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植物激素間的相互作用分析易錯歸因對常見植物激素的生理作用識記不清;對題干中有關激素作用信息不能進行正確分析比較等。典型易錯題例1(2022·福建·模擬預測)科研人員研究油菜素內酯(BR)和生長素(IAA)對大麥胚芽鞘切段的影響,實驗結果如下,IAA 1h+BR表示先用添加了適宜濃度的IAA的培養(yǎng)液處理1h后,再轉入添加了適宜濃度(本實驗中所有BR濃度全是1mol·L-1)的BR的培養(yǎng)液中處理;IAA+BR表示同時用添加了IAA和BR的營養(yǎng)液處理;BR 1h+IAA表示先用添加適宜濃度的BR的培養(yǎng)液處理1h后,再轉入添加了適宜濃度的IAA的培養(yǎng)液中處理;TIBA是生長素極性運輸抑制劑。下列分析錯誤的是( )處理 胚芽鞘切段凈伸長量/cm空白對照 0.71IAA 1.04BR 1.12IAA 1h+BR 1.15IAA+BR 1.6BR 1h+IAA 1.53A.BR和IAA在調節(jié)胚芽鞘切段伸長方面起協(xié)同作用B.BR和IAA的協(xié)同作用主要體現(xiàn)在兩者同時處理組或先用IAA再用BR的處理組C.BR促進胚芽鞘切段的伸長可能與生長素的極性運輸有關D.用BR處理后TIBA對胚芽鞘伸長的抑制作用可緩解【答案】B【解析】由題圖信息分析可知,隨著TIBA濃度增大,BR的促進作用受到抑制,所以BR促進胚芽鞘切段的伸長可能與生長素的極性運輸有關。由表格數據分析可知,IAA和BR都對胚芽鞘切段伸長起促進作用,且IAA和BR在調節(jié)胚芽鞘切段伸長方面起協(xié)同作用。從題表中數據可以看出,BR和IAA混合使用時,對胚芽鞘切段伸長的促進作用更明顯,BR和IAA在調節(jié)胚芽鞘切段伸長方面起協(xié)同作用,A正確;BR和IAA的協(xié)同作用體現(xiàn)在兩者同時處理組或先用BR再用IAA的處理組,B錯誤;由題圖可知,BR誘導胚芽鞘切段伸長的同時,添加TIBA主動運輸抑制劑,BR的促進作用受到抑制,C正確;從題圖可以看出,用濃度大于或等于100mg·L-1的TIBA單獨處理胚芽鞘切段,能顯著抑制胚芽鞘切段的伸長生長,加BR處理后胚芽鞘切段伸長生長能夠緩解,D正確。故選B。解題技巧1.在大多數情況下,植物激素對植物生長發(fā)育的調節(jié)不是各自單獨發(fā)揮作用,而是協(xié)調進行的。植物激素間的相互作用主要表現(xiàn)為協(xié)同、相反、反饋和連鎖。相互作用 主要表現(xiàn) 實例協(xié)同 一類植物激素的存在可以增強另一類植物激素的生理效應 ①促進植物生長的激素:生長素、赤霉素、細胞分裂素。(細胞分裂素主要促進細胞增殖,通過增加細胞數目使植物生長;而生長素、赤霉素則主要是促進增殖的子細胞伸長,通過增大細胞體積使植物生長。) ②延緩葉片衰老的激素:生長素、細胞分裂素。 ③促進種子發(fā)芽的激素:細胞分裂素、赤霉素。 ④促進果實坐果和生長的激素:生長素、細胞分裂素、赤霉素。 ⑤促進細胞分裂的激素:生長素、細胞分裂素。(生長素主要促進細胞核的分裂,而細胞分裂素主要促進細胞質的分裂。)相互作用 主要表現(xiàn) 實例相反 一類植物激素的作用可以抵消另一類植物激素的作用 ①生長素促進頂芽生長,細胞分裂素和赤霉素促進側芽生長。 ②生長素抑制器官脫落,脫落酸促進葉、花、果實的脫落。 ③生長素促進雌花形成,赤霉素促進雄花形成。 ④赤霉素、細胞分裂素促進種子發(fā)芽,脫落酸抑制種子發(fā)芽。 ⑤生長素、細胞分裂素抑制葉片衰老,脫落酸促進葉片衰老。反饋 一類植物激素影響到另一類植物激素的合成水平后,后者又反過來影響前者的合成水平 生長素可以促進乙烯的合成,而乙烯含量的增加又反過來抑制生長素的合成連鎖 幾類植物激素在植物生長發(fā)育過程中相繼發(fā)揮作用,共同調節(jié)植物的性狀 在小麥籽粒的發(fā)育過程中,赤霉素、生長素等相繼發(fā)揮作用2.很多情況下,決定植物某一生理效應的往往不是某一種激素的絕對含量,而是各種激素之間的相對含量。如生長素和細胞分裂素之間不同的配比會影響根和芽的分化。生長素濃度/細胞分裂素濃度 生理效應比值高 有利于根的形成,抑制芽的形成比值低 有利于芽的形成,抑制根的形成比值接近1或兩者濃度都高 有利于愈傷組織的形成3.植物激素共同調節(jié)案例:在果實的發(fā)育過程中,多種激素共同協(xié)調起作用。(1)在植物生長發(fā)育過程中,不同種激素的調節(jié)往往表現(xiàn)出一定的順序性。(2)在果實細胞分裂過程中,細胞分裂素、生長素、赤霉素濃度較高。(3)在果實細胞伸長過程中,起主導作用是激素是生長素和赤霉素。(4)在果實成熟過程中,含量明顯升高的激素是乙烯和脫落酸。(5)隨著環(huán)境變化,植物激素含量也會發(fā)生變化。植物體往往通過相關激素的合成和降解來調節(jié)其生理過程,從而在一定程度上適應環(huán)境的改變。同類題練習1.(2022·山東煙臺·三模)為探究植物激素對種子萌發(fā)的影響,分別用赤霉素(GA)和脫落酸(ABA)對大麥種子進行處理,檢測大麥種子α-淀粉酶(水解淀粉,利于種子萌發(fā))的合成量。結果發(fā)現(xiàn)GA處理組α-淀粉酶合成量高于對照組,ABA處理組的合成量遠低于對照組,接近于0。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GA與ABA在種子萌發(fā)方面具有拮抗作用B.GA可能通過激活α-淀粉酶基因的表達進而調節(jié)種子的萌發(fā)C.沖洗種子利于ABA溶于水,可促進種子萌發(fā)D.ABA主要在種子內合成,可用于種子的儲存2.(2022·河北衡水中學模擬預測)已知細胞分裂素(CK)、脫落酸(ABA)和赤霉素(GA)調節(jié)種子萌發(fā)的機理如圖所示,其中A、B、D、G均表示植物體內的基因,B基因表達會導致種子休眠。基因表達產物對相關基因產生一定的生理效應,圖中“-”表示抑制。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細胞分裂素可解除種子休眠,使種子進入萌發(fā)狀態(tài)B.赤霉素可能通過促進淀粉酶的合成,提高了種子內還原性糖的含量C.脫落酸通過抑制B、G基因的表達來抑制種子萌發(fā)D.在調節(jié)種子萌發(fā)過程中脫落酸和細胞分裂素的作用效果相反3.(2022·山東·濰坊一中模擬預測)青稞被視為谷物中的佳品。研究人員分別用生長素(IAA)、赤霉素(GA3)、脫落酸(ABA)處理青稞種子,一段時間后得到如下圖所示的結果。下列相關敘述不正確的是( )A.上述實驗中,只有IAA、GA3處理組青稞根可生長B.IAA促進青稞根生長的最適濃度約為6μmol/LC.GA3與ABA調節(jié)青稞根生長的效果相反D.實驗結果體現(xiàn)出了IAA既有促進又有抑制的作用4.(2022·廣東·深圳市光明區(qū)高級中學模擬預測)油菜素內酯(BL)被稱為第六類植物激素。某實驗小組在含有(+)或不含(-)1mol/L的BL瓊脂培養(yǎng)基上,利用不同濃度生長素處理擬南芥幼苗。培養(yǎng)一段時間后,統(tǒng)計結果如圖所示。對該實驗及結果的分析,不正確的是( )A.該實驗的自變量為是否含BL和生長素濃度B.適宜濃度的BL與生長素可協(xié)同促進側根的形成C.生長素濃度大于5mmol/L時,開始促進側根形成D.隨著BL濃度增大,其促進側根形成效應逐漸升高5.(2022·湖北·黃岡中學二模)研究人員為探究定期噴施一定濃度的赤霉素和(或)2,4-D對即將成熟的柑橘體內脫落酸含量的影響,進行了一項科學實驗,實驗結果如下圖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噴施赤霉素和2,4-D能延緩柑橘果實的成熟和脫落B.赤霉素和2,4-D都能抑制柑橘內源脫落酸的合成C.赤霉素比2,4-D更能抑制柑橘內源脫落酸的合成D.赤霉素、2,4-D與脫落酸對柑橘脫落的作用相反6.(2022·湖北·華中師大一附中模擬預測)在水稻的生長過程中,首先出現(xiàn)的是初生根,其生長時間很短,一般會在水稻發(fā)芽后一到兩周內死亡,主要作用是固定幼苗,吸收營養(yǎng)物質供給幼苗早期生長發(fā)育,對幼苗的存活和形態(tài)建成至關重要,有研究者對其生長的調控機制進行了研究,得到了下圖所示的實驗結果,下列有關實驗結果的分析和判斷錯誤的是( )A.在調節(jié)初生根的生長方面,赤霉素和乙烯作用效果相反B.赤霉素和乙烯在代謝水平上可能存在相互作用C.乙烯對初生根生長的調控是通過抑制赤霉素來實現(xiàn)的D.赤霉素能夠通過抑制乙烯的信號轉導促進初生根的生長7.(2022·湖北·黃岡中學三模)為研究生長素(IAA)和細胞分裂素(CTK)的作用特點及其對植物體生長的影響,研究小組對正常生長且生理狀況一致的①、②、③三組某植株幼苗分別進行如下處理:①組:對照組不做處理;②組:去除頂芽;③組:頂芽涂抹能影響生長素運輸的三碘苯甲酸。實驗處理第5天后②、③組側芽開始萌發(fā)并在第9天后快速生長,在實驗的第0、6、10天分別檢測各組側芽處的生長素(IAA)和細胞分裂素(CTK)的含量,結果如圖甲和乙所示。下列有關分析正確的是( )A.涂抹三碘苯甲酸和去除頂芽均可抑制生長素運輸,促進側芽萌發(fā)B.持續(xù)降低的內源生長素含量有利于該植株側芽的萌發(fā)與生長C.IAA與CTK的比例可調控側芽的萌發(fā)與生長,增大該比例有利于側芽生長D.推斷三碘苯甲酸同時具有促進細胞分裂素從頂芽往側芽運輸的作用8.(2022·湖南衡陽·三模)(多選)研究發(fā)現(xiàn)某植物休眠種子經過5℃濕沙分層堆積處理1個多月才能萌發(fā)。開始時脫落酸(ABA)含量很高,后來迅速下降,細胞分裂素(CTK)首先上升,接著是赤霉素(GA)先上升再下降,如圖所示。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在種子5℃濕沙分層堆積處理過程中,ABA與GA存在拮抗作用B.在種子5℃濕沙分層堆積處理過程中,GA與CTK可能存在協(xié)同作用C.種子經過5℃濕沙分層堆積處理后萌發(fā),種子內有機物總量和種類減少D.脫落酸抑制種子萌發(fā),促進果實脫落,對植物都是不利的9.(2022·湖南·長沙一中一模)某課題組研究了赤霉素(GA3)和生長素(IAA)對植物生長的影響,切取菟絲子莖頂端2.5cm長的部分(莖芽),置于培養(yǎng)液中無菌培養(yǎng)。實驗分為A、B兩組,分別培養(yǎng)至第1.8天,再用適宜濃度的激素處理30天,測量莖芽長度,結果見圖。請回答下列問題:(1)用激素處理時,應將IAA加在____________(填“培養(yǎng)液中”或“莖芽頂端”),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A、B兩組的實驗結果表明離體時間短的莖芽中本身含的__________低,而_________較高(填“赤霉素”或“生長素”),判斷的依據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為了研究GA3的作用機理,有人用藥物完全抑制DNA復制后,發(fā)現(xiàn)GA3誘導的莖芽伸長生長被抑制了54%,說明GA3可通過促進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影響莖芽伸長生長。(4)分析B組數據,GA3和IAA對離體莖芽的伸長生長都表現(xiàn)出促進作用,這兩種激素共同處理作用更為顯著,分別是GA3、IAA單獨處理的_______________倍,說明GA3和IAA在對莖芽伸長生長的作用上存在協(xié)同關系。10.(2022·河北石家莊·二模)用不同濃度NaCl處理擬南芥萌發(fā)的種子,檢測根的長度,結果如圖1;同時施加乙烯合成抑制劑(AVG),檢測根的長度及乙烯合成基因相對表達量,如圖2、3所示。請回答下列問題:(1)植物激素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擬南芥植株乙烯的合成部位是__________________。(2)圖2實驗所用的NaCl溶液濃度為___________mM/L。根據上述結果推測,NaCl抑制根生長的機制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研究表明,高濃度NaCl處理后,植物會產生茉莉酸抑制根的生長。為研究乙烯、茉莉酸在擬南芥根生長過程中的關系,研究人員進行了實驗,其中IBU為茉莉酸合成抑制劑,結果如下表。組別 1 2 3 4 5處理 對照 NaCl NaCl+AVG NaCl+IBU NaCl+AVG+IBU根長(cm) 9 4.8 7 9 9第___________組結果可說明高濃度NaCl處理后,植物會產生茉莉酸抑制根的生長。綜合分析,NaCl、茉莉酸和乙烯的關系為_____________(填序號)。同類題練習參考答案1.D 【解析】α-淀粉酶水解淀粉,利于種子萌發(fā),種子的萌發(fā)過程根本上要受基因調控,GA能促進α-淀粉酶的合成,ABA抑制α-淀粉酶合成,說明GA與ABA在種子萌發(fā)方面具有拮抗作用,A正確;GA是植物激素,是一種信息分子,可能通過激活α-淀粉酶基因的表達形成α-淀粉酶進而調節(jié)種子的萌發(fā),B正確;由題意可知ABA抑制α-淀粉酶的合成,沖洗種子利于ABA溶于水,降低ABA的抑制作用,可促進種子萌發(fā),C正確;ABA主要在根冠、萎蔫的葉片等部位合成,而不是主要在種子內合成,ABA能抑制種子萌發(fā),使種子維持在休眠狀態(tài),可用于種子的儲存,D錯誤。故選D。2.C 【解析】分析題圖可知:細胞分裂素(CK)可以刺激A基因的表達,從而抑制B基因的表達,B基因的表達產物抑制種子萌發(fā),導致種子休眠;脫落酸(ABA)可刺激B基因的表達,抑制G基因表達;赤霉素(GA)抑制D基因表達,D基因的表達產物抑制G基因的表達,G基因的表達產物為淀粉酶,淀粉酶可促進萌發(fā)。A、B基因表達會導致種子休眠,細胞分裂素(CK)可以引起A基因的表達,從而抑制B基因的表達,從而解除種子休眠,使種子進入萌發(fā)狀態(tài),A正確;赤霉素可抑制D基因的表達,從而解除D基因的表達產物對G基因的抑制作用,促進淀粉酶的合成,提高了種子內還原性糖的含量,B正確;脫落酸通過促進B基因表達、抑制G基因的表達來抑制種子萌發(fā),C錯誤;在調節(jié)種子萌發(fā)過程中,脫落酸抑制種子萌發(fā),細胞分裂素促進種子萌發(fā),兩者作用效果相反,D正確。故選C。3.A 【解析】分析題意可知,本實驗目的是藥物濃度和不同的植物激素,因變量是平均根長,據此分析作答。據圖可知,上述實驗中,各組青稞的根長均大于0,因此各組青稞的根均可生長,A錯誤;據圖可知,IAA的濃度約為6 mol/L時平均根長達到最大,因此IAA促進青稞根生長的最適濃度約為6 mol/L,B正確;與藥物濃度為0的組進行比較可知,GA3促進根生長,而ABA抑制根生長,因此GA3與ABA調節(jié)青稞根生長的效果相反,C正確;與藥物濃度為0的組進行比較可知,低濃度的生長素表現(xiàn)為促進生根,而高濃度的生長素表現(xiàn)為抑制生根,D正確。故選A。4.D 【解析】由曲線圖分析可知,隨著IAA濃度的增加,含有BL的培養(yǎng)基上擬南芥幼苗的側根形成率明顯高于不含BL的培養(yǎng)基上側根的形成率,這說明適宜濃度的BL與IAA可協(xié)同促進側根的形成。本實驗是在含有(+)或不含(-)1mmol/LBL的瓊脂培養(yǎng)基上,利用不同濃度生長素處理擬南芥幼苗,因此自變量是含或不含BL和IAA濃度,A正確;隨著IAA濃度的增加,含有BL的培養(yǎng)基上擬南芥幼苗的側根形成率明顯高于不含BL的培養(yǎng)基上側根的形成率,這說明適宜濃度的BL與IAA可協(xié)同促進側根的形成,B正確;與不加生長素相比,濃度大于5mmol/ L時,開始促進側根形成,C正確;本實驗只進行了1nmol/LBL處理下擬南芥?zhèn)雀纬陕实挠绊懀瑹o法得知隨著BL濃度的增大,擬南芥?zhèn)雀纬陕实那闆r,D錯誤。故選D。5.C 【解析】在植物的生長發(fā)育和適應環(huán)境的過程中,各類植物激素并不是孤立地起作用,而是多種激素共同調控。由圖可知,噴施赤霉素和2,4-D脫落酸含量均下降,所以噴施赤霉素和2,4-D能延緩柑橘果實的成熟和脫落,A正確;噴施赤霉素和2,4-D脫落酸含量均下降,兩者都能抑制柑橘內源脫落酸的合成,B正確;噴施赤霉素比噴施2,4-D脫落酸含量下降得更少,2,4-D比赤霉素更能抑制柑橘內源脫落酸的合成,C錯誤;赤霉素、2,4-D能延緩柑橘果實的成熟和脫落,與脫落酸對柑橘脫落的作用相反,D正確。故選C。6.D 【解析】赤霉素:合成部位:幼芽、幼根和未成熟的種子等幼嫩部分。主要生理功能:促進細胞的伸長;解除種子、塊莖的休眠并促進萌發(fā)的作用。乙烯:合成部位:植物體的各個部位都能產生。主要生理功能:促進果實成熟;促進器官的脫落;促進多開雌花。從上圖中可以看出,乙烯處理,初生根長度小于對照組,赤霉素處理,初生根長度大于對照組,二者的作用效果相反,A正確;從右圖可以發(fā)現(xiàn),乙烯信號通路中的關鍵組分過表達,赤霉素含量會降低,關鍵組分發(fā)生突變,赤霉素含量升高,因此可以推測乙烯可能會調控赤霉素的代謝,乙烯通過降低赤霉素的含量來抑制初生根的生長,B、C正確;赤霉素是否會抑制乙烯的信號轉導過程,從圖中數據無法作出判斷,D錯誤。故選D。7.C 【解析】分析圖甲、乙可知,與第6天相比第10天植株體內的生長素含量增加,同時第9天后植株快速生長,這說明植株側芽生長需要更多的生長素;生長素的含量與對照組相比均低于對照組,細胞分裂素的含量與對照組相比均高于對照組,這說明去除頂芽和頂芽涂抹三碘苯甲酸都能促進側芽生長,而三碘苯甲酸可抑制生長素的運輸,從而降低側芽處生長素的含量,增加細胞分裂素的含量。由分析可知,涂抹三碘苯甲酸可抑制生長素運輸,促進側芽萌發(fā),而去除頂芽并不是抑制生長素的運輸,是減少生長素的產生,A錯誤;通過圖甲分析可知,在第10天時植株體內的生長素含量比第6天的多,這說明側芽生長需要的生長素增多,則持續(xù)降低的內源生長素含量不利于該植株側芽的萌發(fā)與生長,B錯誤;由圖甲、乙分析可知,側芽萌發(fā)時,IAA含量降低、CTK含量增多,IAA/CTK的值比未萌發(fā)時小;側芽快速生長時,IAA含量增多、CTK含量降低,IAA/CTK的值增大,因此IAA與CTK的比例可調控側芽的萌發(fā)與生長,增大該比例有利于側芽生長,C正確;由圖甲、乙分析可知,三碘苯甲酸可抑制生長素的運輸,從而降低側芽的生長素濃度,增加細胞分裂素的含量,但是由題干信息和結果不能推斷出三碘苯甲酸同時具有促進細胞分裂素從頂芽往側芽運輸的作用,D錯誤。故選C。8.CD 【解析】分析題圖可知:該圖表示種子在解除休眠過程中幾種激素的變化情況,隨著種子的萌發(fā),脫落酸的含量不斷降低,而細胞分裂素和赤霉素的含量都是先增加后減少。該圖說明植物生命活動不是受單一激素的調節(jié),而是由多種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調節(jié)的。由題圖可知,休眠種子經過5℃濕沙分層堆積處理1個多月才破除休眠,開始時ABA含量最多,隨后不斷減少,GA在40天內一直增加﹐說明ABA抑制種子萌發(fā),GA促進種子萌發(fā),兩者在種子5℃濕沙分層堆積處理過程中存在拮抗作用,A正確;GA與CTK的含量在一定范圍內均增加,且GA促進種子萌發(fā),CTK促進細胞分裂,兩者可能存在協(xié)同作用,B正確;萌發(fā)的種子,細胞呼吸加快,有機物總量減少,代謝過程中產生中間代謝產物,有機物種類增加,C錯誤;脫落酸抑制種子萌發(fā),促進果實脫落,有利于種子度過不利環(huán)境,對植物繁殖是有利的,D錯誤。故選CD。9.(1)莖芽頂端 在幼嫩組織中,生長素只能進行極性運輸(2)赤霉素 生長素 用赤霉素或生長素處理都超過了不用激素處理的莖芽長度,且用赤霉素處理比用生長素處理后莖芽長度更長,但用生長素處理只比不用激素處理略高(3)細胞伸長和細胞分裂(4)3.6、18【解析】分析圖可以得出的結論是IAA和GA3均能促進莖的伸長生長;GA3促進效應比IAA大。(1)用激素處理時,應用IAA處理莖芽尖端而不是加在培養(yǎng)液中,原因是在幼嫩組織中,生長素只能進行極性運輸,由形態(tài)學上端運輸到形態(tài)學下端。(2)A、B兩組的實驗結果表明,用赤霉素或生長素處理都超過了不用激素處理的莖芽長度,且用赤霉素處理比用生長素處理后莖芽長度更長,說明離體時間短的莖芽中本身含的赤霉素低,在外源赤霉素的作用下,促進作用表現(xiàn)更強;但用生長素處理只比不用激素處理略高,結合生長素作用表現(xiàn)為低濃度促進、高濃度抑制的特點推測,可能是由于自身生長素含量較高,再施加外源生長素則可能導致超過其促進生長的最適濃度而表現(xiàn)為促進作用減弱。(3)為了研究GA3的作用機理,有人用藥物完全抑制DNA復制后,發(fā)現(xiàn)誘導的莖芽伸長生長被抑制了54%,這說明GA3是通過促進細胞伸長和細胞分裂影響莖芽伸長生長。(4)分析圖中數據可知,與空白對照相比,GA3和IAA離體莖芽的生長較快,說明二者均能促進生長;B組實驗中兩種激素聯(lián)合處理對莖芽伸長生長的促進作用是13 4.0=9cm,GA3、IAA單獨處理促進伸長作用分別是6.5 4=2.5cm、4.5 4=0.5cm,因此兩種激素聯(lián)合處理對莖芽伸長生長的促進作用與GA3、IAA單獨處理的倍數分別為9÷2.5=3.6倍、9÷0.5=18倍。10.(1)植物體內產生,能從產生部位運送到作用部位,對植物的生長發(fā)育有顯著影響的微量有機物 植物體各個部位(2)120 NaCl會促進植物體內乙烯的合成,進而抑制植物根的生長(3)1、2、4 ④【解析】分析圖1:自變量是NaCl的濃度,因變量是種子根長,圖中隨NaCl溶液濃度增加,對根生長的抑制作用增強。分析圖2:圖中可以看出AVG的使用可減輕NaCl溶液的抑制作用。分析圖3:圖中可以看出NaCl溶液可促進乙烯合成基因的表達。(1)植物激素是植物體內產生,能從產生部位運送到作用部位,對植物的生長發(fā)育有顯著影響的微量有機物;乙烯可以促進果實成熟,在植物體的各個部位均可合成。(2)研究同時使用NaCl溶液和AVG對根生長的影響,應取NaCl的抑制作用最強時的濃度,故比較圖1和圖2,可確定圖2實驗所用的NaCl溶液濃度為120mM/L;據圖3可知,含有NaCl的組別中乙烯相對含量較高,且與對照相比,種子根長隨NaCl濃度增加而變短,,故可推測NaCl抑制根生長的機制可能是:NaCl會促進植物體內乙烯的合成,進而抑制植物根的生長。(3)要證明高濃度NaCl處理后,植物會產生茉莉酸抑制根的生長,則應選擇不施加NaCl和茉莉酸的對照組1組、高濃度NaCl組2組和添加茉莉酸抑制劑的4組;根據表格信息可知,茉莉酸合成抑制劑可減輕NaCl溶液的抑制作用,即茉莉酸也會抑制根的生長,后兩組實驗結果相同,說明NaCl溶液通過促進乙烯合成促進茉莉酸的合成,進而抑制根的生長。因此NaCl處理、乙烯、茉莉酸及根的伸長之間的關系如下圖,故選④。答案第1頁,共2頁13 / 13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