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經濟和社會生活的變化學習任務單【學習目標】1.了解張謇興辦實業的故事2.了解近代民族工業曲折發展的狀況3.了解民國以來剪發辮、易服飾等社會習俗方面的變化。【課前預習任務】【溫故知新】1.____________ 時期,創辦了一系列軍事工業和民用企業,在客觀上促進了近代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對外國經濟勢力的擴張也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2.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統治,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___________制度。【感悟新知】根據預習,完成下面問題。1. 狀元實業家________主動放棄高官厚祿,毅然回到家鄉創辦________紗廠,帶動很多人走上“________________”道路。2.中國近代民族工業雖然有了長足的發展,但總體來說還比較________。它們資金少,規模小,技術差,而且主要集中在__________部門,_________基礎極為薄弱。地區分布也__________,主要集中在______、______等沿海沿江的大城市。3.伴隨著社會經濟與文化的發展,人們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也開始發生深刻變化。____________后民國政府頒布民國政府頒布了剪辮、易服和勸禁纏足等革除社會陋習的法令……廢除有損人格的跪拜禮,代之以簡單的鞠躬、握手禮;取消“老爺”“大人”的稱謂,代之以“先生”的稱呼,體現了_______________的新風尚。【課上學習任務】1.閱讀教材第一目內容,說一說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經歷了怎樣的發展歷程?2.閱讀教材第一目內容,說出狀元實業家是誰?提出了哪一口號?創辦了哪一企業?3.閱讀課本指出近代民族工業發展的“短暫的春天”出現在何時?出現的原因有哪些?4.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受到哪些因素的影響?舉出幾例著名實業家。5.近代民族工業有何特點?6.近代中國在社會生活方面發生了哪些變化?(請舉例說明)7.近代中國社會生活變化有哪些特點?【以史為鑒】張謇這位狀元在民族危機之際,放下狀元的身份,事件實業救國的口號,創辦大生紗廠,而且還獻身于教育事業,他身上的哪些精神值得我們后人的學習呢?【鞏固訓練】1.老舍《茶館》中的臺詞:“把本錢攏在一塊兒,開工廠!”“嗯,頂大頂大的工廠!那才救得了窮人,那才能抵制外貨,那才能救國!”這與下列人物的思想最相近的是( ?。?br/>A.林則徐 B.曾國藩 C.張謇 D.梁啟超2.從林則徐的“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到張謇的“實業救國”,再到佟麟閣的“國家多難,軍人當馬革裹尸,以死報國”。這是仁人志士發出的時代最強音。這個時代的特征是( ?。?br/>A.國家統一,民族團結 B.百年屈辱,民族抗爭C.國家分裂,民族交融 D.曲折前進,民族復興3.1895﹣1912年期間,中國商辦企業平均每年增設28.9家,新增資本633.1萬元,一些主要行業的年均增長率達15%.這時期民族工業發展的主要原因有( ?。?br/>A.中國長期存在的小農經濟逐步瓦解B.甲午戰爭后清政府為擴大稅源,放寬民間辦廠的限制C.一戰期間列強放松對中國的侵略D.南京國民政府采取有利于經濟發展的政策推動4.1847年,英國商人吉布提到:“中國人所織的白而結實的布,比我們的貨物貴得多,我在上海發現,由于我們的布代替了他們的布,他們的織布業已經迅速下降了?!睂Υ瞬牧侠斫庹_的是( )A.中國的布比英國的質量好,所以價格貴B.中國的自然經濟正在逐漸瓦解C.英國的侵略嚴重毀壞了中華文明遺產D.鴉片戰爭后,中國的民族資本主義工業遭到破壞5.某導演籌拍電影《1912年北京故事》,反映中華民國的新氣象。以下場景能夠入選的是( )A.一男子因為剪掉辮子遭到抓捕B.百姓到東交民巷縣令處伸冤C.進京趕考的學子在讀《新青年》D.人們相見大多行握手鞠躬禮6.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19世紀六七十年代,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產生。甲午中日戰爭以后,外國人紛紛在華開辦工廠、開采礦山,刺激了中國民族工業的發展。﹣﹣部編中國歷史教科書材料二:辛亥革命后,中華民國臨時政府頒布了一系列獎勵發展實業的法令,各種實業團體紛紛涌現,人們競相投資工廠,海外華僑也歸國創業,掀起了發展實業的熱潮。﹣﹣部編中國歷史教科書(1)據所學知識,材料一中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和哪一歷史事件有關?甲午戰后,外國人紛紛在華開辦工廠的依據是什么?(2)材料二可以得出什么結論?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一戰期間,我國民族工業的發展出現“短暫的春天”的國際因素是什么?(3)綜上所述,你能得出哪些結論?參考答案1.C2.B3.B4.B5.D6.(1)洋務運動;1895年,《馬關條約》簽訂,允許外國在中國開辦工廠。(2)辛亥革命后人們“掀起了發展實業的熱潮”體現了當時實業救國的主張。國際因素是帝國主義忙于一戰,放松了對中國的經濟侵略。(3)發展工業的意義是工業是實體經濟的主體是立國之本、興國之器、強國之基;是我國提升綜合國力、保障國際安全、建設世界強國的必由之路。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