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微生物的分離和計數易錯歸因對微生物分離的方法原理、操作注意事項等掌握不全面;對微生物計數的方法原理、計算公式理解不到位等。典型易錯題例1(2022·遼寧·建平縣實驗中學模擬預測)酵母的蛋白含量高,可用作飼料蛋白,且有些酵母能利用工業廢甲醇作為碳源進行繁殖,既可減少污染,又可降低成本。研究人員擬從土壤中分離該類酵母并大量培養,操作流程如下圖。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注:25×16型血細胞計數板,表示計數室中有25個中格,每個中格又分成16個小格。)A.取步驟②中不同梯度的稀釋液加入標記好的無菌培養皿中,在步驟③中將溫度約70℃的培養基倒入培養皿混勻B.只有③過程中使用的培養基需以甲醇作為唯一的碳源C.⑤過程擴大培養時需要保證充足的營養并營造無氧環境D.將發酵液稀釋1000倍后,用25×16(1mm×1mm×0.1mm)血細胞計數板計數5個中格中的細胞數為60個,則發酵液中每毫升有3×109個細胞【答案】D【解析】分離某種微生物的原理:選擇適合于待分離微生物的生長條件,如營養,酸堿度,溫度和氧等要求或加入某種抑制物質造成只利于該微生物生長,而抑制其他微生物生長的環境,從而淘汰一些不需要的微生物。平板澆注分離是將少量的菌液與融化的固體培養基充分混合均勻后倒入培養皿,所以溫度過高使微生物失活,溫度過低培養基又易成固態,因而選擇50°C左右的培養基倒入培養皿混勻,A錯誤;③是進行選擇培養,需要以甲醇作為唯一的碳源,將分解甲醇的酵母篩選出來,⑤擴大培養時也需要以甲醇作為唯一的碳源,不是只有③過程,B錯誤;酵母是兼性厭氧型真菌,在有氧條件下可大量繁殖,酵母擴大培養時,需保證充足的營養和氧氣等條件,C錯誤;已知血細胞計數板的規格為25×16(1mm×1mm×0.1mm),若5個中格中的細胞數為60個,則可得公式60÷(5×16)×400×10000×1000=3×109,D正確。故選D。例2(2022·湖南岳陽·一模)在農業生產研究上,常需要進行微生物的分離和計數。(1)下表為兩種微生物的培養基配方:A組KH2PO4 Na2HPO4 MgSO4·7H2O 葡萄糖 尿素 瓊脂1.4g 2.1g 0.2g 10.0g 1.0g 15.0gB組纖維素粉 NaNO3 Na2HPO4·7H2O KH2PO4 MgSO4·7H2O KCl 酵母膏 水解 酪素5g 1g 1.2g 0.9g 0.5g 0.5g 0.5g 0.5g注:上述兩種培養基中的物質溶解后,均用蒸餾水定容至1000mL。①雖然各種培養基的具體配方不同,但一般都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從功能上來看,上述兩種培養基均屬于________培養基。根據配方判斷兩培養基的作用分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如圖是某同學采用的接種微生物的方法,請回答下列問題:①本實驗采用的接種微生物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法,把聚集的菌種逐步稀釋分散到培養基的表面,為達到這一目的,操作上應注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2項)。②三位同學用稀釋涂布平板法測定同一土壤樣品中細菌數量,在對應稀釋倍數為106的稀釋液中各取0.1mL涂平板,得到以下統計結果:甲同學涂布了兩個平板,統計的菌落數是236和260,取平均值248;乙同學涂布了三個平板,統計的菌落數是209、240和250,取平均值233;丙同學涂布了三個平板,統計的菌落數是21、212和256,取平均值163;在三位同學的統計中,______同學的統計是正確的,據此計算,每克土壤樣品中含細菌______________個。【答案】(1)① 水、無機鹽、碳源、氮源 ②選擇培養基 分離尿素分解菌;分離纖維素分解菌(2) ①平板劃線法 每次劃線前要灼燒接種環;冷卻后從上一次劃線的末端開始劃線 ②乙 2.33×109【解析】配制以尿素為唯一氮源的培養基,能夠生長的細菌就是能分解尿素的細菌;分解尿素的細菌能合成脲酶將尿素分解成氨,氨會使培養基的堿性增強,在以尿素為唯一氮源的培養基中加入酚紅指示劑,若指示劑變紅,可確定該種細菌能夠分解尿素。為了保證稀釋涂布平板法統計菌落數目的結果準確,一般選擇菌落數在30~300的平板進行計數。(1)①雖然各種培養基的具體配方不同,但一般都含有水、無機鹽、碳源、氮源。②據題表中的培養基的配方分析,A組中的氮源為尿素,應該是篩選尿素分解菌的選擇培養基。B組中的碳源是纖維素,應該是篩選纖維素分解菌的選擇培養基。(2)①據圖分析,圖示表示平板劃線法接種,是把聚集的菌種逐步稀釋到培養基的表面,操作上應注意每次劃線前接種環要灼燒;冷卻后從上一次劃線的末端開始劃線。②在進行平板菌落計數時,應選擇菌落數在30~300之間的平板進行計數,同時為避免誤差應選擇至少3個或3個以上的平板進行計數并取平均值,因此乙同學的統計結果是正確的。每克土壤樣品中含細菌為(C/V)×M=平板上菌落數的平均值÷體積×稀釋倍數=233÷0.1×106=2.33×109。解題技巧1.分離微生物的原理與措施(1)原理:自然環境中的微生物是混雜在一起的,因此分離獲得純培養物應首先采用的方法是將單個的細胞與其他細胞分離,再給細胞提供合適的營養和條件,使其生長成為可見的群體。(2)常用措施:①接種過程中盡量使細胞分散開來,如平板劃線法、稀釋涂布平板法。②通過選擇培養基來抑制不需要的微生物的生長,促進所需微生物的生長。2.選擇培養基四種常見制備方法或實例3.微生物常用計數的方法(1)活菌計數法(常用的是稀釋涂布平板法):①原理:當樣品的稀釋度足夠高時,培養基表面生長的一個菌落,來源于樣品稀釋液中的一個活菌,通過統計平板上的菌落數,就能推測出樣品中大約含有多少個活菌。②操作:設置重復組,增強實驗的說服力與準確性。將待測樣品經一系列10倍稀釋,選擇三個稀釋度的菌液,分別取0.1mL接種到已制備好的平板上,然后用無菌涂布器將菌液涂布于整個平板表面,放在適宜的溫度下培養,計算菌落數。為使結果接近真實值,可將同一稀釋度的樣液加到三個或三個以上的平板上,經涂布、培養,計算出菌落平均數。③計算公式:每克樣品中的細菌數=(C/V)×M,其中C代表某一稀釋度下平板上生長的平均菌落數,V代表涂布平板時所用的稀釋液的體積(mL),M代表稀釋倍數。④注意事項:a、為了保證結果準確,一般選擇菌落數為30~300個的平板進行計數,若設置的重復組中結果相差太遠,意味著操作有誤,需重新實驗。b、此種方法統計的菌落數往往比活菌的實際數目低。這是因為當兩個或多個細胞連在一起時,平板上觀察到的只是一個菌落。(2)顯微鏡直接計數法:①原理:利用特定細菌計數板或血細胞計數板,在顯微鏡下計算一定容積的樣品中微生物的數量。②操作:用血細胞計數板計數。計數板是一塊特制的載玻片,上面有一個特定面積(1mm2)和高(0.1mm)的計數室,在1mm2的面積里又被劃分成25個(或16個)中格,每個中格進一步劃分成16個(或25個)小格,但計數室都是由400個小格組成的。將清潔干燥的計數板蓋上蓋玻片,再將稀釋的樣品滴在計數板上,稍等片刻,待細菌全部沉降到計數室底部再在顯微鏡下統計4~5個中格中的細菌數,并求出每個小格所含細菌的平均數,再按公式求出每毫升樣品中所含的細菌數。③計算公式:每毫升原液所含細菌數=每小格平均細菌數×400×10000×稀釋倍數。④注意事項:不能區分死菌與活菌。同類題練習1.(2022·四川·鹽亭中學一模)利用微生物分解纖維素對廢棄物污染的減輕和作物秸稈再利用具有重要意義。某興趣小組從富含纖維素的土壤中取樣,加入選擇培養基中進行振蕩培養,之后接種于鑒別培養基上進行培養,篩選出能夠分解纖維素的微生物。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選擇培養的目的是促進纖維素分解菌生長,抑制其他微生物的生長B.振蕩培養可以增加溶解氧量,促進微生物對營養物質的充分接觸和利用C.鑒別培養基上涂布接種時,將1mL菌液滴到培養基表面再用涂布器涂布均勻D.加入剛果紅的鑒別培養基上出現透明圈的菌落,可能是能夠分解纖維素的微生物2.(2022·湖北武漢·模擬預測)為了從反芻動物的瘤胃中分離出能分解尿素的微生物,某興趣小組設計了如下實驗流程。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為創造無氧環境,可采用穿刺接種法B.該實驗使用的固體培養基是選擇培養基C.細菌能分解尿素,是因為它們能合成脲酶D.脲酶將尿素分解為氨和CO2,會使培養基pH降低3.(2022·遼寧沈陽·三模)剛果紅是一種染料,可與纖維素反應形成紅色復合物,但不會與纖維素水解產物發生反應。研究人員利用該原理從土壤中分離纖維素分解菌并計數,培養結果如下圖所示。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剛果紅培養基以纖維素為唯一碳源B.將菌液分散在培養基表面用平板劃線法C.圖中菌落丁分解纖維素的能力最強D.用顯微鏡直接計數統計的結果往往比活菌實際數目多4.(2022·天津·模擬預測)如圖是研究人員從紅棕壤中篩選高效分解尿素細菌的示意圖,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A.步驟③純化分解尿素細菌的原理是將聚集的細菌分散,可以獲得單細胞菌落B.在配制步驟②、③的培養基時;高壓蒸汽滅菌后還需調pHC.步驟③中需要配制含酚紅的選擇性培養基進行篩選D.步驟③采用稀釋涂布平板法接種,并需向牛肉膏蛋白胨培養基中加入尿素5.(2022·江蘇泰州·模擬預測)幽門螺桿菌(含有脲酶)感染是急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潰瘍的主要致病因素。在患者體內采集樣本并制成菌液后,進行分離培養。下列有關敘述不正確的是( )A.分離純化幽門螺桿菌時應使用以尿素為唯一氮源的培養基B.鑒別幽門螺桿菌時應在培養基中加入酚紅指示劑和緩沖物質C.可用牛肉膏蛋白胨培養基作對照證明選擇培養基的選擇作用D.可采用稀釋涂布平板法對幽門螺桿菌進行分離和計數6.(2021·遼寧丹東·一模)下圖所示為分離某種以尿素為氮源的細菌實驗過程,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土樣從有哺乳動物尿液的地方取,獲得目的菌種幾率很高B.為驗證尿素固體培養基具有選擇作用,可用牛肉膏蛋白胨固體培養基作對照C.將實驗組和對照組37℃恒溫培養24至48h時,需將平板倒置D.在尿素固體培養基上生長的細菌都是以尿素為氮源的細菌7.(2021·山東淄博·一模)某生物興趣小組嘗試對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細菌進行分離并計數,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A.制備選擇培養基時,需加入尿素、瓊脂、葡萄糖、硝酸鹽等物質B.用活菌計數法統計結果,活菌的實際數目往往比統計的菌落數低C.脲酶將尿素分解成氨使培養基的pH降低,加入酚紅指示劑后變紅D.每克樣品中的菌株數=(C÷V)×M,C為某一稀釋度下平板上的平均菌落數8.(2022·江蘇·模擬預測)新疆的“生命營養液”是以多種天然食材為原料發酵而成。為從中分離到紅曲菌(真菌),現用無菌水將其稀釋成濃度為10-1g/mL、10-2g/mL、10-3g/mL的懸液,分別取0.1mL稀釋液涂布于含有氯霉素和四環素的PDA(馬鈴薯葡萄糖瓊脂)平板上,制備3個平行組。然后將PDA平板置于恒溫培養箱培養,并連續7天統計平板上的菌落數。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制備PDA培養基時,先高壓蒸汽滅菌2~3h,冷卻后再進行分裝B.計數時平板上菌落過于密集,可多做幾組平行組進行實驗統計C.恒溫培養前,需在培養皿底部標明組別、培養日期和稀釋度等D.可大幅度提高“生命營養液”中氯霉素和四環素含量以抑制雜菌9.(2022·重慶·二模)研究發現,土壤中某種微生物能降解石油。分離降解石油的菌株和探索其降解機制的實驗過程如圖所示?;卮鹣铝袉栴}:(1)該實驗所用的振蕩培養的培養基只能以石油作為唯一碳源,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這種培養基屬于___________培養基。(2)振蕩培養的細菌比靜置培養的細菌生長速度快,原因是振蕩培養能提高培養液中__________的含量,同時可使菌體與培養液充分接觸,提高______________的利用率。(3)若要測定活菌數量,可選用_________________法進行計數;若要測定培養液中微生物的菌體數,可在顯微鏡下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直接計數。(4)為探究石油的降解機制,將該菌種的培養液過濾離心,取上清液做圖乙所示實驗。該實驗的假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該實驗設計是否合理?_________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丙圖中3號試管中樣品液的稀釋倍數為_______倍,5號試管的結果表明每克土壤中的活菌數為___________。該實驗方法統計得到的結果往往會比實際活菌數目要________,因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2022·湖南·模擬預測)解磷菌是土壤中的一類功能微生物,通過自身分泌的有機酸和磷酸酶等代謝產物,能使土壤中難溶性或不溶性的磷轉化成易于被植物吸收利用的有效態磷。從土壤中分離純化解磷菌的步驟如下:(1)按規范流程配制蒙金娜無機磷(磷酸三鈣)培養基(見表格):計算、稱量、溶化和____________________后倒平板。從功能來看,此培養基屬于___________培養基,其中酵母膏中含有的主要營養物質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1種)。物質 葡萄糖 (NH4)2SO4 NaCl KCl FeSO4·7H2O MgSO4·7H2O質量/g 10 0.5 3 0.3 0.03 0.3物質 MnSO4·H2O CaCO3 酵母膏 磷酸三鈣 瓊脂 /質量/g 0.03 5 0.4 20 30(2)稱取土壤_________g,溶于9mL無菌水中,10倍稀釋法分別將梯度稀釋至10-1~10-6倍,可選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個稀釋倍數用移液槍吸取100μL土壤稀釋液涂布至上述培養基中,37℃培養5d。觀察出現解磷圈(透明圈)菌落的解磷圈直徑(D)、菌落直徑(d),以此初步確定菌株的解磷能力。已知接種的四個平板上的菌落數分別為215、236、312和254,每毫升土壤原液中的解磷菌活菌數約為2.35×108個,則土壤原液的稀釋倍數為__________倍。(3)從上述菌中找到解磷能力最強的菌進行擴大培養,并進行了磷酸酶的提取和分離,為了鑒定磷酸酶的分子純度可以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方法)。(4)將解磷能力最強菌重新接種振蕩培養的菌懸液1mL,與1mL LB甘油液體培養基(含質量分數為40%的甘油),在2mL保藏管內混勻(甘油最終質量分數為20%),標記好菌株名稱、日期,保存于______℃冰箱。同類題練習參考答案1.C 【解析】從土壤中分離纖維素分解菌的一般步驟是:土壤取樣、選擇培養、梯度稀釋、涂布培養和篩選菌株;篩選纖維素分解菌需要用以纖維素為唯一碳源的選擇培養基,纖維素分解菌可以用剛果紅染液進行鑒別,在培養基中加入剛果紅染液,在其菌落周圍會出現透明圈。選擇培養的原理是人為提供有利于目的菌生長的條件,同時抑制或阻止其他微生物的生長,因此選擇培養的目的是促進纖維素分解菌生長,抑制其他微生物的生長,A正確;振蕩培養可以增加溶解氧量,促進微生物對營養物質和氧氣的充分接觸和利用,B正確;鑒別培養基上涂布接種時,將0.1mL菌液滴到培養基表面再用涂布器涂布均勻,C錯誤;加入剛果紅的培養基上所出現的有透明圈的菌落,可能是分解纖維素的細菌或依賴剛果紅而生存的真菌繁殖而成,D正確。故選C。2.D【解析】穿刺接種法:用接種針取少許菌垂直穿刺于半固體培養基中進行培養,常用來接種厭氧菌、檢查細菌的運動性或保藏菌種。根據某微生物的特殊營養要求或其對某化學、物理因素的抗性而設計的培養基,稱為選擇培養基。穿刺接種法常用來接種厭氧菌,因此為創造無氧環境,可采用穿刺接種法,A正確;由圖可知,該實驗使用的固體培養基,目的是分離出能夠分解尿素的細菌,是典型的選擇培養基,B正確;細菌想要分解尿素,必然含有能夠分解尿素的酶,即細菌能合成脲酶,C正確;脲酶將尿素分解為氨和CO2,氨會使培養基堿性增強,pH升高,D錯誤。故選D。3.B【解析】分解纖維素的微生物的分離實驗的原理:①土壤中存在著大量纖維素分解酶,包括真菌、細菌和放線菌等,它們可以產生纖維素酶。纖維素酶是一種復合酶,可以把纖維素分解為纖維二糖,進一步分解為葡萄糖使微生物加以利用,故在用纖維素作為唯一碳源的培養基中,纖維素分解菌能夠很好地生長,其他微生物則不能生長。②在培養基中加入剛果紅,可與培養基中的纖維素形成紅色復合物,當纖維素被分解后,紅色復合物不能形成,培養基中會出現以纖維素分解菌為中心的透明圈,從而可篩選纖維素分解菌。該實驗的目的是從土壤中分離纖維素分解菌并計數,因此該剛果紅培養基應該以纖維素為唯一碳源,A正確;微生物常用的接種方法有平板劃線法和稀釋涂布平板法,稀釋涂布平板法可用于計數,平板劃線法不能用來計數,故將菌液分散在培養基表面應該用稀釋涂布平板法,B錯誤;有透明圈說明纖維素被纖維素酶催化降解,透明圈大小與纖維素酶的量與活性有關,透明圈越大,說明降解纖維素能力越強,由圖可知,菌落丁周圍的透明圈最大,說明其降解纖維素的能力最強,C正確;由于顯微鏡直接計數時統計的數據包括了已經死亡的細菌,所以其統計的結果往往比活菌實際數目多,D正確。故選B。4.A【解析】由于細菌分解在尿素的過程中合成脲酶,脲酶將尿素分解成氨,會使培養基堿性增強,pH升高,所以可以用檢測pH的變化的方法來判斷尿素是否被分解,可在培養基中加入酚紅指示劑,尿素被分解后產生氨,pH升高,指示劑變紅。步驟③是利用稀釋涂布平板法將聚集的細菌分散成單個,從而獲得單細胞菌落,A正確;制備培養基時,需要先調節pH,后進行高壓蒸汽滅菌,B錯誤;步驟③中含有酚紅指示劑的培養基是鑒別培養基,C錯誤;由于實驗目的是篩選高效分解尿素細菌,所以應該以尿素作為唯一的氮源,而不應該加入牛肉膏和蛋白胨,D錯誤,故選A。5.B【解析】脲酶可以將尿素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氨氣。分離純化細菌的方法:平板劃線法和稀釋涂布平板法。幽門螺桿菌可以合成脲酶,可以利用尿素,所以分離純化幽門螺桿菌時應使用以尿素為唯一氮源的培養基,A正確;由于幽門螺桿菌在分解尿素的過程中會合成脲酶,脲酶將尿素分解成氨,使培養基堿性增強,pH升高,所以可以用檢測pH的變化的方法來判斷尿素是否被分解,即在培養基中加入酚紅指示劑,尿素被分解后產生氨,pH升高,則該菌落周圍會出現紅色環帶,故鑒別幽門螺桿菌時應在培養基中加入酚紅指示劑,但不能加緩沖物質,B錯誤;為了證明選擇培養基的選擇作用,可用牛肉膏蛋白胨培養基做對照,牛肉膏蛋白胨培養基為普通培養基,不具有選擇性,如果牛肉膏蛋白胨培養基的菌落數大于選擇培養基,說明選擇培養基有選擇作用,C正確;稀釋涂布平板法可以用于微生物的分離和計數,因此對幽門螺桿菌進行分離和計數可才用稀釋涂布平板法,D正確。故選B。6.D【解析】分離某種以尿素為氮源的細菌實驗過程:土壤取樣→樣品的稀釋→將稀釋液涂布到以尿素為唯一氮源的培養基上→挑選能生長的菌落→鑒定。在含哺乳動物排泄物的土壤中有較多含脲酶的細菌,因此土樣從有哺乳動物排泄物的地方取,獲得目的菌種幾率很高,A正確;取不同稀釋倍數的土壤稀釋液各0.1mL,分別涂布于牛肉膏蛋白胨固體培養基、尿素固體培養基上,其中牛肉膏蛋白胨固體培養基是對照,B正確;將實驗組和對照組37℃恒溫培養24至48h時,需將平板倒置,C正確;在尿素固體培養基上生長的細菌大多數是以尿素為氮源的細菌,還有一些利用空氣中氮的微生物等,D錯誤。故選D。7.D【解析】分解尿素的細菌的鑒定細菌合成的脲酶將尿素分解成氨,氨會使培養基的堿性增強。在以尿素為唯一氮源的培養基中加入酚紅指示劑培養細菌,若指示劑變紅,可確定該種細菌能夠分解尿素。分離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細菌,培養基中要有尿素、瓊脂糖、葡萄糖,尿素給分解尿素的細菌提供氮源,不能加硝酸鹽,否則無法起到選擇出尿素分解菌的作用,A錯誤;用活菌計數法統計結果時,有的活菌在培養過程中會死亡,而有的菌落是由多個活菌共同形成的,故活菌的實際數目往往比統計的菌落數高,B錯誤;脲酶將尿素分解成氨使培養基的pH增加,加入酚紅指示劑后變紅,C錯誤;每克樣品中的菌株數=(C÷V)×M,其中C代表某一稀釋度下平板上生長的平均菌落數,V代表涂布平板時所用的稀釋液的體積(mL),M代表稀釋倍數,D正確。故選D。8.C【解析】制備PDA培養基時,要先分裝再高壓蒸汽滅菌,防止分裝過程雜菌污染,A錯誤;計數時平板上菌落過于密集,可稀釋之后在進行計數,多做幾組平行組進行實驗統計是為了減少實驗誤差,B錯誤;恒溫培養前,需在培養皿底部標明組別、培養日期和稀釋度等,便于進行實驗統計和對比觀察,C正確;氯霉素和四環素是針對細菌起作用的抗生素,且大幅度提高“生命營養液”中氯霉素和四環素含量會導致培養液滲透壓升高,也會抑制紅曲菌生長,D錯誤。故選C。9.(1)只有能降解石油的微生物能正常生長繁殖 選擇(2)溶解氧 營養物質(3)稀釋涂布平板 血細胞計數板(或特定的細菌計數板)(4)目的菌能分泌降解石油的蛋白質 不合理 缺少對照實驗(5)104 1.7×109 低 兩個或多個細胞連在一起,平板上觀察到的只是一個菌落【解析】分析題圖:圖示是探索石油降解機制的實驗過程,圖甲中,首先用選擇培養基從土壤中篩選菌種,再采用平板劃線法分離出相應的菌種;圖乙中:測定石油降解率。(1)選擇培養基只允許特定種類的微生物生長,又要抑制或阻止其他種類微生物生長,因而必須以石油為唯一碳源只讓目的菌株生存繁殖,培養基上只有能降解石油的微生物能正常生長繁殖。(2)振蕩培養可以增加液體培養基的氧氣含量,促進好氧型微生物的生長;同時還能使菌體與培養液充分接觸,提高營養物質的利用率。(3)圖中檢測土樣中細菌含量采用的接種方法是稀釋涂布平板法。若要測定培養液中微生物的菌體數,可在顯微鏡下用血細胞計數板直接計數。(4)從圖乙上清液中加入蛋白酶溶液可知是用于水解上清液中的某蛋白質的,由此可判定實驗假設是目的菌株通過分泌某種蛋白質來降解石油,但是尚需設置不加入蛋白酶的對照組實驗,否則沒有說服力,因而不合理。(5)將10g土樣加入到90mL無菌水中定容至100mL后,土樣稀釋10倍,再經3次10倍稀釋得到3號試管中的樣品,故3號試管中樣品的稀釋倍數是104倍。5號試管進行稀釋涂布平板法計數的結果表明每克土壤中的菌株數為(168+175+167) ÷3÷0.1×106=1.7×109個。該實驗方法統計得到的結果往往會比實際活菌數目要低,因為兩個或多個細胞連在一起,平板上觀察到的只是一個菌落。10.(1)調pH、滅菌 選擇 碳源、氮源、生長因子(或特殊營養物質)(2)1 10-4、10-5、10-6g/mL 10-5(3)SDS-聚丙烯酰胺凝膠電泳(4) 20【解析】培養基的配制過程為:計算→稱量→溶化→滅菌→倒平板。(1)調pH、滅菌后,倒平板。按規范流程配制蒙金娜無機磷(磷酸三鈣)選擇培養基。其中酵母膏中含有的主要營養物質為碳源、氮源、生長因子。(2)稱取土壤1g,溶于9mL無菌水中,即對土壤進行了10倍稀釋。根據土壤中細菌的數目,且平板要用于計數,一般應選取10-4、10-5、10-6g/mL稀釋梯度。由于平板上的菌落數為312的平板已經超出了30~300的統計范圍,需要舍去,實際計算215、236和254三個平板的平均值,為235個菌落。這是0.1mL涂布下的平均值,1mL則為2350個菌落,每毫升土壤原液中的解磷菌活菌數約為2.35×108個,所以稀釋了(2.35×108)/2350=105倍,即土壤原液的稀釋倍數為10-5倍。(3)鑒定磷酸酶(蛋白質)的分子大小可以采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膠電泳。(4)甘油管藏法要保存于 20℃冰箱。答案第1頁,共2頁13 / 13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