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人教版七年級生物上冊 第三單元 第一章 第二節 種子植物教學設計課題 第 三 單元 第 一 章 第 二 節 種子植物教 學 目 標 一、知識方面: 1.說出種子的基本結構并理解各部分的功能。 2.區分雙子葉植物和單子葉植物。 3.識別校園里常見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二、能力方面: 1.運用觀察的方法識別種子結構。 2.運用比較的方法區別單、雙子葉植物種子的結構。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方面: 1.科學態度的養成,培養學生的動手(實驗)和觀察能力。 2.體會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生物與環境相適應的生物學觀點,并初步形成植物有水生到陸生的進化觀。學情分析 通過前一節的學習,學生明確了生物圈中的綠色植物可分為藻類、苔蘚、蕨類和種子植物四大類群,而且對藻類、苔蘚和蕨類植物的結構特點已基本掌握,但是對種子植物的結構特點還未有了解,也不懂得如何區分它們。所以,通過本節實驗課,讓學生學會觀察和識別種子結構,運用比較的方法區別單、雙子葉植物,培養學生的動手和觀察能力,形成良好的科學態度。重點 難點 1、重點: 解剖和觀察單、雙子葉植物的種子,認識種子結構。 2、難點: 玉米種子的解剖和觀察。教學方法 直觀教學法、探究實驗法、引導發現法教具學具 浸軟的花生種子,浸軟的玉米種子,刀片,放大鏡,滴管,稀碘液,花生種子和玉米種子的結構圖。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復習 [提問1]藻類、苔蘚類和蕨類植物分別生活在什么樣的環境中?他們是如何繁殖的呢?后來隨著環境的繼續變化,植物又發生了怎么的演變呢?我們來看一段視頻。 思考回答:孢子生殖。 為后面的學習作鋪墊。新課導入 [提問2]種子植物是在什么環境下出現的?種子植物是如何適應這種環境的? 展示不同種子植物的圖片,觀察植物結構特點,對適應陸地生活有關系嗎? 思考討論、回答。 指出種子植物生活環境的不同,進而引出植物演化從水生到陸生的進化觀念。 分析種子植物的結構特點。一、種子植物分類[提問2]水杉的球果是果實嗎?白果是銀杏的果實嗎? [提問3]被子植物為什么分布更廣泛? 觀察圖片,分析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最主要的區別—種子是否有果皮包被。 果皮的存在更有利于種子傳播,是植物進化的結果。 從白果不是果實而是種子,引出裸子植物的概念,對比不同植物圖片,區別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二、種子的結構觀察花生種子以及玉米種子 1、觀察的順序:由表及里,由上至下,先形態后結構,先宏觀后微觀。 2、注意事項:不要急于切開種子;不要急于分開兩個子葉,要感受兩個子葉相連的部位是哪里;注意玉米切開的方向,仔細觀察子葉、果皮和種皮;仔細觀察切面滴加稀碘液后的顏色變化。 [巡回指導]糾正個別學生的錯誤操作,特別是對玉米種子的解剖和觀察。 兩個人一小組,按照教材79~80頁的方法步驟,完成對花生種子和玉米種子的觀察(可以將一根手指伸進兩個子葉之間來感受胚軸的位置),并完成導學案中的任務一和任務二。 組內交流教材中列出的問題,說出種子各部分結構的名稱,總結出單、雙子葉植物的特點。 學會科學觀察的基本步驟和方法,通過實驗、觀察、思考、討論得出結論。種子的結構 請一組學生上黑板辨別菜豆種子和玉米種子的結構圖,并把種子各部分結構名稱寫在相應的位置上。 思考、討論、總結 通過貼圖活動,將形象思維轉化成抽象思維,認識種子的結構,了解種子的功能。師生共同總結菜豆種子和玉米種子的結構和單、雙子葉植物的特點。比較異同點 [提問4]通過解剖實驗,我們觀察了菜豆種子和玉米種子的結構,想一想,它們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 思考、分析、總結和歸納異同,并完成導學案中表格。 學會總結與歸納,體會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相適應的特點。課堂討論 組織學生討論產生種子的意義,與孢子比較,種子的生命力為什么更旺盛,體會生物與環境相適應生物學理念。 小組討論、交流,課堂展示、評價、總結。 學能所用,拓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課堂 延伸 [提問5]種子中的胚芽、胚軸和胚根將來會發育成新植株哪些部分呢? 擴充知識,培養興趣和探究能力,并為種子的萌發作準備課堂小結 種子植物如何適應干旱缺水的生活環境? 歸納總結。 回憶與歸納,鞏固知識。板書設計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