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2節(jié) 動物行為的主要類型【學習目標】1.了解什么是動物的行為。2.舉例說出動物行為的主要類型。(重點)3.舉例說明動物的各種行為對生存的意義。(難點)【自主預習】預習課本P24 —P31,完成下列問題。1.動物行為的主要類型動物的行為多種多樣,根據行為的發(fā)生可以分為________和________。根據功能和特點分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2.動物行為的意義(1)動物通過獨特的方式獲取生存所需食物的行為稱為________。(2) ________動物個體之間由于爭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發(fā)生相互攻擊或爭斗的行為,稱為攻擊行為。(3)動物使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式來警告周圍的動物,以保衛(wèi)自己的領域的行為,稱為領域行為。(4)動物保護自己、防避敵害的行為就屬于________行為。(5)與動物繁殖行為有關的行為,叫作動物的________行為,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6)動物隨著日、月的周期性變化,逐漸形成了許多周期性的、有節(jié)律的行為,稱為________行為。(7)動物的社群行為是指一起生活的動物群體內不同成員之間________,共同維持群體的生活的行為。【探究學習】探究點一:動物行為的主要類型例1:下列動物的行為中,屬于攻擊行為的是 ( )A.兩只雄性海豹為爭奪一只雌性海豹而發(fā)生爭斗B.一只狗和一只貓為爭奪一塊骨頭而相互追趕C.一只老鷹追趕一只奔跑的野兔D.龍蝦舉起蟹鉗反擊天敵的進攻提示:同種動物個體之間常常由于爭奪食物、配偶、領域等發(fā)生相互攻擊或爭斗的行力是攻擊行為。狗和貓為爭奪食物而相互追趕以及老鷹追趕野兔的行為都是取食行為;龍蝦舉起蟹鉗反擊天敵的進攻屬于防御行為。例2:居住在距離海岸50 km處的雀鯛鷺,每天要飛往海邊去捕食。科學家觀察到雀鯛鷺飛臨海邊的時間,每天都比前一天遲到50 min,這種現象的原因是 ( )A.受晝夜節(jié)律決定 B.受季節(jié)節(jié)律決定C.受潮汐節(jié)律決定 D.巧合提示:動物的行為和生理活動存在著周期性的變化,表現為節(jié)律行為。這些節(jié)律行為受動物體內生命活動的節(jié)律來調節(jié),并且與生活環(huán)境的周期性變化保持一致。生活在海洋或生活依賴于海洋的動物,活動規(guī)律常與潮水的漲退規(guī)律一致,表現為潮汐節(jié)律。潮汐現象是由日、月對地球產生的引力變化而形成的。海水的漲潮或落潮,周期為12 h /次,1次/25 min;每天兩次潮汐,共歷時24 h 。因此第二天漲潮的時間會比前一天推遲50 min。探究點二:動物行為的意義例3:動物行為對于維持個體生存和種族延續(xù)具有重要意義,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雄鳥占領巢區(qū),建造鳥巢是防御行為 B.蜥蜴自動斷尾是攻擊行為C.公雞報曉,北雁南飛是先天性行為 D.只有脊椎動物才有后天學習行為提示:雄鳥占領巢區(qū),建造鳥巢是繁殖行為;蜥蜴自動斷尾是防御行為;公雞報曉,北雁南飛是動物的本能,是一種先天性行為;后天學習行為是動物在出生后通過學習、生活經驗形成的行為,一般動物都有后天學習行為。【作業(yè)設計】1.狒狒群中有首領,有分工。這是下列哪種行為的主要特征 ( )A.繁殖行為 B.社群行為 C.捕食行為 D.先天性行為2.鳥類的生殖和發(fā)育過程伴隨著復雜的繁殖行為,下列繁殖行為不屬于鳥類的是 ( )A.筑巢 B.哺乳 C.求偶 D.育雛3.黃鼬在遇到敵害追擊時會釋放一種“臭氣”,利用這種氣體將敵害“擊退”或“擊暈”。該行為屬于 ( )A.先天性、攻擊行為 B.先天性、防御行為 C.后天性、防御行為 D.后天性、攻擊行為4.“黃梅時節(jié)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詩句中鳴叫的是 ,屬于什么行為 。A.雄蛙 生殖行為 B.雄蛙 覓食行為 C.雌蛙 生殖行為 D.雌蛙 覓食行為5.下列不屬于動物防御行為的是 ( )A.狗遇到人彎腰拾石塊時,就逃跑 B.壁虎斷尾C.枯葉蝶體色形狀像枯葉 D.響尾蛇的紅外感受器感知鳥的位置,從而捕食6.白居易詩:“須臾十來往,猶恐巢中饑。辛勤三十日,母瘦雛漸肥。”這描述的是母燕的 ( )A.覓食行為 B.繁殖行為 C.攻擊行為 D.防御行為7.大雁南飛屬于動物的 ( )A.覓食行為 B.防御行為 C.節(jié)律行為 D.生殖行為8.下列各種動物行為中,與其他行為不屬于同一類型的是 ( )A.馬戲團的猩猩、猴子等動物會打籃球 B.狗看見手持木棒的人就嚇得趕緊跑開C.幼袋鼠出生后會爬進母袋鼠的育兒袋內 D.家兔聽到飼養(yǎng)員的腳步聲就出來索食9.狗外出時走的再遠也不忘記回家的路,但它走不多遠就要撒尿,撒尿屬于 ( )A.領域行為 B.防御行為 C.繁殖行為 D.節(jié)律行為10.生活在海底的比目魚的體色能隨著環(huán)境的變化而變化,這種行為對于比目魚來說 ( )A.屬于先天性行為 B.有利于逃避敵害 C.有利于保護自己 D.以上三項都對11.人之所以成為“萬物之靈”,從行為理論上分析,是人類哪方面行為能力最強所致 ( )A.捕食行為 B.防御行為 C.學習行為 D.社群行為12.請將下列現象與相應的動物行為連接起來:A.蜜蜂采蜜 a.繁殖行為B.烏賊噴墨 b.覓食行為C.家燕南飛 c.節(jié)律行為D.家鴿產卵 d.防御行為13.填空。(1)動物的行為復雜多樣,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2)鳥類的求偶屬于________行為。(3)下圖中的幾種動物行為分別是①________行為;②________行為;③________行為。14.觀察下圖,據圖回答下列問題。(1)甲圖中蜜蜂群居在一起,屬于________行為。(2)蜂群中蜜蜂分工協作,A是________,在蜂群中主要職責是________________;B是________,職責是________________;C是________,主要職責是________________。(3)當遇敵害時,蜜蜂會為保護蜂巢而戰(zhàn)斗,這屬于動物的________行為。(4)與蜜蜂有相同行為的動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舉兩例)(5)蜜蜂進行運動所依靠的器官是________。參考答案 自主預習1. 先天性行為 后天學習行為 取食行為 攻擊行為 領域行為 防御行為 繁殖行為 節(jié)律行為 社群行為2. (1)取食行為 (2)同種 食物 配偶 領域 (3)姿態(tài) 氣味 鳴叫 (4)防御 (5)繁殖 雌雄兩性動物的識別 占有繁殖的空間 求偶 交配 孵卵 對后代的撫育 (6)節(jié)律 (7)分工合作 探究學習例1:A例2:C例3:C 作業(yè)設計1.B 2.B 3.B 4.A 5.D 6.B 7.C 8.C 9.A 10.D 11.C12.A.蜜蜂采蜜 a.繁殖行為B.烏賊噴墨 b.覓食行為C.家燕南飛 c.節(jié)律行為D.家鴿產卵 d.防御行為13.(1)取食行為 防御行為 繁殖行為 (2)繁殖 (3)繁殖 取食 節(jié)律14.(1)社群 (2)工蜂 清理蜂巢、喂養(yǎng)幼蟲、筑巢、保衛(wèi)、采集花蜜和花粉 蜂后 產卵和繁殖后代 雄蜂 與蜂后交配 (3)防御 (4)螞蟻、獅子 (5)翅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