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二節 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自主探究·釋疑難】知識點一 區別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預習導學】1.動物的行為動物所進行的一系列有利于它們________和____________的活動。2.動物行為的分類(1)從功能上分:有________行為、防御行為、攻擊行為、繁殖行為、遷徙行為、領域行為、________行為等。(2)從獲得途徑上分:有________行為和________行為。①概念比較類別 先天性行為 學習行為獲得 途徑 ________就有的 ____________獲得的決定 因素 由動物體內的__________決定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共同作用②舉例(資料分析)實例 類型蚯蚓走迷宮剛出生的小袋鼠爬到母袋鼠的育兒袋中吃奶失去雛鳥的美國紅雀喂金魚大山雀偷喝牛奶菜青蟲總是取食十字花科植物葉片幼小黑猩猩模仿成年黑猩猩釣取白蟻黑猩猩摘到掛在高處的香蕉【點撥】 區分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的關鍵點 (1)是否是動物生來就有的行為。 (2)是否由體內的遺傳物質直接控制。3.動物行為的意義(1)動物的先天性行為使動物能____________,得以________________。(2)動物的學習行為可以讓它們更好地適應____________________。(3)一般來說,動物越________,學習能力________,學習行為越________。【探究釋疑】1.分組交流,判斷下列說法的對錯。(1)小萌認為動物的先天性行為是由遺傳物質控制的,而學習行為是動物通過生活經驗和學習獲得的,與動物的遺傳物質無關。( )(2)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既有區別,又有聯系,學習行為離不開先天性行為。( )(3)先天性行為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學習行為是一種比先天性行為更高等的行為。( )2.你聽說過狼孩嗎?一個小時候被狼“收養”的孩子,當她被人從狼群中救出后總是不喜歡穿衣服,她喜歡像狼一樣叫喚,還會咬人,科研人員努力教她說話,可她直到死前也沒有學會說一句話。她也不喜歡吃熟的食物,仍愛吃生肉,最終死于吃生肉引起的消化道感染,當時只有十歲。(1)狼孩的“不喜歡穿衣服”“像狼一樣叫喚”“咬人”等行為屬于________行為。(2)通過狼孩這個事例,你對人類的學習行為有什么新的認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狼孩的事例對你樹立良好的學習態度有什么啟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知識點二 研究一種動物的行為【預習導學】1.研究動物行為的方法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這兩種方法的結合。2.探究小鼠走迷宮獲取食物的學習行為(1)提出問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出假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制訂計劃↓↓↓↓(4)實施計劃:根據計劃進行探究,認真統計小鼠需要經過幾次“嘗試與錯誤”才能通過“迷宮”,吃到食物。(5)分析結果,得出結論:通過實驗,我們可以發現小鼠通過“嘗試與錯誤”,可以走出“迷宮”獲得食物。說明小鼠能通過學習和經驗解決問題,因此,小鼠走迷宮獲取食物的行為是____________。【探究釋疑】根據“小鼠走迷宮獲取食物的學習行為”的探究實驗,回答下列問題。(1)實驗前使小鼠處于饑餓狀態的目的是什么?(2)如果用不同小鼠分別做實驗,它們“嘗試與錯誤”的次數一樣嗎?如果不一樣,說明了什么?(3)請你預測,隨著實驗的重復,小鼠“嘗試與錯誤”的次數將會________,通過迷宮的時間將會________。(4)如果把實驗動物換成小烏龜,你預期“嘗試與錯誤”的次數將會________(填“增加”或“減少”)。因為烏龜是________動物,比小鼠低等,學習能力比小鼠________。【核心知識·巧構建】先天性行為 學習行為形成基礎 由體內的________決定 在________的基礎上,通過________的作用形成獲得途徑 ________ 由________和________獲得時間性 常伴隨動物一生 可建立或消退二者聯系 學習行為是在__________的基礎上形成的【分層演練·提素能】【基礎鞏固練】1.下列不屬于動物行為的是( )A.心臟跳動 B.飛蛾撲火C.鳥類育雛 D.蜜蜂采蜜2.學習過動物行為的知識后,小明對媽媽說,我可以命令螞蟻在地上排列成“百年潮,中國夢”幾個字,媽媽不相信。小明就用糖汁在地上寫下這幾個字,奇跡出現了,螞蟻真的排列成了“百年潮,中國夢”。小明是利用了螞蟻的( )A.取食行為 B.攻擊行為C.防御行為 D.繁殖行為3.下列關于先天性行為的說法錯誤的是( )A.動物生來就有的行為B.動物的本能C.由身體里的遺傳物質所控制的行為D.成長過程中,通過生活經驗和學習逐步獲得的行為4.(2015·四川攀枝花)下列動物行為中不屬于學習行為的是( )A.馬戲團的狗熊拉車 B.蜜蜂采蜜C.老馬識途 D.猴子剝食香蕉5.(2015·湖北恩施)圖5-2-2-1表示的動物行為,屬于學習行為的是( ) 甲 小鳥喂魚 乙 黑猩猩疊木箱取香蕉 丙 母豬哺乳 丁 大山雀偷飲牛奶圖5-2-2-1A.甲、乙 B.乙、丁C.甲、丙 D.丙、丁6.地震后用搜救犬進行搜救時,搜救犬若發現廢墟下有人,會重嗅、扒地、搖尾巴,然后連聲吠叫,這種行為屬于( )A.學習行為 B.先天性行為C.取食行為 D.防御行為7.年幼的蜘蛛也能結網,并且結的網與成年蜘蛛相差無幾,只是網小了些。這種能力是由于( )A.雌蜘蛛的傳授B.遺傳物質決定了蜘蛛天生就會結網C.雄蜘蛛的傳授D.自身的觀察和學習8.黃鼬在遇到敵害追捕時會釋放“臭氣”,并利用這種物質將敵害“擊退”或“擊暈”。該行為屬于( )A.先天性行為、攻擊行為B.先天性行為、防御行為C.學習行為、防御行為D.學習行為、攻擊行為9.動物具有學習能力,這有利于動物( )A.找到食物B.躲避敵害C.找到配偶D.適應復雜多變的環境10.家鴿、蚯蚓、青蛙、鯽魚和草履蟲是同學們已經了解和熟悉的動物,它們都有學習行為,按照其學習行為由簡單到復雜的順序排序,正確的是( )A.草履蟲、蚯蚓、青蛙、鯽魚、家鴿B.草履蟲、蚯蚓、鯽魚、青蛙、家鴿C.草履蟲、青蛙、蚯蚓、鯽魚、家鴿D.草履蟲、鯽魚、青蛙、蚯蚓、家鴿11.請閱讀以下有關動物行為的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一只失去雛雞的母雞把兩只失去母親的小貓當作自己的雛雞,給以無微不至的關懷。兩只小貓也安然地接受母雞的撫愛,它們把母雞當作了自己的媽媽。但是,當小貓長大以后,它們最終會離開這位義母。材料二 兇猛的老虎、乖巧的小鳥、可愛的海豚經過訓練都能根據訓練員的指令作出精彩的表演。(1)從獲得的途徑來看,動物的行為可分為________行為和__________行為。(2)材料一中母雞的行為屬于__________行為,這是由__________決定的一種行為。(3)材料二中動物的行為是__________行為,這是在__________的基礎上,通過____________的作用,由__________和__________而獲得的行為。12.科學家為探究動物的行為問題,做了如下實驗。不同白冠雀鳥群的鳴叫聲基調相同,但又有各自的“方言”。如果把白冠雀鳥群A的幼鳥a移到白冠雀鳥群B中去,待其長成成鳥時,a的鳴叫聲就不同于鳥群A而更接近于鳥群B;但如果把白冠雀幼鳥a移到黃鶯群中生活,它卻學不會黃鶯的鳴叫聲。請回答如下問題。(1)a的鳴叫聲基調與鳥群A相同,這是___________行為在起作用;a的鳴叫聲具有鳥群B的“方言”特點,這是____________行為在起作用。(2)a學不會黃鶯的鳴叫聲,這是因為a體內不具有控制黃鶯鳴叫聲的____________。(3)上述實驗說明,____________行為是在____________行為的基礎上形成的。【提能綜合練】1.(2015·山東泰安)從行為獲得的途徑來看,下列動物行為屬于學習行為的是( )A.馬隨著音樂的節奏踏起優美的舞步B.烏賊遇到敵害時能迅速噴出大量墨汁C.失去蛋的企鵝把鵝卵石當企鵝蛋孵化D.剛出生的小羊碰到母羊乳頭吮吸乳頭2.在煙臺的海邊生活著一種甲殼動物——招潮蟹,它的雄性個體長有一個大螯肢。在繁殖季節,不同的招潮蟹揮螯的方式也不同。分析圖5-2-2-2中甲、乙兩種招潮蟹求偶行為所屬的類型以及決定這種行為產生的根本原因分別是( )圖5-2-2-2A.先天性行為、應激性B.先天性行為、遺傳物質C.學習行為、遺傳物質D.學習行為、適應性3.蚯蚓走“T”形迷宮的實驗中,蚯蚓要經過約200次嘗試,遭受多次電擊后才能學會直接爬向潮濕的暗室;成年黑猩猩會利用經驗來解決問題,當香蕉被掛在高處夠不到時,黑猩猩就會把幾個木箱堆疊起來,然后爬到木箱頂上去摘香蕉。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不同動物的學習能力有差別B.動物越高等,適應復雜環境的能力也越強C.動物越高等,學習能力越強D.以上三項說法都對4.(2015·山東青島)圖5-2-2-3中陰影部分表示先天性行為與學習行為的相同點,下列選項中能夠填在陰影部分的是( )圖5-2-2-3A.生來就有B.由生活經驗和學習獲得C.有利于適應環境D.與遺傳因素無關5.如圖5-2-2-4所示,圖A和圖B中的老鼠正在通過復雜的迷宮。這兩個迷宮相同,但在圖B迷宮的末端有一塊奶酪,圖A的末端則無任何東西。觀察圖A和圖B,回答下列問題。圖5-2-2-4(1)老鼠是用__________(填“反復嘗試”“記憶”或“推理”)的方法學會成功通過迷宮的。(2)圖______中的老鼠可能學得快一些,這說明獎勵或目標______(填“能”或“不能”)幫助學習。這對你的學習有什么啟發?6.(拓展探究)請根據以下材料,完成有關的探究實驗。材料一 繁殖期間的雄性三刺魚腹部會變成紅色,相互間經常發生猛烈地攻擊。材料二 身穿紅色衣服的人經過魚缸時,魚缸中腹部變紅的三刺魚會表現出攻擊行為,而對穿非紅色衣服的人無反應。引起繁殖期間的雄性三刺魚攻擊行為的原因是什么呢?請你利用圖5-2-2-5中的模型,設計模擬實驗探究這個問題。A是形狀像三刺魚但腹部未涂成紅色的模型,B、C、D、E是形狀不像三刺魚但腹部涂成紅色的模型。圖5-2-2-5(1)提出問題:引起繁殖期間的雄性三刺魚攻擊行為的原因是三刺魚的形狀還是其腹部的紅色?(2)作出假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設計方案:①取一只大魚缸,加入適量的河水,放入一條________處于繁殖期的雄性三刺魚;②依次把模型______________放入魚缸中,觀察并記錄____________的攻擊狀況。(4)結果預測:若雄性三刺魚只對________發動攻擊,則證明引起雄性三刺魚攻擊行為的原因是____________;若雄性三刺魚對________發起攻擊,則證明引起雄性三刺魚攻擊行為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閱讀驛站】鳥類的黑手黨——杜鵑杜鵑從不做窩,也不會孵卵,更不會育兒,而是用“托養”的辦法傳宗接代。春夏之交,雌杜鵑產卵前,它會用心尋找畫眉、葦鶯等小鳥的巢穴。目標選定后,它就模仿老鷹的飛翔姿態飛向目標。正在孵卵的小鳥看見低空飛翔而來的猛禽的身影,嚇得棄家逃命,此時杜鵑就將卵產在葦鶯等鳥的巢穴中。小鳥回來后繼續孵卵。杜鵑的雛鳥總是提早破殼,剛出殼的杜鵑雛鳥就將葦鶯等小鳥的卵擠出巢外,摔個粉碎。而葦鶯等小鳥還會把這個兇手當寵兒來疼愛,更加精心地哺育小杜鵑。小杜鵑羽毛豐滿后,它就不辭而別,遠走高飛了。杜鵑雖然育雛習性不好,但它是著名的嗜食松樹大敵——松毛蟲的天敵。一只杜鵑每小時能捕食100多條松毛蟲。另外,杜鵑也捕食其他農林害蟲,所以人們又稱它為“森林衛士”。思考:杜鵑有沒有繁殖行為?小鳥替杜鵑孵卵和育雛的行為屬于先天性行為還是學習行為?參考答案第二節 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自主探究·釋疑難】知識點一[預習導學]1.生存 繁殖后代2.(1)取食 社會 (2)先天性 學習 ①生來 由生活經驗和學習 遺傳物質 遺傳因素和環境因素 ②學習行為先天性行為 先天性行為 學習行為 先天性行為 學習行為 學習行為3.(1)適應環境 生存和繁殖后代 (2)復雜環境的變化 (3)高等 越強 復雜[探究釋疑]1.(1)× 提示:動物的學習行為是在遺傳物質的基礎上,通過生活經驗和學習而獲得的。(2)√ 提示:先天性行為是學習行為的基礎。(3)√ 提示:動物的先天性行為可以使動物適應環境,得以生存和繁殖后代。而學習行為則可以讓動物更好地適應復雜環境的變化,這是動物得以更好地生存和繁衍的重要保證。動物的生存環境越復雜多變,需要的學習行為也就越多。動物就是在適應環境的過程中,通過環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經驗和學習不斷獲得新的行為的。所以說,動物的學習行為是比先天性行為更高級的一種行為。2.(1)學習(2)人的大腦的發育和語言、文字的學習是有關鍵時期的,如果錯過了這一關鍵時期就很難進行補償(3)對一個人來說技能的訓練和知識的學習,應該與大腦的發育階段相適應。同學們應當珍惜學生時代的大好時光,努力學習,增長才干知識點二[預習導學]1.觀察法和實驗法2.(1)小鼠走迷宮獲取食物的行為是先天性行為還是學習行為 (2)小鼠走迷宮獲取食物的行為是學習行為 (3)研究對象 迷宮 食物 (5)學習行為[探究釋疑](1)提示:為了使小鼠有強烈的食欲,利于實驗的順利進行。(2)提示:不一樣,不同小鼠的學習能力有差別,學習行為受到遺傳因素的影響。(3)越來越少 越來越短(4)增加 爬行 差【核心知識·巧構建】 遺傳物質 遺傳因素 環境因素 生來就有的 生活經驗 學習 先天性行為【分層演練·提素能】[基礎鞏固練]1.A 2.A3.D 解析:動物生來就有的,由動物體內的遺傳物質所決定的行為,稱為先天性行為。4.B 解析:蜜蜂采蜜是生來就有的,由體內的遺傳物質決定的行為,屬于先天性行為;馬戲團的狗熊拉車、老馬識途和猴子剝食香蕉,都是在后天生活過程中,經過積累經驗和學習形成的新行為,都屬于學習行為。5.B 解析:小鳥喂魚、母豬哺乳,都是生來就有的,由動物體內的遺傳物質決定的先天性行為;黑猩猩疊木箱取香蕉、大山雀偷飲牛奶,都是出生后,通過生活經驗和學習建立起來的學習行為。6.A 解析:搜救犬發現廢墟下有人會連聲吠叫等行為是經過訓練形成的,屬于學習行為。7.B 解析:蜘蛛生來就會結網,這是由其體內的遺傳物質所決定的一種先天性行為。8.B 解析:黃鼬釋放“臭氣”逃避敵害的追捕,是由其體內的遺傳物質所決定的一種先天性行為,也是保護自己、防御敵害的防御行為。9.D 解析:動物具有學習能力,可以使動物更好地適應復雜多變的環境,有利于動物生存和繁殖后代。10.B 解析:動物越高等,學習能力越強,學習行為越復雜。這五種動物由低等到高等排序為草履蟲、蚯蚓、鯽魚、青蛙、家鴿,故它們的學習行為由簡單到復雜的排列順序是草履蟲、蚯蚓、鯽魚、青蛙、家鴿。11.(1)先天性 學習(或學習 先天性) (2)先天性 遺傳物質 (3)學習 遺傳因素 環境因素 生活經驗 學習12.(1)先天性 學習 (2)遺傳物質 (3)學習 先天性解析:(1)a的鳴叫聲基調與鳥群A相同,這是a生來就有的行為,是由其體內的遺傳物質所決定的,屬于先天性行為;而把白冠雀鳥群A的幼鳥a移到白冠雀鳥群B中去,待其長成成鳥時,a的鳴叫聲明顯帶有鳥群B的“方言”特點,這是a出生后通過學習而獲得的行為,屬于學習行為。(2)“a學不會黃鶯的鳴叫聲”是因為白冠雀體內沒有控制黃鶯鳴叫聲的遺傳物質。(3)學習行為是在遺傳因素的基礎上,通過環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經驗和學習而獲得的。由遺傳物質決定的行為是先天性行為。[提能綜合練]1.A 解析:馬隨著音樂的節奏踏起優美的舞步,是在遺傳因素的基礎上,通過學習而獲得的,屬于學習行為。2.B 解析:由題意可知,招潮蟹的求偶行為是其生來就有的先天性行為,是由其體內的遺傳物質所決定的。3.D 解析:蚯蚓屬于環節動物,比較低等,黑猩猩屬于哺乳動物,比較高等。蚯蚓學會走簡單的“T”形迷宮要經過約200次“嘗試與錯誤”,成年黑猩猩看到掛在高處的香蕉,會把幾個木箱堆疊起來,然后爬到木箱頂上去摘香蕉,充分說明不同動物的學習能力是有差別的,動物越高等,學習能力越強,適應復雜環境的能力也就越強。4.C 解析:先天性行為是動物生來就有的,由遺傳物質決定的,常伴隨動物一生;而學習行為是在遺傳因素的基礎上,通過環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經驗和學習而獲得的,可能會消退。但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都有利于動物適應環境,有利于動物生存和繁殖后代。5.(1)反復嘗試 (2)B 能 學習要有明確的目標,為自己樹立一個目標或許一個愿望,然后為之去奮斗,這樣學習起來就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會干勁十足。解析:對于同種動物的不同個體來說,學習條件不同(如有無獎賞),學習速度會不同。即使學習條件相同,學習速度也會有差異,這是因為學習行為不僅受環境因素的影響也會受到遺傳因素的影響。6.(2)引起繁殖期間的雄性三刺魚攻擊行為的原因是三刺魚腹部的紅色(或形狀)(3)①健壯的 ②A、B、C、D、E 雄性三刺魚(4)模型A 三刺魚的形狀 模型B、C、D、E 三刺魚腹部的紅色解析:本題考查對探究實驗的設計及對實驗現象的分析。(1)根據提出的問題可作出的假設是引起繁殖期間的雄性三刺魚攻擊行為的原因是三刺魚腹部的紅色(或形狀)。 (2)取一只大魚缸,加入適量的河水,把一條處于繁殖期的健壯的雄性三刺魚放入魚缸中,再依次把模型A、B、C、D、E放入魚缸中,仔細觀察雄性三刺魚的攻擊狀況。 (3)若雄性三刺魚只對模型A發起攻擊,則證明引起雄性三刺魚攻擊行為的原因是三刺魚的形狀;若雄性三刺魚對模型B、C、D、E發起攻擊,則證明引起雄性三刺魚攻擊行為的原因是三刺魚腹部的紅色。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