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學習任務單【學習目標】1.了解紅軍長征過程中艱難險阻;2.掌握紅軍長征的原因和遵義會議的內容;3.分析理解遵義會議和紅軍長征勝利的意義【課前預習任務】【溫故知新】秋收起義與井岡山會師1. 1927年,毛澤東在湘贛邊界領導了 ,起義軍在攻打長沙受挫,把隊伍轉移到敵人統治力量薄弱的農村進攻。2.毛澤東在 年,以 為中心,建立井岡山革命根據地,這是中國共產黨創建的第一個 。3.井岡山會師(1)時間: 年(2)建立政權: 、 領導的南昌起義隊伍與毛澤東領導的工農革命軍會師。工農兵蘇維埃政府在寧岡茅坪成立。(3)意義: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開辟標志著 , 這條正確道路的開始。三、工農武裝割據1.毛澤東率領工農革命軍在井岡山打土豪, ,建立革命政權,開展游擊戰爭,創造了“ ”的局面。2.1929年12月,古田會議在福建上杭縣古田召開,確立了“思想建黨,政治建軍”建黨建軍原則。3.1931年,中華蘇維埃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 召開。 當選為臨時中央政府主席。【感悟新知】根據預習,完成下面問題。長征開始:1933年,中共中央和中央紅軍因第 次反“圍剿”失利,被迫進行戰略轉移。 年10月,中共中央率領中央紅軍八萬多人突圍西進,開始長征。轉移路線:江西瑞金——沖破敵人四道封鎖線——渡過湘江——進軍貴州——強渡烏江——攻克遵義。遵義會議:①召開: 年1月在遵義召開。②內容:集中全力糾正博古等人在軍事上和組織上“ ”的錯誤,肯定了 的正確軍事主張,選舉毛澤東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了博古、李德的軍事最高指揮權。③意義:會議確立了以 為核心的新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在極其危急的時刻,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革命,成為中國共產黨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 ,是中國共產黨從幼年走向 的標志。【課上學習任務】1.長征的背景?2.長征的時間、開始的地點、遵義會議的影響?列舉長征過程中的重大事件?4.長征勝利的意義?【以史為鑒】長征過程中,紅軍突破萬難,從他們身上,我們能學到怎樣的精神?對我們的日常學習、工作有何作用?【鞏固訓練】1.長征開始的時間是( )A.1934年 B.1935年 C.1936年 D.1937年2.暑假到了,某校將暑期“研學旅行”基地定在遵義。你認為下列最能體現遵義紅色旅游特色的是( )A.開天辟地,煥然一新 B.生死攸關,偉大轉折C.武裝反抗,創建軍隊 D.星星之火,可以燎原3.紅軍長征途中跳出敵人包圍圈的是( )A.血戰湘江 B.四渡赤水 C.渡過金沙江 D.飛奪瀘定橋4.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成為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生死攸關的轉折點的是( )A.北伐戰爭 B.遵義會議 C.紅軍長征 D.中共七大5.紅軍長征的勝利,使中國革命轉危為安,主要是指( )A.國民黨不再圍剿紅軍B.保存了黨和紅軍的基干力量C.革命取得成功D.紅軍力量與國民黨旗鼓相當6.據美國著名記者斯諾統計:紅軍一共爬過了18條山脈,其中5條終年冰雪覆蓋;渡過24條河流;經過12個省份;占領過62座城市。毛澤東說“長征是以我們勝利、敵人失敗的結果而告結束”。紅軍長征勝利結束的標志是( )A.遵義會議 B.吳起鎮會師 C.會寧會師 D.井岡山會師7.兩萬五千里,讓世界為之震撼。材料一:這一史詩般的逃亡,行程約6000英里,在大約一年的時間里翻越十幾座大山,跨過了二十幾條河流,歷史上很少有意志征服環境的偉績能與之相比。﹣﹣摘自《劍橋中國史》材料二:1935年1月,紅軍攻克某重鎮后,中共中央在此召開了政治局擴大會議,這次會議集中糾正博古等人在軍事上和組織上“左”的錯誤,肯定了毛澤東的正確軍事主張,選舉毛澤東為政治局常委。(1)材料一中“這一史詩般的逃亡”指的是什么歷史事件?對于“史詩般”這一描述你是怎么理解的?(2)材料二中“某重鎮”的名稱是什么?對應圖中哪一序號?請簡述這次重大會議對中國共產黨發展的重要影響。參考答案1.A2.B3.C4.B5.B6.C7.(1)長征;“史詩般”的理解:時間長,距離遠,困難大,傷亡多,影響深以及表現出來的不怕犧牲、前赴后繼的精神,勇往直前、堅韌不拔的精神,眾志成城、團結互助的精神,百折不撓、克服困難的精神等。(任意兩點即可)(2)遵義會議;②;遵義會議開始確立了毛澤東在紅軍和黨中央的領導地位,開始確立了以毛澤東為主要代表的馬克思主義的正確路線在黨中央的領導地位,開始形成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在極其危急的時刻,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革命,成為中國共產黨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這次會議是中國共產黨從幼年走向成熟的標志。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