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期末復習 聲音的產生與傳播,聲音的特性一、知識目標重點 1.聲波的形成和傳播; 2.區別不同介質中聲速不同和不同介質的傳聲本領不同; 3.我們怎樣聽到聲音的; 4.表征聲音的三要素及其決定因素。難點 1.聲音的特性; 2.響度與音調的區別。二、考情分析1.考查題型:選擇、填空、計算2.考查分值:期中期末占分2-6分,中考占分2-4分知識點1 聲音的產生和傳播1. 聲音的產生(1)一切發聲的物體都在振動。用手按住發聲的音叉,發聲停止,該現象說明振動停止發聲也停止。(2)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振動的物體叫聲源。發聲體可以是液體、固體、氣體。(3)用發聲的音叉接觸小球,能把小球彈起;用發聲的音叉接觸水面,能濺起水花;說明發聲的音叉在振動,這是利用了“轉化法”,也叫“轉換法”。(4) 如果將發聲的振動記錄下來,需要時再讓物體按記錄下來的振動規律去振動,就會產生與原來一樣的聲音,這樣就可以將聲音保存下來。如唱片上記錄聲音的溝槽。(5)動物的發聲蟬是靠腹部的音膜和共鳴器發出聲來的;蟋蟀等是依靠翅膀摩擦發聲的;蝗蟲是由腿節內側和前翅縱脈互相摩擦發聲的;魚主要是靠體內充滿的氣體發聲的。魚不僅可以利用肌肉敲打魚鰾,并且還用肌肉在魚鰾上來回摩擦,甚至利用肌肉把半個鰾中的空氣擠到另外半個鰾中去。當肌肉用不同方式刺激魚鰾時,就會發出不同的聲音。一些群居魚類誤吞誘餌后逃脫時會發出警告聲,整群魚就會在瞬間逃走。2. 聲音的傳播(1)聲音能靠一切氣體,液體,固體物質作媒介傳播出去,這些作為傳播媒介的物質常簡稱為介質。聲音是靠介質傳播的。在真空中聲音不能傳播。在空氣中,聲音以看不見的聲波來傳播,聲波到達人耳,引起鼓膜振動,人就聽到了聲音。(2)聲音以聲波的形式傳播。聲源振動時,會造成周圍的空氣跟著振動,這種振動通過空氣傳播出去,聲音就被傳到遠方了。(3)聲音在介質中的傳播速度簡稱聲速。聲速跟介質種類和介質溫度有關,一般情況下,v固>v液>v氣,聲音在15℃空氣中的傳播速度是340m/s,合1224km/h,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為0m/s(即真空不能傳聲)。聲音在各種介質中的傳播速度介質 聲速(米/秒) 介質 聲速(米/秒)純水 1490 松木 3320海水 1520 銅 3810玻璃 5500 鋼 5200空氣 340 鉛 1190(4)物體的振動停止,則發聲停止,但聲音未必會立即停止。(5)聲音從產生到引起聽覺的三個階段:發聲體(振動發聲);介質(聲音在介質中以聲波形式傳播);耳朵(接收到聲波引起聽覺)。考點1、聲音的產生例題1、難度:★敲響的音叉接觸水面能濺起水花,說明聲音是由于物體的______產生的.上課時老師的講話聲是______振動產生的。變式1-1、難度:★★關于聲音的產生,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A.聲音是由振動產生的,一切發聲的物體都在振動B.有聲音產生,就一定有物體在振動C.振動停止以后,聲音要慢慢消失D.有時候物體不振動也可以發聲變式1-2、難度:★★手掌按住正在發聲的鼓面,鼓聲消失了,原因是手( )A.不能傳播聲音 B.吸收了聲波C.把聲音反射回去了 D.使鼓面停止了振動變式1-3、難度:★★如圖所示,蘭蘭做有關聲現象的實驗時,將一個正在發聲的音叉貼近面頰,目的是為了( )A.感受發聲音叉的振動 B.體驗發聲音叉的溫度C.估算發聲音叉的質量 D.判斷聲音的傳播速度考點2、聲音的傳播例題2、難度:★★宇航員在太空艙中可以直接對話,但在飛船外作業時,他們之間不能直接對話,必須借助通信設備進行交流,其原因是( )A.用通信設備為了方便B.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真空不能傳聲C.太空中噪聲太大D.聲音只能在地面上傳播變式2-1、難度 ★★如圖所示,把正在響鈴的鬧鐘放在玻璃罩內,逐漸抽出罩內的空氣,聽到聲音逐漸變小,再讓空氣逐漸進入罩內,聽到聲音又逐漸變大,這個現象說明( )A.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 B.聲音的傳播不需要介質C.空氣阻斷了聲音的傳播 D.玻璃罩阻斷了聲音的傳播變式2-2、難度 ★★下表列出了相同條件下不同物質的密度,聲音在不同物質中傳播的速度,根據表中提供的信息,可以得出的結論是( )空氣 氧氣 鋁 鐵 鉛物質的密度(kg/m3) 1.29 1.43 2700 7900 11300聲音傳播的速度(m/s) 330 316 5000 5200 1300A.聲音傳播的速度隨著物質密度的增大而增大B.聲音傳播的速度隨著物質密度的增大而減小C.聲音在金屬中傳播的速度大于它在氣體中傳播的速度D.聲音在金屬中傳播的速度小于它在氣體中傳播的速度變式2-3、難度 ★★站在百米賽跑終點的計時員,聽到起跑的槍聲后立即開始計時,測得李明同學百米賽跑的時間是13.00s,當時氣溫是15℃,則李明同學跑百米的實際時間是( )A.13.29s B.13.00sC.12.71s D.無法確定知識點2 聲音的特性1.音調(1)物理學上將發聲體每秒振動的次數叫頻率;頻率是描述發聲體振動快慢的物理量。頻率的單位是赫茲,簡稱赫,符號為Hz。物體在1秒種內若振動100次,頻率為100Hz。(2)聲音的高低叫音調。音調的高低與發聲物體的振動頻率有關。振動頻率越大,發出的聲音音調越高;振動頻率越小,音調越低。(3)人耳感受到聲音的頻率范圍:20Hz~20000Hz;頻率高于20000Hz的聲波叫超聲波;頻率低于20Hz的聲波叫次聲波;人類無法聽到超聲波與次聲波。(4)動物的聽覺范圍和人不同,大象靠次聲波交流,地震、火山爆發、臺風、海嘯都要產生次聲波。人和一些動物的聽覺范圍2.響度(1)聲音的強弱(大小)叫響度。(2)響度的大小與發聲體的振幅和聲源與聽者的距離有關,物體振幅越大,響度越強;聽者距發聲者越近,響度越強。3.音色(1)音色指聲音的品質。辨別是什么物體發出的聲音,靠音色。(2)音色決定于發聲體本身。不同發聲體的材料、結構不同,音色不同。(3)區分樂音的三要素:高音歌唱家——指音調;高聲大叫——指響度;聞聲知人——依據不同的人的音色來判定。4.聲音的三特性總結(1) 聲音三特性對比表含義 決定因素 相關問題音調 聲音的高低 發聲體振動的頻率 頻率:物體每秒內振動的次數。 單位:赫茲(Hz) 人聽覺頻率:20 Hz~20000 Hz 超聲波與次聲波。響度 聲音的大小 發聲體振動的幅度 振幅:物體振動的幅度。音色 聲音的特色 發聲體本身的材料、結構 音色是辨別不同發聲體的依據(2)音調不同,發聲體振動頻率不同:響度不同,發聲體振動頻率不同:音色不同,發聲體不同:考點3、聲音的特性例題3、難度:★★物理上常通過聲波的波形圖來反映聲波的特點.如圖所示,根據甲、乙兩個音叉振動時發出聲音的波形圖,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A.甲音叉比乙音叉振動得快B.甲音叉比乙音叉發聲的音調低C.甲、乙兩音叉發聲的頻率相同D.甲音叉發聲的響度比乙音叉大變式3-1、難度 ★★如圖所示是四種不同的發聲體發出聲波的波形圖,仔細比較四種波形圖的差別,可以判斷四種聲音的( )A.音調肯定不同B.響度肯定不同C.音色肯定不同D.由于不知演奏的曲目,所以無法確定聲音的差別變式3-2、難度 ★★小紅同學喜歡利用復讀機進行英語聽力訓練,在音量不變的情況下,如果讓復讀機先正常播放一段錄音,然后再快速播放同一段錄音,則發出的聲音( )A.響度增大,音調不變B.響度減小,音調不變C.響度不變,音調升高D.響度不變,音調降低變式3-3、難度 ★★(廣州)如圖所示,相同的水下錄音裝置A、B錄下在海里同一位置的鯨發出的同一段聲音.A錄到的有高、低音,B錄到的只有低音,由此可以推測:在海洋中能傳播較遠距離的聲音是( )A.頻率較低的 B.音調較高的C.能量較小的 D.響度較小的變式3-4、難度 ★★如圖甲所示是形狀相似的三個鋼筆筆套,它們的唯一不同就是長度不一樣,小名同學發現:依次口吹這三個筆套時,發出聲音的音調越來越低,小名在查閱資料后終于弄懂了口吹筆套時,振動發聲的物體是筆套內的空氣柱。(1)小名同學接著又想弄明白為什么三個鋼筆套發出聲音的音調不一樣呢 聰明的小名經過思考終于知道原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事后小名根據這個實驗在課余時間制作的一個竹笛(如圖乙),在竹管開口處①向管內吹氣時,竹笛可以發出美妙的笛聲,推拉鐵絲環⑥時,音調可以改變,吹奏歌曲.則當布團⑤分別位于a、b、c三個位置時,竹笛發聲音調最高的位置是________,音調最低的位置是________。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