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3.3辯證法的實質與核心本節(jié)重點 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的辯證關系本節(jié)難點 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的辯證關系教學內容 教師復案備注 學生學習筆跡【溫故知新】 1.發(fā)展的實質? 2.量變與質變的辯證關系原理及方法論要求? 【主題探究】 一、事物發(fā)展的源泉和動力 1.矛盾的含義 (1)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著既相互對立、又相互統(tǒng)一的兩個方面。 (2)矛盾的概念反映的是事物內部的對立和統(tǒng)一關系。矛盾就是對立統(tǒng)一。 (3)矛盾的對立屬性就是斗爭性,矛盾的統(tǒng)一屬性就是同一性,他們是矛盾所固有的相反相成的兩種基本屬性。 2.矛盾的基本屬性 (1)矛盾的同一性:是矛盾雙方相互吸引、相互聯(lián)結的屬性和趨勢。 (2)矛盾的斗爭性:是指矛盾雙方相互排斥、相互對立的屬性。它體現(xiàn)著對立雙方相互分離的傾向和趨勢。 (3)同一性與斗爭性的辯證關系 (4)矛盾雙方的對立統(tǒng)一推動事物的運動、變化和發(fā)展,由此構成事物發(fā)展的源泉和動力。 想一想矛盾的同一性和斗爭性能否實現(xiàn)相互轉化? 提示:矛盾即對立統(tǒng)一,相互轉化的是矛盾的兩個方面。同一性和斗爭性是矛盾雙方的關系,二者不能相互轉化。 二、矛盾問題的精髓 1.矛盾的普遍性 (1)含義: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即事事有矛盾;矛盾貫穿每一事物發(fā)展過程的始終,即時時有矛盾。 (2)要求:承認矛盾的普遍性是堅持唯物辯證法的前提。在任何時候,對任何事物,我們都要敢于承認矛盾,勇于直面矛盾,善于分析矛盾,積極尋找正確的方法解決矛盾。 2.矛盾的特殊性 (1)含義: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著的事物及其每一個側面各有特點。 (2)表現(xiàn):一是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這些不同的矛盾構成了一事物區(qū)別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質;二是同一事物在發(fā)展的不同過程和階段上有不同的矛盾;三是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兩個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 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關系 (1)關系: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關系,也就是矛盾的共性和個性、絕對和相對的關系。(2)要求: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辯證關系原理,要求我們從中國國情出發(f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 判一判 (1)承認矛盾的普遍性是堅持唯物辯證法的前提。(√) (2)矛盾的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 【課后練習】 “先試點后推廣”是我國推進改革的一個成功做法,一項改革特別是重大改革,先在局部試點探索,取得經驗、達成共識后,再把試點的經驗和做法推廣開來,這樣的改革比較穩(wěn)當。“先試點后推廣”的辯證法依據(jù)是( ) ①矛盾的共性寓于個性之中 ②矛盾的個性表現(xiàn)共性并優(yōu)于共性 ③矛盾的個性與共性在一定條件下能夠相互轉化 ④矛盾的個性在事物發(fā)展中起決定作用 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名師點撥】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表現(xiàn)上的對應關系 三、用對立統(tǒng)一的觀點看問題 1.主次矛盾 (1)含義:在事物發(fā)展過程中處于支配地位,對事物發(fā)展起決定作用的矛盾就是主要矛盾。其他處于從屬地位,對事物發(fā)展不起決定作用的矛盾則是次要矛盾。 (2)關系:主要與次要矛盾相互依賴、相互影響,并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 2.矛盾的主次方面 (1)含義:每一矛盾中的兩個方面的力量都是不平衡的,處于支配地位,起著主導作用的一方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處于被支配地位的一方屬于矛盾的次要方面。事物的性質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決定的。 (2)關系:矛盾的主要方面與次要方面既相互依賴,又相互排斥,并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 3.堅持兩點論與重點論的統(tǒng)一 (1)原理依據(jù):主要矛盾與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與次要方面的辯證關系原理要求我們,要堅持兩點論與重點論相統(tǒng)一的方法。 (2)具體要求 兩點論:在認識復雜事物的發(fā)展過程時,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在認識某一矛盾時,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 重點論:認識復雜事物的發(fā)展過程時,要著重把握主要矛盾;在認識某一矛盾時,要著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要抓住主流 (3)要反對形而上學的一點論和均衡論。 4.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1)含義: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是指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導下,具體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決矛盾的正確方法。 (2)地位: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是馬克思主義的一個重要原則,是馬克思主義的活的靈魂。 (3)意義: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是正確認識事物的基礎,是正確解決矛盾的關鍵。 議一議 請確認哪些是主次矛盾,哪些是矛盾的主次方面。 丟了西瓜撿芝麻 (主次矛盾) 勿以惡小而為之 (矛盾的主次方面) 射人先射馬 (主次矛盾) 眉毛胡子一把抓 (主次矛盾) 防微杜漸 (矛盾的主次方面) 打蛇打七寸 (主次矛盾) 【課后練習】 有評論人士指出,推動經濟的發(fā)展,需要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相融合,不可以偏廢或者失衡,否則會給經濟發(fā)展帶來災難。這啟示我們要( ) ①堅持重點論 ②堅持均衡論 ③堅持兩點論 ④善于在對立中把握統(tǒng)一 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名師點撥】 兩點論重點論區(qū)別認識復雜事物的發(fā)展過程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要著重把握主要矛盾認識某一矛盾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要著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反對一點論均衡論聯(lián)系兩點是有重點的兩點,重點是兩點中的重點,要善于把握重點和主流,堅持兩點論和重點論的統(tǒng)一【名師點撥】 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區(qū)別含義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且貫穿每一事物發(fā)展過程的始終,即事事有矛盾,時時有矛盾矛盾著的事物及其每一個側面各有其特點特征同類事物的共性每一事物的個性方法論要承認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積極尋找正確的方法解決矛盾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聯(lián)系二者是矛盾的共性與個性、絕對和相對的關系 ①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聯(lián)結。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過特殊性表現(xiàn)出來,沒有特殊性就沒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離不開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沒有的。 ②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 ③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辯證關系原理,是關于事物矛盾問題的精髓,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哲學基礎,是我們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依據(jù)【課后練習】 1.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恢復聯(lián)合國合法席位50周年紀念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引用唐代詩人王昌齡的“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兩鄉(xiāng)”,呼吁世界各國摒棄分歧,攜手共進,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其蘊含的哲理有( ) ①矛盾斗爭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②在特殊性指導下分析普遍性 ③消除斗爭性才能實現(xiàn)同一性 ④運用矛盾分析法尋找共贏點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出自老子《道德經》第十一章: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意即:黏土加水和成了泥,做成了陶器,中間是空的,可以裝東西。蓋房子有門窗,室內是空的,可供人們居住。“有”給人便利,“無”發(fā)揮了它的作用。從哲學上看( ) ①“有”和“無”是相生相伴的 ②“有”和“無”是對立統(tǒng)一的 ③“有”是絕對的,“無”是相對的 ④“有”和“無”構成事物發(fā)展的動力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人類文明新形態(tài)”是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中所提出的新概念。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成功走出中國式現(xiàn)代化道路,創(chuàng)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tài),拓展了發(fā)展中國家走向現(xiàn)代化的途徑。中國式現(xiàn)代化道路是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歷經百年奮斗自主探索出來的,具有中國特色、符合中國實際。這說明 ①要一切以時間、地點、條件為轉移 ②矛盾的對立性和同一性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 ③矛盾雙方在融合中趨向一個無差別的統(tǒng)一體 ④要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導下具體分析矛盾的特殊性 A.②③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4.2022年4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海南省三亞市崖州灣種子實驗室考察調研時強調,種子是我國糧食安全的關鍵。只有用自己的手攥緊中國種子,才能端穩(wěn)中國飯碗,才能實現(xiàn)糧食安全。要弘揚袁隆平等老一輩科技工作者的精神,十年磨一劍,久久為功,把這件大事抓好。這告訴我們( ) ①聯(lián)系是客觀的,只要把握事物的必然聯(lián)系就能事半功倍 ②意識具有能動性,可以使人的實踐活動突破規(guī)律的限制 ③量變和質變辯證統(tǒng)一,沒有量變就沒有質變的發(fā)生 ④抓主要矛盾,集中力量解決關鍵問題推動經濟發(fā)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學后思考 教學反思 得:失: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