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2學年第一學期七年級期中檢測中國歷史·道德與法治試題卷考生須知:1.本卷分試題卷和答題卷兩部分,滿分100分。2.必須在相對應學科的答題卷上答題;3.答題前,應先在兩份答題卷上都填寫上班級、姓名、座位號。一、判斷題(請思考下列各小題的說法,正確的寫T,錯誤的寫F。每小題1分,共6分)1.中學時代是人生發展的一個新階段,為我們的一生奠定重要基礎。 (▲)2.學習沒有終點,我們終生都在學習,終生都需要學習。(▲)3.我們應根據初中學習生活的特點,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4.“尺有所長,寸有所短”,每個同學身上都有值得我們欣賞的地方 。(▲)5.同學之間太強調原則,就會失去友誼。(▲)6.友誼不是一成不變的。我們要學會接受一段友誼的淡出,坦然接受新的友誼(▲)二、單項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54分)7.進入中學后,我們有機會改變自己在父母、老師和同學心目中那些不夠完美的形象,重新塑造一個“我”。下列同學對“新自我”的塑造不恰當的是(▲)A.小青:陽光燦爛,積極進取 B.小華:學會學習,包容他人C.小強:堅持己見,特立獨行 D.小紅:意志堅強,勇于探索8.近期在某視頻平臺上有一首很火的歌《少年》,其中一段歌詞是“我還是從前那個少年/沒有一絲絲改變/時間只不過是考驗/種在心中信念絲毫未減/眼前這個少年/還是最初那張臉/面前再多艱險不退卻”,引發大家的共鳴。歌詞對你的啟示是(▲)①編織人生夢想,是青少年時期的重要生命主題②少年的夢想,僅僅與個人的人生目標緊密相連③少年的夢想,與時代的脈搏緊密相連④面對挫折,發掘生命的力量,培養堅強的意志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9.右圖漫畫啟示我們要 (▲)A.接納自己,欣賞自己的獨特B.增強信心,為夢想堅持努力C.專注所愛,激發自己潛能D.善于學習,掌握科學的方法10.為了給孩子在教室中占據“好”位子,家長使出渾身解數……2022年春晚小品《占位子》引發大家熱議。其實,對學生來說,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重要的是(▲)①學會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 ②激發學習興趣,找到萬能而有效的學習方法七年級中國歷史·道德與法治CA 第1頁 共6頁③上課專心,注意力集中 ④勤學好問、認真思考、主動學習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1.習近平總書記談到學習時,勉勵青年:“既多讀有字之書,也多讀無字之書。”對此,以下理解正確的是(▲)A.學習是一種生活方式 B.學習是一個長期的過程C.學習是人生的重要航標 D.既重視書本學習又重視實踐12.跳遠運動員閆文港擁有出色的爆發力,而這正是鋼架雪車起跑階段必需的身體素質,因此,他轉而投入鋼架雪車項目,經過刻苦訓練,最終在第二十四屆冬奧會上獲得該項目銅牌。這啟示我們要(▲)A.遵守比賽規則,公平競爭 B.合理調控情緒,樂觀開朗C.學會換位思考,尊重他人 D.正確認識自己,激發潛能13.從右圖漫畫中,我們可以汲取的人生智慧有(▲)①注意保護個人隱私 ②懂得預防網絡沉迷③理性面對他人評價 ④學會接納欣賞自己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4.朋友對個人成長有很大的影響,應謹慎擇友。下列古語能體現這一道理的是(▲)A.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B.近朱者赤,近墨者黑C.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D.己所不欲,勿施于人15.右圖中的對話告訴我們(▲)①在互幫互助中建立友誼 ②要學會坦然接受新朋友③友情能帶給人持久的溫暖 ④每一段友誼都會地久天長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6.多少真誠的友誼因詩詞而長存。“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是激勵;“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是真摯;“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是牽掛。這啟示我們 (▲)①友誼是一種心靈的相遇 ②友誼是一成不變的③友誼能帶來溫暖和力量 ④友誼需要精心呵護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7.隨著網絡直播和短視頻的迅猛發展,一些炫富拜金、賣慘審丑、獵奇惡搞等低俗、惡俗的直播和短視頻也侵入到日常生活中,違背公序良俗,甚至觸碰了法律底線。因此,國家開展系列“清朗 2022年網絡環境整治”行動。這給我們的啟示是(▲)①要學會自我保護,提高自己的辨別能力 ②網絡具有消極作用,我們堅決遠離網絡③正確對待網絡資源,自覺抵制不良信息 ④網絡交往對象具有虛擬性,需慎重對待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七年級中國歷史·道德與法治CA 第2頁 共6頁18.右圖是“初中生網民上網經常從事各類活動的比例”中的部分數據。由此可見(▲)①網絡信息良莠不齊②網絡能擴展人際交往的范圍③轉發越多的網絡信息越真實④網絡可以讓生活更加豐富多彩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19.下圖是某同學籌備的“北京人遺址”專刊的部分素材,以下還能放到專刊里的是(▲)頭蓋骨化石 動物燒骨 灰燼堆 ?A.打制的石錘 B.磨制的骨針 C.碳化稻粒 D.彩繪陶盤20.右圖是炎帝、黃帝、蚩尤三個部落發展演變的歷程,其中③、④位置應該分別填寫的內容是(▲)A.黃帝 炎帝B.炎帝 黃帝C.華夏族 漢族D.炎黃聯盟 華夏族21.右圖文物名為利簋,作器者名“利”,內底銘文記載了他參加牧野大戰,因立功受到獎賞的史實。這可以佐證(▲)A.秦滅六國 B.商湯滅夏C.武王伐紂 D.平王東遷戰國時期的社會變化政治:各國變法經濟: ▲ 思想:百家爭鳴22.右圖是某同學制作的課堂筆記(部分),筆記中橫線部分的內容應是(▲)A.政治思想秩序重新確立B.新興地主階級勢力增強C.富國強兵在戰爭中取勝D.鐵制農具和牛耕的推廣臺州和合文化,與余姚陽明文化、衢州南孔文化合稱為浙江三大文化。據此回答23-24題。23.春秋戰國時的諸子百家尊崇“和合”思想。孔子說“以和為貴”;墨子認為“離散不能相和合”,因而要“兼相愛”。主張“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學派是(▲)A.儒學 B.道家 C.法家 D.墨家24.佛教天臺宗、道教南宗、儒家理學在臺州天臺山和合包容,共同構成了和合文化的有機整體。歷史上,儒、釋(佛)、道三教并存的局面最早出現在(▲)A.戰國時 B.秦朝時 C.西漢時 D.東漢時25.孔子的學生來自10多個諸侯國,其中既有貴族,也有農夫。這反映了他的教育思想是(▲)A.實行德政 B.仁者愛人 C.有教無類 D.學思結合七年級中國歷史·道德與法治CA 第3頁 共6頁26.秦朝鞏固統一的措施中,奠定了境內各民族共同的經濟和文化生活基礎的是(▲)A.設置基層社會組織 B.確立儒家學說為正統思想C.開拓經營邊疆地區 D.統一度量衡、貨幣和文字27.某同學閱讀的歷史資料中有“楚漢之爭”“約法三章”“垓下之戰”等關鍵詞,下列歷史人物與這些詞相關的是(▲)A.秦始皇 李斯 B.趙高 秦二世 C.陳勝 吳廣 D.項羽 劉邦28.據史料記載,漢武帝繼位之初,國家積累了大量的錢糧,庫存的糧食和銅錢非常充盈。這一現象出現的歷史背景是(▲)A.西漢的賦稅十分沉重 B.漢初奢靡之風盛行C.“文景之治”的出現 D.罷黜百家、獨尊儒術29.公元前202年,劉邦建立漢朝,定都長安,史稱西漢。這一時間屬于(▲)A.公元前3世紀 B.公元前2世紀 C.公元2世紀 D.公元3世紀30.漢武帝為鞏固“大一統”王朝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下材料反映的是(▲)前136 年 為儒家經典《詩》《書》《易》《禮》《春秋》各置博士前134 年 興辦太學,禮聘名師教育天下學子A.推崇諸子百家學說 B.奉行無為而治政策C.加強國家經濟控制 D.重視儒學人才培養31.西漢漢武帝時,進一步完善了秦王朝創造的監察制度,加強對地方的控制。這表現在(▲)A.推行郡縣制度 B.實行分封制度 C.建立刺史制度 D.創立科舉制度32.新疆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該地區正式歸屬中央政府管轄始于(▲)A.絲綢之路的開通 B.甘英出使大秦 C.西域都護的設置 D.班超經營西域33.對以下一組圖片的主題及其影響解讀準確的是(▲) 居延漢簡 馬王堆漢墓帛書 西漢紙本地圖 A.紡織技術的革新B.漢字字體的演變 C.書寫材料的進步 D.文書格式的改進三、材料分析題(共4題,40分)34.(8分)某中學在校園網論壇中發布了一些帖子,請你閱讀并回答相關問題:七年級中國歷史·道德與法治CA 第4頁 共6頁(1)請你談談對“美麗草原”提到的“新的起點”的認識。(2分)(2)“大雁北飛”說“要好好珍惜這份成長的禮物”,這份“禮物”包括哪些?(4分)(3)運用所學知識,談談我們應如何與論壇中兩位同學一起度過中學時代。(2分)35.(12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杭州某中學七年級(3)班學生小雨參加學校開展的“示范生”評選活動。按照活動流程,現正在進行班級推選環節……(1)評選環節中的“自我推薦”和“班級評選”分別屬于認識自我的什么途徑?(2分)(2)對于小文提出的意見,你認為小雨應該持什么態度?(2分)材料二:為了幫助同學們順利度過青春期,該班級通過校園網設立了“心語小屋”,以下是同學仙仙和游游的留言。(3)仙仙留言中小紅同學的這種做法對嗎?請說說你的理由。(3分)(4)如果你是游游留言中的美美,你會怎么做?請談一談你會這么做的原因。(5分)36.(10分)研讀史料是歷史學習的一項基本技能。閱讀材料,回答問題。【史料互證】有學者提出將“地下發現(考古)之新材料”與“紙上之材料(文獻)”二者互相釋證,以達到考證古史的目的。考古發現 文獻史料左圖文物上的文字大意為:一名叫殼的卜官(掌管占卜)問:有沒有災禍 唉!有災禍有(噩)夢。五日后,王在祭祖先時,在庭院摔了一跤。——摘自《殷墟卜辭綜述》 成書于西漢時期的《禮記·表記》上說:“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禮。”七年級中國歷史·道德與法治FY 第2頁 共6頁(1)材料中的兩組史料互證了哪一朝代怎樣的社會狀況?據此簡述“殷墟卜辭”的歷史價值。(3分)七年級中國歷史·道德與法治CA 第5頁 共6頁【學會評價】要正確地評價歷史事件,需要學會合理地運用不同的史料。(2)有人說:“春秋戰國時期的戰爭,給社會帶來了深重的災難,百害而無一利。”根據以上三則史料評析這一觀點。(7分)37.(10分)“中央集權”在我國擁有悠久的歷史和認同。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一組示意圖(1)圖A所示中央集權制度是由哪一朝代所創的?其中奠定我國歷代王朝地方行政體系的制度是什么?(2分)(2)寫出圖B反映的西漢王朝面臨的問題,并簡述漢武帝為解決這一問題而采取的措施。(4分)材料二:以下是對中國古代中央集權制度的評價(部分)。(一)組織人力、物力和財力從事大規模的工程建設,以滿足農業生產、交通運輸等方面的需要。(二)能聚集力量,加強軍事防御、發展民族關系。(三)加重對農民的剝削壓榨,引起了農民的反抗。……評價(論點) 史實(論據)(一) 秦朝修建長城,并開鑿 ① (水利工程);漢武帝派 ② 出使西域,開通了絲綢之路。(二) 秦始皇統一越族地區;漢武帝派衛青、霍去病反擊 ③ (民族),奪取河西走廊地區。(三) 東漢末年,爆發了一場有組織、有準備的農民起義--- ④ 。(3)根據材料二,按要求將下表中的史實(論據)補充完整。(4分)七年級中國歷史·道德與法治CA 第6頁 共6頁④蚩尤②③涿鹿之戰阪泉之戰①①爭城以戰,殺人盈城,爭野以戰,殺人盈野。——《孟子》②春秋時期各大國努力開疆拓土,以前零零碎碎的小國和部落,到戰國時已合并成幾個大國。……秦漢時期的大一統就醞釀于這時。——《春秋史》③七國本身都是地區性的多民族國家,七國疆域內的各少數民族與華夏族趨向于大雜居、小聚居的狀態,交往十分密切,大多逐漸與華夏族融合起來。——《中國歷史》12022學年第一學期七年級期中檢測道德與法治 中國歷史參考答案1、判斷題(認真思考下列各題的說法,正確的寫T,錯誤的寫F。每小題1分,共6分)題號 1 2 3 4 5 6答案 T T T T F T2、單項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24分)題號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答案 C C D C D D D B B C題號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答案 C D A D C D B D C D題號 27 28 29 30 31 32 33答案 D C A D C C C三、材料分析題(共4題,40分)34.(8分)(1)中學時代是人生發展的一個新階段,為我們的一生奠定重要基礎;(1分)中學時代見證著一個人從少年到青年的生命進階。(1分)(2)①中學生活,對我們來說意味著新的機會和可能,也意味著新的目標和挑戰。這些都是生命饋贈給我們的成長禮物;(1分)②中學生活為我們的發展提供了多種機會;(1分)③進入中學,新的目標和要求激發我們的潛能,激勵我們不斷實現自我超越。(1分)④在新的環境中,我們有機會改變不完美形象,重塑自我。(1分)(3)①認真學習知識,提升認知和視野;②盡量多參加適宜的體育鍛煉,促進身體健康成長;③真誠與身邊的同學交往等。(2分)(任寫1-2點即可)35.(12分)(1)“自我推薦”屬于通過自我評價認識自己;(1分)“班級評選”屬于通過他人評價認識自己。(1分)(2)小雨要重視小文的態度和評價,但也要客觀冷靜分析,既不能盲從,也不能忽視,要用理性的心態面對他人的評價。(2分)(3)小紅的做法是錯誤的。(1分)因為她沒有意識到競爭并不必然傷害友誼,關鍵是我們對待競爭的態度。(2分)(4)拒絕幫忙。(1分)因為:①友誼不能沒有原則,友誼需要信任和忠誠,但不等于不加分辨地為朋友做任何事。(1分)其實,當朋友誤入歧途時,不予規勸甚至推波助瀾,反而會傷害朋友,傷害友誼;(1分)②對朋友的錯誤,我們可以友善地提出來,并幫助朋友改正,要與朋友互幫互助、共同發展、共同進步。(2分)36.(10分)(1)商朝;凡事占卜吉兇(迷信鬼神);(各1分)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開始于商朝。(1分)(2)這種觀點是片面的。(1分)戰爭給人民帶來了災難和痛苦;(2分)但是兼并戰爭使諸侯國數量減少,加快了中國的統一;(2分)客觀上戰爭促進民族交融。(2分)(本題采意給分)37.(10分)(1)秦朝(1分) 郡縣制(1分)(2)問題:諸侯王勢力強大,威脅中央。(意思相近即可,2分)舉措:實施“推恩令”(答出推恩令的具體內容也可,2分)。(3)①靈渠,②張騫,③匈奴,④黃巾起義。(各1分,共4分)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七年級上冊中國歷史與道法答案.doc 七年級上冊中國歷史與道法試題卷.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