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上課日期: 年 月 日 第 課時課 題 1.1.3凡爾賽體系下的和平課時安排 1 課 型 新課教學目標 1.了解巴黎和會的概況,知道《凡爾賽和約》的主要內容。 2.正確認識《凡爾賽和約》的實質、影響,體會凡爾賽體系下的“和平”之意。 3.理解巴黎和會的本質以及對中國的影響,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體會“弱國無外交”的道理;認識社會主義的優越性,引導學生樹立國家、民族的歷史責任感和使命感,激發學生為建設強大國家而努力學習的愛國精神。重難點 (一)重點 1.列強出席巴黎和會的圖謀; 2.《凡爾賽和約》的核心內容以及對和約的評價。 (二)難點 凡爾賽體系的實質和影響。教具準備 PPT師生活動過程 設計意圖導入 回顧一戰的性質和結果(戰爭的結束,并沒使帝國主義之間的爭斗停止。) 導入提問:一戰結束后,戰勝國最迫切要做的是什么? 溫故知新,同時為新課教學作好鋪墊。新課 環節一:巴黎和會 讓學生自主學習課本第8頁,找出巴黎和會的背景、時間、地點、成員、操縱國、地位、參會國地位、焦點問題、重點問題。請你敘述“巴黎和會”這一歷史事件 過渡語:對于處理德國問題和中國山東問題,美日法英的態度有何不同? 指導學生分組合作探究 閱讀課本第8頁的閱讀卡和美、英、法、日等國的如意算盤,討論后回答: 1.結合克里孟梭的話,想象并描述一下巴黎和會是在怎樣的氣氛中召開的。2.回顧20世紀初的世界格局,你認為巴黎和會能夠達成和平協議嗎?為什么?3.從列強的打算中,可以看出巴黎和會的實質(性質)是什么? 對學生的回答進行評價并歸納。 環節二:凡爾賽和約 讓學生自主學習課本第9頁,找出《凡爾賽和約》簽訂的時間和內容,并說說內容涉及哪些方面。 補充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活動的資料,提問:1.作為戰勝中的中國,在巴黎和會中遭受了怎樣的遭遇;2.為什么會有這樣的遭遇?3.從中給我們一個什么道理;想一想,為什么中國拒絕在和約上簽字。 出示文字資料:和約尚未簽署的時候,勞合.喬治就擔心:“如果德國認為1919年的和約不公平,那么它將會找到對戰勝國進行報復的手段。” 提問:你是如何理解這段話的 總結:列強召開會議的真正目的;和約中對德國軍事和殖民地的問題,將會激起德國復仇的情緒。 環節三:凡爾賽體系 讓學生閱讀課本第10頁,提問:1.請你解釋凡爾賽體系;2.凡爾賽體系的建立有何影響;3.凡爾賽體系的實質。 對學生的回答進行歸納后,教師應首先側重講明凡爾賽體系的概念:1919 ~1920年,協約國在同德國簽訂了《凡爾賽和約》之后,又分別同奧、匈、土、保簽訂了一系列和約,由這些和約構成的對戰敗國領土及其殖民地再分割的體系,被稱作凡爾賽體系。凡爾賽體系最重要的影響在于它“確立了帝國主義在歐洲、西亞、非洲統治的新秩序”。 提問:列寧說:“靠《凡爾賽和約》維系整個國際體系、國際秩序是建立在火山上的。”他為什么這么說。 出示《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和戰后的歐洲圖》,讓學生仔細閱讀地圖,問題一:說一說戰爭前后歐洲版圖發生了哪些變化。問題二:如何理解凡爾賽體系下的“和平” 這個部分內容較為簡單,學生通過自主就能解決。 通過小組合作探究,進行合理的歷史假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分析歷史現象的能力。 讓學生獲得成功感,從而提高學習的積極性。通過中國在巴黎和會上的遭遇,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體會“弱國無外交”的道理;認識社會主義的優越性,引導學生樹立國家、民族的歷史責任感和使命感,激發學生為建設強大國家而努力學習的愛國精神。歷史資料中獲取相關的信息,認識歷史,理解歷史,感悟歷史 凡爾賽體系,這個問題的綜合性、概括性較強,是本課的教學難點。通過合作探究,突破難點,同時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語言表達能力。課堂總結 用圖示法展示凡爾賽體系的形成過程。 根據活動中的資料,感受凡爾賽體系下的“和平”含義。 學生對一次大戰后資本主義世界國際關系的基本格局有初步的認識。教學反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