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二章 物質性質的初步認識一、物體的尺度及其測量【基礎知識清單】1.1km= m,1m= dm,1dm= cm,1cm= mm,1mm= μm,1μm = nm。2.1m3= dm3,1dm3= cm3,1cm3= mm3,1L= dm3,1mL= cm3。3.測量物體的長度用 。4. 叫做誤差,誤差是 (選填“可以”或“不可以”)避免的。【知識深層理解】一、長度的測量工具長度測量用刻度尺,常用的刻度尺有:鋼尺、卷尺、皮尺、游標卡尺、螺旋測微器等,如圖2-1-1所示。鋼尺 卷尺 皮尺 游標卡尺圖2-1-1二、刻度尺的量程、分度值1.量程:刻度尺一次所能測量的最大長度叫做刻度尺的量程,下圖刻度尺的量程為6cm。2.分度值:(012346cm5圖2-1-2)(1)刻度尺上最小格所代表的長度叫做刻度尺的分度值,如圖2-1-2所示的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分度值是1cm的刻度尺叫做厘米刻度尺,分度值是1mm的刻度尺叫做毫米刻度尺,圖2-1-2中的刻度尺就是一個毫米刻度尺。(2)刻度尺的分度值越小,測量結果越準確。(3)刻度尺上表的“cm”不是表示刻度尺的分度值,而是刻度尺上數字的單位。如上圖所示,表示0~1是1cm。而1cm又分了10個格,1格就是1mm,所以該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三、單位及其換算1.國際單位:米(m)2.常用單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納米(nm)3.單位間的換算:1km = 103m,1m = 10dm,1dm = 10cm,1cm = 10mm,1mm =103μm,1μm = 103nm。4.其它長度單位:1光年=9.46×1015m,1海里=1.852km5.聯系實際:1公里=1千米=2里四、長度單位間的換算方法1.由大單位換算小單位:【例題1】2.5km= nm做題步驟:(1)寫出單位換算圖(如下圖):(×10-3×10-3×10-1×10-1×10-1×103kmmdmcmmmμmnm×103×10×10×10×103×10-3)(2)找到題目中的兩個單位:km、nm(×10-3×10-3×10-1×10-1×10-1×103kmmdmcmmmμmnm×103×10×10×10×103×10-3)(3)找到兩個單位間的所有進率:×103、×10、×10、×10、×103、×103【注意】由大單位換算小單位要用上面的進率。(4)把所有進率相乘:103×10×10×10×103×103=1012(5)寫出結果:2.5km=2.5×1012nm2.由小單位換算大單位:【例題2】3.6μm= m做題步驟:(1)寫出單位換算圖(如下圖):(×10-3×10-3×10-1×10-1×10-1×103kmmdmcmmmμmnm×103×10×10×10×103×10-3)(2)找到題目中的兩個單位:μm、m(×10-3×10-3×10-1×10-1×10-1×103kmmdmcmmmμmnm×103×10×10×10×103×10-3)【注意】由小單位換算大單位要用下面的進率。(3)找到兩個單位間的所有進率:×10-1、×10-1、×10-1、×10-3(4)把所有進率相乘:10-1×10-1×10-1×10-3=10-6(5)寫出結果:3.6μm =3.6×10-6 m五、刻度尺的正確使用1.用前三觀察:(1)觀察零刻度線在哪里,是否磨損了:如圖2-1-3所示是有零刻度線的刻度尺,測量長度時,有零刻度線刻度尺的要從零刻度線量起,這樣便于準確讀數。如圖2-1-4所示是沒有零刻度線的刻度尺,沒有領刻度線的刻度尺要從其它刻度線量起,但要注意讀數。(123cm0123cm圖2-1-3圖2-1-4)(2)觀察它的量程是多少:觀察量程主要是看能否用該刻度尺測量,最好是用被測長度小于刻度尺的量程的刻度尺進行測量,這樣比較準確。(3)觀察它的分度值是多少:只有認清分度值,才能快速、準確讀數。2.測量三注意:(1)零刻度線對準被測物體的一端:如圖2-1-5所示。(2)刻度尺與被測物體平行:如圖2-1-6所示,當被測物體平行于刻度尺時,讀數在1.5cm~1.6cm之間,當被測物體傾斜時,讀數在1.6cm~1.7cm之間,所以被測物體沒有與刻度尺平行時,則測量值將偏大。(3)刻度尺緊貼被測物體:如果被測物體距離刻度尺的刻度越遠,讀數越不準確,如圖2-1-7所示。(圖2-1-5圖2-1-6圖2-1-7012cm012cm012cm012cm)3.讀數兩規范:(1)視線要與刻度板面垂直:如圖2-1-8所示,視線①讀數偏大,視線③讀數偏小,視線②讀數是正確的。(1.5 6cmmm012cm①②③圖2-1-8圖2-1-9)(2)估讀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如圖2-1-8所示,物體的長度介于1.5cm和1.6cm之間,所測物體的長度肯定比1.5cm大,大多少就需要估計,如果你認為多0.6mm,則讀作1.56cm,如果你認為多0.7mm,則讀作1.57cm。不同的人估計可能不一樣,所以讀數也不一樣。但不能偏離太多,偏離太多就是錯誤。例如,如果讀作1.59cm,很顯然偏差太多,那就錯誤了。如圖2-1-8所示的讀數1.56cm中,物體的長度介于1.5cm和1.6cm之間,所以數字1(cm)和5(mm)是準確的,數字6是估計出來的,是不準確的,但又不能忽略,所以要估讀到分度值(mm)的下一位。因為要估讀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所以在所記錄數據中倒數第二位的單位一定是刻度尺分度值的單位。如圖2-1-9所示中的記錄數據1.56cm中,1的單位是cm,5的單位是mm,是刻度尺分度值的單位,6是分度值(mm)的下一位,是估計出來的數字。(0123456cm5.3 0cmmm圖2-1-10)(3)如果物體的末端正好對應刻度尺的某一刻度,則最后一位要估計為0:如圖2-1-10所示的測量中,應記錄為5.30cm,而不能記錄為5.3cm。因為要估讀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數字3(mm)是分度值的單位,數字3后面還應有一位數字“0”。4.正確記錄:(5.24cm數字數字圖2-1-11)(1)記錄結果應由數字和單位組成。如圖2-1-11所示,在記錄數據5.24cm中,5.24是數字,cm是單位。(2)記錄結果由準確值和估計值組成。例如:在記錄數據5.24cm中,準確值是5.2cm,估計值是0.04cm。因為物體的長度介于5.2cm和5.3cm之間,所以5.2cm是準確的,多出來那一部分0.04cm是估計出來,不同人的估計不同,是不準確的。(456cm圖2-1-12)六、沒有零刻度線的刻度尺的測量如果刻度尺的零刻度線磨損了,如圖2-1-12所示,沒有零刻度線,則可以從其它刻度線量起,但要注意讀數方法。例如下圖,被測物體的長度應讀為:1.78cm,而不能讀作5.78cm。七、誤差1.概念:測量值與真實值之間的差異叫做誤差。儀器越精密,測量值就越接近真實值,但儀器再精密都不可能測出真實值,只能無限接近真實值。所以測量值與真實值之間或多或少總存在差異,測量值與真實值之間的差異就叫誤差。2.誤差是不可避免的:由于測量值與真實值之間總存在著差異,所以誤差是客觀存在的,是不可避免的。但使用精密儀器可以減小誤差。3.減小誤差的方法:(1)使用精密儀器:儀器越精密,誤差越小。(2)多次測量,求平均值:在測量過程中,可能某次測量結果偏大,可能某次測量結果偏小,多次測量就可以平均這些差異,從而減小誤差。(3)改進測量方法:使用更科學的測量方法也可以減小誤差。八、誤差與錯誤的區別誤差是客觀存在的,是不可避免的,誤差只能減小,不能消除;而錯誤是由于違反操作規程引起的,是不應該出現的,是可以避免的。項目 是否可以避免 原因誤差 否 測量值與真實值之間總存在著差異產生錯誤 是 不規范操作引起九、是否使用越精密的儀器越好在測量物體的長度時,要根據實際需要選擇合適的刻度尺,并不是越精密越好。比如,在測量人體身高時,準確到cm即可,測量上海到北京距離時,準確到km就可以了,沒有必要準確到cm。十、平均值的計算【例題3】在對一個物體長度的測量過程中,幾次記錄結果分別為:2.56cm、2.55cm、2.55cm,則物體的長度應記錄為 cm。做題步驟:1.計算所有數據的平均值:2.確定數值:確定數值的原則是,與題目中所給數據中小數點后面的位數保持一致。記錄數據中小數點后面是兩位數字,在計算結果中也要保留兩位數字,所以記錄應為2.55cm。【例題4】在對一個物體長度的測量過程中,幾次記錄結果分別為:2.56cm、2.55cm、2.55cm、2.78 cm,則物體的長度應記錄為 cm。解析:通過觀察4個數據發現,2.56cm、2.55cm、2.55cm三個數據比較接近,而2.78 cm與其它三個數據相差較大,說明該數據記錄或測量錯誤,應舍去,只計算另外三個數據的平均值。所以該物體的長度為:錯誤作法:十一、用刻度尺測量長度的特殊方法1.測多算少法:測量對象:尺度很小,無法直接測出的長度。測量方法:如圖2-1-13所示,測量一張紙的厚度時,無法直接測量,我們就需要測出多張紙的總厚度,然后除以張數即可算出一張紙的厚度。(cm01234圖2-1-13圖2-1-14)要特別注意題目中給的是張數還是頁數,如果給的是頁數,要正確計算出張數。如果是雙頁,張數正好是頁數的一半;如果是單頁,因為最后一頁是一張,可以把頁數加1變為雙數再除以2就得張數。【例題5】一本書共51頁,用刻度尺測其厚度為0.52cm,則該書一張紙的厚度是多少?解:該書的張數是:一張紙的厚度是:如圖2-1-14所示,測量細銅絲的直徑,可以把細銅絲在鉛筆上緊密排繞成線圈,用刻度尺測出線圈的總長度,并數出圈數,然后用線圈的總長度除以圈數,即得細銅絲的直徑。2.平行法:(0123cm圖1-1-15)測量對象:圓柱體、圓等的直徑。測量方法:如圖2-1-15所示,在測圓柱體、硬幣等的直徑時,可以利用如圖所示的方法。兩塊三角尺、直尺和硬幣的直徑構成一個矩形,硬幣的直徑與直尺上對應的長度平行且相等,所以硬幣的直徑就等于直尺上對應的長度。3.化曲為直法:測量對象:彎曲物體的長度。測量方法:如地圖上鐵路或河流的長度、圓柱體的周長等,無法直接測量,可以借助于易彎曲但彈性不大的細棉線等,與被測軌跡完全重合,然后在桌面上拉直棉線,用刻度尺量出細棉線的長度即可,此種方法被稱為“化曲為直法”, 如圖2-1-16所示。例如:要測量地圖上北京到上海鐵路線的長度,我們可以找一根細棉線,使其與地圖上北京到上海鐵路線完全重疊,并在棉線的兩端做上標記,拉直棉線,用刻度尺測出標記間距離即為地圖上兩地間的距離,借助于比例尺我們還可以求出兩地間鐵路線的實際長度。如圖2-1-17所示,測量圓柱體的周長,我們可以借助于紙帶或細棉線,平行于圓柱體橫截面緊緊圍住圓柱體,在重疊處做標記,展開紙帶或細棉線,用刻度尺測出標記間的距離,即為圓柱體的周長。圖1-1-16 圖1-1-174.滾動法:(AB圖1-1-18)測量對象:圓的周長。測量方法:如圖2-1-18所示,測輪子的周長時,在輪子和地面上各做一個標記,讓輪子在地面上滾動一周,再在地面上做一個標記,地面上兩個標記之間的距離就等于輪子的周長。(1m圖1-1-19)5.測少算多法:測量對象:長度過大的物體。測量方法:如圖2-1-19所示,測一盤導線的長度,我們可以先測1m導線的質量,然后再測整盤導線的質量,根據比例即可算出整盤導線的長度。十二、物體的體積1.體積的表示:在物理學里,體積用“V”來表示。2.體積的單位:國際單位:m3,常用單位:dm3、cm3、mm3、L(升)、mL(毫升)等。3.單位換算:1m3=103dm3,1dm3=103cm3,1cm3=103mm3,1L=1dm3,1mL=1cm3。十三、體積單位的換算方法1.由大單位換算小單位:【例題5】2.5m3 = cm3做題步驟:(m3dm3(L)cm3(mL)mm3×103×103×10-3×10-3×103×10-3)(1)寫出單位換算圖(如下圖):(m3dm3(L)cm3(mL)mm3×103×103×10-3×10-3×103×10-3)(2)找到題目中的兩個單位:m3、cm3(3)找到兩個單位間的所有進率:×103、×103【注意】由大單位換算小單位要用上面的進率。(4)把所有進率相乘:103×103=106(5)寫出結果:2.5m3 = 2.5×106 cm32.由小單位換算大單位:【例題6】3.6mL= m3做題步驟:(1)寫出單位換算圖(如下圖)(m3dm3(L)cm3(mL)mm3×103×103×10-3×10-3×103×10-3)(m3dm3(L)cm3(mL)mm3×103×103×10-3×10-3×103×10-3)(2)找到題目中的兩個單位:mL、m3(3)找到兩個單位間的所有進率:×10-3、×10-3【注意】由小單位換算大單位要用下面的進率。(4)把所有進率相乘:10-3×10-3=10-6(5)寫出結果:3.6mL = 3.6×10-6 m3十四、液體體積的測量1.測量儀器:實驗室里測量液體的體積用量筒(如圖2-1-20所示)或量杯2.測量方法:把被測液體倒入量筒或量杯,液面所指的刻度即為被測液體的體積。如圖2-1-22所示,量筒內液體的體積是44ml(注意:在初中階段,體積的讀取不要求估讀,液面距離哪個刻度最近,就讀哪個刻度)。3.注意事項:(1)讀數時,視線要與凸形液面的頂或凹形液面的底相平。讀數時,為什么要讀凸形液面的頂部對應的刻度呢?如圖2-1-23所示,水銀倒入玻璃量筒中時,水銀液面會呈現如圖甲所示的凸形液面。這是因為水銀和玻璃是相互排斥的,在液面的頂部,玻璃會把近處的水銀推開,從而形成凸形的液面。(乙多讀部分丙少讀部分甲圖2-1-23)由于水銀的液面是凸形的,當讀頂部對應的刻度時,如圖乙,讀數會偏大,但偏大的較少,誤差較小;當讀底部對應的刻度時,如圖丙,讀數會偏小,但偏小的較多,誤差較大,所以讀數時要讀凸形液面的頂部對應的刻度。讀數時,為什么要讀凹形的底部對應的刻度呢?如圖2-1-24所示,水倒入玻璃量筒中時,液面會呈現如圖丁所示的凹形液面。這是因為水和玻璃是相互吸引的,在液面的頂部,玻璃會把近處的水吸引過來,從而形成凹形的液面。(多讀部分戊少讀部分己丁圖2-1-24)由于水的液面是凹形的,當讀頂部對應的刻度時,如圖戊,讀數會偏小,但偏小的較多,誤差較大;當讀底部對應的刻度時,如圖己,讀數會偏大,但偏大的較少,誤差較小,所以讀數時要讀凹形液面的底部對應的刻度。(2)讀數時,量筒要放在水平桌面上,不能拿起來讀。拿起來讀,液面會傾斜,導致讀數不準確。十六、固體積的測量1.形狀規則的物體體積的測量:在測量長方體、正方體等形狀規則的物體的體積時,可用刻度尺測出長、寬、高等算出物體的體積。(106040502030mlV1V2106040502030ml圖2-1-25)2.形狀不規則的固體體積的測量:在測量石塊等形狀不規則的物體的體積時,可以用量筒和水間接測量。(1)測量方法:如圖2-1-25所示,先在量筒中倒入適量的水,記下液面所指的刻度V1(44mL),再把石塊浸沒在水中,再記下此時液面所指的刻度V2(54 mL),兩次讀數的差V2-V1就是該石塊的體積。該石塊的體積為V= V2-V1=54 mL -44mL=10 mL。(2)注意事項:①水要適量:水過少,不能浸沒石塊,水過多,石塊放入后,可能超出量筒的刻度范圍。②記錄順序不能顛倒:如果先讀石塊在液體中的體積,然后把石塊拿出再讀液體體積時,石塊會帶出一部分水,導致石塊體積偏大。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