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滲透系統與滲透作用易錯歸因對滲透作用中水分子的流動方向判定不清;對“物質的量濃度”或“質量濃度”的大小比較理解不準確。典型易錯題例1(2022·湖南衡陽·一模)如圖是滲透作用達到平衡時的實驗裝置圖。實驗開始時漏斗內外液面相平,漏斗內溶液S1為0.3g/mL的蔗糖溶液,燒杯中的溶液S2為0.1 g/mL的蔗糖溶液(半透膜只能讓水分子自由通過)。下列分析錯誤的是( )A.滲透作用達到平衡時S1溶液和S2溶液濃度并不相等B.若實驗開始時將S1溶液和S2溶液互換,則滲透作用達到平衡時 h會不變C.若實驗起始時將一定量的水加入到燒杯中,則滲透作用達到平衡時 h會變大D.若實驗起始時漏斗內S1溶液換成0.3g/mL的葡萄糖溶液,則滲透作用達到平衡時 h會更大【答案】B【解析】蔗糖是不能穿過半透膜的分子,圖中由于漏斗內的蔗糖溶液濃度高,因此燒杯中的水分子能通過滲透作用進入漏斗,使漏斗內液面升高,滲透平衡時 h會產生壓力與漏斗內因溶液濃度差產生的壓力大小相等,因此漏斗內的濃度仍然大于漏斗外,A正確;若實驗開始時將S1溶液和S2溶液互換,由于S1溶液濃度大于S2溶液,因此漏斗外溶液濃度大于漏斗內溶液濃度,此時漏斗內的水分子能通過滲透作用進入燒杯內,則滲透作用達到平衡時△h會減小,B錯誤;若實驗起始時將一定量的水加入到燒杯中,燒杯中溶液濃度減小,漏斗內外溶液濃度差增大,則滲透作用達到平衡時 h會變大,C正確;若實驗起始時漏斗內S1溶液換成0.3g/mL的葡萄糖溶液,0.3g/mL的葡萄糖溶液比0.3g/mL的蔗糖溶液所含的溶質分子多,因此漏斗內外溶液濃度差增大,滲透作用達到平衡時 h會更大,D正確。故選B。解題技巧一、掌握“滲透作用”作用的發生——系統的水分流動:1. 若S1溶液濃度大于S2,則單位時間內由S2→S1的水分子數多于S1→S2,外觀上表現為S1液面上升。2. 若S1溶液濃度小于S2,則情況相反,外觀上表現為S1的液面下降。3. 若S1濃度=S2濃度,水分子由S1→S2和由S2→S1的數量相等。二、特別注意1. 滲透系統適用于比較溶質不能透過半透膜的溶液濃度的大小。若溶質分子能通過半透膜,則先是濃度高的一側液面升高,隨后另一側液面上升,最后達到滲透平衡。2. 在達到滲透平衡后,只要存在液面差 h,則S1溶液濃度仍大于S2。3. 兩溶液間的水分子進行雙向運動,我們只是觀測出由水分子雙向運動的差所導致的液面改變。4. 溶液濃度指物質的量濃度而非質量濃度,如10%葡萄糖溶液和10%蔗糖溶液的質量濃度相同,但物質的量濃度是10%蔗糖溶液小于10%葡萄糖溶液(蔗糖的相對分子質量大于葡萄糖),故水分子由蔗糖溶液向葡萄糖溶液移動。同類題練習1.(2022·湖南·岳陽市教育科學技術研究院二模)圖甲表示由磷脂分子合成的人工膜的結構示意圖,圖乙表示人的紅細胞膜的結構示意圖及葡萄糖和乳酸的跨膜運輸情況,圖丙中A為1 mol/L的葡萄糖溶液,B為1 mol/L的乳酸溶液。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圖丙中的半透膜若采用甲為材料,則液面不再變化時,左右兩側液面相等B.若圖乙所示細胞處于無氧環境中,則圖中葡萄糖和乳酸的跨膜運輸會停止C.若圖甲中貫穿有圖乙的蛋白質①,再用作圖丙的半透膜,則液面不再變化時,左側液面高于右側液面D.若圖甲中貫穿有圖乙的蛋白質②,再用作圖丙的半透膜,則液面不再變化時,左側液面高于右側液面2.(2021·河南·模擬預測)如圖所示U形管兩側分別裝有質量濃度相同的蔗糖溶液和葡萄糖溶液,U形管兩側溶液初始液面相同,在U形管底部中間位置有一半透膜。半透膜的透性有兩種情況,Ⅰ:半透膜只允許水分子通過,不允許葡萄糖和蔗糖分子通過;Ⅱ:半透膜允許水分子和葡萄糖分子通過,不允許蔗糖分子通過。一段時間后,觀察兩種情況下U形管液面的變化。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I:右側液面高于左側液面,達到動態平衡時,右側溶液濃度大于左側溶液濃度B.I:左側液面高于右側液面,達到動態平衡時,左側溶液濃度大于右側溶液濃度C.Ⅱ:左側液面先升高,而后右側液面升高且高于左側,達到動態平衡時,左側溶液濃度大于右側溶液濃度D.Ⅱ:右側液面先升高,而后左側液面升高且高于右側,達到動態平衡時,左側溶液濃度大于右側溶液濃度3.(2022·浙江·模擬預測)圖甲表示一個滲透作用裝置,將半透膜袋縛于玻璃管下端,半透膜袋內部裝有60 mL質量濃度為0.3 g/mL的蔗糖溶液;圖乙表示放置在某溶液中的植物細胞失水量的變化情況。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A.圖甲中,平衡時半透膜兩側濃度不會相等B.圖乙從O點到B點,一直有水進入細胞C.圖甲中,若將蔗糖溶液換為相同質量濃度的淀粉溶液,玻璃管內的液面高度會改變D.圖乙表示的植物細胞在某溶液中處理的10 min內發生質壁分離,10 min后發生質壁分離復原4.(2022·河北·模擬預測)下圖是滲透裝置示意圖,在長頸漏斗的開口端有一層半透膜,半透膜不允許蔗糖分子通過,但水分子和離子可以自由通過。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滲透作用發生的條件是具有半透膜和濃度差,成熟的植物細胞可以看作是一個滲透系統B.若漏斗內是加入紅墨水的蔗糖溶液,液面上升的原因是水分子只能單一方向地進入漏斗C.圖中漏斗液面達到穩定后,半透膜兩側的溶液濃度不相等D.將裝置中蔗糖溶液換成KNO3 溶液后,觀察到的現象與圖示不同5.(2022·重慶·一模)如圖甲、乙為兩個滲透裝置。甲圖是發生滲透作用時的初始狀態,乙圖是較長時間之后的狀態。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A.圖中③為半透膜,水分子能自由通過B.圖乙中溶液①的濃度與溶液②的濃度相等C.圖甲中溶液②的濃度大于溶液①的濃度D.圖甲中溶液①和②濃度差越大,則圖乙中的水柱越高6.(2021·重慶·模擬預測)淡化海水可以采用反滲透技術。反滲透技術通過對半透膜一側的海水施加壓力,讓水分子可以通過半透膜,但其他物質不能通過,如圖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動物細胞的細胞膜和植物細胞的原生質層相當于一層半透膜B.反滲透技術淡化海水時,水分子從低濃度溶液移向高濃度溶液C.反滲透技術淡化海水一段時間后,圖中淡水一側的液面上升D.在未施加壓力的情況下,水分子總體從淡水向海水移動7.(2022·福建·模擬預測)如圖甲、乙所示是滲透作用裝置,其中半透膜為膀胱膜(蔗糖分子不能通過,水分子可以自由通過)。圖中溶液A、B、a、b均為蔗糖溶液,實驗開始前其濃度分別用MA、MB、Ma、Mb表示。一段時間達到平衡后,甲、乙裝置中漏斗的液面上升高度分別為 h1、h2,下列正確的是( )A.若Ma=Mb>MA>MB,則 h1>h2 B.若h1>h2,MA=MB,則 MaC.若h1>h2,MA=MB,則 Ma>Mb D.一段時間后,漏斗內外的溶液濃度相等8.(2022·河北·武安市第一中學模擬預測)在無任何相反壓力時,滲透吸水會使細胞膨脹甚至破裂,不同的細胞用不同的機制解決這種危機。下圖表示高等動物、高等植物與原生生物細胞以三種不同的機制避免滲透膨脹,據此推斷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動物細胞避免滲透膨脹需要轉運蛋白的協助B.植物細胞吸水達到滲透平衡時,細胞內外溶液濃度相等C.若將原生生物置于高于其細胞質濃度的溶液中,其收縮泡的伸縮頻率會升高D.三種細胞發生滲透吸水的原理均為細胞膜相當于半透膜9.(2021·全國·高三專題練習)下圖中E、F、G為3個半透膜制成的透析袋,透析袋E中裝有溶液甲,透析袋F和G中裝有溶液乙。E、F、G3個透析袋的上端分別與口徑相同的小玻璃管e、f、g連接。開始時3個小玻璃管內的液面高度相同。透析袋E和F的容積相同,但G的容積較大。3個透析袋均置于盛有溶液丙的大燒杯中。已知3種溶液的濃度高低順序為甲<乙<丙。請回答:一段時間后,下圖中能顯示f管和g管內液面變化趨勢的是A、B、C、D中的哪組曲線?( )10.(2021·全國·高三專題練習)圖1表示半透膜對淀粉和葡萄糖的透性不同,圖2是依據圖1設計的相關實驗。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A.圖甲中液面a將持續上升 B.圖甲中液面a將先上升后下降C.圖乙中液面b將持續上升 D.圖乙中液面b將先上升后下降11.(2021·全國·高三專題練習)分別將淀粉溶液和葡萄糖溶液裝入半透膜制成的透析袋內,再將透析袋置于清水中。裝置靜置一段時間后,A組在清水中加入適量碘―碘化鉀溶液,B組在清水中加入本尼迪特試劑。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A試管透析袋漲大B.A試管透析袋外的溶液將變藍C.B試管透析袋外出現紅黃色沉淀D.B試管透析袋內葡萄糖濃度增大12.(2021·全國·高三專題練習)如圖為常見的兩套滲透裝置,圖中S1為0.3 mol·L-1的蔗糖溶液、S2為蒸餾水、S3為0.3 mol·L-1的葡萄糖溶液;已知葡萄糖能通過半透膜,但蔗糖不能通過半透膜;兩裝置半透膜面積相同,初始時液面高度一致,A裝置一段時間后再加入蔗糖酶。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A.實驗剛剛開始時,裝置A和裝置B中水分子從S2側進入另一側的速度一樣B.裝置B的現象是S3溶液液面先上升后下降,最終S3和S2溶液液面持平C.漏斗中液面先上升,加酶后繼續上升,然后開始下降D.若不加入酶,裝置A、B達到滲透平衡時,S1溶液濃度小于S3溶液濃度13.(2021·全國·高三專題練習)小明用玻璃槽、飽和蔗糖溶液和清水做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進行生物膜透性的模擬實驗。甲、乙兩槽間的隔板中央的圓圈為玻璃紙,玻璃紙是一種半透膜,蔗糖分子不能通過,而水分子能自由通過。幾小時后,發現( ?。?br/>A.甲槽內水的體積減小 B.乙槽內溶液的濃度增大C.甲槽內水的體積無變化 D.乙槽內溶液的濃度無變化同類題練習參考答案1.A 【解析】據圖分析,圖甲表示磷脂雙分子層;圖乙中葡萄糖的運輸方式是協助擴散,運輸方向是高濃度運輸到低濃度,需要載體,不需要能量;乳酸的運輸方式是主動運輸,逆濃度梯度運輸、需要載體和能量;圖丙代表滲透作用的裝置,水分的運輸方向是低濃度(水分子多)運輸到高濃度,由于兩側濃度相同,所以液面不發生變化。在單位體積的1 mol/L的葡萄糖溶液和1 mol/L的乳酸溶液中,溶質分子數相等,水分子數也相等,葡萄糖分子和乳酸分子都不能通過以磷脂雙分子層構成的半透膜,因此如果用圖甲所示人工膜作為圖丙中的半透膜,則液面不再變化時,左側液面等于右側液面,A正確;葡萄糖進入哺乳動物成熟的紅細胞是協助擴散,不需要能量,乳酸的跨膜運輸是主動運輸,消耗能量。人的紅細胞雖然只能進行無氧呼吸,但也可以產生少量能量,故圖乙所示細胞放在無氧環境中,葡萄糖的跨膜運輸不受影響,乳酸的跨膜運輸會受到影響,B錯誤;如果在圖甲所示人工膜上貫穿上圖乙的蛋白質①,蛋白質①是運輸葡萄糖的載體,葡萄糖會由A側運向B側,B側滲透壓升高,水分子由A向B移動,造成A側液面降低,B側液面升高,即左側液面低于右側液面,C錯誤;如果在圖甲所示人工膜上貫穿上圖乙的蛋白質②,由于乳酸的運輸是主動運輸,沒有能量不能進行,所以液面不再變化時,左側液面等于右側液面,D錯誤。故選A。2.B 【解析】根據題意和圖示分析可知:兩側溶液的質量濃度相同,但由于蔗糖是二糖,分子量大于葡萄糖,因此左側溶液的摩爾濃度高于右側,因此水從右側進入左側,左側液面上升;加入蔗糖酶后,蔗糖酶將蔗糖分解成1分子的葡萄糖+1分子果糖,使右側的摩爾濃度高于左側,導致水從在左側進入右側,使右側液面上升。質量濃度相同的蔗糖溶液和葡萄糖溶液,由于相對分子質量不同,蔗糖的物質的量濃度小于葡萄糖的物質的量濃度,即單位體積蔗糖溶液中水分子數多于葡萄糖溶液中的水分子數。在I情況下,水分子從蔗糖溶液向葡萄糖溶液擴散的多,導致左側液面高于右側液面,到動態平衡時,左側溶液濃度大于右側溶液濃度,A錯誤,B正確;在Ⅱ情況下,由于單位體積蔗糖溶液中水分子數少于葡萄糖溶液中水分子數,左側液面先升高,由于葡萄糖也能通過半透膜,最終右側溶液物質的量濃度更高,導致右側液面升高且高于左側液面,達到動態平衡時,右側溶液濃度大于左側溶液濃度,CD錯誤。故選B。3.D 【解析】滲透裝作用是指水分通過半透膜,從溶質濃度低的溶液向溶質濃度高的溶液的轉移現象;據圖甲分析,漏斗內為0.3 g/mL的蔗糖溶液,而燒杯內為清水,由于半透膜兩側存在濃度差,裝置發生滲透作用,導致漏斗內液面上升。乙圖中植物細胞在一定濃度的某溶液中細胞失水量先增加后減少,最后還會吸水,說明在該溶液中發生了質壁分離的自動復原現象。圖甲中,平衡時半透膜兩側濃度不會相等,漏斗內溶液濃度高于燒杯中的清水,A正確;在發生滲透作用的時候,水分子是雙向運動。圖乙從O點到B點,細胞先發生質壁分離,后發生質壁分離的自動復原,一直有水進入細胞,B正確;圖甲中,若將蔗糖溶液換為相同質量濃度的淀粉溶液,物質的量濃度降低,半透膜兩側的濃度差變小,玻璃管內的液面高度會下降,C正確;圖乙表示的植物細胞在某溶液中處理的10min內處于質壁分離狀態,但從A點細胞的失水量開始減少,說明此時細胞已經開始吸水,到10min時,細胞已經處于復原的狀態,D錯誤。故選D。4.B 【解析】 滲透作用是指水分子等溶劑分子通過半透膜從高濃度一側運輸到低濃度一側;滲透作用發生的條件是具有半透膜和濃度差。成熟植物細胞中的原生質層可以看作一層半透膜,細胞液與外界溶液均具有一定的濃度,可以看作一個滲透系統,A正確;漏斗內液面上升的原因是水分子進入漏斗的速度比出漏斗的速度快,B錯誤;由于液柱差的存在,圖中漏斗液面達到穩定后,半透膜兩側的溶液濃度不相等,漏斗外是清水,漏斗內是蔗糖溶液,C 正確;將蔗糖溶液換成 KNO3 溶液后,由于 K+ 和 NO3- 可以通過半透膜,最終液面不會上升,觀察到的現象與圖示不同,D 正確。故選B。5.B 【解析】滲透作用是指水分子等溶劑分子通過半透膜從低濃度一側運輸到高濃度一側。滲透作用發生的條件是具有半透膜和膜兩測的溶液具有濃度差。1、半透膜可以是生物性的選擇透過性膜,如細胞膜,也可以是物理性的過濾膜,如玻璃紙。2、半透膜兩側的溶液具有濃度差。濃度差的實質是單位體積溶液中溶質分子數的差,即物質的量濃度之差,即摩爾濃度而不是質量濃度。圖甲中③代表半透膜,水分子較小能自由通過,而大分子不能通過,A正確;由于漏斗內液柱壓力的作用,當液面不再上升時,小分子進出達到平衡,但溶液②的濃度依然大于溶液①的濃度,B錯誤;圖甲和圖乙比較,漏斗內液面上升,說明漏斗內溶液②濃度高于燒杯中溶液①,C正確;圖甲中溶液①和②濃度差越大,則水分跨膜運輸的數量越多,則圖乙中的水柱上升得越高,D正確。故選B。6.B 【解析】動物細胞的細胞膜和植物細胞的原生質層都有選擇透過性,相當于一層半透膜,A正確;反滲透技術通過對半透膜一側的海水施加壓力,讓水分子可以通過半透膜,故淡化海水時,水分子從高濃度溶液移向低濃度溶液,B錯誤;反滲透技術淡化海水一段時間后,淡水中水分子增多,圖中淡水一側的液面上升,C正確;在未施加壓力的情況下,海水中的濃度更大,水分子總體從淡水向海水移動,D正確。故選B。7.C 【解析】水分子運輸方式是自由擴散,其動力是濃度差,且總是由從低濃度溶液向高濃度溶液運輸。若Ma=Mb>MA>MB,則甲吸收的水分少于乙,所以h1<h2,A錯誤;若h1>h2,說明甲吸收水分多于乙,即甲半透膜兩側溶液的濃度差大于乙半透膜兩側的溶液濃度差,而MA=MB,則說明Ma>Mb,B錯誤;C正確;一段時間后,當液面不再升高時,水分的進出達到動態平衡,則A→a與a→A、B→b與b→B的水分子擴散速率均相等,但漏斗內外的溶液濃度不相等,D錯誤。故選C。8.A 【解析】分析圖示可知,動物細胞通過將細胞內的離子運輸到細胞外而抵抗過度吸水而漲破。植物細胞的細胞壁伸縮性較小,因為細胞壁的作用植物細胞不能過度吸水而漲破。原生生物通過形成收縮泡將細胞內的水分向外釋放,從而抵抗過度吸水而漲破。動物細胞避免滲透膨脹需要轉運蛋白將離子轉運到細胞外,以減小細胞內液的滲透壓,防止細胞滲透吸水漲破,A正確;植物細胞在低濃度溶液中會發生吸水,但是由于細胞壁的支撐作用,吸水到一定程度后達到平衡,但此時細胞外溶液濃度仍可能小于細胞液濃度,B錯誤;原生動物生活在低滲溶液中,會通過收縮泡將多余的水排到細胞外,若將原生動物置于高于細胞質濃度的溶液中,其收縮泡的伸縮頻率會降低,C錯誤;動物細胞和原生動物發生滲透吸水的原理均為細胞膜相當于半透膜,而植物細胞發生滲透吸水的原理是原生質層相當于半透膜,D錯誤。故選A。9.A 【解析】液體濃度的大小與水勢的高低成反比,即液體濃度越大,水勢越低;液體濃度越小,水勢越高,且水有從高水勢流向低水勢的趨勢。根據滲透作用原理,由于溶液丙濃度大于溶液乙的濃度,所以透析袋F、G都失水,液面都下降。由于透析袋G的體積比透析袋F大,與溶液甲的接觸面積大,這樣相同時間透析袋G失去的水就比透析袋F多,又由于透析袋F、G上端玻璃管的口徑相同,所以g管內液面下降速度比f快。故選A。10.D 【解析】分析圖解:圖1可以看出,葡萄糖可以通過半透膜,而淀粉不能透過半透膜。甲圖中半透膜兩側是清水和淀粉溶液,存在濃度差,發生滲透作用,剛開始導致水柱升高,到一定高度后,由于液面高度差的存在,導致水柱不再升高。乙圖中半透膜兩側是清水和葡萄糖溶液,存在濃度差也發生滲透作用,剛開始導致水柱升高,當半透膜兩側的水分子達到動態平衡后,葡萄糖也能透過半透膜,并且也要在半透膜兩側達到動態平衡,所以使水柱又下降。甲圖中半透膜兩側是清水和淀粉溶液,存在濃度差,發生滲透作用,剛開始導致水柱升高,到一定高度后,由于液面高度差的存在,導致水柱不再升高,A錯誤;圖甲中a液面先上升,然后停止,B錯誤;乙圖中半透膜兩側是清水和葡萄糖溶液,存在濃度差也發生滲透作用,剛開始導致水柱升高,當半透膜兩側的水分子達到動態平衡后,葡萄糖也能透過半透膜,并且也要在半透膜兩側達到動態平衡,所以使水柱又下降,C錯誤,D正確。故選D。11.A 【解析】滲透作用發生的條件:一是具有半透膜;二是半透膜兩側的溶液具有濃度差。宏觀上,水分子總是通過半透膜由低濃度溶液向高濃度溶液擴散。用半透膜制成的透析袋,淀粉等大分子物質不能透過,葡萄糖等小分子則能透過。淀粉不能透過透析袋,在A試管中,將裝有淀粉溶液的透析袋置于清水中,由于淀粉溶液的濃度大于清水,所以水分子會進入透析袋內,使透析袋內水分增多,導致透析漲大,A正確;A組裝置靜置一段時間后,在清水中加入適量碘―碘化鉀溶液,因淀粉是大分子物質,不能通過透析袋進入清水中,所以A試管透析袋外的溶液(清水)不會變藍,B錯誤;還原性糖與本尼迪特試劑發生作用,在水浴加熱的條件下會生成紅黃色沉淀,在B試管中,雖然葡萄糖能通過透析袋而進入清水中,但因沒有進行水浴加熱,所以B組在清水中加入本尼迪特試劑后,B試管透析袋外不會出現紅黃色沉淀,C錯誤;在B試管中,將裝有葡萄糖溶液的透析袋置于清水中,因葡萄糖能透過透析袋,所以靜置一段時間后,B試管透析袋內葡萄糖濃度會減少,D 錯誤。故選A。12.D 【解析】滲透作用的原理是水分子等溶劑分子由單位體積中分子數多的一側透過半透膜向單位體積內分子數少的一側擴散,如圖裝置A中燒杯中S2為蒸餾水,而漏斗中S1為0.3mol/L的蔗糖溶液,所以燒杯中單位體積內水分子數多于漏斗中單位體積內的水分子數,所以水分子會透過半透膜由燒杯向漏斗內滲透,使漏斗內液面上升;同理,B裝置中起始半透膜兩側溶液濃度不等,水分子仍然會發生滲透作用。根據滲透作用的原理,實驗剛剛開始時,由于裝置A和裝置B中半透膜兩側的溶液濃度差分別相同,所以水分子從S2側進入另一側的速度一樣,A正確;由于葡萄糖能通過半透膜,所以裝置B的現象是S3溶液液面先上升后下降,最終S3和S2溶液液面持平,B正確;裝置A因滲透作用,水分子進入漏斗使液面上升,加酶后,漏斗中溶液濃度繼續增大,液面會繼續上升,但是由于蔗糖被水解酶催化為葡萄糖和果糖,其中由于葡萄糖能透過半透膜,所以漏斗內溶液濃度減小,而燒杯中溶液濃度增大,故漏斗中液面開始下降,C正確;裝置A達到滲透平衡后,由于漏斗中溶液存在重力勢能,所以S1溶液濃度仍大于S2溶液濃度,裝置B中由于葡萄糖能透過半透膜,最后兩側的葡萄糖溶液濃度相等,由于裝置A中燒杯內的蒸餾水不可能進入到漏斗中,所以最后漏斗中蔗糖溶液濃度大于“U”型管兩側的葡萄糖溶液濃度,即S1溶液濃度大于S3溶液濃度,D錯誤。故選D。13.A 【解析】根據題意和圖示分析可知:甲槽內是清水,乙槽內是飽和的蔗糖溶液,水分的運輸方向是低濃度向高濃度,因此甲槽內水的體積減少,乙槽內溶液的體積增加。根據題意,玻璃紙只能讓水分子通過,而蔗糖分子不能透過,乙槽溶液濃度高于甲槽,則從甲槽進入乙槽的水分子數多于從乙槽到甲槽的水分子數,所以幾小時后,甲槽內水的體積減少,乙槽內溶液的體積增多,乙槽內溶液的濃度減小,A正確。故選A。答案第1頁,共2頁13 / 13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