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灌南縣初中思想品德七年級(上)導學建議案第十課 有朋自遠方來學習內容 第一框 文化習俗 多姿多彩學習目標【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感受、體會人類文明的多樣性和豐富性;養成平等、尊重地對待其他民族與文化的態度。【知識與能力】懂得什么是民俗,理解世界每一種民俗文化存在的合理性與合法性。學習重點 差異在哪里。學習難點 差異在哪里。教學方法 案例教學法、情境導入法、閱讀討論法、辯論等學法指導 案例教學法、情境表演法、閱讀討論法。課前預習一、預習檢測:(10分,分別為3分、3分、4分)1.民俗,民間的風俗習慣,它是 歷代相沿積而成的。2.不同 、 的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對許多事情的處理都 。3.人們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反映了 、這種方面的差異對我們的交往產生了各種各樣的影響。二、質疑問難:導學過程一、 導入示標:(播放歌曲《北京歡迎你》)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人與人之間的距離越來越近,整個地球就像一個村莊。作為一個“地球村”的公民,我們應怎樣處理好與其他民族和國家之間的和諧相處、友好交往呢?第10課《有朋自遠方來》將為我們解答這一問題。今天我們開始一起探究《文化習俗 多姿多彩》。二、探究交流:■探究交流:“民俗風情知多少”●閱讀感悟:閱讀文本P87相關內容,請你說一說:什么叫民俗?并結合自己知道的不同國家、不同民族、不同地方的風土人情和文化習俗舉例說明。(可以是從網絡、電視、報刊等媒體上獲得的信息,也可以是從親朋好友處聽到的有趣珍聞。)●歸結導渡:世界各國、各個民族民俗風情各異,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文化習俗,涉及到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衣食住行、婚喪嫁娶、節日慶典、禮儀規范、娛樂愛好、風土人情、宗教信仰等等,內容十分廣泛,豐富多彩。■體驗交流:“差異在哪里”●走進情境:組織觀看小品表演,體會中西文化差異:◆接受禮物:◆見面招呼:◆表示感謝:◆請客吃飯:●體驗遷移:除了上述差異,你還知道哪些中外文化差異?◆◆◆●升華認識:通過剛才的體驗交流,大家能感受到不同民族、不同國家的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對許多事情的處理都不盡相同。那么這些差異會給我們的交往帶來怎樣的影響呢?■體驗交流:“交往障礙”●閱讀體驗:閱讀文本P89-90相關內容,體驗感悟:“搖頭不算點算”,這是中國和世界其他許多國家的風俗習慣;“點頭不算搖頭算”,這是阿爾巴尼亞人的習慣。那么,在斯里蘭卡點頭和搖頭又表示什么呢?◆◆◆三、精講點撥:●問題導思: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同世界各國的交流合作日益加強。那么,這些差異會給我們的交往帶來怎樣的影響呢?四、提煉升華:●提煉升華:結合討論交流、深層展示、擂臺辯論乃至“拓展天地”的相關內容,歸結強調:“在文化領域里,沒有小民族和大民族之分”,正是各個民族、各個國家在長期的生產生活實踐中形成的這些不同風俗習慣,才使世界變得如此豐富多彩,我們在交往中必須了解這些文化差異,尊重不同的風俗習慣,減少交往障礙,與世界各國人民友好往來。五、訓練反饋:(一)精挑細選·走進生活(每題1分,共4分)1.今年國慶,小華和父親一起去新馬泰旅游,出發前,小華向導游先生了解了一些情況。下列不符合新馬泰情況的是 ( )A.即使英語水平較差,在那里也不會有很大的語言障礙B.在那里用餐,將同樣可以吃到香噴噴的大米飯C.在那里,你將看到很多藍眼睛,高鼻梁的白種人D.那里的秋天,雨水很多,最好備帶雨傘2.不同國家和民族在處理、解決問題時態度和方法不同,這是由于 ( )A.水土不同 B. 生活習俗和文化背景不同 C. 人種不同 D. 自然環境不同3.我國傣族人愛過“潑水節”,蒙古人愛好騎馬、摔跤等,這說明 ( )A.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生活風俗 B. 不同的集體有不同的風情C.不同時代的人有不同的生活習慣 D、不同的國家有不同的習俗4.非洲有句諺語,“到了獨腳人居住的村子就應該用一條腿走路”。下列哪個選項不能說明這個道理 ( )A.不要把自己的規矩帶到別人家中 B. 對外國的文化與習俗全盤照搬C.同世界各國各民族人民的交往中相互尊重 D. 入鄉隨俗(二)身體力行·體驗生活(共6分)5.“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把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拉得越來越近,地球變得越來越小,整個地球就像一個村莊,所以世界各國各民族民俗風情已不存在差異。”這個觀點對嗎?結合自身感悟,運用所學知識,請你辨析-----六、學習感悟:北京奧運會開幕式上所展的中華文化受到世界各國人民的喜愛。古老文明展現魅力,現代中國充滿活力,奧運會結束一年來世界上再次掀起“中國熱”,更多的人來到了中國,喜歡上了孔子,喜歡上了漢語……,中外文化交流更加頻繁,中國民族更加自信!每一個中華兒女都感受到無比的驕傲與自豪!我們本課內容學習到此告一段落,請拿起你的筆寫下你的感想……我的感想是:知識鏈接 世界民風民俗禁忌集錦世界上許多民族都有自己本民族的禁忌。如:美國人不吃羊肉和大蒜;俄羅斯人不吃海參、海蜇、墨魚、木耳;英國人不吃狗肉和動物的頭、爪;法國人不吃核桃;日本人不吃皮蛋,等等。其次,應該掌握宗教禁忌。在所有的禁忌中,宗教方面的飲食禁忌最為嚴格,而且絕對不容許絲毫有所違犯。如穆斯林忌食豬肉、忌飲酒;印度教徒忌食牛肉;猶太教徒忌食動物蹄筋和所謂“奇形怪狀”的動物,等等。1. 歐洲 歐洲人比較注重禮節,歐洲人與各國人民的生活特點和風俗習慣各異,這些都與歷史傳統、社會制度和宗教信仰有關。在公開場合,歐洲人講究風度,絕不隨隨便便。見面的稱呼,一般是稱姓,在加上先生。南歐、東歐之外的國家,見面時行握手禮。歐洲人對著裝也比較講究,從不馬虎。北歐人十分注意約會時的準時到達。到西歐人家做客,可送女主人鮮花(忌諱“13”束)或巧克力和酒,注意送禮時間最好不要拖到飯后,好像是為了報答主人請的這頓飯。2. 北美洲 美國人比較浪漫,見面時一般施點頭禮、鞠躬禮、舉手注目禮、握手禮、接吻禮。美國人談話愛用手勢表達自己的意思,非常簡練。比如:伸出大拇指或食指與拇指捏在一起,形成一個圓圈表示“好”、“可以”;在餐館吃完飯結賬時,用手做寫字的動作;把中指和食指相交,表示祝你好運;分手時,抬起手臂揮一揮。在打招呼時,美國人喜歡直呼對方的名字,認為“太太”、“小姐”、“先生”等太客套了,沒有必要。3. 中東地區 阿拉伯人常許諾自己辦不到的事,阿拉伯人很講究禮尚往來。由于他們很富有,送禮時顯得慷慨。他們喜歡金色,喜歡用鋼筆作為禮物。去阿拉伯人家做客時,不要送帶有動物形象的東西,他們認為動物會給人帶來厄運。交換禮物時,用右手或雙手,忌用左手。按穆斯林的習俗,該國忌食豬肉、有貝殼的海鮮和無鱗魚,肉食不帶血。不能單獨給女主人送禮,也別送什么東西給已婚的女子。4. 非洲 北非地區阿拉伯人的比例大,因此大都遵守阿拉伯人的禮儀。中非國家有著各種各樣的黑人傳統。在南非地區,由于長期是荷蘭及英國的殖民地,所以繼承了荷蘭和英國的文化。5. 大洋洲 澳大利亞人的生活習俗,很像美國人,穿著隨便、自然,不保守。與澳大利亞人接觸時,他們習慣熱烈握手,他們喜歡與陌生人交談。打招呼時喜歡稱對方的名字。只要相約,一定要準時赴約,因為澳大利亞人時間觀念很強。6. 亞洲 亞洲是世界上最大的洲,而且是世界上語種、種族最多的地區,又是世界三大宗教的發源地,所以亞洲各國的風俗習慣很難綜合概括。但是亞洲人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待人極其講究客氣。與亞洲人打交道,不論發生什么事情,都不要駁對方的面子,使對方在人面前感到因丟面子而難堪。第十課 有朋自遠方來學習內容 第二框 相互尊重 促進交往學習目標【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養成平等、尊重地對待其他民族與文化的態度。以包容的心態和開放的胸襟與其他民族和國家的人民友好交往。【知識與能力】學會尊重其他民族及其文化,掌握基本的國際交往禮儀,促進同世界各國人民的友好交往。學習重點 讓世界手拉手。學習難點 讓世界手拉手。教學方法 案例教學法、設置情境法、辯論法等學法指導 案例教學法、情境表演法、閱讀討論法。課前預習一、預習檢測:(10分)1.世界各國、各民族的文化習俗都具有 ,正是這種文化習俗的 ,才構成了世界文化和文明的2.我們和世界各國人民友好交往必須掌握文明社會普遍認可和適用的3.“有朋自遠方來, ”,作為地球村的小公民,我們要懂得世界文化的多樣性和豐富性,以 態度、 的心態和 的胸襟,促進同世界各國人們的友好往來。4.對于外國的文化與習俗,我們不能不加分析地我們應該二、質疑問難:導學過程一、 導入示標:1.視頻欣賞:“中國的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2.設疑導思:你是如何理解魯迅先生所說的“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這句話的?3.歸結導入:世界文化和文明是多樣的、豐富的,我們應怎樣正確對待這些差異呢?這正是我們今天要一同探究的內容。二、探究交流:■探究交流:“入鄉隨俗”●閱讀感悟:閱讀感悟文本P90材料情境。●暢所欲言:結合閱讀感悟,討論交流:周恩來總理為何對部分代表團成員到我國使館吃飯感到非常生氣?●歸結導渡:我們對待各國、各民族不同的文化習俗,要以開放和包容的心態平等相待,不要只認可本國本民族的文化習俗,對別國別民族的文化習俗一概排斥,一無所知,甚至將自己的文化習俗強加于人,“不要把自己的規矩帶到別人家中”!■體驗交流:“交往禮儀ABC”●閱讀暢想:閱讀感悟文本P91內容,思考暢想:作為現代社交場合最常見的握手,在方法和禮儀上有哪些要注意的呢?●體驗遷移:我國是禮儀之邦。請寫出在衣食住行方面我們知道的基本禮儀和應注意的問題。比一比,看誰知道的最多。◆衣◆食◆住◆行●升華認識:了解并尊重別國別民族的風俗習慣,是對這個國家、這個民族尊重的具體表現。只有各個國家、各個民族相互尊重、平等相待,世界各國人民才能友好往來。■體驗交流:“讓世界手拉手”●閱讀感悟:結合教材P92內容及圖片討論交流:1.出席APEC上海會議的各國領導人為什么要穿東道主國家的民族服裝?2.在上海APEC會議上中國為什么設計了紅、黃、綠、藍等多種顏色唐裝供各國領導人選擇?3.為什么亞洲領導人大多選擇穿紅色的,而西方領導人一般都選擇了藍色?難道這僅僅是巧合嗎?三、精講點撥:●擂臺辯論:在現實生活中,有一部分人特別一些青少年覺得外國什么都好,一味的追求新奇、時尚。你是怎么看待外國的這些文化習俗的呢?在和外國人友好交往中,我們應該怎樣做?四、提煉升華:●提煉升華:結合討論交流、深層展示、擂臺辯論乃至“拓展天地”的相關內容,歸結強調:青少年喜歡追求新奇、時尚的東西,但由于國情不同,文化背景有別,所以對于外國的文化與習俗,我們不能不加分析地簡單模仿,全盤照搬而應該堅持原則,明辨是非,堅決抵制!五、訓練反饋:(一)精挑細選·走進生活(每題1分,共4分)1.我們對待各國、個民族不同的文化習俗的態度是 ( )A.改變和吸收 B.排斥和拒絕 C.尊重和回避 D.開放和包容2.“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平等互利,和平共處”,這是我國處理國與國之間關系的基本原則,對此正確的理解有 ( )①各國不分大小強弱,不論其社會制度如何,是可以和平共處的 ②各國人民的民族獨立和民主權利必須得到尊重 ③各國人民都應有選擇其國家制度的權利④各國人民都應有選擇生活方式的權利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3.對待國際友人不正確的態度是 ( )A.相互尊重和學習 B.友好往來 C.不卑不亢 D.敬而遠之4.中華民族自古提倡人際之間要親善和睦,仁慈為懷;國家之間要睦鄰友好,平等共事。下列哪句格言不能體現這個道理的是 ( )A.海內存知已,天涯若比鄰 B.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C.四海之內皆兄弟 D.國家興亡,匹夫有責(二)身體力行·體驗生活(每題2分,共6分)5.情境鏈接:2012年12月6日電 “絲路之源,魅力中國——2012年土耳其中國文化年”,于年底圓滿落幕。“2013土耳其就在這里”開幕式演出2013年3月21日在北京、3月25日在上海舉行。。中、土兩國都具有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兩國文化各有特色和優勢,都曾為人類文明的進步作過出貢獻。特別是中國封建社會的科技文化成就,是世界科技文化史上輝煌燦爛的一頁。感悟交流:1.中國封建社會科技成就對人類的突出貢獻是什么?2.中土互辦文化年有什么意義?3.除了中土互辦文化年外,你還知道哪些中外交流活動?六、學習感悟:(再次播放《北京歡迎你》,在飽含激情的音樂聲中)我們本課內容學習到此為止就全部結束了,請拿起你的筆寫下你對這一課所學內容的收獲……我的收獲是:知識鏈接文化差異小幽默1.望文生義洋 人:“你們中國人的確是一個勤奮的民族。”中國人:“何以見得 ”洋 人:“每天早晨我經過街道,常常可以看到路旁的招牌寫著‘早點’兩個大字,提醒過路上班的人不要遲到。”2.打架三次一個美國人從中國回國,他的朋友請他談談觀感。他說:“在中國吃一餐飯,要打三次架。”他解釋說:“一進餐廳,為了推讓座位,主客就開始互相拉扯;接著上菜,主客又要你推我擋一番;最后為了付賬,更會展開一場精彩激烈的爭奪戰。”3.不是東西一位自命為中國通的教授,向他的學生講授中文課時說:“中國人把物品稱為‘東西’,例如桌椅、電視機等。但是有生命的動物就不稱東西,例如蟲、鳥、獸、人。所以,你不是東西,我自然也不是東西!”4.大勝與大敗有位美國朋友訪問中國后,對翻譯說:“你們中國太奇妙了,尤其是文字方面。例如,‘中國隊大勝美國隊’,是說中國隊勝了;而‘中國隊大敗美國隊’,又是說中國隊勝了。總之,勝利永遠屬于你們。”8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