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上課日期: 年 月 日 第 課時課 題 2羅斯福新政課時安排 一課時 課 型 新課教學目標 1. 了解經濟大危機發生的背景、特點、表現; 2. 知道羅斯福新政實施的內容、作用;認識新政在資本主義發展史上的重要意義。 3.有意識地培養學生承受挫折的能力,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和對國家、民族的歷史責任感。重難點 教學重點:羅斯福新政的主要內容及其歷史作用。 教學難點:評價羅斯福新政。教具準備 多媒體師生活動過程 設計意圖(一)、導入新課: 1929年,資本主義世界爆發了規模空前的經濟大危機,各國政府紛紛采取措施應對。美國依靠羅斯福新政走出困局,羅斯福采取那些措施挽救危機?為什么這些措施被稱為“新政”,本節課我們將講述這些內容: (二)、講授新課: 一、從繁榮到危機 1、背景: 政治相對穩定: 巴黎和會,華盛頓會議形成了凡爾賽-華盛頓體系,暫時緩和了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矛盾,使世界處于相對穩定時期。 經濟繁榮: 1924—1929年資本主義世界的經濟“繁榮”的表現: 20世紀20年代,美國經濟空前繁榮,新興產業迅猛發展,收音機、電冰箱、吸塵器等新產品開始進入大眾家庭,汽車也不再是富人才能賣得起的奢侈品。但是,繁榮的表象下隱藏著巨大的危機。 2、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原因: 根本原因:資本主義制度的基本矛盾,即生產的社會化和生產 資料私有制之間的矛盾。 于生產資料的資本家私人占有制與社會化大生產之間的矛盾愈演愈烈(根本原因);另一方面由于生產的相對過剩造成了生產與銷售的矛盾日益激化。于是,在“繁榮”的背后孕育了嚴重的經濟危機。 主要原因:資本主義生產力的迅速發展和勞動人民購買力嚴重不足的矛盾生產過剩。 直接原因: 全國性的股票投機活動刺激了資本家盲目生產,加速危機的爆發 3、危機的爆發: 1929年10月24日,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股票崩潰,這一天被稱為“黑色星期四”。 4、特點: 持續時間長 :1929---1933年,一般的經濟危機持續一年最多不過兩年,而30年代初的危機持續了長達5年之久,有的甚至更長。 波及范圍 廣:從金融業迅速波及到幾乎所有部門;從美國迅速蔓延到所有資本主義國家。 破壞程度 大:整個資本主義世界的工業產量下降了40%以上,貿易額減少了2/3。美國的工業產量下降超過40%,貿易額減少70%。大量企業破產,銀行倒閉。失業人數激增,美國有1500萬---1700萬失業,整個資本主義世界的失業人數更是超過3000萬。 二、羅斯福新政: 1、羅斯福當選美國總統 2.內容 3.意義教學反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