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環境因素驟變對光合作用中物質含量變化的影響易錯歸因對光照強度、二氧化碳濃度等環境因素驟變引起ATP、NADPH、C3和C5等含量變化的分析不準確。典型易錯題例1(2022·北京·模擬預測)正常生長的小球藻,由自然光照改為綠光下繼續培養,短時間內小球藻細胞的葉綠體內會發生的變化是( )A.H2O在光下分解速率不變 B.卡爾文循環增強C.ADP/ATP的比值下降 D.C3/C5的比值上升【答案】D【解析】色素對綠光吸收較少,改為在綠光下繼續培養,導致光反應減弱,H2O在光下分解速率下降,A錯誤;光反應減弱,產生的NADPH和ATP減少,導致暗反應卡爾文循環減弱,B錯誤;光合色素吸收綠光少,導致光反應減弱,生成的ATP減少,使ADP/ATP比值上升,C錯誤;光反應減弱,產生的NADPH和ATP減少,C3還原成C5的量減少,但短時間內C5的消耗量不變,所以C5含量減少,C3/C5比值上升,D正確。故選D。解題技巧1.通過光合作用過程從物質的生成和消耗兩個方面分析。如光照強度不變,CO2供應減少,短時間內C3、C5、NADPH和ATP的含量變化:【分析】由于光照強度不變,CO2供應減少,Ⅱ減弱,Ⅲ暫時不變:①C3合成減少,消耗量暫時不變,C3含量減少;②C5消耗減少,合成量暫時不變,C5含量增加;Ⅲ隨后減弱,Ⅰ暫時不變:③NADPH和ATP含量減少。2.短時間各物質變化模型條件 光照由強到弱,CO2供應不變 光照由弱到強,CO2供應不變 CO2供應由充足到不足,光照不變 CO2供應由不足到充足,光照不變C3 增加↑ 減少↓ 減少↓ 增加↑C5 減少↓ 增加↑ 增加↑ 減少↓NADPH和ATP 減少↓ 增加↑ 增加↑ 減少↓(CH2O)合成量 減少↓ 增加↑ 減少↓ 增加↑模型圖①圖1中曲線甲表示C3,曲線乙表示C5、NADPH、ATP、(CH2O)合成量。②圖2中曲線甲表示C5、NADPH、ATP、(CH2O)合成量,曲線乙表示C3。③圖3中曲線甲表示C5、NADPH、ATP,曲線乙表示C3、(CH2O)合成量。④圖4中曲線甲表示C3、(CH2O)合成量,曲線乙表示C5、NADPH、ATP。同類題練習1.(2022·天津河東·二模)對正在進行光合作用的植物,若突然降低植物周圍環境中的CO2濃度,則短時間內,下列有關生理變化的敘述,正確的是( )A.葉綠體中C5/C3的值上升B.葉綠體中ATP/ADP的值下降C.NADPH/NADP+的值下降D.光反應速率加快2.(2021·甘肅·嘉峪關市第一中學三模)如果改變光合作用的反應條件會引起相應的變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突然中斷CO2供應會暫時引起葉綠體基質中ATP/ADP比值增加B.突然將紅光改變為綠光會暫時引起葉綠體基質中C5/C3比值增加C.突然中斷CO2供應會暫時引起葉綠體基質中C5/C3比值減少D.突然將綠光改變為紅光會暫時引起葉綠體基質中ATP/ADP比值減少3.(2022·福建省龍巖第一中學一模)將植株置于透明密閉容器內,測量容器中CO2的濃度變化情況。在適宜溫度條件下,用一定強度的光照處理30分鐘,容器中CO2的濃度由2000 ppm降低到180 ppm。隨后將整個裝置置于相同溫度的黑暗條件下30分鐘,容器中CO2的濃度變為600 ppm。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前30分鐘,葉綠體中NADPH由基質向類囊體膜運輸B.該植株前30分鐘的平均總光合速率為60.7 ppm/minC.經過完整的1小時處理后,該植株的有機物含量會減少D.光照處理時,若停止光照則短時間內葉綠體中C3的含量會增加4.(2022·陜西西安·二模)下圖表示在最適CO2濃度下,給予不同條件時紫羅蘭光合速率變化的示意圖。已知O-T3段為最適溫度,下列分析錯誤的是( )A.若實驗過程中給紫羅蘭提供14CO2,14C3先于14C5出現B.由適宜光照變為較低光照時,短時間內C3與C5的含量比值將減小C.若T3時刻改為降低溫度,之后光合速率的變化趨勢與圖中大致相同D.T2時刻后,葉綠體中ATP與ADP相互轉化的速率加快5.(2022·廣東廣州·一模)在光照恒定、溫度最適條件下,某研究小組用圖1的實驗裝置測量一小時內密閉容器中CO2的變化量,繪成曲線如圖2所示。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a~b段,葉綠體中ADP從基質向類囊體膜運輸B.該綠色植物前30分鐘真正光合速率平均為50 ppm CO2/minC.適當提高溫度進行實驗,該植物光合作用的光飽和點將下降D.若第10 min時突然黑暗,葉綠體基質中C3的含量在短時間內將增加6.(2022·湖北·一模)已知某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適溫度分別為25℃和30℃。下圖表示該植物在30℃時光合強度與光照強度的關系。若改變環境條件,曲線中有關點的移動情況正確的是( )A.若溫度突然從30℃下降到25℃,則a點上移、b點左移、m值增加B.若b點時突然增大環境CO2濃度,則b點右移、m值增加C.若c點時突然增大環境CO2濃度,則短時間內植株葉肉細胞葉綠體內的C3含量會減少、C5含量會增加D.若b點時突然減弱光照強度,則短時間內植株葉肉細胞葉綠體內的C3含量會減少,C5含量會增加7.(2021·陜西省洛南中學二模)如圖為某植物光合作用示意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①表示O2,②表示還原型輔酶Ⅱ(NADPH),④表示CO2B.增加光照強度或升高溫度,C3的含量都一定減少C.突然停止光照,光反應和暗反應立即停止D.葉綠素呈綠色,是因為它大量吸收紅光和藍紫光,而幾乎不吸收綠光8.(2021·遼寧·綏中縣第一高級中學模擬預測)圖甲表示某種植物光合作用強度受光照強度影響的變化曲線,圖乙表示該植物在兩種光照強度條件下,光合作用強度受CO2濃度影響的變化曲線,據圖分析正確的是( )A.曲線①表示光照強度為n時的光合作用強度變化B.a點與c點相比較,c點時葉肉細胞中C3的含量高C.b點與c點相比較,b點葉肉細胞中C5的含量低D.影響c點光合作用強度的因素只有CO2濃度9.(2022·湖南永州·三模)生物興趣小組對光合作用的過程及其影響因素進行了相關研究。如圖是某一年生的高等植物細胞中光合作用過程圖解,圖中英文字母代表相應物質。回答下列問題:(1)興趣小組在研究過程中增強光照強度,檢測到圖中的A物質產生量迅速增多,但不久又恢復到一定水平。A物質無法維持在一個較高水平,最可能的外因是圖中物質_____(填字母)的供應量未能同步增加:在同一過程中C3的變化規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給該種高等植物施氮肥的同時補充水分,其光合速率會更大,試從水的角度分析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兩點即可)。(3)卡爾文運用同位素標記法研究了光合作用過程中CO2中碳的轉移途徑,請你用同位素標記法設計實驗探究外源提供的B物質是否可以被光合作用的暗反應所利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要求:寫出簡單的實驗設計思路)。10.(2022·浙江·二模)光合作用是生命的發動機,也是地球上生物圈形成與運轉的關鍵環節,更是未來能源的希望。下圖甲是葉綠體中光合作用部分過程的簡化示意圖(①和②是可移動載體);圖乙為某實驗小組探究影響光合作用環境因素的實驗裝置。回答下列問題:(1)圖甲中所示的生物膜是________膜,其中含有光合色素的復合物是________(用羅馬數字表示)。與圖甲中復合物Ⅳ具有相似功能的物質還存在于真核生物的_________膜上。(2)圖甲中e-表示電子,當環境中CO2濃度適度增加時,e-在脂雙層上傳遞的速度將_________(填“增大”或“減小”)。(3)在適宜的條件下離體培養葉綠體,若向培養液中加入某種物質,該物質阻斷復合物Ⅳ對H+的運輸,則ATP的生成速率將_______(填“增大”或“減小”)。ATP為碳反應提供了_______________。(4)由圖乙裝置可分析,該實驗小組測量光合速率的指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突然增加光源與裝置的距離,則短時間內葉綠體中含量會增加的是________(填“三碳酸”或“RuBP”)。同類題練習參考答案1.A 【解析】在植物光合作用時突然降低CO2濃度,這將抑制暗反應中二氧化碳的固定,導致三碳化合物含量減少,短時間內C5增多,故葉綠體中C5/C3的值上升,A正確;C3減少,則C3還原變慢,消耗的ATP和NADPH變少,故葉綠體中ATP/ADP的值上升,NADPH/NADP+的值上升,B、C錯誤;暗反應過程受抑制,進而影響光反應過程,光反應變慢,D錯誤。故選A。2.A 【解析】突然中斷CO2供應使C3減少,因此三碳化合物還原利用的ATP減少,導致ATP積累增多,而ADP含量減少,因此會暫時引起葉綠體基質中ATP/ADP比值增加,A正確;由于色素主要吸收紅光和藍紫光,對綠光吸收最少,突然將紅光改變為綠光,會導致光反應產生的ATP和NADPH減少,這將抑制暗反應中三碳化合物的還原,導致C5減少,C3增多,因此會暫時引起葉綠體基質中C5/C3比值減少,B錯誤;突然中斷CO2供應,使暗反應中二氧化碳固定減少,而三碳化合物還原仍在進行,因此導致C3減少,C5增多,因此會暫時引起葉綠體基質中C5/C3比值增加,C錯誤;突然將綠光改變為紅光會導致光反應吸收的光能增加,光反應產生的ATP和NADPH增加,而ADP相對含量減少,因此暫時引起葉綠體基質中ATP/ADP比值增加,D錯誤。故選A。3.D 【解析】前30分鐘,植物在光照下能光合作用,產生的NADPH由類囊體膜向葉綠體基質運輸,A錯誤;前30分鐘,CO2濃度由2000 ppm降低到180 ppm,經計算,每分鐘減少(2000-180)÷30≈60.7,這是凈光合速率,不是總光合速率,B錯誤;經過完整的1小時處理后,容器中CO2濃度由2000 ppm降到600 ppm,減少的CO2都全部用于光合作用合成有機物,因此有機物含量會增加,C錯誤;停止光照后,光反應不再進行,不能合成NADPH和ATP,因此暗反應還原C3的途徑變慢,而CO2固定形成C3的過程不受影響,故C3的含量會增加,D正確。故選D。4.B 【解析】若實驗過程中給紫羅蘭提供14CO2,首先進行二氧化碳的固定,先出現14C3,再出現14C5,A正確;由適宜光照變為較低光照時,短時間內C3含量增多,C5的含量減少,故C3與C5比值將增加,B錯誤;已知O-T3段為最適溫度,若T3時刻改為降低溫度,酶活性降低,之后光合速率的變化趨勢與圖中大致相同,C正確;T2時刻后,給予適宜光照,光合作用增強,葉綠體中ATP與ADP相互轉化的速率加快,D正確。故選B。5.B 【解析】a~b段植物同時進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葉綠體中ADP從基質向類囊體膜運輸,A正確;真光合速率=凈光合速率+呼吸速率,由ab段可以計算出凈光合速率=(1680-180)÷30=50 ppm CO2/min,由bc段可以計算出呼吸速率=(600-180)÷30=14 ppm CO2/min,因此真光合速率平均為50+14=64 ppm CO2/min,B錯誤;題干中提出,該實驗在最適溫度條件下進行,因此適當提高溫度進行實驗,光合速率下降,導致該植物光合作用的光飽和點將下降,C正確;若第10 min時突然黑暗,導致光反應產生的ATP和NADPH含量下降,暗反應中三碳化合物的還原減弱,C3的消耗量減少,固定形成的C3不變,導致葉綠體基質中C3的含量將增加,D正確。故選B。6.A 【解析】分析題圖,b點的光照強度是光補償點,此時光合作用強度=呼吸作用強度;c點的光照強度是光飽和點。若溫度突然從30℃下降到25℃,呼吸作用強度下降,a點上移,同時光合作用強度增大,b點左移,m值增加,A正確;b點光合作用強度=呼吸作用強度,若b點時突然增大環境CO2濃度,暗反應增強,光照強度會減弱,b點左移,增大CO2濃度有利于光合作用,m值增加,B錯誤;若c點時突然增大環境CO2濃度,C3的合成速率加快,由于C3的還原速率不變,短時間內C3的含量增加,C5含量減少,C錯誤;若b點時突然減弱光照強度,合成的ATP和NADPH減少,C3的還原速率減慢,由于C3的合成速率不變,短時間內C3含量會增加,C5含量會減少,D錯誤。故選A。7.D 【解析】據圖分析,類囊體膜上的光合色素吸收光能,將水光解,產生NADPH與氧氣,①表示O2,③表示還原型輔酶Ⅱ(NADPH),②表示ATP;光合作用的暗反應階段,場所是葉綠體基質,CO2被C5固定形成C3,④表示CO2,A錯誤;增加光照強度,短時間內C3的生成速率不變,而光反應產生的ATP、NADPH增多,C3被NADPH、ATP還原為(CH2O)速率加快,因此C3的含量減少;如果在最適溫度時升高溫度,則C3的含量不一定減少,B錯誤;突然停止光照,黑暗條件下,光反應停止,NADPH和ATP不再產生,暗反應將逐漸停止,C錯誤;由于葉綠素大量吸收紅光和藍紫光,而幾乎不吸收綠光,故葉綠素呈綠色,D正確。故選D。8.B 【解析】由于n點對應的光照強度較m點的光照強度低,所以②對應n點的光照強度,①對應m點的光照強度,A錯誤;a點與c點相比較兩者在同一光照強度下產生的ATP和NADPH一樣多,還原C3的能力是相同的,但由于c點的二氧化碳濃度高,生成的C3多,所以c點的C3含量高,B正確;b點與c點在二氧化碳濃度相同的條件下同等消耗C5形成C3,但由于b點的光照強,產生的ATP和NADPH多,還原C3生成的C5多,所以b點的C5含量應該較高,C錯誤;影響c點光合作用強度的因素有二氧化碳濃度和光照強度,D錯誤。故選B。9.(1)E 先迅速減少,不久后達到相對穩定的水平 由于光照強度增強,ATP和NADPH突然增加,C3的還原加快,而CO2的固定基本不變,導致C3迅速減少,但由于CO2供應不足,隨后達到相對穩定的水平(2)水作為良好的溶劑,補充水分可以降低土壤溶液濃度,有利于小麥根細胞對氮、磷等元素的吸收;同時可保證小麥吸收充足的水分,促進氣孔開放(或有利于增大氣孔導度),從而保證了葉肉細胞中CO2的供應(3)將葉綠體中的B物質用放射性同位素標記,并將植物置于光照、溫度等條件均適宜的環境中,一段時間后,采用一定的方法檢測光合產物糖類中是否出現了放射性【解析】(1)水光解可以產生氧氣和H+、e-,圖中A為氧氣,e-和H+與來自葉綠體基質的NADP+反應生成NADPH,由于光反應和暗反應偶聯,CO2是暗反應的原料,因此若CO2供應未能同步,即CO2不足,光反應也不能持續進行,且產生的氧氣也會釋放到環境中或用于細胞呼吸,即不久又恢復到一定水平;由于光照強度增強,光反應產物ATP和NADPH突然增加,C3的還原加快(C3還原需要光反應產物ATP和NADPH),而CO2的固定基本不變,導致C3迅速減少,但由于CO2供應不足,隨后達到相對穩定的水平,因此C3的變化規律是先迅速減少,不久后達到相對穩定的水平。(2)水作為光合作用的原料;水作為良好的溶劑,補充水分可以降低土壤溶液濃度,有利于小麥根細胞對氮、磷等元素的吸收;同時可保證小麥吸收充足的水分,促進氣孔開放(或有利于增大氣孔導度),氣孔是CO2的通道,從而保證了葉肉細胞中CO2的供應。(3)同位素標記可以追蹤物質的去向,若要探究外源提供的B物質是否可以被光合作用的暗反應所利用,可將葉綠體中的B物質用放射性同位素標記,并將植物置于光照、溫度等條件均適宜的環境中,一段時間后,采用一定的方法檢測光合產物糖類中是否出現了放射性。10.(1)類囊體 I和Ⅲ 線粒體內(2)增大(3)減小 能量和磷酸基團(4)單位時間、單位面積氧氣釋放量(氧氣釋放速率) 三碳酸【解析】(1)圖甲能吸收光能,進行水的光解,表示光反應,光反應的場所是葉綠體的類囊體薄膜,因此圖甲中所示的生物膜是類囊體膜,光合色素能夠吸收和傳遞光能,因此圖中含有光合色素的復合物是I和Ⅲ。圖甲中復合物Ⅳ能運輸H+,還能催化ATP的形成,該物質還可以分布在線粒體內膜上,將H+運進線粒體內膜的同時催化ATP合成。(2)環境中CO2濃度適度增加時,暗反應速率加快,會消耗更多光反應產物NADPH和ATP,故圖中的電子在脂雙層上傳遞的速度將加快,以形成更多的NADPH和ATP。(3)從圖上可知,復合物IV對H+的運輸促成了ATP的合成,若此過程被阻斷,ATP生成速率將會下降。ATP水解為碳反應提供了能量和磷酸基團。(4)圖乙為某實驗小組探究影響光合作用環境因素的實驗裝置,可用單位時間、單位面積氧氣釋放量(氧氣釋放速率)來表示凈光合速率,若默認為不同條件下呼吸速率不變,也可用單位時間、單位面積氧氣釋放量(氧氣釋放速率)來比較光合速率的大小;若突然增加光源與裝置的距離,則光照強度減弱,光反應產生的ATP和NADPH減少,暗反應還原C3的速率減小,短時間內CO2固定速率不變,因此短時間內葉綠體中三碳酸(C3)含量增加,而RuBP(C5)減少。答案第1頁,共2頁10 / 10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