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上課日期: 年 月 日 第 課時課 題 1.1.1 20世紀初的世界格局課時安排 1 課 型 新課教學目標 1.了解20世紀的世界格局,知道20世紀初一些主要的后起資本主義國家,并理解一些后起的資本主義國家走上對外擴張的原因與表現。知道三國同盟與三國協約歐洲兩大敵對軍事集團的主要成員及其形成過程與影響。2.指導學生觀看視頻,收集歷史證據,探索兩大軍事集團形成的過程及影響;運用對比方法,了解列強擁有殖民地的大小和實力的變化,從而理解列強矛盾的原因,培養學生研究歷史的興趣和能力。3.認識學習歷史,了解一戰前的世界局勢,培養學生熱愛和平,反對戰爭的情操。重難點 教學重點:歐洲兩大軍事集團的形成 難點:英德矛盾教具準備 PPT師生活動過程 設計意圖導入 1.簡單回顧八下所學的有關工業革命的內容。2.要求學生閱讀單元頁第1自然段文字與P2課引言文字,談一談各說了什么?3.歸結:近代歐洲是世界的經濟、金融、貿易中心,世界其他地區完全作為歐洲的附屬而存在。但是兩次工業革命的進行,特別是第二次工業革命后,一些后起的資本主義國家紛紛走上對外擴張的道路。導出課題。 使學生對即將學習的新課新的主要內容有所了解,把大背景向學生稍作介紹,引發學生學習興趣。新課 環節一:列強瓜分世界 任務一:請學生閱讀課文第一、二段和閱讀卡,1.分析這三個國家后起的原因;2.這三個后起的資本主義國家在19世紀晚期采取了怎樣的對外政策,其擴張之路如何;3.哪個國家渴望重新瓜分世界的愿望最強烈,為什么。 歸納:從19世紀末20世紀初開始,美國、日本的經濟開始趕上甚至超過歐洲,世界經濟不再以歐洲居首,這一切,標志著美國開始成為世界頭號經濟、貿易、金融大國,而這正是世界現代史的一個顯著特征。同時,在歐洲內部,近代史上英國占據絕對優勢的情況也發生了轉變,德國作為一個新興的大國逐漸取得了凌駕于英國之上的經濟實力。 任務二:展示列強瓜分世界示意圖,要學生讀圖找出瓜分世界的是哪些列強,哪個國家占有的殖民地最多。 任務三:展示帝國主義對非洲的瓜分圖,請學生看圖并結合所學知識,說一說非洲在短期內幾乎被列強瓜分殆盡的原因。 歸納:1.當時亞洲已基本上被瓜分完畢,美國又不允許其他國家涉足拉丁美洲,列強便把非洲作為爭奪的主要對象;2.非洲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3.非洲具有重要的戰略位置;4.西方國家的探險家這時已基本完成了對非洲內陸地區的地理探險活動,從而為殖民者進一步深入非洲提供了可能。 結論:20世紀初,世界基本被列強瓜分完畢。 環節二:軍備競賽 展示《英、德、法、美經濟政治比較表》提問:1.歐洲經濟實力中哪國最強,其所占殖民地呢?2.所占殖民地最多的是哪國,其經濟實力呢?3.情境設想:如果你是德國統治者,會怎么想? 由學生的結論承接到德國的態度“讓別的民族去分割大陸和海洋而我們德國只滿足于藍色天空的時代已經過去了。我們也要為自己要求日光下的地盤”。提問:“別的民族”指誰?“日光下的地盤”指什么? 在學生回答后指出資本主義國家實力巨變進一步加劇歐洲列強之間的矛盾,提問:矛盾的根源、實質、表現各是什么。 展示德國威廉二世和首相俾斯麥的圖片及名言,要學生閱讀課本第四頁的資料卡和圖1-4回答:1.從圖示可以得知,陸海軍人數增長較快的是哪些國家?2.你如何理解書中對軍備競賽的描述?結合相關資料,說明上述國家瘋狂擴充軍備的目的。 展示新式武器,說明科學技術是把雙刃劍。 環節三:兩大軍事集團 隨著錯綜復雜的博弈,歐洲列強逐步形成兩大軍事集團,播放“兩大軍事集團形成”的視頻,出示《圖1-5三國同盟和三國協約》,提問:1.歐洲列強結成軍事同盟的目的是什么?2.兩大軍事集團的性質是什么? 任務一和任務二的內容較為簡單,學生通過自主就能解決。可以請平時學習有一定困難的學生來回答,提供展示的機會,讓他們獲得成功感,從而提高學習的積極性。通過任務三,培養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 培養學生自主閱讀、收集信息和整理信息的能力 視頻比較形象生動,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望,突出了本課的重點。課堂總結 回顧本堂課內容,強化板書要點。 培養學生構建知識的能力。教學反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