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1 年秋新教科版六年級上冊科學知識點整理第二單元 地球的運動2.1.我們的地球模型1、科學家在尋找問題答案的過程中,會根據觀測的數據或假設,制作出初步的模型,并根據新的數據,不斷加以修正。不同的模型適合表達不同的知識。我們可以根據自己想要表達的地球知識,選擇制作不同的地球模型。2、不同的地球模型:①地形地貌模型:按地形分為平地、盆地、高原、丘陵、山地等②地球圈層模型:內部圈層(地殼、地幔、地核)和外部圈層(大氣圈、水圈、生 物 圈 )③地球結構模型:分為地殼、地幔、地核(注意每個結構的尺寸)地殼:平均厚度 17 千米地幔:2900 千米地核:平均半徑 3500 千米④海陸分布模型:三分陸地( 29%),七分海洋( 71%)七大洲、四大洋⑤地球自轉模型:吸管模擬地軸3、“我知道和感興趣的地球知識”記錄表我所知道的地球知識 我感興趣的地球知識地球的形狀是球狀的。 地球上晝夜是如何形成的?地球運動是圍繞太陽轉。 地球是怎樣圍繞太陽轉動的?地球的年齡已經超過了 40 億歲。 轉動周期大約是多長時間?地球是太陽系從內到外的第 3顆行星。 地球圍繞太陽轉動會產生怎樣的目前地球上生活著 70 億左右的人口。 影響?地球是上百萬生物的家園,包括人類。 為什么夏季白天的時間比冬季地球是目前人類所知宇宙中唯一存在生命的天體。 長?2.2.晝夜交替現象1、為什么會有白天和黑夜的現象:①太陽能照射到地球一面是白天,照不到的一面是黑夜;②地球是不發光不透明的球體,所以太陽照射到地球,背面不能透光,為黑夜。2、在地球上晝和夜不停的交替出現,晝夜交替是地球上最常見的現象。3、針對地球上的晝夜交替現象假設地球的運動模式:4、地球晝夜交替現象的模擬實驗實驗材料:手電筒、地球模型等。實驗方法:用手電筒模擬太陽照射地球模型,同時轉動地球模型。(不同的假設,實驗方法也不相同。)能解釋晝夜現象的假設有哪些?實驗結論:以上 4種假設都是可以產生晝夜交替現象的注意第 4種情況,自轉和公轉速度不同才成立5、地球晝夜交替是由于地球在不停自轉導致的。6、晝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線圈叫做晨昏線圈。晨線:即將進入白天 昏線:即將進入黑夜7、由于地軸是傾斜的,所以地球上不同地區的晝夜長短是不同的,在地球的南北兩極地區,太陽終年斜射,晝夜長短變化最大。南北半球的高緯度地區還會出現太陽終日不落或者終日不出的現象,這就是極地地區的極晝和極夜現象。在南北極點有長達半年的極晝和極夜。2.3.人類認識地球運動的歷史1.對于地球運動的探索,人類經歷了一個相當漫長的過程。在整個歷史上影響較大的有兩種觀點,第一種是托勒密的“地心說”,第二種是哥白尼的“日心說”。2.比較地心說和日心說天文學家 主要 相關及觀點 觀點 證據1.如果大地是平面的話,所有的人都會同時看到太陽或星辰的出沒,1.地球是球體。但事實并非如此。2.地球處于宇宙中心,而且靜止不托勒密 2.如果地球轉動就必然會帶動其他動。地心說 物體,如云彩等等一起轉動,人們3.所有的日月星辰都繞著地球旋看見的卻是云彩,鳥類在自由運動。轉,并且每天都做一次圓周運動。3.因為人們看到的是這些天體每天都在有規律的東升西落。1.地球是球體。 1.如果在帆船桅桿頂端放一個光2.地球是在運動,并且 24 小時自轉 源,當船駛離海岸時,岸上的人會哥白尼一周。 看見亮光逐漸降低,直至最后消失,日心說3.太陽是不動的,而且處于宇宙的 這說明地球表面是球形的。中心,地球以及其他的行星都一起 2.因為天空比大地大的太多,如果圍繞太陽做圓周運動。 無限大的天穹在旋轉,而地球不動實在不可想象。3、托勒密“地心說”統治了一千五百多年,具有一定的科學性,也被教會認可;而哥白尼的“日心說”只有現象推斷沒有相關的證據,不被教會所認可。4、后來的科學家們發現,用哥白尼的“日心說”可以解釋“行星逆行現象”。而伽利略發明的天文望遠鏡觀測到了“木星衛星”直接證明了地球不是宇宙中心,用日心說可以解釋“金星的盈虧變化”。傅科用巨大的“傅科擺”證明了地球在自轉,開普勒證明了地球公轉的軌道是橢圓,地球的運動模擬得以不斷地被修正。5、比較兩次“晝夜交替現象的模擬實驗”類別 第一次 第二次地球模型上沒有實現地球自轉地球模型 增加了實現地球自轉的地軸。的地軸。大陸板塊表面 大陸板塊上沒有反光的小圓片 在大陸板塊上貼反光的小圓片光源照射地球模型 手電筒 用較強的光源照射地球模型畫一幅圖解釋地球晝夜交替現 畫的是一組圖片表現地球晝夜表現形式象。 交替現象。實驗現象 晝夜交替現象不明顯 晝夜交替現象比較明顯四個假設都能解釋晝夜交替現 晝夜交替現象是由地球自轉引實驗結論象 起的。實驗方法:改進我們的地球模型,用一根鐵絲貫穿地球模型的南北當做地軸。在大陸板塊上貼反光的小圓片。用較強的光源照射地球模型,同時讓地球模型自轉。實驗結論:進一步證實了地球晝夜交替現象是因為地球的自轉產生的。2.4.誰先迎來黎明1.地球不停的自轉形成了晝夜交替的現象,地球上不同的地區每天迎來黎明的時間也不相同。2.實驗一:探究北京和烏魯木齊哪座城市先看到太陽模擬實驗圍一圈的孩子代表站在地球不同地區的人們,那么左手邊的孩子代表北京,右手邊的孩子代表烏魯木齊。實驗方法:①十幾個同學手拉手面朝外圍成一個圓圈,模擬地球。②其中一個同學身上貼上寫有“北京”和“東”的紙片,代表北京,在他右手邊的一個同學貼上“烏魯木齊”和“西”的紙片,代表烏魯木齊。③請一個同學站在圈外舉一個圓形的紅色大硬紙板,代表太陽。④大家按照由西向東(逆時針)的方向慢慢轉動,看看北京和烏魯木齊誰會先見到太陽。北京先迎來黎明⑤再按照由東向西(順時針)的方向慢慢轉動,看看又是誰先看到太陽。烏魯木齊先迎來黎明事實是,每次北京都會比烏魯木齊先迎來黎明,也就是說地球是自西向東逆時針轉動的。3、實驗二:已知:當我們坐在前進的汽車上觀察窗外的樹木時,樹木是向后運動的,與汽車前進的方向正好相反。(相對運動)模擬實驗:當我們將轉椅自西向東旋轉的時候,發現周圍的景物在自動向西旋轉;當我們將轉椅自東向西旋轉的時候,發現周圍的景物在自西向東旋轉。可推導出:如果我們把地球比做一個巨大的大轉椅,當我們坐在地球這個大轉椅上,每天看到太陽和其他天體東升西落,說明地球是由西向東自轉的。結合實驗一和實驗二我們可以確定地球自轉方向自西向東(逆時針)。5、經線和緯線經線:連接南北極,每條等長緯線:橫向線與赤道平行,不等長從北極俯瞰地球,是 360 ,而每天有 24 小時,那也就是說每隔 15 ,相差一個小時。美國和中國相隔大概 180 ,那也就是說美國時間和中國時間相差大概 12 個小時。7、地球自轉一周耗時 23 小時 56 分。這是天文學家經過精密的計算而得出的。2.5.影長的四季變化和 2.6.地球的公轉與四季變化1、我們已經知道地球自轉會形成晝夜交替,那么地球的四季變化的成因是什么呢?四季最大的不同在于溫度的不同。思考下地球怎么運動會引起四季變化呢?2、有關地球公轉軌道距離與時間的數據地球與太陽的距離 地球處于不同公轉位置的時間點平均距離 1.49 億千米地球與太陽的近距點 1.47 億千米 每年 1月初(冬季)地球與太陽的遠距點 1.52 億千米 每年 7月初(夏季)從表格中我們可以看出,冬季是近日點,夏季是遠日點,這是因為對于地球和太陽的距離實在是太遠了,那么冬天和夏天的距離相差不是特點大。不足以引起溫度的差異。通過同一時間地球南北半球的季節正好相反來分析,上面的觀點也是不準確的。因為地球分南北半球,南北半球的季節正好相反,所以就不存在地球距離太陽近時是夏季,地球距離太陽遠時是冬季這種說法。3、四季除了溫度會變化以外,古人還發現物體的影子也會隨著四季變化:①古人有關影子變化規律的觀測發現:不同季節 正午影子示意圖 影子長短 規律春 比較長 影子適中夏 最短 影子最短秋 比較長 影子適中冬 最長 影子最長日影的四季變化規律:從春到夏、從冬到春,物影漸漸變短;從夏到秋、從秋到冬,影子漸漸變長。一年之中夏季影子最短,冬季影子最長。②測量日影變化的工具——圭表(用于測量正午太陽的影子長度)表圭(呈現表的影子長度)如右圖所示,圭表需要放置在正南正北朝向照得到太陽的地方。③四季日影長度的不同是因為一年四季正午時分太陽的位置(高度)不同發現:夏至太陽高度最高,直射,影子短;冬至太陽高度最低,斜射,影子長。④猜測:直射太陽高度高,溫度高,斜射太陽高低低,溫度低。那夏至日,太陽直射,冬至日,太陽斜射。4、地球公轉模型:這里的春夏秋冬是以北半球為例①地球公轉周期(圍繞太陽轉動一周的時間)是 365 天 6 小時 9分 10 秒,為一個恒星年,或者是 365 天 5 小時 48 分 46 秒,為一個回歸年。②地球地軸傾斜的方向是不會改變的。③地球公轉軌道的形狀是一個接近正圓的橢圓。④地球公轉的方向是自西向東,在地球的公轉軌道上有一點距離太陽最近稱為近日點,有一點離太陽最遠稱為遠日點。6、通過用手電筒模擬太陽,帶傾斜地軸的地球儀進行公轉模擬實驗,驗證是否夏至日太陽直射北半球,冬至日太陽斜射北半球。7、結論:公轉和地軸切斜且方向不變導致了地球有四季變化。2.7.晝夜和四季變化對生物的影響1、晝夜交替對生物的影響(光照變化)晝夜交替對植物的影響:植物受光照的影響,體現在各種鮮花的身上尤為突出,不同的花開花的時間不一樣。白天和晚上部分植物的形態也不一樣。大多數植物白天進行光合作用,晚上不進行光合作用,以呼吸作用為主。晝夜交替對動物的影響:晝夜交替對動物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對鳥類和哺乳動物的影響。晝夜變化讓動物產生了晝伏夜出或者夜伏晝出的生物鐘規律,讓部分動物分成了夜行動物和日行動物。比如老鼠就是晝伏夜出,而人類以及其他許多的哺乳動物都是夜伏晝出。2、四季變化對生物的影響(溫度變化)四季變化對植物的影響:一些植物生長在不同的季節有著不同的樣貌,到了秋冬季節就會落葉,比如楓樹、楊樹,到春天又會長出新的葉子。還有一些植物在冬天的時候會在樹葉的表面長出一層蠟質的東西,以抵御整個寒冷的冬天。四季變化對動物的影響:四季變化也會對生物產生很多奇妙的影響,如有的動物在春天繁殖,在夏天成長,在冬天休眠;有些動物會更換毛發;候鳥飛行萬里遷徙過冬,非洲角馬奔行千里尋找雨季的草場等等。3、地球的運動包括兩種方式。①自轉 :特點:地軸傾斜;方向自西向東。產生現象:晝夜交替現象,日月星辰東升西落現象;東邊比西邊先迎來黎明。②公轉:公轉和地軸切斜且方向不變導致了地球有四季變化。特點:地軸切斜且方向不變,軌道是類似正圓的橢圓,方向自西向東。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