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11課 北洋政府的統治與軍閥割據 學習任務單(含答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11課 北洋政府的統治與軍閥割據 學習任務單(含答案)

資源簡介

3.11 北洋政府的統治與軍閥割據
學習任務單
【學習目標】
1.了解二次革命、護國戰爭、護法運動的基本史實;
2.知道《中華民國約法》的內容。
【課前預習任務】
【溫故知新】
《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1.意義: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憲法性質的重要文件。
袁世凱竊取革命果實
1.1912年2月,在袁世凱的逼迫下,末代皇帝___________下詔退位,清朝260多年的統治結束。
2.1912年2月,孫中山提出辭職,臨時政府參議院選舉___________為臨時大總統。4月,臨時政府遷往_________,辛亥革命勝利果實被袁世凱竊取。
【感悟新知】根據預習,完成下面問題。
二次革命
1.背景:袁世凱派人刺殺 ,并武力鎮壓 。
2.爆發:孫中山和黃興等號召南方各省起來反袁,發動“ ”。
3.結果:由于國民黨力量渙散,二次革命很快被袁世凱鎮壓下去。
護國戰爭
1.背景:袁世凱的復辟活動,令舉國嘩然。
2.過程:(1)孫中山發表《 》;梁啟超、蔡鍔先后南下,籌劃討伐袁世凱事宜。
(2)1915年底,蔡鍔、李烈鈞、唐繼堯在云南宣告獨立,組織護國軍北上討袁,護國戰爭爆發。
(3)北洋軍隊節節敗退,不少省份宣布獨立,脫離袁世凱政府。
3.結果:1916年3月,袁世凱被迫宣布取消 ,6月在絕望中死去。護國戰爭結束。
【課上學習任務】
1.袁世凱為復辟帝制做了哪些準備工作?
2.袁世凱去世后,各地軍閥分裂,完成下面表格:
派系 代表人物 控制地區
直系
皖系
奉系
滇系
桂系
【以史為鑒】
從袁世凱復辟帝制的結果,我們能得到怎樣的教訓?孫中山等革命黨人前后經歷多次戰爭,在探索的道路上充滿荊棘,我們從這些革命黨人身上能學到怎樣的精神?
【鞏固訓練】
1.1912年,宋教仁把同盟會改組為國民黨,其主要目的是( )
A.組織新內閣,限制袁世凱的權力
B.聯合各黨派擴大同盟會的力量
C.克服同盟會力量分散的特點
D.取代孫中山在同盟會中的領導地位
2.北洋軍閥統治時期,北洋政府增加苛捐雜稅,有的地方竟然增加50%,鹽稅增加兩倍以上,以致老百姓家門口的對聯也由“民國萬歲、天下太平,”改為“民國萬稅、天下太貧。”這主要反映了( )
A.北洋軍閥軍費開支大增  B.北洋政府期間天下大亂
C.北洋政府加重人民負擔  D.北洋軍閥之間相互傾軋
3.1916年,西南軍閥支持蔡鍔反對袁世凱稱帝,1917年支持孫中山發起護法運動,1918年又與直系軍閥串通,排擠孫中山。這些情況表明( )
A.南北軍閥是根本對立的
B.革命派可以同軍閥結成可靠的同盟
C.軍閥集團對革命派的根本立場不斷發生變化
D.封建軍閥借革命勢力維護自身利益
4.下列關于袁世凱實行獨裁統治的史實,按其先后順序排列是(  )
①修改總統選舉法,使總統可以無限期連任  ②廢除《臨時約法》
③強迫國會選他為正式大總統  ④下令解散國民黨
A.①③②④ B.②①④③ C.③④②① D.④②①③
5.下圖《自作孽不可活》是當年一幅漫畫,它指什么歷史事件 (  )
A.“宋教仁案” B.袁世凱復辟帝制 C.清帝退位  D.二次革命
6.1924年1月,孫中山說:“這十三年來,政治上、社會上種種黑暗腐敗,
比前清更甚,人民困苦,日甚一日。”造成辛亥革命后十三年中國政治、社
會黑暗腐敗的主要原因是(  )
A.北洋軍閥的割據混戰 B.日本提出“二十一條”
C.袁世凱擔任臨時大總統 D.孫中山繼續革命
7.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北洋”的由來】
材料一 出吳淞口,迤南由浙及閩粵,皆為南洋;迤北通海山東、直隸及關東,皆為北洋。
——包世臣《海運南漕議》
為了便于能就地為外國侵略者服務,而設立了“南洋”“北洋”大臣……所謂“南洋”“北洋”,實含有為外國侵略者服務的意義,是清政府統治機構半殖民地化的表現和明證。
——來新夏《北洋軍閥史》
(1)根據材料一,指出“北洋”的最初含義。后來,“北洋”的含義有了什么變化?
【“北洋”的黑暗】
材料二 殺一宋鈍初(宋教仁)者,非殺人也,乃打擊平民政治、伸張專制政治也。
——張百麟《說明本黨國會期間之遭遇與態度》
(2)袁世凱為什么要刺殺宋教仁?“宋案”的發生產生了什么影響?
材料三 當時由于北南雙方在軍力對比上敵強我弱,各地討袁軍又倉促應敵,作戰缺乏統一指揮和戰略協同,再加上一些國民黨議員和整個民族資產階級對這次討袁不予支持,結果二次革命的戰局很快就逆轉不利,兩個多月后即宣告失敗。
——章開沅、朱英主編《中國近現代史》
(3)二次革命失敗的原因是什么?二次革命失敗后,袁世凱為復辟帝制又采取了哪些措施?
材料四 在護國戰爭興起地區的人民,或積極投軍,走上護國戰爭前線;或籌餉擔糧,支援前線;或自發武裝,配合作戰。北洋軍閥統治地區的人民則抗捐抗稅,反對清丈地畝,形成一次次的民變。海外華僑熱情地為各反袁武裝捐款,或直接回國參加討袁斗爭。
——張憲文《中華民國史(第一卷)》
(4)根據材料分析袁世凱復辟帝制失敗的原因。
【“北洋”的分裂】
材料五 這種軍閥割據出現的原因有三:依賴于分散個體經濟的中國封建勢力嚴重存在并極活躍,這是其出現的近代社會基礎;各帝國主義國家在華推行分而治之的“瓜分政策”,并大力扶植各自的代理人,這是其出現的外部條件;各軍閥本身具有搶占地盤及獨立經濟來源的私占欲與貪婪性,則是其出現的思想政治動因。
——章開沅、朱英主編《中國近現代史》
(5)閱讀教材結合材料,分析軍閥割據局面出現的原因。北洋軍閥的割據局面對中國社會造成了哪些不利影響?
8.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袁世凱本想以重金收買宋教仁,但宋教仁不為所動。袁世凱便密令國務總理趙秉鈞策劃刺殺宋教仁。1913年3月20日,宋教仁在上海火車站遭歹徒槍擊身亡。這就是民國初年震驚全國的“宋案”。
——人教版《中國歷史》八年級上冊
材料二
材料三 萬戶涕淚,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二字存耶?既忘共和,即稱民賊。……誓死戮此民賊,以拯吾民。 ——孫中山《討袁檄文》
材料四 軍閥割據混戰造成的一些后果
農戶 1914—1918年 減少1 500多萬戶
耕地 1914—1918年 減少2 600多萬畝
荒地 1914—1918年 增加4 900多萬畝
陸軍 1914—1919年 增加92萬多人
軍費 1916—1918年 增加5 000多萬元
(1)材料一中宋教仁以同盟會為基礎,成立了什么組織? “宋案”的發生充分體現了袁世凱的什么野心?為了反袁,孫中山發動了什么革命?
(2)材料二中圖1和圖2分別指的是什么歷史事件?兩者有什么聯系?
(3)根據材料三和所學知識,“萬戶涕淚”說明了什么問題?
(4)根據材料四,分析北洋軍閥的割據局面對中國社會造成了哪些不利影響?
參考答案
1.A 2.C 3.D 4.C 5.B 6.A
7.(1)最初的含義:山東、直隸及關東地區。變化:“北洋”成了清政府統治機構半殖民地化的表現和明證。
(2)原因:宋教仁妨礙了袁世凱實行獨裁專制。影響:引發了二次革命。
(3)原因:南北雙方軍事力量懸殊;國民黨倉促應戰;國民黨內部矛盾重重。措施:強迫國會選舉袁世凱為正式大總統;解散國民黨和國會;廢除《中華民國臨時約法》,頒布《中華民國約法》;規定總統可無限期連任,可指定繼承人;接受日本旨在滅亡中國的“二十一條”的大部分內容,以換取日本的支持。
(4)袁世凱復辟帝制不得人心。
(5)原因:帝國主義的分而治之;軍閥為了爭奪地盤和鞏固政權,不惜出賣國家利益;中國分散的個體經濟。不利影響:軍閥割據混戰,導致中國社會動蕩不安,民眾流離失所,經濟遭到嚴重破壞;日益增長的軍隊人數和軍費開支,使中國人民的負擔不斷加重。
8.(1)組織:國民黨。野心:建立獨裁統治。革命:二次革命。
(2)圖1指袁世凱復辟帝制,圖2指護國戰爭。聯系:在袁世凱復辟活動背景下,為維護共和制度,蔡鍔等人在云南宣布獨立,組織護國軍討伐袁世凱,護國戰爭爆發。
(3)說明袁世凱建立專制獨裁統治,破壞共和制度。
(4)軍閥割據使中國陷入動亂紛爭的危難中,北洋軍閥為爭奪地盤不惜出賣國家利益,依附帝國主義,使中國的民族危機進一步加深。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尚义县| 稻城县| 桃园市| 罗田县| 四会市| 鲁山县| 交口县| 盐池县| 鹰潭市| 申扎县| 临邑县| 广灵县| 东阿县| 岳阳市| 灵丘县| 无锡市| 新蔡县| 镇沅| 秀山| 临漳县| 景宁| 剑川县| 封开县| 闽侯县| 慈溪市| 三都| 东兰县| 宁陵县| 镇沅| 望城县| 惠安县| 连山| 即墨市| 乃东县| 荥阳市| 宁晋县| 台东县| 砚山县| 陆川县| 皋兰县| 乐都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