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蘇教版小學科學三年級上冊實驗復習要點第一單元一、空氣占據空間。1、將紙巾揉成團放到杯底,然后將杯子豎直向下倒扣在水槽中,紙巾沒有被浸濕,是因為空氣占據空間,所以水接觸不到紙巾。2、將氣球放在塑料瓶中,并將氣球口套在塑料瓶口,氣球無法吹得很大,這是因為瓶子中的空氣占據空間。3、空氣容易被壓縮和擴張,壓縮空氣有彈性??諝獗粔嚎s的程度越大,產生的彈力就越大。(1)把注射器的活塞往后拉一段距離,記下活塞的位置。將針筒口頂住橡皮。推動活塞,記下活塞的位置,松手后,活塞會回彈,這說明空氣可以被壓縮和擴張。(2)充氣床墊、射釘槍、足球、噴水壺、輪胎、充氣拱門等都是壓縮空氣在生活中的應用。二、空氣有質量。1、電子天平的使用方法:(1)將電子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打開電源。(2)按一下“歸零”按鈕,確保在稱重之前顯示為“0”。(3)將要稱的物體放在電子天平上,讀取顯示數字即可。2、用電子天平稱皮球充氣前后的質量,充氣的皮球示數比癟的皮球質量大,說明空氣有質量。三、空氣的流動。1、孔明燈、熱氣球是利用熱空氣上升的原理制成的。2、將冷集氣瓶放在有煙的熱集氣瓶的上方,抽掉中間的玻璃板,熱集氣瓶里的煙隨著熱空氣上升到冷集氣瓶中,冷集氣瓶中的冷空氣向下流動,這樣循環流動,煙便充滿兩個瓶子;將有煙的熱集氣瓶放在冷集氣瓶的上方,抽掉中間的玻璃板,由于熱空氣不能向下流動,冷空氣不能向上流動,煙在一段時間內無法進入下方的冷集氣瓶。3、制冷空調要安放在房間墻壁的上部,因為制冷時,空調的冷空氣比環境中的熱空氣重,冷空氣會從上往下流動起來,房間內會很容易涼起來;房間里的取暖器一般安放在窗戶下方,下面的空氣被加熱后會上升,上面的冷空氣下降填補空間,繼續被取暖器加熱,這樣空氣循環流動,屋子里就變暖了。4、空氣的流動形成風。第二單元 知識梳理一、土壤的成分。1、土壤是覆蓋在地球表面的一層疏松物質。2、土壤中有沙子、泥土、黏土、石塊、枯樹枝、小蟲等豐富的生物及生物遺體,還有水分、空氣、腐殖質等物質。3、驗證土壤中有水和空氣。(1)證明有水:用紙巾包住土塊,使勁握一握,紙巾上出現水跡。(2)證明有空氣:把土塊放入水中,土塊中冒出了氣泡。4、把土壤放入水中,攪拌后,靜置一段時間,土壤出現分層現象:大顆粒的在下,細小顆粒的在上,水面漂浮一層黑色物質(腐殖質)。二、土壤的類型。1、土壤可分為三種類型:沙質土、黏質土、壤土。沙粒含量特別多的是沙質土,黏粒含量特別多的是黏質土,沙粒、粉粒、黏粒三者比例差不多的是壤土。2、三種土壤的比較。土壤類型 滲水性 保水性 保肥能力 透氣能力 適宜生長的植物沙質土 好 差 差 好 芝麻、花生黏質土 差 好 好 差 荷花、蘆葦壤土 較好 較好 較好 較好 蠶豆、蘋果樹3、不同的植物對土壤的要求不同。如仙人掌適宜生長在沙質土里,水稻適宜生長在黏質土里。三、肥沃的土壤。1、土壤分層。土壤上層顏色較深,往下逐漸變淺,落葉下的土壤是黑色的,比較肥沃,土壤中部有蚯蚓等小動物。2、土壤肥力來源。(1)土壤的肥力來自腐殖質,腐殖質來自動植物遺體。腐殖質是植物生長的必需肥料。腐殖質越多,土壤越肥沃。(2)腐殖質的形成:當生物死了以后,細菌、真菌和其他土壤里的生物體開始分解生物遺體,在分解過程中,能滋養植物生長的氮元素被釋放到土里。(3)土壤動物默默無聞地分解著生物遺體,改變著土壤的肥力。3、增加土壤肥力的方法。(1)種植綠肥:種植可以用作肥料的綠色植物體,如二月蘭、豌豆、綠豆、三葉草等。(2)施農家肥:如牲畜的糞便、廚余垃圾(剩菜剩飯)、廄肥、綠肥、堆肥和漚肥等。(3)收集落葉漚肥:將落葉、枯草漚制成腐殖質來增加土壤中的有機肥。4、制作一個肥料袋。四、保護土壤。1、土壤對動植物和人類的貢獻。土壤是人類和動植物共同的家園。土壤是植物的母親,為動物提供了生存的棲息地(如蚯蚓、螞蟻等),為人類提供了食物。2、水土流失。(1)由于自然或人為的因素,土壤資源正遭到破壞,導致水土流失、水土退化等。(2)植被與水土流失的關系。①有植被覆蓋的土壤蓄水能力強于沒有植被覆蓋的土壤,說明植被對土壤的蓄水能力及植物的生長有著重要的意義。②當森林被砍伐、植被遭破壞后,土壤的蓄水能力會下降,導致水土流失、土壤退化等。(3)水土流失的類型。①水力侵蝕;②重力侵蝕;③風力侵蝕。(4)水土流失的影響。①對地表的影響:水土流失由表土流失、心土流失而至母質流失,最終使巖石暴露,土地變得荒蕪。②對環境的影響:沒有土壤,一些植物無法生存,人類和陸生動物沒有棲居的地方,地球就會變成遠古時期水生生物稱霸的局面。3、人類活動對土壤的影響。(1)保護土壤的活動:修筑梯田、輪作或休耕、植樹造林。(2)碳壞土壤的活動,開密燒磚、開山毀林、拋撒垃圾、過度開墾、過度放牧。第三單元 固體和液體觀察紗巾、面粉、羽毛、食鹽總結:它們有固定的形狀,體積和質量所以它們都是固體觀察水、沙子、煙霧特征:水可以流動,沒有固定的形狀。沙子:可以流動,有固定的形狀。煙霧:不能流動,沒有固定的形狀。總結:水是液體3.性質 液體油 水 牛奶 蜂蜜顏色 淡黃 無色 白色 黃色氣味 清香 無味 奶香 清香透明度 透明 透明 不透明 半透明粘稠度 較粘稠 不黏稠 不黏稠 很粘稠取黃豆、玉米粉、綠豆各50克混合后測量質量。發現:固體混合前后質量大小是混合前的質量之和。5.分別用量筒測量200毫升的黃豆、玉米粉、綠豆再將他們混合后倒入一個量筒中。發現:混合后的體積小于混合前的體積之和。解釋:混合后玉米粉占據了黃豆和綠豆之間空隙,所以混合后體積小于混合前的體積之和。總結:固體混合前后質量不變但占據的空間可能會改變。(1)黃豆、綠豆、玉米粉先用打孔篩子將黃豆分離出來,再用小孔篩子將綠豆和玉米粉分離出來。(2)木屑和鐵屑①用吸鐵石靠近木屑和鐵屑可以將他們分離。②將木屑和鐵屑倒入水中用沉浮的方法將他們分離。紅糖和沙子可以將紅糖和沙子倒入水中,紅糖溶解子水中沙子沉入水底,用過濾的方法將沙子分離,在將溶液蒸發得到紅糖。7.把沙子、鹽分別放入冷水中,并攪拌。發現:沙子沉入水底,鹽不見了。像鹽這樣的固體放到水里看不見了,這種現象叫溶解。固體浮在水面或沉在水底教不溶解。8.準備兩杯相同體積的冷水和熱水,加入相同質量的鹽,觀察哪個杯里的鹽溶解快。發現:水的溫度越高鹽溶解的越快。9.測量100毫升水中能溶解多少克鹽?1.每次加相同質量的鹽。2.攪拌到完全溶解后再次加鹽。3.當鹽溶解得很慢時,一點一點地加。 當鹽無法再溶解時,停止加鹽。5.計算這杯水溶解了多少克鹽。當鹽無法再溶解時所加的那次鹽不可計算在內。沉在水底無法溶解的鹽或糖,用哪些方法可以讓它繼續溶解?給水加熱2.把鹽或糖磨碎一點。用過濾的方法分離水中的不溶物。(1)將礦泉水瓶的上半部分剪下,給瓶蓋打孔。(2)將剪下部分倒扣在瓶身中,先塞進一團脫脂棉, 再依次放入干凈的沙子、 小石子、棉球,制成一個過濾器。(3)把泥水緩緩倒進自制的過濾器中,比較過濾前后的水發現:過濾前水渾濁,過濾后水變得清澈。用蒸發的方法分離水中的溶解物把鹽水刷在一張黑紙上,然后放在陽光下曬。過一會會發現刷過的地方出現白色物質(鹽)第四單元地球上的水資源1.模擬河流與湖泊的形成。(1)用油泥在塑料盆里塑造一塊不平整的地形,往模擬地形“降水”(2)選擇低洼處筑壩,觀察“河流”“湖泊”的形成。制作簡易水井模型。(1)剪下塑料瓶中間一截,得到一個圓筒。將圓筒豎直放入罐子中央,在外圍裝入約4厘米高的碎石。(3)在碎石上鋪一層約1厘米厚的沙子。(4)慢慢往沙子上倒水,注意觀察圓筒里水位的變化。比較海水與淡水,了解海水發苦發咸的原因。1.用滴管分別取1毫升淡水和1毫升模擬的海水,滴入兩把金屬勺中。2.將它們分別放在蠟燭火焰上方加熱,待水干后觀察勺中留下了什么。發現:淡水勺中什么也沒有,海水勺中有白色固體(鹽)體驗淡水資源的有限。(1)在容器中裝入1升水,代表地球上的水資源總量。(2)從容器中分別取21毫升、6.5毫升、0.5毫升的水裝入三個杯子,依次代表冰川水、地下水、河流與湖泊水的總量。(3)容器中余下的代表海水。發現:淡水資源占水資源總量的比例很小。體驗可利用淡水資源的供不應求。(1)在盆中裝半盆水,代表某地區可利用的淡水資源。(2)1名供水者每用小勺向盆中加水1次,2~3名用水者根據需求從盆中取水1~2次。(3)重復以上步驟,直至盆里的水取完。這里供水者、用水者的行為在現實生活中分別指什么 你認為哪些原因會導致用水量增加 供水者指一個地區可利用淡水的補充如降水、調水。用水者指生活、工農業用水等等人口增加、干旱、工農業生產擴大會導致用水量增加。第五單元《人的呼吸和消化》實驗考點《人的呼吸》實驗:比較我們吸進的空氣和呼出的氣體有什么不同準備澄清石灰水和干凈、干燥的透明塑料袋。收集空氣,將澄清石灰水倒入塑料袋搖晃,澄清石灰水沒有變化;收集呼出的氣體(防止空氣進入),倒入澄清石灰水,搖晃一下,發現澄清石灰水變渾濁。澄清石灰水遇到二氧化碳會變渾濁。呼吸時,吸入的是空氣,呼出的是含有二氧化碳多的氣體。17.《運動和呼吸》實驗:測自己在三種狀態下一分鐘的呼吸次數1.使用秒表分別計時一分鐘,測量自己安靜狀態、運動后、休息三分鐘后這三種狀態下呼吸次數(一呼一吸算一次呼吸)。2.不同狀態呼吸次數不同、運動后呼吸加快,休息后呼吸減慢并逐漸恢復至運動前的狀態。3.同一狀態下,男生與女生、兒童與成人呼吸次數也不一樣。一般,男人比女人呼吸慢,成人比小孩呼吸慢。實驗:測一測自己的肺活量使用塑料瓶制作簡易肺活量測量儀取粗細均勻的2.5L塑料瓶一個,每次用燒杯量取100ml水,倒入塑料瓶,用記號筆標記,以此類推,直到2500ml標記,并且把每100ml等分為10份。將塑料瓶裝滿水,倒扣在水槽內,將彎頭吸管插入塑料瓶內,深吸一口氣,盡力向瓶內吹氣,發現隨著吹入氣體增多,塑料瓶內水排出。排出水的量就是自己的肺活量。小學生肺活量一般在1200ml-2500ml之間,成年人的肺活量在2500ml-4000ml之間。注意,每個人測量后要更換吸管。18.《食物的旅行》實驗:模擬食物在消化道里的運動漏斗、軟管、氣球、小胡蘿卜塊。氣球底部剪一個小洞,大小以能插入軟管為準。漏斗模擬口腔、中部短軟管模擬食道,氣球模擬胃,下部長軟管模擬腸道,依次組裝。將小球從漏斗裝入,通過用手捏軟塑料管,和擠壓的方式,讓食物從口腔經食道、到達胃部,最終從腸道排出。消化道是一個肌性管道,食物在消化道內靠肌肉有節奏地收縮和松弛而往下推進,我們把這種消化方式教蠕動。學生手部的捏、擠壓動作模擬了食物在胃腸內的蠕動效果。《食物與營養》實驗:檢測食物中的營養成分土豆、蘿卜、花生、三種食物分開放置,不要混合在一起以免影響檢測結果。正確使用膠頭滴管,吸取碘酒,將1-2滴碘酒分別滴在切開的土豆、蘿卜上。淀粉遇到碘酒會變藍。要檢測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觀察滴了碘酒的食物是否變藍。變藍則含有淀粉。檢測后,土豆遇碘酒變藍,說明土豆含有淀粉,而蘿卜沒有變藍,說明蘿卜沒有淀粉。檢測花生是否含有油脂,將花生在白紙上碾碎,觀察紙上的殘留痕跡,發現白紙上留下半透明的油跡,證明花生中有油脂。實驗:用食物卡片模擬配餐,為自己設計一份科學食譜使用食物卡片和分格餐盤給自己配置一日三餐,配上適當的文字說明和圖畫。配餐注意營養均衡、葷素合理、各類食物搭配食用。每日合理的飲食應該包括:谷薯類5-6份、蔬菜類4-5份、水果類3-4份、動物性食物2-3份、大豆堅果奶類2-3份、油鹽類少量。蘇教版科學三年級上冊專項學習《像工程師那樣》實驗考點實驗:做一塊手工皂材料:皂基、色素、香精、蜂蜜、牛奶等添加物、自封袋、熱水、杯子/燒杯、香皂磨具。市場上的香皂含有添加劑多,手工制作一塊更環保、添加劑少的香皂。通過查閱資料找出不同功能香皂的配比表,明確自己制作的香皂到底是哪種功能需求:保濕、增香、殺菌還是護膚?小組討論制作方案、確定配比、配料,明確操作步驟。盆中裝入熱水,將皂基放入燒杯,用水浴法加熱皂基,使皂基熔化,加熱時注意安全,防止燙傷。根據自己對香皂功能的的設計要求,在熔化后的皂基中,以相應的配比加入色素、蜂蜜、牛奶等添加物,充分混合均勻后,倒入磨具,用刮刀或者鋼尺等物品處理氣泡,抹平表面。靜置一段時間,冷卻后,脫模。檢測手工皂效果,親自使用、聞香味、摸軟硬、看濕度等,測試完收集反饋信息,提出改進方案后繼續操作、測試并對比兩次制作的手工皂的區別。盡可能多的收集問題并想辦法改進,如果太香,則應減少香精,香皂太硬則可能因為加熱時,有較多水分流失引起。部分添加物的功效:紫草:抗菌、消炎、去痘?。晦挂虏荩烘偠ㄊ婢?、保濕美白;杏仁:美白補水;蜂蜜:增加皮膚彈性,保濕;蘆薈:清潔、防腐、抗菌、促進傷口愈合;牛奶:滋潤肌膚,消炎、消腫,皮膚不緊繃。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