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四節 生物學的研究工具【復習目標】 1、掌握顯微鏡的構造和作用。 2、學會正確使用顯微鏡的方法。一、【課前自主預習】 復習課本P14-19頁完成下列基礎知識。(獨立完成,用紅筆標出疑問點)---尋疑 。有疑惑的地方同桌交流一下---答疑。 1、寫出顯微鏡的結構名稱,并記住其各部分的作用: 2、顯微鏡的構造中,最主要的部分是 ;與調節視野亮度有關的結構是 ,光線強時選用 。 3、想一想應該如何計算你所使用的顯微鏡的放大倍數? 4、顯微鏡使用的步驟有哪些? 5、對光時(四轉一看) ①轉動 ,使 上升。 ②轉動轉換器,使 對準通光孔。 ③轉動 ,使 對準通光孔。 ④左眼注視 ,右眼 ,轉動 ,直到出現一個 視野。 6、使用顯微鏡觀察時,為什么在下降鏡筒時眼鏡要注視物鏡? 7、在光學顯微鏡下看到的物象是 ,而且比 。 8、顯微鏡對觀察的實驗材料必須是 。 9、如何區分目鏡和物鏡? 10、在一架光學顯微鏡的鏡頭盒里有4個鏡頭(如圖所示),若要使視野中看到的細胞數量最少應選用哪一組鏡頭( ) A.甲和丙 B.乙和丁 C.乙和丙 D.甲和丁 10、當移動玻片標本時,觀察視野中的物像移動方向和實際移動方向有什么不同?這說明什么?二、【典例解析】 1、用下面四臺顯微鏡觀察洋蔥鱗片葉表皮細胞, 視野中細胞數目最多的顯微鏡是( ) A.目鏡20×、物鏡45× B.目鏡15×、物鏡10× C. 目鏡10×、物鏡40× D. 目鏡5×、物鏡8× 2、用顯微鏡觀察洋蔥表皮細胞時,發現視野較暗。經檢查,使用的是平面反光鏡。若要使視野變亮,下列處理方法中,可行的是( ) A.換用高倍鏡 B.關閉光源 C.縮小光圈 D.改用凹面反光鏡 3、使用顯微鏡觀察時,正確的操作順序是( ) ① 轉動粗準焦螺旋,使鏡筒緩緩下降,直到物鏡接近玻片標本為止 ② 左眼注視目鏡,右眼睜開 ③ 把要觀察的玻片標本放在載物臺上,用壓片夾夾住 ④ 反方向轉動粗準焦螺旋,使鏡筒緩緩上升 ⑤ 略微轉動細準焦螺旋 A.④②⑤③① B.③①②④⑤ C.③②①④⑤ D.④③②⑤① 【舉一反三】 4、下圖是某同學觀察人的口腔上皮細胞時在顯微鏡下看到的幾個視野,以下分析正確的是( ) A.按照正確的操作順序,該同學先后看到的視野依次是③④②①⑤ B.若觀察過程中沒有更換目鏡,則觀察視野⑤時用的物鏡比觀察②時用的物鏡短 C.觀察到到視野④后,該同學向右上方移動裝片可觀察到視野② D.要使視野①的亮度增加,把顯微鏡移到明亮處即可 5、下圖為某同學在顯微鏡下觀察到的細胞圖像,仔細觀察并分析:從像A變成像B是做了怎樣的處理?( ) ①低倍鏡換成了高倍鏡 ②向右下移動了玻片 ③向左上移動了玻片 ④把大光圈換成了小光圈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①②④ 6、下圖表示目鏡為5× 物鏡為10× 時顯微鏡視野中的細胞數目,當把目鏡改為15× 時,視野中的細胞數目應變為( ) A.3個 B.5個 C.7個 D.9個三、【考點突破】 1、視野亮度的調節:光線弱時用大光圈和反光鏡(凹面鏡),會使視野變亮;光線強時,用小光圈和平面鏡,使視野變暗。 2、換高倍物鏡時應轉動轉換器(選擇長的物鏡);若使物像更清晰,可以調節細準焦螺旋。 3、成像問題:顯微鏡下所成的像是放大的、倒立的物像,即把原像上下、左右顛倒即可。 4、移動玻片問題:物像的移動與裝片的移動方向相反。如果物像不在視野中央,偏向哪個方向玻片就向哪個方向移動。 5、高倍鏡與低倍鏡的成像區別 比較項目物鏡與玻片標本間距離物象大小觀察到細胞數量視野明暗低倍鏡遠小多明高倍鏡近大少暗6、污點的判斷:視野中污點出現的位置可能在目鏡、物鏡和裝片上。移動裝片,如果污點跟著移動,則污點在裝片上;轉動目鏡,如果污點跟著移動,則污點在目鏡上;如果移動玻片或轉動目鏡,污點都不動,則污點在物鏡上。四、【達標檢測】 1、學習和研究生物學常常需要借助顯微鏡,以下有關顯微鏡使用過程中的操作和目的,相符合的是( ) A.觀察人血永久涂片尋找白細胞時,向左下方移動玻片可使右上方的像移到視野中央 B.從低倍鏡換成高倍鏡觀察細菌的永久涂片時,調節粗準焦螺旋可以使物像更清晰 C.使用低倍鏡觀察小魚尾鰭血液流動情況,可看到紅細胞單行通過毛細血管 D.使用低倍鏡觀察葉片臨時切片時,需要用稀碘液染色后物像才清晰 2、在顯微鏡的使用中,下列操作與其結果不相符的是( ) A.轉動轉換器——更換物鏡 B.轉動粗準焦螺旋——較大幅度升降鏡筒 C.轉動凹面鏡——調節視野亮度 D.向左上方移動裝片——物像向左上方移動 3、下列有關顯微鏡使用的敘述,正確的是( ) A.逆時針轉動粗準焦螺旋使鏡筒下降時,眼睛要看著物鏡 B.將10×和10×的鏡頭改為10×和40×的鏡頭后,可看到更多的細胞 C.看到的物像在視野右下方,應把玻片向右下方移動方可將物像移到視野中央D.實驗完畢用潔凈的紗布擦拭目鏡和物鏡 4、如圖是同一顯微鏡觀察同一植物組織標本4次得到的圖像,下列推測正確的是( ) A.③所用的目鏡的放大倍數一定大于④ B.更換物鏡一定是轉動轉換器來實現 C.圖像③中能非常清楚的看到細胞膜 D.每個細胞中都一定能找得到葉綠體 5、下圖是用顯微鏡觀察植物細胞臨時裝片的兩個視野,要把視野中的物像從甲圖轉為乙圖,下列操作步驟正確的排序是 ( ) ①轉動細準焦螺旋 ②調節光圈 ③移動裝片 ④轉動轉換器 A.③→①→②→④ B.④→③→②→① C.③→④→②→① D.③→①→④→② 6、下列關于使用顯微鏡的說法正確的是( ) A.物鏡越長視野中看到的細胞越多 B.對光時要用低倍鏡對準通光孔 C.觀察 “b”,看到的物像是“P” D.當光線較強時,用反光鏡的凹面對光 7、用顯微鏡觀察洋蔥表皮細胞時,發現視野較暗。經檢查,使用的是平面反光鏡。若要使視野變亮,下列處理方法中,可行的是 ( ) A.換用高倍鏡 B.關閉光源 C.縮小光圈 D.改用凹面反光鏡 8、如圖1所示,視野中除了細胞外還有很多異物,轉換物鏡和移動裝片但異物不動。則異物位于( ) A.目鏡 B.物鏡 C.裝片 D.反光鏡 9、顯微鏡是中學生開展實驗探究常用的實驗用具,其結構模式圖如下,請據圖回答問題: 在光線較暗的環境下,應使用結構③ 鏡。若在① 能看到明亮的白色圓形視野,說明對光成功。 在觀察過程中,要使觀察到的物像更加清晰,應調節⑤ 。 若某同學在顯微鏡的視野中看到字母“p”, 且位于視野中的左上方,則所觀察的透明紙上寫的字母是 ,要將其移至中央,則應將透明紙向 方移動。 該顯微鏡的物鏡有兩種,分別標有 “10×”和“40×”,要使視野中觀察 到的細胞數目最多,應選用的物鏡是標有“ ”的,要使野中觀察到的細胞最大,應選用的物鏡是標有“ ”的。五、【歸納總結】每個人根據自己的情況,總結本部分的知識點,寫在下面空白。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