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6章 第1節(jié) 細胞的增殖第1課時1、明確細胞增殖的概念和過程。2、闡述細胞周期的概念和表示方法。3、觀察細胞有絲分裂過程,并概述細胞有絲分裂各時期的特征。一、細胞增殖細胞通過 來增加細胞數(shù)量的過程。單細胞生物通過細胞增殖而 。多細胞生物從受精卵開始,要經(jīng)過 和分化逐漸發(fā)育為成體。生物體內(nèi)也不斷地有細胞衰老、死亡,需要通過細胞增殖加以補充。因此,細胞增殖是重要的細胞生命活動,是生物體 、 、 、 的基礎。二、細胞周期1.概念:連續(xù)分裂的細胞,從一次細胞分裂 開始,到下一次細胞分裂 為止的過程,為一個細胞周期。2.過程:一個細胞周期包括 和三、有絲分裂1.有絲分裂各時期主要特點(以高等植物細胞為例)時期 主要變化前期 ①染色質(zhì)絲螺旋纏繞,縮短變粗,成為 ;②從細胞的兩極發(fā)出紡錘絲,形成一個梭形的 ;③核仁逐漸解體, 逐漸消失;④ 散亂分布于紡錘體中央中期 紡錘絲牽引著 運動,使每條染色體的著絲粒排列在 上后期 ①每個著絲粒分裂成兩個, 分開,成為兩條染色體,由紡錘絲牽引著分別向細胞的兩極移動;②結果: 加倍,細胞的兩極各有一套 完全相同的染色體末期 ①染色體變成 ,紡錘絲消失;②出現(xiàn)新的 、 ,形成兩個新的細胞核;③ 的位置出現(xiàn)一個細胞板,細胞板逐漸擴展,形成新的1.任何具有分裂能力的細胞都有分裂間期( )2.細胞周期中的分裂間期歷經(jīng)的時間遠長于分裂期( )3.同種生物不同細胞的細胞周期持續(xù)時間一定相同( )4.在有絲分裂后期,著絲粒分裂是由紡錘絲牽引導致( )5.赤道板是真實存在的細胞結構( )6.有絲分裂后期和末期,核DNA分子數(shù)與染色體數(shù)相同( )7.細胞周期中染色質(zhì)DNA比染色體DNA更容易復制( )1.下列現(xiàn)象僅會出現(xiàn)在植物細胞有絲分裂細胞周期中的是( )A.分裂間期細胞的表面積與體積比值略降低B.細胞分裂末期赤道板的位置出現(xiàn)細胞板C.星射線附著在每條染色體著絲點的兩側D.分裂間期出現(xiàn)中心粒倍增并移向細胞兩極2.如圖表示一個細胞周期。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A. A段表示分裂間期,此時細胞主要進行活躍的物質(zhì)準備B. B段表示分裂期,此時細胞中的染色體將出現(xiàn)規(guī)律性的變化C. 觀察細胞的有絲分裂,應選取B/A值較小的實驗材料D. 有絲分裂產(chǎn)生的子細胞可能不具有細胞周期3.圖1、圖2是表示細胞周期的兩種常用方法。據(jù)圖分析,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圖1中乙→甲段以及圖2中a、c段,細胞中核糖體的數(shù)量會增加B.對細胞中染色體進行計數(shù)應選擇圖1中的甲→乙段或圖2中的a、c段C.圖2中(b +c)可表示一個細胞周期,植物新細胞壁的形成主要在b段完成D.觀察植物細胞有絲分裂實驗宜選擇圖1中乙→甲段時間相對長的細胞4.下圖是植物細胞有絲分裂示意圖,基本單位有機物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圖①所示時期,染色質(zhì)逐漸變成染色體B.圖②所示細胞中含有12條染色單體C.圖③所示時期相對前一時期,核 DNA含量暫時加倍D.圖④細胞中,細胞板的形成與高爾基體有關5.如圖表示植物細胞有絲分裂時細胞核裂解和重建過程。以下相關說法正確的是( )A.①→②→③→④為一個完整的細胞周期B.①中完成DNA的復制及相關蛋白質(zhì)的合成C.在③過程中內(nèi)質(zhì)網(wǎng)的作用十分突出D.經(jīng)過該過程,兩個子細胞中的DNA含量可能不同6.洋蔥根尖細胞中有16條染色體,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分生區(qū)中大多數(shù)細胞內(nèi)染色體數(shù)目為16條B.間期進行染色體復制,復制后染色體數(shù)目為32條C.分裂前期32條染色體散亂分布在細胞中D.分裂末期新形成的細胞核中各有16條染色單體7.如圖為有絲分裂相關的坐標曲線,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若縱坐標表示一條染色體中DNA的含量,則c→d過程細胞中DNA含量不變B.若縱坐標表示一個細胞中DNA的含量,則e點時一條染色體中DNA的含量與a點相同C.若縱坐標表示一條染色體中DNA的含量,則c→d過程染色體數(shù)目加倍D.若縱坐標表示一個細胞中DNA的含量,則a→c過程染色體數(shù)目不變8.下圖是具有四條染色體的植物細胞有絲分裂的模式圖,右側是觀察某動物細胞有絲分裂臨時裝片時的一個視野掃描圖,請據(jù)圖分析回答:(1)B圖所示細胞處于細胞分裂的________期,判斷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2)請將上面的四幅圖,按一個細胞周期進行排序_____________。(3)細胞中DNA分子數(shù)與染色體數(shù)相同的是________圖,均為_______個。(4)D圖中部的結構是_________________,其形成與___________有關。(5)下圖中發(fā)生BC段變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發(fā)生DE段變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B解析:A、動物細胞和植物細胞在分裂前均會適度生長,細胞的表面積與體積比值略降低,A不符合題意;B、植物細胞分裂末期,赤道板的位置出現(xiàn)細胞板.從而形成新的細胞壁,B符合題意;C、動物細胞和低等植物細胞有絲分裂過程中均存在星射線附著在每條染色體著絲點兩側的情況. C不符合題意;D、高等植物細胞不含中心體,D不符合題意。故選B。2.答案:C解析:A區(qū)域時間長,為分裂間期,主要進行DNA的復制和有關蛋白質(zhì)的合成,進行活躍的物質(zhì)準備,A正確;B表示分裂期,染色體出現(xiàn)發(fā)生在分裂前期,染色體的消失發(fā)生在分裂末期,即染色體規(guī)律性的變化發(fā)生在分裂期,B正確;由于間期處于較長的物質(zhì)準備期,觀察細胞的有絲分裂,應選擇間期較短,分裂期較長的材料,即應選取B/A值較大的實驗材料,C錯誤;有絲分裂產(chǎn)生的子細胞可能為高度分化的細胞不再具有分裂能力,不具有細胞周期,D正確。3.答案:A解析:由以上分析可知,圖1中乙→甲段以及圖2中、c段都是細胞分裂的分裂間期,此時期細胞中主要變化是DNA的復制及有關蛋白質(zhì)的合成,因此該時期細胞中核糖體的數(shù)量會增加,以便合成大量的蛋白質(zhì);對細胞中染色體進行計數(shù)應選擇有絲分裂的中期,該時期在圖1中的甲一乙段或圖2中的、d段;一個細胞周期是指從一次分裂完成時開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時為止所經(jīng)歷的全過程,圖2中(+b)或(c+d)可表示一個細胞周期,b+c包括上一周期的分裂期和下一周期的分裂間期,所以不能為一個細胞周期,植物新細胞壁的形成在有絲分裂的末期,對應圖2中的、d段;觀察植物細胞有絲分裂時,因在細胞周期中分裂期持續(xù)的時間較短,為了能觀察到有絲分裂分裂期的各個時期,實驗宜選擇圖1中甲→乙段(分裂期)時間相對長的細胞;故選A。4.答案:C解析:①為有絲分裂的前期,染色質(zhì)會高度螺旋化變?yōu)槿旧w,A 正確;②為有絲分裂的中期,細胞中含有 6 條染色體,12條染色單體,B 正確;③為有絲分裂的后期,會發(fā)生著絲粒的分裂,染色體數(shù)目加倍,DNA數(shù)目不變,C錯誤;圖④赤道板位置的細胞板由含纖維素的囊泡構成,與高爾基體有關,D正確。5.答案:D解析:分析圖示,①表示核膜破裂,染色體清晰,為分裂前期;②是末期開始;③是新細胞核形成,是末期或子細胞;④是間期,有完整細胞核細胞周期包括分裂間期和分裂期,分裂期包括前、中、后、末四個時期,圖示是一個細胞增殖形成兩個細胞.應該是有絲分裂,但沒有中期和后期,①→②→③→④不能算一個完整細胞周期,A錯誤;DNA復制及蛋白質(zhì)的合成在④時期,B錯誤;植物細胞在有絲分裂末期先形成細胞板再形成細胞壁,③過程中高爾基體的作用突出, C錯誤;經(jīng)過該過程,兩個子細胞中的核DNA含量相同,但細胞質(zhì)DNA含量不一定相同,因此兩個子細胞中的DNA含量可能不同,D 正確。6.答案:A解析:分生區(qū)細胞能進行有絲分裂,但大多數(shù)細胞處于分裂間期,分裂間期進行DNA的復制和有關蛋白質(zhì)的合成,染色體數(shù)目不變,因此分生區(qū)中大多數(shù)細胞內(nèi)染色體數(shù)目為16條, A正確;分裂間期進行染色體復制,但染色體的數(shù)目不增加,為16條,B錯誤;分裂前期染色體散亂分布,著絲粒并未斷裂,此時細胞中的染色體數(shù)依然是16條,C錯誤;分裂末期新形成的細胞核中各有16條染色體,不含染色單體,D錯誤。7.答案:D解析:A、若縱坐標表示一條染色體中DNA含量,則c→d過程表示有絲分裂后期,著絲點分裂,每條染色體上的DNA含量由2個變成1個,但細胞中DNA含量不變,A正確;B、若縱坐標表示一個細胞中核DNA的含量,則e點時一條染色體中DNA的含量與a點相同,都為1個,B正確;C、若縱坐標表示一條染色體中DNA的含量,則c→d過程形成的原因是著絲點分裂,該過程細胞中DNA含量不變,但染色體數(shù)目加倍,C正確;D、若縱坐標表示一個細胞中核DNA的含量,則a→c過程中前期和中期染色體數(shù)目不變,后期染色體數(shù)目加倍,D錯誤。故選D。8.答案:(1)中;染色體著絲粒排列在赤道板(形態(tài)最固定,數(shù)目最清晰)(2)CBAD(3)A、D;8(4)細胞板;高爾基體(5)DNA復制;著絲粒分解析:(1)據(jù)圖可知,B圖中染色體著絲粒排列在赤道板,此時染色體形態(tài)最固定,數(shù)目最清晰,處于細胞分裂的中期。(2)結合分析可知,A細胞處于后期,B處于中期,C處于前期,D處于末期,故按一個細胞周期進行排序應為CBAD。(3)細胞中DNA分子數(shù)與染色體數(shù)相同的應是沒有染色單體的時期,圖中的A和D符合題意,均含有8個核DNA分子。(4)D圖中部的結構是細胞板,其形成與高爾基體有關。(5)圖2中發(fā)生BC段每條染色體上DNA由1個變成2個,其變化的原因是DNA復制,DE段則由2個變成2個,其變化的原因是著絲粒分裂。學習目標基礎梳理易錯提示隨堂訓練2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