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特異性免疫相關的實驗探究-2023屆高考生物一輪復習易錯點專練(含答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特異性免疫相關的實驗探究-2023屆高考生物一輪復習易錯點專練(含答案)

資源簡介

特異性免疫相關的實驗探究
易錯歸因
對特異性免疫的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過程識記混淆不清;對實驗探究的思路設計、方法原理等理解不全面。
典型易錯題
例1(2022·山西陽泉·模擬預測)下面是有關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兩種免疫方式的實驗。將切除胸腺的小鼠用大劑量X射線照射后,進行如下實驗,實驗過程和結果如下表:
實驗 輸入胸腺淋巴細胞 輸入骨髓淋巴細胞 免疫反應
細胞免疫 體液免疫
實驗一 × × - -
實驗二 √ × + -
實驗三 × √ - +
實驗四 √ √ + +
根據上述實驗分析,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實驗二與實驗一和實驗四的對比,可說明胸腺產生的淋巴細胞是B淋巴細胞
B.實驗一說明大劑量的X射線照射可殺死小鼠體內的淋巴細胞
C.實驗三與實驗一和實驗四的對比,可說明骨髓產生的淋巴細胞是T淋巴細胞
D.通過對四組實驗的對比,可說明體液免疫比細胞免疫更重要
【答案】B
【解析】胸腺是T淋巴細胞發育成熟的場所,骨髓是B淋巴細胞發育成熟的場所。實驗二與實驗一和實驗四的對比,可說明胸腺產生的淋巴細胞是T淋巴細胞,A錯誤;實驗一小鼠無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過程,說明大劑量的X射線照射可殺死小鼠體內的淋巴細胞,B正確;實驗三與實驗一和實驗四的對比,可說明骨髓產生的淋巴細胞不是T淋巴細胞,而是B淋巴細胞,C錯誤;通過對四組實驗的對照,說明細胞免疫的發生與T細胞有關,體液免疫的發生與B淋巴細胞有關,但不能說明體液免疫比細胞免疫更重要,D錯誤。故選B。
解題技巧
1.特異性免疫的過程
2.與特異性免疫有關的實驗探究案例
(1)證明抗體具有專一性
①將實驗動物(大小、年齡、生長、健康狀況等相同)隨機均分為A、B兩組,同時注射某疫苗(如某種流感疫苗)。
②一段時間后,對A、B分別注射不同種類的病原體(如不同種流感病毒),觀察兩組實驗動物的患病情況。
(2)證明血清抗體有治療作用(以破傷風為例)
①從破傷風患者體內獲取血清。
②將實驗小鼠(大小、年齡、生長、健康狀況等相同)隨機均分為A、B兩組。
③A、B組注射等量的破傷風毒素,A組再注射從已經獲得破傷風免疫力的小鼠體內分離的血清。
④觀察兩組小鼠的康復情況。
(3)疫苗免疫預防的有效性檢驗
①將大小、健康狀況等相同的實驗動物隨機均分為對照組和多個實驗組,每組若干只動物。
②對照組的處理:接種不含疫苗的接種物,一段時間后再接種病毒。
實驗組的處理:接種疫苗,和對照組等待相同時間后再接種等量同種病毒。為確定該疫苗的有效濃度,不同實驗組動物需接種不同濃度的病毒疫苗。
③分析實驗結果:統計實驗組和對照組動物的發病率或檢測抗體的生成情況。
(4)基于胸腺的免疫功能探究
(注:虛線箭頭和實線箭頭分別代表不同系列實驗。)
(5)驗證T細胞起細胞免疫作用
①將大小、健康狀況等相同的實驗動物隨機均分為三組,對照組(A組)和實驗組(B1組、B2組)。
②實驗組:切除胸腺,同時給B1組再注入適量T細胞,進行異體皮膚移植。
對照組:做切除手術操作,但不切除胸腺,進行異體皮膚移植。
③觀察移植皮膚生長情況,A組、B1組移植皮膚被排斥,B2組移植皮膚未被排斥。
同類題練習
1.(2022·湖南婁底·模擬預測)為研究在體內發揮免疫功能的細胞,科學家用小鼠做了系列實驗(實驗過程如下)。
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放射線能破壞小鼠的免疫系統
B.T細胞發揮免疫作用離不開抗體
C.B細胞的免疫功能是通過抗體實現的
D.免疫功能的實現需要T細胞和B細胞共同作用
2.(2022·山東·模擬預測)哺乳動物體內T細胞種類較多,其中抑制性T細胞具有抑制同種抗原體液免疫的功能。為驗證該功能,將一批不帶特定抗原的小鼠分為兩部分,一部分小鼠注射綿羊細胞R,獲得小鼠X;另一部分小鼠均分為甲、乙兩組,開展了下列免疫學實驗:
①向甲組注入小鼠X的抑制性T細胞和相應記憶細胞,并注射綿羊細胞R,測抗體含量;
②向乙組注入小鼠X的相應記憶細胞,并注射綿羊細胞R,測抗體含量。
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刺激機體產生免疫反應的綿羊細胞R,應取自于同一個體
B.甲組和乙組形成對照,該實驗自變量是有無抑制性T細胞
C.注射綿羊細胞R后,應飼養一段相同的時間測定抗體含量
D.預期結果是甲組小鼠測定的抗體含量比乙組的抗體含量高
3.(2022·湖北·模擬預測)研究人員最近發現病原體感染機體會導致白色脂肪組織中儲存大量記憶T細胞,在機體受到再次感染時可以發起快速強力的記憶應答反應,這表明白色脂肪組織除了儲存能量,還是機體免疫防御的重要組成部分。下圖是研究人員進行的實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
A.刺激實驗鼠的抗原1與抗原2應該是同一種類似的抗原
B.僅圖示實驗還不足以證明移植脂肪組織中有記憶T細胞
C.鼠體內細胞毒性T細胞可由之前的細胞毒性T細胞或記憶T細胞增殖分化而來
D.實驗鼠B在接受白色脂肪組織移植之前應接種抗原1處理
4.(2022·廣東深圳·模擬預測)將某種小鼠分成兩組,甲組小鼠自體植皮,乙組小鼠異種植皮。3天后,將乙組小鼠分為A、B二組,A組小鼠每天注射生理鹽水,B組小鼠每天注射一定濃度的環孢素A,每天檢測植皮的成活率,結果如下圖所示,下列分析錯誤的是(  )
A.甲組實驗結果說明自體植皮不發生免疫排斥反應
B.異種植皮一段時間后植皮成活率才開始下降,與特異性免疫的產生需要一定時間有關
C.導致A組和B組小鼠植皮成活率下降的免疫方式主要是細胞免疫
D.A、B組實驗結果說明,一定濃度的環孢素A能增強免疫排斥反應
5.(2022·山東·一模)C48/80是一種可激活吞噬細胞的聚合物。為了研究C48/80對小鼠注射不同濃度H7N9疫苗免疫效果的影響,某小組進行了相關實驗,結果如表所示(血清抗體水平和小鼠存活率為一個月后再次注射H7N9疫苗檢測得出)。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
組別 疫苗劑量( g) 是否添加C48/80 血清抗體水平 小鼠存活率(%)
1 1.5 添加 13 100
2 1.5 未添加 11.3 100
3 0.15 添加 11.3 87.5
4 0.15 未添加 9.67 50
5 0 添加 6.0 0
A.實驗小鼠只要健康性別一致、具有一定的數量即可
B.注射H7N9疫苗劑量越大產生的抗體越多存活率也越高
C.第5組抗體水平低是因為該組小鼠產生抗體的漿細胞數量少
D.2和3組比較說明,添加C48/80不能提高抗體水平和存活率
6.(2022·山東·模擬預測)人偏肺病毒(hMPV)是新發現的一種呼吸道致病病毒,會使患者出現咳嗽、呼吸困難等癥狀。醫學工作者為探究藥物A對該病的治療作用,將生理狀況相同的健康小鼠均分為兩組,先用相同量的hMPV感染兩組小鼠,然后甲組注射生理鹽水,乙組注射等量的藥物A溶液。一段時間后測得兩組小鼠體內抗體、巨噬細胞和細胞毒性T細胞增加的相對濃度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hMPV入侵機體后,細胞毒性T細胞、巨噬細胞等淋巴細胞均能抵御病毒
B.藥物A能顯著提高巨噬細胞的數量,從而增強機體的第一道防線
C.藥物A也能夠提高抗體的數量,該抗體能夠特異性地識別hMPV
D.細胞毒性T細胞可直接結合病毒并進行清除,但藥物A不能提高其數量
7.(2021·浙江杭州·二模)為研究大鼠皮膚移植后影響皮膚存活率的因素,某科研小組設計了如下實驗。已知相同品系移植不會出現免疫排斥,X射線可破壞骨髓和血液中的淋巴細胞。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組別 處理 移植重建 移植
甲組 (A品系大鼠) 假性手術后,X射線處理 A品系骨髓 B品系大鼠皮膚
乙組 (A品系大鼠) 胸腺切除后,X射線處理 A品系骨髓 B品系大鼠皮膚
丙組 (A品系大鼠) 胸腺切除后,X射線處理 A品系成熟T淋巴細胞 B品系大鼠皮膚
丁組 (A品系大鼠) 胸腺切除后,X射線處理 A品系成熟B淋巴細胞 B品系大鼠皮膚
A.實驗可證明大鼠體內參與排異反應的淋巴細胞及免疫應答類型
B.甲、乙、丙三組實驗可證明胸腺是T淋巴細胞發育成熟的器官
C.實驗結束時出現免疫排斥反應的是甲組和丙組,皮膚成活率隨時間下降
D.T淋巴細胞通過識別皮膚細胞上的抗原-MHC復合體受體發揮細胞免疫作用
8.(2021·浙江·高三階段練習)欲進行特異性細胞免疫方面的探究實驗,請根據以下提供的實驗材料,以移植腎的存活率為測量指標,提出實驗思路,預測實驗結果并進行分析。
材料與用具:切除胸腺的A系實驗狗(受體)若干只,未切除胸腺的A系實驗狗(受體)若干只,B系實驗狗(供體)若干只。
(要求與說明:手術具體過程不作要求,移植存活率是指一定時間后,在受體中存活的器官占總該器官移植數的百分比)
回答下列問題:
(1)實驗思路:
①實驗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對照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述兩組,每組含若干只實驗狗。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將所得數據進行分析和處理。
(2)預測實驗結果(以柱形圖形式表示實驗結果,至少測定3次)。
(3)分析討論
①切除胸腺的實驗狗呈現相關實驗結果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影響移植器官存活的是免疫排斥,可以用__________的手段獲得適合人體移植的異體器官,減弱或消除排斥反應。
③對移植器官失活后的小狗再次進行相關器官移植后,器官存活時間將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2022·湖北·荊州中學模擬預測)接種新冠疫苗是阻斷新冠病毒流行的主要手段之一。經研究表明,在接種第二針疫苗6個月之后,抗體濃度逐漸降低至保護濃度之下,應及時接種加強針。若提早或者延遲接種加強針(如提早或延遲3個月),都會降低疫苗的效果。疫苗效果以抗體濃度為指標。為了驗證上述觀點,請完善實驗思路,并進行分析和討論。實驗材料和試劑:若干剛完成第二針疫苗注射的相同日齡和性別的健康大鼠、新冠疫苗加強針。(要求與說明:抗體濃度檢測具體方法不做要求;不考慮注射操作對實驗結果的影響。)
回答下列問題:
(1)完善實驗思路:
①將剛完成第二針疫苗注射的相同日齡和性別的健康大鼠隨機均分為4組,分別編號A~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A組為對照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每隔一段時間跟蹤測定各組的抗體濃度變化。
④對實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
(2)分析與討論:
過早或者延遲注射加強針對抗體濃度的提升效果都不明顯,過早注射可能是由于體內抗體濃度較高,疫苗(抗原)被抗體大量結合,刺激B淋巴細胞(或者刺激記憶B細胞)的概率會下降。而延遲注射效果不明顯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022年3月11日,國家衛健委印發《新冠病毒抗原檢測應用方案(試行)》,增加新冠抗原自檢試劑盒作為核酸檢測的補充手段。抗原檢測采用雙抗體夾心法,其原理如下圖。樣品孔處滴加鼻拭子提取液,結合墊處含有足量的、可移動的、與膠體金結合的抗體1,T處固定有抗體2,抗體1和抗體2與新冠病毒表面同一抗原N蛋白的不同位點發生特異性結合,呈紅色。C處固定有抗體1的抗體,與抗體1結合也呈紅色。
檢測過程中反復進行了抗原-抗體的特異性結合,若檢測結果為陽性,則過程中此特異性結合共發生_____次。若待測樣本中不含新冠病毒,顯色結果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結果為陰性。
10.(2022·浙江溫州·模擬預測)腫瘤細胞能通過抑制宿主免疫系統,逃避機體免疫系統的攻擊,其中逃逸的機制之一是腫瘤細胞的膜蛋白PD-L1與T細胞表面的受體PD-1特異性結合,導致T細胞功能被抑制,從而無法殺傷腫瘤細胞。研究表明,只要使PD-1和PD-L1不結合,就能讓T細胞得以保持活性,對腫瘤細胞產生殺傷作用。欲探究紫杉醇和PD-1抗體聯合治療對乳腺癌小鼠抗腫瘤治療的效果,請根據以下提供的實驗材料與用具,完善實驗思路,設計實驗結果記錄表,并進行分析與討論。
實驗材料:乳腺癌細胞,A品系小鼠(免疫缺陷,對致癌物質敏感),PD-1抗體,紫杉醇,細胞培養液等。
(說明:對動物的手術過程與藥物的具體注射劑量不做要求)
(1)完善實驗思路:
①將乳腺癌細胞用細胞培養液制成細胞懸液,對A品系小鼠進行皮下注射,大約1周后成瘤(成瘤率為100%)。成瘤后每3天測量腫瘤直徑1次,在腫瘤直徑約為3~5 mm時開始治療。
②實驗組1:用紫杉醇注射液對乳腺癌小鼠進行腹腔注射,每3天1次;
實驗組2:用PD-1抗體對乳腺癌小鼠進行腹腔注射,每3天1次;
實驗組3:用PD-1抗體和紫杉醇對乳腺癌小鼠進行腹腔注射,每3天1次;
對照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在相同且適宜條件下飼養小鼠,成瘤第15天后,殺死小鼠,分離腫瘤,測量腫瘤質量并記錄。
④對上述所得的實驗數據進行分析與處理。
(2)設計用于記錄實驗結果的表格。
(3)分析與討論:
①對A品系小鼠皮下注射乳腺癌細胞能夠成瘤,則說明乳腺癌細胞具有______________。
②最初用于研究和臨床試驗的紫杉醇都是從紅豆杉樹皮中提取,紫杉醇是紅豆杉產生的一種_____________產物,是常用的化療藥物。但它在一定程度上破壞免疫系統,為了驗證該結論,實驗思路中還需要增加檢測指標,如淋巴細胞的數量和____________________等物質的含量等。
③實驗結果表明聯合用藥的效果最好,可能是通過加強細胞毒性T細胞功能從而提高抗腫瘤療效,PD-1抗體作為免疫療法的原理是阻斷了_______________的結合過程。結合所學知識,推測_________________也可作為免疫療法的藥物。
同類題練習參考答案
1.B 【解析】根據實驗一可知,放射線能破壞小鼠的免疫系統,A正確;根據實驗二,在注射T細胞后,小鼠體內檢測不到抗體,說明T細胞不需要抗體即可發揮免疫作用,B錯誤;根據實驗三,B細胞的免疫功能可能是通過抗體實現的,C正確;根據實驗四,同時注射T細胞和B細胞,免疫系統正常,有大量抗體產生,說明T細胞制約著某些抗體的產生,并且機體的免疫功能需要T細胞和B細胞共同作用,D正確。故選B。
2.D 【解析】分析題意可知,該實驗的目的是驗證抑制性T細胞是否具有抑制同種抗原體液免疫的功能,實驗的自變量為是有無抑制性T細胞,因變量為抗體含量。實驗的目的是驗證抑制性T細胞是否具有抑制同種抗原體液免疫的功能,為保證抗原相同,刺激機體產生免疫反應的綿羊細胞R,應取自于同一個體,A正確;甲組注入抑制性T細胞和相應記憶細胞,乙組注入相應記憶細胞,甲、乙形成對照,自變量是有無抑制性T細胞,B正確;注射綿羊細胞R后,為保證單一變量同時保證抗體分泌,應飼養一段相同的時間測定抗體含量,C正確;因為甲組由抑制性T細胞會抑制同種抗原的體液免疫,所以甲組抗體含量比乙組低,D錯誤。故選D。
3.D 【解析】據圖分析,實驗鼠A注射抗原,發生免疫反應,產生的記憶T細胞會儲存在脂肪組織中。將脂肪組織移植到實驗鼠B中,當其感染病原體時會發生二次免疫反應,因而不患病。分析題意可知,本實驗目的應是驗證“機體受到再次感染時可以發起快速強力的記憶應答反應”,且據圖可知,實驗鼠A注射了抗原1,使得脂肪組織中含有記憶細胞,將記憶細胞移植到實驗鼠B,當注射抗原2,不患病,說明記憶細胞也能識別抗原2,即抗原1與抗原2應該是同一種抗原,A正確;由于缺乏對照實驗,僅圖示實驗還不足以證明移植脂肪組織中有記憶T細胞,B正確;在細胞免疫過程中,細胞毒性T細胞是由之前的細胞毒性T細胞(初次免疫和二次免疫中)或記憶T細胞(二次免疫)增殖分化而來,C正確;若在接受白色脂肪組織移植之前對實驗鼠B進行抗原1的接種試驗,則其體內會產生相應的抗體和記憶細胞,無法驗證白色細胞的作用,故為了排除自身抗原抗體的影響,接受白色脂肪組織移植前的實驗鼠B應檢測體內是否含有相應的抗原抗體,形成前后對照,D錯誤。故選D。
4.D 【解析】科學實驗遵循的原則有控制單一變量原則、等量原則和對照原則等。題中植皮的實驗主要與細胞免疫有關。圖中甲組小鼠自體植皮成活率都是100%,說明自體移植不產生免疫排斥反應;A組異種植皮注射生理鹽水與B組形成對照,8天后成活率開始降低,12天全部死亡,而B組異種植皮注射環孢素A,10天后成活率開始降低,12天成活率是20%,說明環孢素A能降低異體植皮的免疫排斥。甲組小鼠自體植皮,成活率100%,說明不發生免疫排斥反應,A正確;由曲線可知,異種植皮一段時間后植皮成活率才開始下降,這與特異性免疫的產生需要一定時間有關,B正確;免疫排斥主要是細胞免疫的結果,C正確;由A、B組實驗證明,環孢霉素A能提高植皮存活率,主要是環孢素A能減弱免疫應答,提高人體器官移植的存活率,D錯誤。故選D。
5.C 【解析】實驗目的是研究C48/80對小鼠注射不同濃度H7N9疫苗免疫效果的影響,所以實驗自變量是是否添加了C48/80和不同濃度的H7N9,因變量是小鼠的免疫效果,以抗體濃度和小鼠存活率作為指標;5組沒有注射H7N9疫苗。對實驗小鼠的要求是生長狀況一致,身體健康、體重相當、生長期相同、性別一致,并有一定的數量,A錯誤;在一定范圍內,注射的疫苗劑量越大,抗體越多,超過1.5μg后,產生的抗體量不能判斷,B錯誤;第5組抗體水平低是因為該組沒有注射疫苗,為初次免疫,產生抗體的漿細胞數量少,C正確;1組和2組,3組和4組比較,C48/80的添加可增加抗體水平,第2組和第3組實驗有兩個變量,不能進行比較,D錯誤。故選C。
6.C 【解析】免疫系統:①免疫器官:骨髓、胸腺等。②免疫細胞:樹突狀細胞、巨噬細胞、淋巴細胞。其中B細胞在骨髓中成熟、T細胞在胸腺中成熟。③免疫活性物質:抗體、細胞因子、溶菌酶。免疫系統三大功能:①免疫防御,針對外來抗原性異物,如各種病原體。②免疫自穩,清除衰老或損傷的細胞。③免疫監視,識別和清除突變的細胞,防止腫瘤發生。hMPV入侵機體后,細胞毒性T細胞、巨噬細胞等免疫細胞均能抵御病毒,但是巨噬細胞不屬于淋巴細胞,A錯誤;通過圖中甲、乙兩組巨噬細胞數據的比較,可以發現藥物A能顯著提高巨噬細胞的數量,但是巨噬細胞不屬于機體的第一道防線,屬于第二道防線,B錯誤;
C、通過圖中甲、乙兩組抗體數據的比較,可以發現藥物A能提高抗體的數量,而且該抗體能夠特異性地識別hMPV,C正確;通過圖中甲、乙兩組細胞毒性T細胞數據的比較,可以發現藥物A不能提高細胞毒性T細胞的數量,在細胞免疫中,細胞毒性T細胞可以與被病毒入侵的宿主細胞密切接觸,使這些細胞裂解死亡,暴露出病原體,但細胞毒性T細胞不能直接與病毒結合,D錯誤。故選C。
7.D 【解析】排斥反應指移植器官作為“非己”成分被免疫系統識別、破壞和清除的免疫反應。通過實驗能證明大鼠體內參與排異反應的淋巴細胞是T淋巴細胞,主要通過細胞免疫發揮作用,A正確;甲組不切除胸腺,X射線處理后移植A品系骨髓,可進行細胞免疫,乙組、丙組切除胸腺,X射線處理后移植A品系骨髓,不能發揮細胞免疫,說明沒有胸腺不能產生成熟的T淋巴細胞,但移植A品系成熟T淋巴細胞可發揮細胞免疫,故通過甲、乙、丙三組實驗可以證明胸腺是T淋巴細胞的發育成熟的器官,B正確;甲組移植的是骨髓,可增殖分化出T淋巴細胞,丙組移植的是A品系成熟T淋巴細胞,實驗結束出現排斥反應的是甲組和丙組,同時,皮膚成活率是隨時間下降的,C正確;T淋巴細胞增殖分化形成細胞毒性T細胞,細胞毒性T細胞識別皮膚細胞上的抗原-MHC復合體受體,裂解靶細胞,發揮細胞免疫作用,D錯誤。故選D。
8.(1)實驗組:取B系狗的腎移植到切除胸腺的A系實驗狗中。 對照組:取B系狗的腎移植到未切除胸腺的A系實驗狗中。 將上述兩組實驗狗飼養,每隔一定時間測定腎的存活情況,計算存活率。
(2)
(3)①切除胸腺的狗體內無法分化出成熟T淋巴細胞,細胞免疫削弱,器官排斥減弱
②基因敲除 ③縮短 受體狗體內已存在相關的記憶T細胞和細胞毒性T細胞
【解析】移植器官與細胞免疫中的T細胞密切相關,而T細胞的成熟場所為胸腺,故實驗的自變量為胸腺的有無,另外實驗必須遵守的原則:①設置對照原則;②單一變量原則;③平行重復原則。
(1)實驗思路:據給與的材料用具,并結合實驗設計的變量原則可知,該實驗的自變量為胸腺的有無,且實驗過程應為器官移植,故可設計實驗如下:
①實驗組:取B系狗的腎移植到切除胸腺的A系實驗狗中;對照組:取B系狗的腎移植到未切除胸腺的A系實驗狗中。(單一變量且無關變量一致)
上述兩組,每組含若干只實驗狗。(平行重復)
②將上述兩組實驗狗飼養,每隔一定時間測定腎的存活情況,計算存活率。
③將所得數據進行分析和處理。
(2)因實驗組的胸腺被切除,而對照組的胸腺未被切除,故實驗組的免疫排斥反應較弱,測量開始腎的成活率較高,且隨時間延長,兩組的成活率均降低。故可繪制柱形圖如下:
(3)①胸腺是T細胞成熟的場所,實驗組切除胸腺的狗體內無法分化出成熟T淋巴細胞,細胞免疫削弱,器官排斥減弱,故呈現相關實驗結果。
②為獲得適合人體移植的異體器官,減弱或消除排斥反應,可通過基因敲除等途徑實現。
③對移植器官失活后的小狗再次進行相關器官移植后,因受體狗體內已存在相關的記憶T細胞和細胞毒性T細胞,故器官存活時間將縮短。
9. (1)測定各組的抗體濃度,取平均值 B組3個月后注射加強針,C組6個月后注射加強針,D組9個月后注射加強針
(2)由于注射的太遲,體內部分記憶B淋巴細胞已經凋亡
(3)3 只有C處出現紅色
【解析】本實驗的自變量為疫苗加強針接種間隔時間,因變量是相應抗體濃度。若加強針注射的太早,體內抗體濃度較高,疫苗(抗原)被抗體大量結合,刺激B淋巴細胞(或者刺激記憶B細胞)的概率下降,疫苗效果下降;若加強針注射的太遲,體內部分記憶B淋巴細胞已經凋亡,疫苗效果下降。
(1)本實驗的實驗目的是驗證在接種第二針疫苗6個月之后,抗體濃度逐漸降低至保護濃度之下,應及時接種加強針,若提早或者延遲接種加強針,都會降低疫苗的效果。而疫苗效果用抗體濃度為指標。實驗思路:①將完成第二針疫苗注射的相同日齡和性別的健康大鼠隨機均分為4組,分別編號A-D,測定各組的抗體濃度,取平均值。②A組為對照組,B、C、D組要設置不同的注射時間,B組3個月后注射加強針,C組6個月后注射加強針(即正常接種),D組9個月后注射加強針。③每隔一段時間跟蹤測定各組的抗體濃度變化。④對實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
(2)若加強針注射的太遲,體內部分記憶B淋巴細胞已經凋亡,疫苗效果下降。
(3)若檢測結果為陽性,則新冠病毒表面抗原N蛋白的結合位點會先與結合墊處的可移動抗體1結合,隨著抗體1移動到T線處,新冠病毒表面同一抗原N蛋白的不同位點在T線處與抗體2結合,呈紅色,結合墊處未于新冠病毒表面抗原N蛋白結合的抗體1在移動到C線處會與抗體1的抗體結合,也呈紅色。因此抗原與抗體的特異性結合共發生了三次。若待測樣本中不含新冠病毒,則T線處的抗體2不能與新冠病毒表面抗原N蛋白結合,不會顯示紅色,只有結合墊處的抗體1與C線處的抗體1的抗體結合,顯示紅色。因此若只有C處出現紅色,則說明結果為陰性。
10.(1)用細胞培養液(或生理鹽水)對乳腺癌小鼠進行腹腔注射,每3天1次
(2)探究紫杉醇和PD-1抗體聯合治療對乳腺癌小鼠抗腫瘤治療的效果記錄表
組別 腫瘤直徑(mm) 腫瘤質量 (g)
第0天 (前測) 第3天 第6天 第9天 第12天 第15天
A(實驗1)
B(實驗2)
C(實驗3)
D(對照組)
(3)異體致瘤性 次生代謝 抗體、白細胞介素-2等 PD-1和PD-L1 PD-L1抗體
【解析】腫瘤細胞的膜蛋白PD-L1蛋白與T細胞膜上的PD-1受體結合后,導致T細胞功能被抑制,從而無法殺傷腫瘤細胞。因此能使腫瘤細胞逃過T細胞的攻擊,故研發與PD-L1蛋白結合的抗體可阻止PD-L1蛋白與T細胞膜上的PD-1受體結合,使T細胞能識別癌細胞,因此能有助于腫瘤的防治。
(1)該實驗的目的是探究紫杉醇和PD-1抗體聯合治療對乳腺癌小鼠抗腫瘤治療的效果,因此自變量是給乳腺癌小鼠注射的藥物種類,實驗組是給乳腺癌小鼠分別注射紫杉醇、PD-1抗體、PD-1抗體和紫杉醇,則對照組應給乳腺癌小鼠注射等量生理鹽水,其它操作與實驗組相同,因此對照組應用細胞培養液(或生理鹽水)對乳腺癌小鼠進行腹腔注射,每3天1次。
(2)該實驗的因變量為腫瘤的大小變化,可通過腫瘤直徑或腫瘤質量來表示,因此用于記錄實驗結果的表格為:探究紫杉醇和PD-1抗體聯合治療對乳腺癌小鼠抗腫瘤治療的效果記錄表:
組別 腫瘤直徑(mm) 腫瘤質量 (g)
第0天 (前測) 第3天 第6天 第9天 第12天 第15天
A(實驗1)
B(實驗2)
C(實驗3)
D(對照組)
(3)①對A品系小鼠皮下注射乳腺癌細胞能夠成瘤,則說明乳腺癌細胞具有異體致瘤性,即能在異體能生存和繁殖。
②次生代謝產物是由次生代謝產生的一類細胞生命活動或植物生長發育正常運行的非必需的小分子有機化合物。紫杉醇是紅豆杉屬植物產生的一種復雜的次生代謝產物,是常用的化療藥物。紫杉醇在一定程度上破壞免疫系統,由于免疫系統的功能與免疫細胞的數量和免疫活性物質的含量有關,因此為了驗證該結論,可以檢測淋巴細胞的數量和抗體、白細胞介素-2等物質的含量等。
③PD-1抗體能與PD-1發生特異性結合,從而阻斷了PD-1和PD-L1的特異性結合,使T淋巴細胞保持較高活性,能夠識別腫瘤細胞并起殺傷作用,因此PD-L1抗體也可作為免疫療法的藥物。
答案第1頁,共2頁
16 / 16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青阳县| 高邑县| 克什克腾旗| 应用必备| 甘洛县| 江北区| 勃利县| 龙南县| 珲春市| 广丰县| 商都县| 玛沁县| 竹北市| 镇巴县| 长寿区| 油尖旺区| 罗源县| 从化市| 中超| 海城市| 修武县| 永嘉县| 青浦区| 阜宁县| 乌拉特中旗| 壤塘县| 荣昌县| 南乐县| 淮北市| 永靖县| 五指山市| 黔南| 安福县| 曲靖市| 花莲县| 扎兰屯市| 隆化县| 类乌齐县| 信宜市| 仪陇县| 重庆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