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五四運動學習任務單【學習目標】1.說出五四運動的爆發時間、經過、口號等基本情況。2.分析歸納出五四運動爆發的原因和重要意義。3.分析理解五四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課前預習任務】【溫故知新】新文化運動1.新文化運動的內容:新文化運動抨擊 和 。2.魯迅:魯迅的《 》,以新文學的形式深刻揭露了封建禮教吃人的本質。3.口號: 和 。4.胡適:1917年,胡適在《新青年》上發表《 》,主張以白話文作為文學的語言。5.陳獨秀:陳獨秀發表《 》,主張推倒舊文學建設新文學。6.新文化運動的意義:新文化運動動搖了封建禮教的統治地位,為 起了思想宣傳和鋪墊的作用,是一次偉大的 運動。【感悟新知】根據預習,完成下面問題。1.原因: 上中國外交政策的失敗。2.時間: 年5月4日。3.口號:“ , ”、“誓死力爭,還我青島”“廢除二十一條”、“拒絕在和約上簽字”等口號。【課內學習任務】1.通過五四運動的口號分析一下五四運動的性質?2.五四運動的擴大時間:主力:地點:3.五四運動的歷史意義【以史為鑒】五四運動,一批青年學生面對民族危機時的滿腔熱血,那生活在和平年代,我們青少年怎樣去弘揚五四精神?五四精神的核心思想是指什么?【鞏固訓練】1.《顧維鈞回憶錄》里寫道“我很失望,最高委員會無視中國人民的存在,出賣了作為戰勝國的中國。我很憤怒,你們憑什么把中國的山東省送給日本……”材料所描述的情形發生在( )A.1919年的巴黎和會 B.1921—1922年的華盛頓會議C.1938年的慕尼黑會議 D.1945年的雅爾塔會議2.五四運動是一場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運動。下列有關五四運動表述正確的是( )A.五四運動徹底勝利B.青年學生發揮了主力軍的作用C.五四運動具有劃時代的意義D.“驅除韃虜、恢復中華”體現了五四運動的性質3.五四運動拉開了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序幕。下列關于五四運動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五四運動是中華民族走向民族復興的新的歷史起點B.五四運動是一場深刻的思想解放運動,它極大地提高了中國人民的覺悟C.學生發揮了主力軍作用D.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4.五四運動標志著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其主要依據是( )A.馬克思主義開始在中國傳播B.中國工人階級開始登上政治舞臺C.五四運動是一次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運動D.五四運動為中國共產黨成立創造了條件5.“天下興亡,匹夫有責。”100年前一批青年學生為了追求民族的獨立,將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的五四精神傳遍祖國的大江南北。下列有關五四運動的表述準確無誤的是( )A.五四運動是資產階級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B.在游行示威中,青年學生發出了“停止內戰,一致抗日”的吶喊C.“外爭主權,內除國賊”的口號最能體現“反帝反封建”的性質D.使中國革命的面貌煥然一新6.假如你生活在1919年的上海,你有可能看到或聽到 ( )A.工人罷工,商人罷市,支持學生愛國運動B.中國共產黨召開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C.中國國民黨召開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D.黃埔軍校創辦7.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現在日本在萬國和會上要求吞并青島,管理山東一切權利,就要成功了!他們的外交大勝利了!我們的外交大失敗了!山東大勢已去,中國的領土破壞,中國就亡了!……今與全國同胞兩個信條道:──《北京學界全體宣言》材料二 五四運動提倡新生活成為當時進步青年的主張。當時婦女的面貌(服飾、發型等)變化較大,提倡個性解放,主張男女平等和婦女參政。新式知識分子對傳統家庭進行了批判,家庭婚姻觀念發生了根本的變化。——《五四運動研究綜述》材料三 (五四運動)是中國人的國家情感存在與力量的突變證明,如果還有什么地方的人對中國人愛國主義的力量和普及程度抱有懷疑態度,那么這種證明就是深切而且令人信服的教訓。對中國近代迄今之政治、社會、文化、思想影響甚巨。請回答:(1)據材料一和所學知識,分析《北京學界全體宣言》誕生的時代背景。從材料中你看到中國人民的哪些精神?(2)材料二反映的是五四運動時期哪一方面的變化?這一變化是哪種思想直接影響的結果?(3)材料三中所說的“中國人的國家情感”具體指的是什么?(4)綜合上述材料結合所學內容分析“五四新文化運動”的歷史意義。8.近代中國民主革命的任務是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建立獨立、民主和富強的新中國。為完成這個任務,中國的有識之士進行了不斷的斗爭與探索。請看下列四幅圖片,完成問題:(1)圖一、圖二與哪一歷史事件有關?這一事件的歷史功績是什么?圖三、圖四與哪一歷史事件有關?這一事件的性質是什么?(3)根據圖三、圖四反映運動前后階段的不同特點,完成下表:分期 6月初前 6月初后中心 ① ②主力 ③ ④斗爭形式 ⑤ ⑥參考答案1.A2.C3.C4.B5.C6.A7.(1)一戰期間日本加緊侵略中國,民族矛盾加劇;北洋政府的腐敗統治引起人民強烈不滿;十月革命刺激了中國人民的反帝意識;巴黎和會犧牲中國利益,激起中國人民的憤怒;精神:憂國憂民、不屈不撓、樂于奉獻、敢于斗爭、民主進步的愛國主義精神.(2)社會風俗的變化、反封建、反傳統、反舊道德等。(3)愛國主義情感。(4)標志著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使部分先進知識分子看到改造中國的新途徑;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社會廣泛傳播;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奠定了基礎。8.(1)事件:辛亥革命。功績:推翻了清王朝,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或推翻君主專制制度。(2)事件:五四運動。性質:一次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運動。(3)①北京 ②上海 ③青年學生 ④工人 ⑤罷課游行 ⑥“三罷”斗爭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