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5課 探尋新航路導學案一、學習目標:1、識記迪亞士、達·伽馬、哥倫布、麥哲倫開辟新航路的時間、路線、資助國等基本史實。2、歸納開辟新航路的原因及條件;3、觀察地圖,說出迪亞士、達·伽馬、哥倫布、麥哲倫開辟新航路的路線,并用表格歸納四位航海家航行的基本情況,認識新航路開辟的影響。二、學習重難點重點:新航路開辟的經過和影響難點:地理大發現使世界日益聯結成一個整體三、自主學習:今天我們知道世界有七大洲四大洋,可在15世紀以前,人們并不清楚世界究竟有多大,有多少陸地,有多少海洋。一些人相信地球是圓的,認為無論向東還是向西,都可以繞地球一圈回到原地。第一批實踐這個設想的是哪些人?他們為什么愿意去冒險呢?(一)探尋新航路的熱潮1.請大家先自學課文第一部分,想一想人們為什么要探尋新航路 什么又為探尋新航路提供了條件 學生自讀課文,梳理問題。2.讓我們一起來看看15 世紀歐洲掀起搜尋新航路熱潮的原因,誰來根據課本說說 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進行歸納、梳理、補充講解:歷史原因:經濟根源:隨著手工工場和租地農場的發展,歐洲市場需求逐漸擴大,商品經濟日趨發達,歐洲人渴求開拓新的貿易市場。馬可·波羅(1254—1342)17歲時從意大利來到中國,回國后發表《馬可·波羅游記》,書中描繪的東方,遍地都是黃金。《東方見聞錄》中關于東方黃金珠寶的記述馬可·波羅稱(元朝)大汗的禁衛軍為男爵,共 l.2萬人。大汗每年“頒賜此 l.2萬男爵袍服各13次。每次袍色各異……由此共為13色。此種袍服上綴寶石珍珠及其他貴重物品,每年并以金帶與袍服共賜此1.2萬男爵,金帶甚麗,價值亦巨,每年亦賜13次……君主亦有袍服13襲,顏色與諸男爵之袍服同。唯較為富麗,而其價值未可以數計也。”(2)社會根源:東方的商品受到歡迎,馬可.波羅對東方的描述,更激起歐洲人對東方的無限想象和向往。(3)商業危機:15世紀中葉,奧斯曼土耳其控制了東西方之間的商路,要求商人繳納高額關稅,使得從東方運往歐洲的商品更昂貴,歐洲人想要尋找通往東方的新航線。客觀條件:(1)地理知識的進步:隨著歐洲地理學的發展,逐漸相信地球是圓的,從歐洲向西航行可以到達東方。(2)航海技術的進步:13世紀,歐洲水手已經掌握了羅盤導航技術。(3)造船技術的進步:歐洲的造船技術取得重大突破。3.歷史原因講明了探尋新航路的必要性,而客觀條件則為探尋新航路提供了可能。我們來重點看一看歷史原因中的“商業危機”,(對照“新航路的開辟”地圖講解,以下同)我們知道,在15世紀前,歐洲和亞洲就有貿易往來。地中海東岸是東西方貿易的中轉站。當時東方的香料、絲綢等在歐洲市場很受歡迎,是上流社會的生活必需品。但經過阿拉伯人和意大利人的轉手,價格一抬再抬成為昂貴的奢侈品。當時的東西方貿易基本上被意大利人和阿拉伯商人所壟斷。更嚴重的是,1453年奧斯曼帝國控制了亞歐商路的樞紐。土耳其人的橫征暴斂使正常的商業秩序遭到破壞,傳統的東西方貿易幾乎中斷。東方運到歐洲的商品急劇減少,價格迅猛上漲。這迫使西歐各國紛紛采取行動,企圖另辟蹊徑尋找一條繞過地中海通達東方的新航路。4.歐洲人的本意是想開辟條到達東方的新航線,那么他們應該往東走。可事實上并非如此,不少航海家是往西走的。這是為什么呢 生:他們相信地球是圓的,一直往西走也能到達東方。5.觀察學習托勒密的世界地圖。大陸是歐洲,亞洲和利比亞(非洲)。世界海洋只看到西方。地圖上區分了兩大內海:地中海、印度。由于海洋和托勒密的錯誤測量地球的周長,使前者在弧度方面太遠延伸;由于他們依賴的是,他們誤將后者與未知之地的東部和南部海岸,以防止地圖從對世界海洋的西方海岸。6. 公元前6世紀古希臘數學家畢達哥拉斯就提出大地是球體這一概念。 亞里士多德也用觀察北極星的方法證明了大地是球形:越往北走, 北極星越高;越往南走,北極星越低,且可以看到一些在北方看不到的新的星星。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者發現了古希臘的這些學說,當時已有不少人相信地球是圓的,開辟新航路的探險家們就都懷著這樣的信念,向西邊去搜尋到達東方的道路。除了上述這此原因,當時的葡萄牙和西班牙統治者都支持探尋新航路,教會也鼓勵人們去東方傳播天主教這就些都激發了當時人們探尋新航路的熱情。(二)哥倫布“發現”美洲1、西班牙和葡萄牙是當時世界上的兩大航海強國,他們的王室對新服路的探尋都給子了非常大的支持,但兩國的探尋方向卻不大相間。2.對照地圖講解:1487年,迪亞士在葡萄牙王室的支持下,帶領由3艘輕便帆船組成的船隊沿非洲西海岸南下,在第二年到達非洲的好望角。(結合“相關史事”了解具體航行過程及“好望角”這一名稱的來歷)1497年,達,伽馬從葡萄牙出發,繞過好望角,溯非洲東海岸北上,橫渡印度洋,1498年到達印度西海岸。3.達.伽馬到達了印度西海岸,他帶回了大量胡椒、肉桂等香料,還帶回大量黃金,獲得高出航行成本幾十倍的利潤。這刺激了西班牙人,他們也想尋求一條通往亞洲的航路。葡萄牙的航海家向南航行越過非洲到達印度西海岸,西班牙的航行家選擇了向西航行。學生閱讀教材內容,了解其航海情況。4.哥倫布的航海:時間:1492年開始資助者:西班牙王室規模:87人,3艘船路線:西班牙---巴哈馬的圣薩爾多島--- 古巴和海地(歐洲---美洲) 5.師:哥倫布先后三次西航,到達了美洲他始終認為他到達的就是亞洲的印度,還把當地人稱為印第安人,即印度人。可是我們根據地圖可以知道,美洲和印度差得還遠呢,盡管如此,哥倫布“發現”的是以前人們所不知道的“新大陸”,這對后世產生了深遠影響。(三)麥哲倫船隊全球航行1.哥倫布的10年航海雖然都沒能到達富庶的東方,給西班牙帶來預想中的財富,但是向西航行尋找到達亞洲航線的夢想依然激勵著歐洲人繼續探險。當時的葡萄牙和西班牙經常為了爭奪航海利益和殖民地發生沖突,后來羅馬教皇為解決兩國間的爭前于1493年在沒有任何地理根據的情況下在大西洋上劃了一條線,把世界分為兩部分,這條線以西為西班牙的探險范圍,以東全部由葡萄牙進行探險活動。1494年西班牙和葡萄牙接受了教皇的建議,約定從此以后西班牙向西,葡萄牙向東,兩國從此大陸朝天各走邊,互不相擾。 1519年, 麥哲倫奉西班牙國王之命,繼續尋找盛產黃金和香料的亞洲。2.麥哲倫船隊從西班牙出發,其航線由大西洋到太平洋,再到印度洋,又返回至大西洋,回到了西班牙,第一次完成了環球航行,這一壯舉證明了地圍說的正確。可惜的是,麥哲倫本人未能完成這次環球航行,他在菲律賓群島被人殺死,回到西班牙時,其船員也從最初的265名只剩下了18名。(四)新航路開辟的意義1.新航路開辟有什么意義?你能分別從歐洲和亞、非、美洲不同的角度來說說自己的看法嗎 如:對歐洲來說,使其經濟進一步發展;對美洲來說,給當地人帶來了滅頂之災;對非洲來說,黑奴貿易使當地損失大量人口等。新航路開辟以后,歐洲大西洋沿岸工商業經濟繁榮起來,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歐洲和亞洲、非洲、美洲之間建立起了直接的商業聯系,往來日益密切。世界開始連為一個整體,世界的觀念也從此逐步確立起來。四、本課小結:在本課教學的過程中,我主要從新航路開辟的原因、過程以及影響幾個方面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學生能夠積極鉆研教材,通過情景導入、自我研學、合作探究、歸納總結,課堂檢測等幾個環節,較好地完成了本課的教學任務。不足之處在于學生繪制航海路線圖時,動手能力較差板書設計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