形和一個正方形。
(1) (2) (3)
以上兩種方法都可行,但“方法 2”更簡便。
用多個簡單的幾何圖形(矩形)能組合出千變萬化的圖案。對能力較強的學生,老師應多鼓勵學
生運用已學的命令語句,發揮想象大膽設計更多的有趣的圖案。如:
三、教學評價反思
(一)教學評價
本課可從三方面進行評價:
教師根據上面的教學建議進行教學后,可根據學生填寫的學習評價表及“顯身手”的正確率等情況,
了解學生對空心和實心矩形命令、抬筆和落筆命令的掌握情況,了解本節課的教學效果。
教師可通過學生參與活動的情況,對學生的互動狀態,思維狀態,情緒狀態和作品的生成狀態進行評
價。如:
(1)在畫“安全警示線”環節,評價學生會否調整筆的方向,能否理解“p.up().fd(50);”語句的
作用。
(2)在要求善程序 4-4 畫出“人臉識別顯示屏”時,老師可以通過學生的完成度,評價學生是否學
會分析圖形和理解程序代碼。
(3)通過“創意園”的作品完成情況,教師可了解學生自主編寫代碼的水平。通過繪畫“九宮格”,
評價學生觀察力和學以致用的能力。
(二)教學反思
結合課堂教學過程和效果,可進行如下的反思:
1.根據學生填寫的學習評價表及“顯身手”的正確率等情況進行反思,反思學生學對本課新學的空心
- 18 -
粵高教版信息技術教材教學指南(2021-2022學年:五年級上冊)
和實心矩形命令、抬筆和落筆命令的掌握情況。
2.反思教學目標是否得到落實,教學重點是否突出,教學難點有否突破,學生在學完本課后能否用矩
形命令繪出新的圖案?
3. 學生在學習命令時遇到什么困難?怎么解決?
4. 如何保持學生繼續學習 GoC 編程的興趣?
四、參考答案
(一)細心想:
1.實心矩形命令中的“寬”和“高”相等,將會畫出實心正方形。
2.底座上多了一根藍色的線,可用以下三種方法隱藏這根線:1.改變“底座”實心矩形的顏色為 1 號
藍色。2.改變筆的顏色改為 14 號黃色。3.先將筆抬起來。
(二)修改完善程序 4-3:
p.rt(90);
p.up().fd(50).down();
(三)顯身手答案:
1. B
2. A
3.(1) p.rr(190,20,0);
(2) p.up;
(3) p.rr(180,350,10);
(4) p.rr(150,150,5);
(四)創意園
詳見教學資源包第 4 課的“創意園 1.cpp”,“創意園 2.cpp”。
- 19 -
粵高教版信息技術教材教學指南(2021-2022學年:五年級上冊)
第 5 課 無葉風扇
——畫實心與空心橢圓
一、教材分析
(一)本課的地位和作用
本課是學生在掌握了前進轉彎命令、顏色命令、矩形命令等的基礎上,學習橢圓命令,進行無葉風
扇效果圖的創作。在繪制過程中,利用了筆粗與空心橢圓命令結合畫出風框,通過實物觀察,分析圖形
等,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思考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橢圓命令的學習,培養學生的幾何感知,進
一步提高學生空間想象能力。
(二)本課主要內容介紹
1.內容主線
在智能家居普及的時代,無葉風扇安全高效智能,通過介紹無葉風扇,分析無葉風扇的圖形構成,引
入橢圓與圓的形狀。作品首先使用筆粗與空橢圓命令結合方法,讓學生嘗試用橢圓命令繪制出無葉風扇的
出風框。接著,結合矩形命令、提筆命令等,繪制綠色矩形底座,最后,使用橢圓命令畫出圓形開關。通
過“顯身手”繪制花朵和“創意園”繪制組合圖形等任務,幫助學生進一步鞏固已學知識,培養學生的綜
合應用能力。
2.編寫意圖
本課選擇了無葉風扇作為切入點,在介紹智能安全的無葉風扇過程中,讓學生了解新時期科技創新與
進步,感受科技的魅力。
本課是在綜合利用之前所學的知識點上,進一步學習形狀命令,加深學生對命令的理解與運用。本課
在繪制出風框過程中,引導學生思考如何能快速畫出風框——筆粗和空心橢圓命令結合。在繪制過程中注
意讓學生觀察筆的位置,總結出繪制圖形中筆的位置一直在圖形中間。在畫出出風框后,通過細心想結合
第四課圖形疊加方法,引導學生可以使用圖形疊加方法畫出風框。從而明白到編程解決問題的方法是靈活
多樣的,鼓勵學生多思考多觀察多總結。本課第二個難點是繪制圓形開關,通過引導學生觀察圓形的橫縱
半徑的特點,從而發現總結出橢圓命令繪制圓形的方法,培養學生的觀察力、幾何感知力。
在顯身手中,通過靈活運用橢圓命令,嘗試讓學生繪制花朵,進一步鞏固命令。再接著 “創意園”
中的幾何圖形組合繪圖,進一步加深學生對形狀命令的運用,開闊學生的思維。
(三)教學目標
1. 理解橢圓的橫、縱半徑含義。
2. 掌握空心橢圓與實心橢圓的畫法,明白繪制橢圓筆的位置特點。
3. 通過分析無葉風扇構造,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分析能力、解決問題能力。
4. 通過介紹無葉風扇,感受科技創新與進步,培養科技創新精神。
- 20 -
粵高教版信息技術教材教學指南(2021-2022學年:五年級上冊)
(四)重點難點分析
【教學重點】
利用橢圓命令繪制空心與實心橢圓。
【教學難點】
明白繪制圖形中筆的位置對圖形的影響。
二、教學建議
(一)學情分析
學生已經掌握了 WebGoC 的基本命令,并且在之前已經學過的矩形命令,對幾何圖形的繪制有一定的了
解,本課在前面的基礎上,繼續學習橢圓命令。學生對橢圓與圓有一定的感知,但是對圓半徑特征不甚了
解,需要進一步引導。
(二)課前準備
1.電腦室連接局域網,教師打開教材配套服務器,學生在學生機上輸入網址即可登陸使用配套的教學
網站。
2.可提前準備橢圓與圓的圖片或實物供學生觀察學習。
3.可提前準備無葉風扇的視頻與圖片供學生感受科技產品。
(三)課堂活動
本課是繪制無葉風扇,主要通過橢圓命令、矩形命令進行繪制,其中使用了提筆命令等。課堂中需要
注意一下幾點:
1.理解橢圓橫縱半徑。繪制橢圓的關鍵在于正確認識橫縱半徑。可通過實物或者微課動畫等幫助學生
理解橫縱半徑的位置與長度。
2.繪制出風框方法。繪制出風框有多種方法,本課介紹了通過筆粗與空心橢圓命令結合方法繪制出風
框。學生通過觀看效果圖,分析圖形構成,分解出風框的構造,畫出出風框。在繪制出出風框后,可引導
學生觀察繪制出風框過程中筆的位置,總結出繪制圖形過程中筆必須在圖形的中間位置這一特點。緊接著
結合細心想提出除了空心橢圓方法繪制出風框還有其他方法嗎?從而引出上一節課學習的圖形疊加繪制
出風框,鞏固圖形疊加知識。
3.橢圓命令繪制圓形方法介紹。本學期沒有教授圓形命令,那如何利用橢圓命令繪制圓形呢?在課堂
上要引導學生獨立觀察思考,解決問題,發現圓形的橫縱半徑是相等的這一特征,從而提高學生的邏輯思
維。
4. 繪制旋轉橢圓。在顯身手中,出現了使用橢圓與圓繪制花朵的程序。細心的老師可能發現,改變
了筆的方向,橢圓的方向并不會跟著改變。因此要實現旋轉橢圓,需要添加命令 picU,課堂上注意對該命
令的簡單介紹,但不做深入探究,在第 7課會詳細介紹。
5.拓展與自由創作。為了迎合不同層次學生的水平,在創意園中設置了兩個梯度的練習,在教學中可
以讓學生自由選擇創作,或者發揮想象力,繪制不同圖形組合的作品。
(四)教學拓展
- 21 -
粵高教版信息技術教材教學指南(2021-2022學年:五年級上冊)
1.“顯身手”中涉及還沒學到 picU命令與旋轉角度,教師簡單介紹即可,也可以讓能力強的學生自
學。
2. “創意園”中的圖形組合作為其中一個教學拓展,讓學生結合之前的學習進行創作,教師可以鼓
勵學習能力強,進度快的學生進行發揮想象力,進行創新創作。
三、教學評價與反思
(一)教學評價
本課可從三方面進行評價:
1.教師可通過繪制更多的橢圓圖形(如彩虹、彩色皮球等)查看學生的學習情況,掌握本節課的教
學效果。
2.教師可通過學生參與活動的情況,對學生的互動狀態、思維狀態、情緒狀態和作品的生成狀態進
行評價,如學生在回答細心想等問題的積極性,制作作品的主動性與合作性。
3.教師可通過對學生作品創作的情況,從藝術性、科學性、創新性方面對學習效果進行評價。除了
無葉風扇,學生可以在創意園中繪制的圖案進行評價,從而反饋本節課學習的情況。首先可以從圖形疊加
是否實現,圖形組合是否自然等方面進行評價。
(二)教學反思
結合課堂教學過程和效果,可進行如下的反思:
1.學士是否理解筆的位置對繪制圖形的影響?如果學生還理解不了,可以用什么教學手段來解決?
2.學生是否能靈活運用橢圓命令繪制簡單的組合圖形?如果學生還理解不了,可以用什么教學手段來
解決?
四、參考答案
1.細心想答案:
還可以通過圖形疊加方法,先畫外面的綠色大橢圓,再畫里面的白色小橢圓。
2.顯身手答案
(1)B;
(2)A;
(3)ee,80
- 22 -
粵高教版信息技術教材教學指南(2021-2022學年:五年級上冊)
第 6 課 無人機
——計算旋轉角
一、教材分析
(一)本課的地位和作用
本課是學生在掌握基本繪圖命令的基礎上,初步使用順時針和逆時針命令轉動角度,進一步探究歸納
等分周角的角度計算。靈活設置等分周角的度數,可以繪畫出各種以中心旋轉有規律的圖案,為以后學習
分析圖形、靈活繪圖打下重要的基礎。
(二)本課主要內容介紹
1.內容主線
本課以繪畫科技作品“無人機”為問題情景,引領學習繪畫一架四軸無人機,緊接著探究多軸無人機
的畫法,最后歸納等分周角角度計算的方法。通過先舉例再對知識總結歸納的方法,培養學生發現問題、
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使其積極主動在教學中發揮主體作用。
2.編寫意圖
本課通過走近高科技的產品——“無人機”,感受工業科技給人們生活帶來的巨大變革,讓學生領略
科技的魅力,培養對現代科技的濃厚興趣,從而激發他們創新、智造的精神。
轉角的計算是 GoC 繪圖中非常重要的基礎,許多圖形的繪畫都離不開角度的知識。本課由創作“四
軸無人機”作品到探究“多軸無人機”畫法的過程,采取了“從個別到一般,最后歸納總結”的教學編排。
學生通過探究無人機的軸數從“四軸--六軸--多軸”的過程,理解“無人機”機軸之間的夾角是通過等分
周角的度數計算得出,而機軸的數量則是通過快捷鍵(Ctrl+C 和 Ctrl+V)實現對相同代碼復制得到,從
而加深了對“等分周角的角度”的認識。
設計“顯身手”由易到難的鞏固習題,讓學生學會合理分析圖形并準確計算圓周角的角度。“創意園”
采取分層設計,包括繪畫簡單的“禁停”標志和創作各種中心旋轉的圖案,以達到滿足不同層面水平的學
生需求,促使各層次的孩子學有所獲。
(三)教學目標
1.理解圓周的概念,會等分圓周角的計算。
2.會確定畫第一根軸前畫筆轉動的角度,會用快捷鍵復制語句繪畫其他機軸。
3.通過探究發現等分圓周角的規律,從而掌握歸納總結的學習方法。
4.綜合運用本課知識創作多軸無人機,提高學生數字化學習與創新能力。
5.引導學生感受體驗高科技產品,培養熱愛科學、崇尚科學的情感。
(四)重點難點分析
【教學重點】
計算等分周角的角度。
【教學難點】
- 23 -
粵高教版信息技術教材教學指南(2021-2022學年:五年級上冊)
合理分析圖形并正確設置中心旋轉的角度。
二、教學建議
(一)學情分析
學生已學會這“p.fd();”“p.bk();”“p.rt();”“p.lt();”以及矩形、橢圓等基本的繪圖命令,
掌握繪畫一個簡單科技作品的方法,并且通過數學課學習,初步了解角度的知識,有助于本節課對轉角計
算的理解和掌握。繪畫“無人機”作品需要綜合運用前面所學知識,對學生來說是比較大的挑戰,而且整
個無人機作品的代碼較多,也會讓學生產生“望而卻步”的情緒,因此需要教師在課堂上要逐步引導學生
開展學習,以激發起他們編程創作的愿望和對編程的喜愛。
(二)課前準備
1.電腦室連接局域網,教師啟動教材配套的服務器,學生在學生機上輸入網址即可登陸使用配套的
教學網站。
2.可提前準備無人機的圖片或實物供學生觀察學習。
3.可提前準備無人機的視頻與圖片供學生感受科技產品。
(三)課堂活動
本課以“無人機”作品為例,通過情景的引入讓學生認識“無人機”的多種用途,抓住其好奇心,激
發他們創作的熱情。本課主要是圍繞“角度”的計算,因此在詳細分析機軸的畫法后,著重講透每次轉角
的度數與機軸之間數量的關系,從而歸納出等分周角的結論。
1.畫第一根機軸時,教師需要注意兩點,一是需要詳細分析機軸的構造,只要學生理解第一根機軸
的代碼,后面機軸的繪畫就是復制完成;二是跟學生探究繪畫第一根軸前轉角的角度。這兩點學生理解后,
把四軸無人機改為多軸無人機就很簡單了。這部分的內容學習,我們可以通過無人機的實物或者播放視頻
進行展示,讓學生能更直觀了解無人機的結構。
2.本課的實例中,無人機是以右上角機軸作為第一根開始繪畫,但往往我們的創作并沒有固定模式,
教師可以引導:以左上方的軸作為第一根軸開始畫,該如何修改程序?借此引導學生發散思維,培養其創
新的能力。
3.本節課的重點是探究多軸無人機畫法中的“等分周角”的知識。基于學生對于計算角度已有一定
的數學基礎,建議教師可以采取“先學后教”的方法,先讓學生通過細心想,計算并填好表 6-3 中的度數,
接著可以讓學生大膽發表自己的結論,最后教師可以通過動畫的直觀演示,歸納出:每份角的度數=360÷
等分的份數。
(四)教學拓展
本課創意園分為兩個層次。第一題是繪畫一個“禁停”標志,學生使用橢圓和轉角的知識,再結合前
進和后退命令就能夠繪畫出來。第二題提供了四個奇妙、有規律的圖形,需要提前使用還沒學到的新知識
“p.picU(0);”,作用是:讓后面按畫筆的方向畫橢圓。通過創作,也感受到編程繪圖的魅力。教師也可
以啟發學生利用本課知識創作一些其他的作品,如花朵、衛星圍繞等圖形,激發學生的創新和數字化工具
的應用能力。
三、教學評價與反思
- 24 -
粵高教版信息技術教材教學指南(2021-2022學年:五年級上冊)
(一)教學評價
本課可從三方面進行評價:
1.教師可根據學生填寫的學習評估表及“顯身手”的正確率等情況,掌握本節課的教學效果。
2.教師可通過學生參與活動的情況,對學生的互動狀態、思維狀態、情緒狀態和作品的生成狀態進行
評價。如:每一個“細心想”活動,學生是否積極思考問題?小組合作交流中有沒有調動每一位同學參與
其中?在探究“等分周角”規律的活動中,有沒有大膽展示自己的發現?
3.教師可通過對學生作品創作的情況,從藝術性、科學性、創新性方面對學習效果進行評價。教師根
據學生完成“創意園”作品的情況進行評價,反饋各層次的學生對分層的題目(“禁停”標志和中心旋轉
圖形)是否掌握?
(二)教學反思
結合課堂教學過程和效果,可進行如下的反思:
1.學生在創作過程中,是否理解等分周角的度數計算?如果學生不理解,用什么教學手段來解決?
2.學生是否理解怎樣使用快捷鍵實現對相同代碼的復制?如果不理解,可以用什么教學手段來解決?
3.學生在“創意園”的創作中會遇到哪些疑惑,教師該如何引導?
四、參考答案
(一)“細心想”答案
1.如果以左上方的軸作為第一根軸開始畫,筆應該先左轉 45 度:p.lt(45);
2.90,90,180,360。
3.如果要把四軸無人機改為六軸無人機,那么兩根機軸之間的角度改為 60 度。
4.如果要畫八軸、十軸的無人機,第一是修改轉角的角度,第二是復制畫機軸的語句。
(二)“顯身手”答案
1.C;
2. rr 、 120 、rt(120) ;
3.修改程序
原圖程序 新圖程序
int main() int main()
{ {
p.c(15).hide(); p.c(15).hide();
p.ee(100,100,6); p.ee(100,100,6);
p.fd(100).bk(100); p.fd(100).bk(100);
p.rt(120); p.rt(90);
p.fd(100).bk(100); p.fd(100).bk(100);
p.rt(120); p.rt(90);
p.fd(100).bk(100); p.fd(100).bk(100);
return 0; p.rt(90);
} p.fd(100).bk(100);
return 0;
}
4.游戲通關:進入教學網站進行游戲闖關。
- 25 -
粵高教版信息技術教材教學指南(2021-2022學年:五年級上冊)
(三)創意園
參見教學資源包第 6課程序“程序 6-創意園 1.cpp”和“程序 6-創意園 2(a).cpp”、“程序 6-創
意園 2(b)”、“程序 6-創意園 2(c)”、“程序 6-創意園 2(d)”。
- 26 -
粵高教版信息技術教材教學指南(2021-2022學年:五年級上冊)
第 7 課 智能機器人
——調入與顯示圖片
一、教材分析
(一)本課的地位和作用
本課是學生在掌握了 WebGoC 編程繪圖基本命令的基礎上,學習調入并在合適位置顯示圖片,學會利
用設置圖片方向命令,進行“布置機器人展廳”作品的創作。通過本課學習,讓學生靈活利用“p.picL();”
“p.pic();”和“p.picU();”三個圖片命令相結合,編寫程序創作出更有趣味性和創意的圖畫作品,進
一步激發學生學習 WebGoC 的興趣。
(二)本課主要內容介紹
1.內容主線
本課創設了小 C 參觀機器人展廳的故事情境。通過任務分解,逐步掌握定義圖片編號、顯示圖片,顯
示出展廳圖片、呈現出讓迎賓機器人在門口接待客人和讓送餐機器人為客人端上茶水的畫面;靈活運用調
入圖片、顯示圖片和設置圖片方向命令,讓快遞機器人準確無誤地把快遞送達目的地。最后,通過顯身手
“機器人表演跳舞”和創意園“邀請同學們幫忙布置機器人展廳”等游戲任務,幫助學生進一步鞏固已學
知識,培養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
2.編寫意圖
智能機器人已經應用在我們身邊各行各業,我們的家居里很多方面也應用上智能機器人,打造智能化
生活,能幫助人們更高效便捷的完成日常工作,讓生活變得更加舒適。本課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感受
高科技給我們的生活帶來的樂趣,同時讓他們更努力地學習,將來創作更高效的新科技作品,為社會作貢
獻。
本課先用有趣的情景引入,然后提出一個個小任務,由易到難,引導學生理解本課的重難點,學會分
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思考方法。本課利用“顯示展廳”“顯示迎賓機器人”程序的教學,讓學生掌握調入
圖片和顯示圖片命令;在 “顯示送餐機器人”程序中,讓學生明白到調整畫筆的位置,可以改變圖片的
擺放位置;通過在顯身手程序 7-5 中修改調入圖片的文件名,讓學生深入理解和掌握這兩個命令的使用。
設置圖片方向是本課重點,在“讓快遞機器人轉彎”時,通過“p.picU(1);”和“p.picU(0);”的對比教
學,讓學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這個命令的使用。
創意園環節,讓學生有分層任務。結合這節所學知識,進行簡單的編程,難度可以讓學生根據自身水
平進行挑選簡單的圖(a)或都有難度的圖(b),當然,學生也可以進行自由創作,讓學生可以在編程找到樂
趣,讓學生玩中學,學中玩。
(三)教學目標
1.能靈活運用調入圖片“p.picL();”、顯示圖片“p.pic();”和設置圖片方向“p.picU();”命令創
作圖畫。
2.體驗編程創作圖畫的樂趣,提升審美能力。
- 27 -
粵高教版信息技術教材教學指南(2021-2022學年:五年級上冊)
3.通過編程創作作品,培養圖片布局能力和計算思維。
(四)重點難點分析
【教學重點】
1.調入圖片和顯示圖片命令。
2.設置圖片方向命令。
【教學難點】
根據實踐的實用情境,合理設置圖片的擺放位置和方向。
二、教學建議
(一)學情分析
學生通過前六課的學習,已經掌握了 WebGoC 編程繪圖的基本命令,能用畫筆繪制簡單圖形,這些都
為本課的學習奠定了基礎。另外,學生對色彩鮮艷的圖片特別喜愛,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對編程實現圖片
拼圖充滿學習熱情。
(二)課前準備
1.電腦室連接局域網,教師打開教材配套服務器,學生在學生機上輸入網址即可登陸使用配套的教學
網站。
2.可提前準備智能機器人的圖片或實物供學生觀察學習。
3.可提前準備智能機器人的視頻供學生感受科技產品。
(三)課堂活動
教師利用教材中創設的故事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本課重點圍繞創作“小 C參觀機器人展廳”這一學習活動,展開教學。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利
用好教材故事情景,完成一個個分解的任務,來實現教學目標。
1.通過創作前的“齊交流”,讓學生交流、分享在日常生活中見過哪些有趣的機器人,談談自己的所
見所聞,可以了解到身邊的智能機器人真不少,了解身邊的新科技;教師也可以找更多關于智能機器人的
圖文素材,讓學生開眼界,感受高科技給我們的生活帶來的樂趣。
2.進入機器人展廳和顯示送餐機器人任務,目的是學會調入圖片和顯示圖片的命令。用調入圖片和顯
示圖片命令結合可以顯示出圖片,引導學生觀察兩個命令的特點,結合小錦囊,舉一反三,快速掌握調入
圖片命令的用法。再提出問題“如果要在 B 點增加一個送餐機器人,應如何修改程序”讓學生有一個思考
的過程,明白需要結合之前學習的直行和轉彎命令,可以合理設置圖片的擺放位置。
3.讓快遞機器人轉彎的任務,這個環節先讓學生找出程序的新命令“p.picU();”,利用小錦囊的講
解和圖片的直觀感受,讓學生理解這個命令的作用。通過大膽試“修改程序,使機器人在 A、B、C 各位置
的方向正確”,讓學生在實踐中發現問題,能夠成功修改程序得出結論:用“p.picU(0);”命令,可以合
理設置圖片的方向。利用有操作任務的問題,讓學生把新舊知識整合,創作出一個有趣的圖畫作品。
4.每個任務的“細心想”都是為了讓學生更深入理解知識點,“顯身手”是檢驗學生是否掌握所學知
識,這兩個環節不可一帶而過,建議留出時間讓學生討論和實踐操作時間。
5.“創意園”,幫助學生進一步鞏固已學知識。例如,圖片(a)是難度較低的作品,只需要三張圖片,
提示學生先調入圖片,設定不同的圖片編號,再讓學生結合之前所學命令(前進、后退、左轉、右轉)把
- 28 -
粵高教版信息技術教材教學指南(2021-2022學年:五年級上冊)
畫筆移到合理的位置,最后分別顯示出椅子和送餐機器人圖片。圖片(b)同理,不過操作繁多,這里建
議學生完成圖(a)后,可以接著創作。當然,老師可以鼓勵學有余力的學生,利用這些素材再創作,提
升學生在程序編寫中的綜合應用能力,培養學生的創造力。
(四)教學拓展
通過“創意園”中的“布置機器人展廳”樣例,鼓勵學生設計新穎的圖畫,并編寫程序實現。
在創意園中提供了兩張機器人展廳圖片(圖 7-5a、圖 7-5b)給學生參考 。學生根據自己的情況,選
擇參考樣例。
同時,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用矩形,橢圓等繪圖命令與拼圖相結合創作不同作品。例如:《機器人漫
游太空》,《家居智能小幫手——掃地機器人》。
如果教師需要添加更多圖片提供給學生選擇,可以把圖片存放在這個路徑: WebGoC 教材資源服務器
(四年級上冊)\app\static\gocWebNet\drawNet\pub。
三、教學評價與反思
(一)教學評價
本課可從三方面進行評價:
1.知識點的評價,可以根據課后的評價欄進行評價。
例如:學生是否掌握了調入圖片和顯示圖片的命令,是否能運用設置圖片方向的方法,創作簡單的作
品。
2.從學生參與活動的態度去評價。
例如:學生在參與“大膽試”“顯身手”環節是否熱情高漲,是否積極主動,是否大膽參與討論、是
否積極發言。
3.通過對學生的作品情況對學習效果進行評價。
例如:通過“顯身手”“創意園”的綜合創作作品完成情況,評價學生是否能靈活運用“調入圖片和
顯示圖片”“設置圖片方向”等命令進行有趣味性和創意的圖片創作。
(二)教學反思
結合課堂教學過程和效果,可進行如下的反思:
1.學生在學習調入圖片、顯示圖片時遇到什么困難?怎么解決?
2.學生在理解設置圖片方向時遇到什么困難?怎么解決?
3.學生在編寫程序時會遇到什么困難?怎么解決?
四、參考答案
1. “顯示送餐機器人”齊交流
添加機器人在 B 點的命令:
p.rt(90);
p.fd(300);
p.pic(2);
- 29 -
粵高教版信息技術教材教學指南(2021-2022學年:五年級上冊)
2.大膽試答案
(1) “進入機器人展廳”大膽試答案
pic(1)
(2)“顯示送餐機器人”大膽試答案
fd
p.pic(2)
(3)“讓快遞機器人轉彎”大膽試答案
把 p.picU(1);改為 p.picU(0);
3.顯身手答案
(1)B
(2)C
(3)把 p.picL(2, "white.png");改為 p.picL(2, "blue.png");
(4)p.picU(0) pic(5) rt(40)
4.創意園答案
見教學資源包\第 6 課\程序\程序完整版\程序 6-創意園.cpp
- 30 -
粵高教版信息技術教材教學指南(2021-2022學年:五年級上冊)
第 8 課 全息投影
——輸入與存放數據
一、教材分析
(一)本課的地位和作用
學生已經掌握了前進、轉彎、顏色、粗細、橢圓、矩形、轉角和顯示圖片等基本繪圖命令。本課學習
使用 cin 語句向變量輸入數據,使程序具有交互性,為后面創作更智能的作品起到承前啟后的作用。
(二)本課主要內容介紹
1.內容主線
本課以全息投影動感影廳引入,提出編程顯示圖 8-1 所示的全息投影場景。接著,把作品分解為三個
任務:顯示恐龍、改數據讓恐龍變身、輸入數據讓恐龍變身。利用“pic(圖片編號,寬,高);”命令、定
義變量、輸入變量等知識一步步完成作品。最后,通過顯身手和創意園,幫助學生進一步鞏固已學知識,
提升學生的作品創作能力。
2.編寫意圖
全息投影技術應用越來越廣泛,在很多博物館、演唱會或者時裝秀上,我們也經常會看到類似的立體
影像,效果逼真震撼。本課引入“全息投影”,讓學生了解更多先進的科技,開拓視野,激發學生的學習
興趣。
本課主要意圖是利用任務驅動,讓學生善于發現問題、提出問題、通過學習新知識來解決問題。設計
了編程顯示全息投影的場景,讓學生掌握變量的使用、向變量輸入數據的方法,并根據學生原有的知識水
平和認知規律把作品分解為 3 個任務:
首先學生利用已有知識完成顯示恐龍任務。發現恐龍超出屏幕邊界了,接著提出需要修改恐龍圖片的
寬,從而學習“pic(圖片編號,寬,高)”命令。發現手動修改太麻煩了,又提出修改程序使得在程序運
行時輸入恐龍的寬,而要實現輸入功能,則要學習定義變量和輸入變量等。這時,又發現每次只輸入恐龍
的寬使得恐龍變得不協調,而提出同時輸入恐龍的寬與高,使得恐龍每次變化按比例變化,從而學習輸入
多個變量。
(三)教學目標
1.會用“p.pic(圖片編號,寬,高);”命令,按指定大小顯示圖片。
2.學會用 int 定義整型變量。
3.會用 cin 語句向變量輸入數據。
4.通過了解新科技,感受科技對我們生活的影響,培養學生對科學技術的熱愛之情。
(四)重點難點分析
【教學重點】
1.會用 cin 語句向變量輸入數據。
2.變量的靈活運用。
- 31 -
粵高教版信息技術教材教學指南(2021-2022學年:五年級上冊)
【教學難點】
變量的靈活運用。
二、教學建議
(一)學情分析
學生通過前面的學習已經學會了常用的基本繪圖命令,在第 7 課學習了調入圖片、帶一個參數的顯示
圖片命令,已經有一定的閱讀、編寫程序的能力。但是本課學習了使用的變量,對學生來說比較抽象,具
有一定的挑戰性。
(二)課前準備
1.電腦室連接局域網,教師打開服務器,學生在學生機上輸入網址即可登陸使用配套的教學網站。
2.可提前準備全息投影的圖片或視頻讓學生感受。
3.可提前準備一些幫助學生理解變量知識的微課。
(三)課堂活動
1.“全息投影”效果是一種動感的視覺效果,建議教師可以上網搜索相關的視頻給學生觀看,讓學生
親身體驗“全息投影”技術的強大。如:在 2015 年央視春晚中,李宇春演唱《錦繡》時就利用了全息投
影技術,驚艷且逼真。
視頻網址:https://www./v_19rro17fm0.html
圖 1 圖 2 圖 3
又如大家常常在科幻片中看到的:主角揮一下手,眼前就會出現一塊立體的虛擬的顯示屏,可以直播
用手在空氣上操作顯示屏。
這時,教師可以跟學生科普:目前的技術還沒能直接在空氣中展現立體影像,如今全息投影的實現主
要依靠水霧投影、全息膜投影等方式,是偽全息投影。并鼓勵學生努力學習,長大后發明能直接在空氣中
投影的真正大的全息投影技術。
2.本課是學生初次接觸變量,不需要講太多關于變量的概念、命名規則等專業知識。只需學生知道:
要從鍵盤輸入數據到程序里,就需要把數據儲存起來。這時,需要在程序里用一個盒子把數據裝起來,我
們把它叫變量,格式為:“int 變量名;”。如果需要存儲多個數據,那我們就需要定義多個變量。
3.在講輸入數據讓恐龍變身時,重點讓學生學會輸入一個變量與多個變量的格式、運行時用空格隔開
多個數據,以及數據按順序依次存到 cin 命令中的各個變量里。教師可以用圖片、動畫等方式向學生演示
存儲的過程。
例如:教師可以演示運行程序時,按執行順序講解程序是如何執行的(按順序執行),每個語句的作
用,已經學過的命令可以用提問學生的方式考察和復習已經學過的命令。在講到新命令 cin 時,可以利用
畫筆等工具直觀演示,輸入窗口的數據是如何按順序“飛”(存)到相應變量里。如圖 4 演示輸入一個變
- 32 -
粵高教版信息技術教材教學指南(2021-2022學年:五年級上冊)
量,如圖 5 演示輸入兩個變量。
圖 4 圖 5
4.顯身手和創意園可以很好的檢查學生是否掌握本課知識,教師要利用好。
(四)教學拓展
1.利用創意園進行拓展。創意園有兩個任務,學生可以自由選擇其中一個任務創作,課堂上不夠
時間,可以布置給學生課后完成。教師可以自己搜集其它主題的素材給學生創作,也可以根據學生情況修
改題目,調整練習難度。
2.利用 cin 與已學知識進行拓展。比如:①輸入圓的半徑,畫出不同大小的圓。②輸入圓的半徑、
顏色號,可以畫出不同大小、顏色的圓。③輸入寬、高,畫出不同大小的矩形。④輸入寬、高、顏色,畫
出不同大小、顏色的矩形等等。
三、教學評價反思
(一)教學評價
本課可從三方面進行評價:
1.知識點的評價,可以根據課后的評價欄進行評價。
2.從學生參與活動的態度去評價。
比如:當教師提出新問題“每次都要修改程序才能改變恐龍大小,實在是太麻煩了,有更好的方法
嗎?”,學生是否能積極主動看小錦囊查找解決方法,是否能積極思考認真聽教師講解以及是否積極在
WebGoC 上完成練習。
3.通過對學生完成“顯身手”及“大膽試”的答題情況了解學生是否已經掌握本課知識。
(二)教學反思
結合課堂教學過程和效果,可進行如下的反思:
1.學生是否能靈活運用本課知識,哪個知識點掌握不好,如何解決?是否教師講得不清晰等。
2.學生是否能獨立完成課后的“顯身手”和“大膽試”。
課后練習是很好檢驗學生學習情況的手段,教師可以收集學生答案,掌握學生失分較多的題目進行分
析,反思自己在哪個環節做得不夠好,如何改進教學設計,可以找同類題目給學生練習。
3.是否能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如何改進?例如,講變量概念時制作動畫視頻讓學生直觀理解,不要
滿堂灌,不要一次把所有概念性的東西都塞給學生,只要學生有個初步了解,學會基本的運用。
- 33 -
粵高教版信息技術教材教學指南(2021-2022學年:五年級上冊)
四、參考答案
1.細心想答案:
(1)如果要按寬為 500、高為 300 顯示恐龍圖片,怎么修改以上程序呢?
修改為:p.pic(2,500,300);
(2)如果要將恐龍圖片的寬定為 600,圖片的高用變量 h 存放并在運行程序時輸入,如何修改程序
8-3?
原程序 修改后
//程序名:程序 8-3 //程序名:程序 8-3
int main() int main()
{ {
p.hide(); p.hide();
p.picL(1,"sl.jpg").pic(1); p.picL(1,"sl.jpg").pic(1);
p.picL(2,"kl.png"); p.picL(2,"kl.png");
int w; int h;
cin>>w; cin>>h;
p.pic(2,w,500); p.pic(2,600,h);
return 0; return 0;
} }
2.大膽試答案:
(1)完善程序 8-4,多次運行并輸入不同的數據,觀察恐龍寬和高的變化。
p.pic(2,w, h );
3.顯身手答案
(1)B (2)B (3)p.rr(30 , cj ,1);
4.創意園答案
(1)見教學資源包\第 8 課\程序\完整程序\創意園 1.cpp
(2)見教學資源包\第 8 課\程序\完整程序\創意園 2.cpp
- 34 -
粵高教版信息技術教材教學指南(2021-2022學年:五年級上冊)
第 9 課 自動感應
——用 if 語句判斷
一、教材分析
(一)本課的地位和作用
本課是學生在學習順序結構程序的基礎上,第一次學習選擇結構程序。在本課學習中學生體會在不同
的條件下,通過判斷使智能感應設備產生不同結果的過程,初步了解選擇結構中 if 語句的使用方法,感
受程序“智能”判斷的魅力,從而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編程的興趣。
(二)本課主要內容介紹
1.內容主線
本課通過自動感應門這一情境,讓學生先思考人與門之間的距離不同時,門的開關變化情況,再通過
運行程序輸入距離,觀察程序運行結果,初步體會選擇結構程序的執行原理。接著利用智能感溫水杯的情
景,引導學生思考水杯標志顏色改變的條件,獨立填寫關系表達式完善程序,從而進一步加深對 if 語句
的理解。
2.編寫意圖
人工智能是當今的尖端技術之一,選擇結構語句能初步體現計算機判斷的過程。本課設計了用程序控
制自動感應設備的情境,利用親身的操作,感受程序“智能”的魅力,并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對人工
智能產生興趣。
學生在之前的學習中已經學習了調用圖片以及變量的使用,感受了順序結構程序的執行過程,選擇結
構是第一次接觸。因為選擇結構比較抽象,所以本課先讓學生自己運行自動感應門的程序,通過輸入不同
距離,觀察程序運行結果,引導體會選擇結構程序的執行原理,在理解的基礎上學習 if 判斷語句和關系
表達式。再通過思考智能感溫水杯標識顏色變化的的條件,在老師的引導下自己填寫關系表達式,完善程
序,加深對 if 語句的理解,最終達到會用 if 單分支語句編寫程序的目的,并初步感受程序“智能”判斷
的魅力。
在“創意園”中,通過根據不同距離,編寫程序合理選擇交通工具,提高學生對知識點的綜合應用能
力,并培養靈活處理問題的理念。
(三)教學目標
1.理解關系運算。
2.掌握 if 語句的作用和判斷、執行的流程。
3.會合理設置條件,使用 if 語句編寫需要判斷的程序。
4.通過 if 語句的執行過程初步感受計算思維的魅力,對人工智能產生初步的興趣。
(四)重點難點分析
【教學重點】
理解關系運算及 if 語句的執行過程。
- 35 -
粵高教版信息技術教材教學指南(2021-2022學年:五年級上冊)
【教學難點】
會合理設置條件,使用 if 語句編寫需要判斷的程序。
二、教學建議
(一)學情分析
學生已經學會了編寫順序結構程序,對 WebGoC 編程有了一定的認識,在這個基礎上進一步學習選擇
結構程序中的 if 單分支語句。在編寫程序之前,學生需要掌握關系運算,理解如何設定 if 語句的中條件,
這個過程比較抽象,具有一定的挑戰性。
(二)課前準備
1.電腦室連接局域網,教師打開服務器,學生在學生機上輸入網址即可登陸使用配套的教學網站。
2.準備一些智能生活用品,例如智能水杯,聲、光控燈等。
3.準備一些相應的圖片素材,例如電梯門開、關的圖片。
(三)課堂活動
本課是學生第一次接觸 if 單分支語句,執行過程較抽象,因此教師要和學生細致分析條件對結果的
影響,并可以聯系學生實際情況,多舉日常生活中需要判斷的例子讓學生體會 if 語句的執行原理,達成
教學目標。
1.自動感應門:引導學生從生活實際出發,思考自動感應門開、關的條件,初步了解程序結果跟條件
判斷有關,然后自己運行程序,通過輸入不同的數據驗證自己的想法,從形象的例子自然過渡到邏輯判斷。
在學生理解條件判斷后再進行 if 語句以及關系表達式的教學,其中“>=”、“<=”比較難理解,可以多
舉例幫助理解。
例如:成績 85 分以上(包括 85)為優秀,應該用“>=85”。
2. 智能感溫水杯:引導學生在理解關系表達式的基礎上,分析預設條件“不超過 55 度”,“不超過”
除了小于還包含了等于的情況,從而寫出正確的表達式“n<=55”,完善程序。
3.顯身手:第 3 小題“key1=getMonth();”語句,不需要學生理解“getMonth()”,只需要讓學生知
道通過這一條語句,就可以將當前的月份保存到 key1 變量中。
(四)教學拓展
通過創意園中根據距離靈活選擇運送救災物資的交通工具這一情境,引導學生思考選擇不同交通工具
的條件是什么,用什么關系表達式合適,再仿照課本樣例程序學會編寫。
同時,可以啟發學有余力的學生自己創設需要判斷的情境,并編寫相應的程序。
三、教學評價與反思
(一)教學評價
本課可從以下方面進行評價:
1.教師可根據學生填寫的學習評估表及“顯身手”的正確率等情況,掌握本節課的教學效果。
2.教師可通過學生參與活動的情況進行評價,對學生的互動狀態,思維狀態,情緒狀態和作品的生成
狀態進行評價。例如:判斷自動感應門的狀態時,從學生的回答看學生是否理解 if 語句的執行過程?完
善智能感溫水杯程序時,看學生是否能設置合理的條件?從學生在不同環節是否能提出不同意見判斷學生
- 36 -
粵高教版信息技術教材教學指南(2021-2022學年:五年級上冊)
思考的深度。
3.教師可通過對學生完成創意園作品創作的情況,從藝術性、科學性、創新性方面對學習效果進行評
價。
4.學生是否對人工智能產生一定的興趣。
(二)教學反思
結合課堂教學過程和效果,可進行如下的反思:
1.學生在理解 if 條件語句時遇到什么困難?怎么解決?有沒有例舉更多的例子幫助學生理解?舉的
例子學生是否熟悉、易接受?
2.怎樣更好地引導學生將抽象的思維判斷轉換成具體的程序語句?
四、課后練習參考答案
1.顯身手答案
(1)False True True False True
(2)D
(3)key1
2.創意園參考程序
見教學資源包\第 9 課\程序\程序完整版\程序 9-創意園.cpp
- 37 -
粵高教版信息技術教材教學指南(2021-2022學年:五年級上冊)
第 10 課 高鐵列車
——用 for 語句實現重復
一、教材分析
(一)本課的地位和作用
本課是在學生學習了順序結構程序和選擇結構程序的基礎上,第一次學習循環結構程序。在本節課學
習中,先通過逐步增加語句的方式來拼接每節車廂,再體驗用 for 語句實現重復拼接每節車廂,初步體驗
用 for 語句重復畫相同的圖形,了解 for 語句的基本格式,為下一節課學習“編程畫正多邊形”打下基礎。
因此,本課具有承前啟后的重要作用。
(二)本課主要內容介紹
1.內容主線
本課由小 C 來到科技館現代交通展區,看到其中尤為引人注目的長長的高鐵列車模型這一情景導入新
課。通過觀察,分析高鐵列車的組成。顯示車頭后,先顯示第一節車廂,再通過逐步增加語句的方式顯示
剩下 5 節車廂。在學生體驗重復操作之后,引入 for 循環,通過運行程序體驗用 for 語句實現重復拼圖。
最后通過“顯身手”顯示三臺收銀機和“創意園”繪畫停車場景,鞏固用 for 語句重復畫多個相同的圖形。
2.編寫意圖
高鐵列車在生活中比較常見,本節課以高鐵列車模型作為情景導入新課,學生能夠將高鐵列車模型和
實物聯系起來,有助于學生分析高鐵列車的組成,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情景引入之后,先讓學生結合實物分析出高鐵列車是由車頭和 6 節相同的車廂組成的,可以先顯示
車頭,然后在車頭后面接上 6 節車廂,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分解任務的能力。
每節車廂的大小都是一樣的,從簡單到復雜,先顯示一節車廂,再引導學生按逐步增加語句的方式來
拼接剩下 5 節車廂,在學生體驗重復操作相同的語句之后,再通過運行程序體驗用 for 語句實現重復拼圖。
這樣設計有利于幫助學生理解用 for 循環語句控制重復操作的作用,以及循環體中重復執行的語句。
最后通過“顯身手”和“創意園”幫助學生進一步鞏固用 for 語句重復畫多個相同的圖形。
本課主要是讓學生從顯示高鐵列車實例中初步體驗用 for 語句實現重復畫多個相同圖形的過程,對
for 語句的基本格式只需要做簡單的了解,對循環變量的靈活變化和應用等留給后面課程再逐步深入學習。
(三)教學目標
1.了解 for 語句的基本格式。
2.理解用 for 語句控制重復操作的次數。
3.會用 for 語句重復畫多個相同的圖形。
4.體驗用 for 語句實現重復的操作,培養學生化繁為簡的思維方式。
(四)重點難點分析
【教學重點】
理解用 for 語句實現重復畫多個相同圖形的過程。
- 38 -
粵高教版信息技術教材教學指南(2021-2022學年:五年級上冊)
【教學難點】
會用 for 語句重復畫多個相同的圖形。
二、教學建議
(一)學情分析
通過前面 1-9 課的學習,學生已經掌握了 WebGoC 編程繪圖的基本命令,包括前進、后退、左轉、右
轉、抬筆、落筆,圖片的調用和顯示等,會按一定順序編程繪圖,對變量有一定的了解,這些都為本課的
學習奠定了基礎。另外,高鐵列車在生活中比較常見,學生對高鐵列車的外形有一定的了解,對編程顯示
高鐵列車模型充滿學習熱情。
(二)課前準備
1.電腦室連接局域網,教師啟動教材配套的資源,學生在學生機上輸入網址即可登陸使用配套的教學
網站。
2.可以準備關于 for 語句的微課,幫助學生理解循環過程,例如《一分鐘讀懂 for 循環》。
(三)課堂活動
1.創作前的“齊交流”,讓學生通過觀察,說說高鐵列車的外形特點,為分析高鐵列車的組成做好鋪
墊。
2.顯示了車頭后,畫筆處在車頭的中心位置,需要移動到第 1 節車廂的中心位置,再顯示第 1節車廂。
建議教師用數形結合的方式,先引導學生思考:畫筆從車頭中心位置到第一節車廂中心位置的距離是多
少?兩節車廂之間中心位置的距離是多少?畫筆如何移動到下一個圖形的中心位置?在學生進行思考之
后,再一起分析,在圖中標記出來,這樣學生更容易理解為什么顯示車頭之后,需要前進 100 再顯示 1節
車廂。
3.畫 6 節車廂的過程,建議教師按照教材的思路,先通過逐步增加語句的方式顯示多節車廂,體驗重
復操作的過程,再引出 for 語句。該環節重點引導學生理解重復執行的次數和循環體中重復執行的語句,
例如顯示 6 節車廂,重復執行的語句就是顯示 1 節車廂的語句“p.fd(100).pic(2);”,總共執行了 6 次。
4.本節課是學生第一次接觸循環結構程序,主要是讓學生體驗 for 的控制重復的作用,只需要掌握其
基本架構和如何改循環終值確定重復次數即可,循環是編程學習的最大難點,對初學者不建議對 for 語句
的執行過程和各部分的作用展開深入講解,太多的陌生的知識講解容易造成學生思維混亂。
5.循環體不需要展開講大括號問題,因為命令是連寫,只有一個語句。大括號在第 12 課涉及復合語
句的時候有介紹。
6.每個任務的“細心想”都是為了讓學生更深入理解知識點,“顯身手”是檢驗學生是否掌握所學知
識,這兩個環節不可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怀仁县| 栾川县| 保山市| 鹰潭市| 宁陕县| 江口县| 南木林县| 达州市| 诸城市| 三都| 商水县| 镇沅| 普陀区| 会理县| 溧阳市| 商河县| 江永县| 富平县| 大关县| 合山市| 织金县| 边坝县| 上思县| 芦山县| 景德镇市| 池州市| 西青区| 定结县| 巴彦县| 南木林县| 新乡县| 贡觉县| 宁波市| 华池县| 绩溪县| 崇明县| 长宁区| 龙江县| 建湖县| 北辰区| 万荣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