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3課 古代印度導學案一、學習目標:了解古代印度的自然環境,初步理解自然條件對人類文明的培育和制約作用。了解古代印度的種姓制度。了解佛教的產生及傳播對人類文明的影響。二、學習重難點:重點:了解古代印度的種姓制度。了解佛教的產生及傳播對人類文明的影響。難點:體會印度河和恒河在古代印度文明中的重要作用,認識自然環境與人類文明的相互關系。三、合作探究:采用同桌→小組→師生合作的形式。材料一:2006年某國一村落,集體燒死該村官員的女兒,因為該少女未經父母同意與低種姓男子結婚,在結婚當天被父母抓回,經全村決定燒死該少女。1.該國是哪個國家?為什么該少女會被燒死?源于那一制度?是如何規定的?2.該男子祖先是理發師,那該男子屬于哪一等級?被燒死的少女是哪一等級?3.該制度合理嗎?其實質是什么?4.該事件說明什么?你認為該制度是否該繼續存在嗎?如果你是法官你會怎么做?請說明理由。材料二:“我普渡眾生呼吁眾生平等,人要忍受苦難,超脫自我,等待來世入我極樂世界”1、我是誰?這是哪一宗教的觀點?該宗教起源于何時何地?請在地圖在找出來。2、該思想是針對哪一制度提出來的?為什么該思想提倡“修來世觀念”?3、該宗教得到誰的大力支持?為什么他會支持該宗教?精講點撥:1. 東方古文明的共同特點是什么?2. 種姓制度有什么特點?你認為這一制度對印度社會的發展會產生什么影響?3.佛教迅速傳播的原因。能力提升:分析佛教誕生的背景、教義,談談佛教誕生后為什么會成為世界性的宗教?知識小結★南亞次大陸的古老文明:1、地理位置:南亞次大陸2、河流:恒河和印度河,河水定期泛濫給兩岸帶來肥沃的土壤。有利于農業生產。印度河是古印度文明的發源地。3、早期文明產生:哈拉巴文明 摩亨佐.達羅文明4、外族入侵:雅利安人征服印度河恒河流域★種姓制度:(種姓制度5、建立者:雅利安人6、內容:嚴格的社會等級制度7、特點:(1)等級之間貴賤分明,世代相襲(2)低等級的人不得從事高等級的事業,不同等級的人不得通婚8、實質:是貴族統治的工具,是為保護奴隸主特權的一種等級制度。9、影響:隨著印度社會的發展,種姓制度逐漸成為社會前進的障礙,計劃了社會矛盾。種姓制度雖已廢除,在當今印度社會仍有影響。★佛教的創立10、產生:公元前6世紀,社會矛盾非常尖銳11、創始人:悉達多12、教義:眾生平等 忍耐順從★東方文明的共同點:(1)發源于大河流域,水源充足,土壤肥沃。(2)位于北緯20°—北緯40°,氣候適宜。(3)以農業文明為主。參考答案材料一、1. 印度;該少女未經父母同意與低種姓男子結婚;種姓制度;規定:不同等級的人不得通婚。2.第三等級(吠舍);第二等級(剎帝利)3.不合理;種姓制度是貴族統治的工具。4.種姓制度在當今印度社會仍有影響;不該;言之有理即可材料二、1.釋迦牟尼;佛教;A2.種姓制度;它是為迎合階級社會中長期遭受壓迫和剝削的勞動人民的美好愿望而存在的。處于統治地位的統治者是不會給勞動人民實現真正的“眾生平等”的。所以,它只是用來安慰人民的“麻醉劑”。3.阿育王;為了培植王權統治的精神支柱,鞏固其統治。能力檢測“種姓制度人為地制造了極不平等的社會等級,在當時的印度社會引起了許多人的反對和批判,佛教就是當時反對種姓制度的眾多思想潮流中的一個派別?!笨芍鸾陶Q生的背景。依據“佛教反對將人分為等級的種姓制度,主張‘眾生平等’。佛教教義的核心是:人生一切皆苦,而苦的根源在人有欲望,佛教的任務就是教導人們如何消除人的欲望而避免苦的因果?!笨芍?,佛教的教義是反對將人分為等級的種姓制度,主張眾生平等;人生一切皆苦,而苦的根源在人有欲望,佛教的任務就是教導人們如何消除人的欲望而避免苦的因果。至于佛教誕生后成為世界性宗教的原因,與其宣傳教義的內容有關,它不僅能得到廣大人民群眾的信仰,也能得到統治者的歡迎。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