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0張PPT)()中國動畫的發展歷程 二說起中國動漫,我們感到十分陌生,在這個網絡媒體高速發展的時代,甚至很難找到一部讓人影響深刻的動漫藝術作品。其實中國動漫也曾經有過輝煌的時期,它的歷史是一段讓人遺憾唏噓的經歷,中國動漫經歷了短時間的高速發展到停滯不前,再到模仿學習,始終沒有找到適合自己的發展道路~中國動漫如果要講到中國動漫,同樣需要分時期去介紹。錯綜復雜的故事背后,也隱藏了中國人對于對于傳統文化與藝術的表現,到動漫的傳承與學習發展。我們分為五個時期進行介紹。中國動畫發展階段起步萌芽時期(1926-1949)高速發展期(1950-1965)(1978-1980)文化沖擊時期(1980-1995)短暫輝煌時期(1995-2007)模仿學習時期(2007-)起步萌芽時期(1926-1949)早在1926年,由萬氏兄弟獨立制作的《大鬧畫室》動畫短片,開啟了中國動畫的大門,在1940年《鐵扇公主》動畫的誕生,在亞洲產生了極大的轟動,它是亞洲歷史上第一部動畫作品,對當時亞洲各國特別是日本,產生了極大的影響。高速發展時期(1950-1965)(1978-1980)這段時期中國的動畫電影發展迅速,以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為主要開發基地,先后出品了1995《東郭先生》,1956《驕傲的將軍》,1960《小蝌蚪找媽媽》,1962《沒頭腦和不高興》,1963《牧笛》這一時期,中國處于戰后的恢復發展期,人民對于國家民族的發展積極性極強,動畫領域也不示弱,很多作品追求質量、藝術價值,不計成本回報,讓中國動畫作品達到了一個高速發展階段,也稱之為中國動漫歷史上最為純真的年代。(純真時代)作品以水墨、木偶、皮影剪影技術制作的動畫作品,即是文化的傳承也是對藝術的追求,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可以模仿替代。《東郭先生》《驕傲的將軍》《小蝌蚪找媽媽》《沒頭腦和不高興》《牧笛》特別提到,在1966年到1976年這個階段,中國進入了文化大革命時期,對于中國人才的流失與迫害,國家各個行業停滯不前,中國動畫也無一幸免,這一時期,沒有誕生任何作品。(停滯時期)直到1979年的《阿凡提》的問世,才逐漸開始走向一個新的時期。《阿凡提》中國動漫的時代感悟從這段歷程,我們可以看到,中國動漫從起步到發展,如同出道即巔峰,在當時處于亞洲第一,世界領先的地位,卻因為政治的影響,成為了犧牲品,讓人遺憾唏噓。那個時代,人們對于藝術的追求與動畫的理解都是最純真的。作品的風格極具中國特色,將傳統文化、藝術手法與動漫結合的淋漓盡致。此時日本動漫處于探索到黃金時期,更多的是學習借鑒中國以及迎合社會需求。文化沖擊時期(1980-1995)這一時期也是中國動漫發展的新時期,在改革開放之后,進入了一個競爭激烈的文化沖擊時期,中國開始大量的引進國外動畫作品,特別是日本動漫作品,此時日本動漫處于黃金時期,作品更多的符合社會的需求,相比中國動畫一級一完結的特點,抵擋不了國外動漫上百集的勢頭,本國的動漫作品就黯然失色了。《雪孩子》《天書奇談》《葫蘆兄弟》《邋遢大王》《舒克貝塔》《黑貓警長》《海爾兄弟》《魔方大廈》《三個和尚》《大頭兒子與小頭爸爸》中國動漫的時代感悟在改革開放之后,國家各個行業的發展迅速,中國動漫的在原有的基礎上沒有突破性的進展,題材太過單一,大多還是中國神話故事,作品還是以一集一完結的形式根本抵擋不了外國作品上百集的勢頭。為了追求質量甚至要花上十年的時間去制作,這個時期,不能講中國動漫不好,而是受到文化沖擊及市場沖擊太嚴重,加上人們的審美疲勞,讓中國動漫黯然失色。短暫的輝煌時期(1995-2007)在經歷了改革開放,國家大發展的時期,文化的沖擊加上本土人才的流失,以及市場的導向,中國動漫的發展十分緩慢,但也涌現出了一些較為經典的作品。此時期的作品制作上有了很大的改進,但結構題材過于單一,依舊離不開傳統的魔神題材,所以只有短暫的輝煌。《大鬧天宮》《寶蓮燈》《小糊涂神》《哪吒傳奇》《西游記》《天上掉下個豬八戒》《小鯉魚歷險記》《圍棋少年》《藍皮鼠與大臉貓》《藍貓淘氣三千問》值得一提的是《藍貓淘氣三千問》的誕生,以科普知識的風格題材,讓當時的中國動畫有了一個短暫的輝煌,深受青少年的喜歡。也讓全國的孩子通過動漫了解了很多科技、科學、生活的常識。《大耳朵圖圖》同一時期的還有《大耳朵圖圖》、《虹貓藍兔七俠傳》、《喜洋洋與灰太狼》《虹貓藍兔七俠傳》《喜洋洋與灰太狼》模仿與學習時期(2007~)這一時期作品較少,例如《熊出沒》《大圣歸來》《大魚海棠》在學習各國的經驗上制作上與編劇上都有了一定的提升與發展。但同一時期的外國動漫作品在資金、制作、特效、編劇、攝影、市場上都要遠遠強于中國,導致中國動漫發展緩慢,始終沒能找到適合自己的發展道路。《大圣歸來》《大魚海棠》2018年的《白蛇·緣起》中國動漫的時代感悟中國動漫的發展是一段值得國民深思的歷史,這跟政治、人性、社會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發展是一把雙刃劍,在這個人心浮躁信息化高速發展的時代,我們除了要順應時代的變化,制作出適合市場的作品,也切不可丟掉本屬于自己的特色。現階段中國廣大學習動漫的青少年,更多的是模仿日本動漫的風格特征,我希望也更愿意看到,中國本身的藝術元素如水墨、剪紙、木偶、剪影能夠應用到我們的動漫作品中。(唐縵笙對于中國動漫歷史研究的個人觀點)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