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上課日期: 年 月 日 第 課時課 題 4.2 新中國的誕生課時安排 1 課 型 新課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目標:知道中共七屆二中全會召開的背景、內容和作用;知道渡江戰役的概況和結果;自主學習,敘述中國人民政協的概況、作用;獨立探究,理解中國人民政協的召開使人民獲得了民主權力;結合視頻與詩詞,回顧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歷史性時刻,知道新中國成立標志著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從而使中國實現了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 2、過程方法目標:在分析具體問題的過程中,培養詩歌閱讀分析能力。從材料分析中,培養整理和歸納知識的能力,并對所探索的問題能闡述自己的觀點。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知道走社會主義發展道路是中國人民的選擇,培養熱愛國家的情感。重難點 1.重點:與新中國籌建密切相關的重大歷史事件及新中國誕生的意義。 2.難點:新中國的建立給人民生活帶來了哪些變化。教具準備 PPT師生活動過程 設計意圖導入 活動1【導入】第二課:新中國的誕生 視頻導入:通過開國大典的小短片,看到人民歡呼雀躍,引導學生回答發生了什么事,人民為何如何開心,引出新中國的誕生。新課 活動2【活動】微課 新中國的誕生給人民群眾帶來了非常大的鼓舞,也改變了人民的命運,但是他是如何誕生的呢?請大家一起來觀看下面這段微課。 2.出示微課,大致介紹為新中國誕生提供條件的七屆二中全會、渡江戰役、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和開國大典的大致過程 活動3【講授】學生歸納 3.讓學生根據微課展示的內容,對課文內容進行整理,并列提綱。由學生代表進行展示。 4.出示渡江戰役相關圖片,提問:渡江戰役對于建立新中國有何影響? 5.討論:解放戰爭時期國民黨占有絕對優勢,為何最終勝利的卻是共產黨?引導學生從主觀原因和客觀原因兩方面進行分析。 6.出示新中國誕生圖片的人民群眾反應,設問:新中國的建立對于中國人民來說有何意義? 7. 展示中國近代史上一系列屈辱史實的圖片,論證長期的苦痛。提問這段歷史何時結束,從而得出新中國的誕生結束了我國的屈辱史。使中國走上了民主、獨立、統一的道路 8.給出中國解放前后的GDP和大學生人數變化,通過圖表的反差直觀反映新中國的誕生使我國進入了發展進步的歷史新紀元。 9.設問,讓學生找出當今社會與之前相比的民主之處,得出中國的誕生是我們走上了民主富強的道路。 在國歌配樂聲中,描述新中國成立時的情景,介紹開國大典的盛況。回顧鴉片戰爭以來中國人民所進行的不懈斗爭,進行小結。新中國的誕生,是百余年來人民革命斗爭,特別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人民革命斗爭的光輝成果。偉大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從此屹立在世界的東方,中國歷史從此跨進了一個新的時代。 也可以把這一框設計成一群外國記者對(1945~1949年)中國內戰的連續報導。讓學生扮演外國記者,對中國解放戰爭的背景、過程與結果寫出新聞報導和時事評論。課堂總結 1949年10月1日是個不平凡的日子,這一天實現了中國歷史的偉大轉折。的確,從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召開,到開國大典的舉行,再到西藏的和平解放,無不顯示了中國共產黨在建立和鞏固新中國時的高瞻遠矚和非凡睿智。這為社會主義建設構建了良好的開端,向全國人民交了一份合格的答卷,中國歷史從此掀開了新的篇章。教學反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