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章 人體的內環境與穩態第2節 內環境的穩態導學案主備人:閔銳 課型:自主 審核:高二生物備課組集體 備課時間:2020.09.07【生命觀念】說明內環境穩態及其生理意義。【科學思維】嘗試解釋生物體維持pH穩定的機制;簡述穩態的調節機制。【科學探究】模擬生物體維持pH的穩定。【社會責任】關注相關健康問題,增強自我保健并關愛他人的意識。【教學重點】內環境穩態及其調節機制。【教學難點】內環境穩態的調節機制。一、內環境的動態變化內環境的各種化學成分和理化性質不斷發生變化。【探究·實踐】模擬生物體維持pH的穩定就加入HCl或NaOH后pH的變化來說,肝勻漿更像自來水還是更像緩沖液?2、緩沖液的pH變化為什么與自來水的不同?3、方法步驟9中所用到的生物材料與肝勻漿的實驗結果類似嗎?4、請根據模擬實驗的結果,嘗試對機體維持pH穩定的機制進行解釋。內環境的其他化學成分和理化性質也維持在一定的范圍內嗎?以人體的體溫為例:①正常情況下,不同人的體溫,會因_______、_______等的不同而存在微小差異;②同一個人的體溫在一日內也有變化,但變化幅度一般不超過_____℃;③盡管氣溫波動范圍較大,但健康人的體溫始終接近_______℃。穩態:正常機體通過調節作用,使各個_______、_______協調活動,共同維持內環境的___________狀態叫做穩態。二、對穩態調節機制的認識1、人體各器官系統協調一致的運行,是維持______________的基礎。【思考】尿毒癥與內環境穩定失調有何關系?你知道如何治療尿毒癥嗎?2、機體內各個器官、系統為什么能保持協調機制?1857年,法國著名生理學家_______提出:內環境保持穩定主要是依賴__________的調節。1926年,美國著名生理學家_______提出:內環境的穩態是在_______調節和_______調節的共同作用下,通過機體各種器官、系統分工合作、協調統一而實現的。穩態不是恒定不變,而是一種_______的平衡。目前普遍認為:★_____________________調節網絡是機體維持穩態的主要調節機制。【思考·討論】分析內環境穩態失調的實例1、你有過發高熱的經歷嗎?談談高熱最嚴重時的感受。體溫過高時為什么要采取物理降溫或藥物降溫的措施?2、嚴重腹瀉后,如果只喝水,不補充鹽,內環境的滲透壓可能會出現什么變化?3、援藏的技術人員到青藏高原后常會出現頭痛、乏力、心跳加快甚至血壓升高等癥狀,為什么?這說明外界環境與內環境穩態之間有什么關系?3、人體維持穩態的調節能力是______________的。三、內環境穩態的重要意義1、細胞代謝是由細胞內眾多復雜的化學反應組成的,完成這些反應需要各種_______和_______。(1)正常的血糖濃度和血液中的含氧量,能為細胞代謝提供______________。(2)適宜的溫度和pH等能保證_______正常地發揮催化作用。2、重要意義:內環境穩態是機體進行正常生命活動的_______條件。四、穩態概念的發展不同層次的生命系統都存在著類似內環境穩態的特性。(1)_______水平:基因表達的穩態、激素分泌的穩態、酶活性的穩態等。(2)_______水平:細胞的分裂和分化的穩態等。(3)_______水平:心臟活動的穩態(血壓、心率)、消化腺分泌消化液的穩態等。(4)_______水平:種群數量的變化存在穩態、生態系統的結構和功能也存在穩態等。【課堂作業】1、下列關于穩態的敘述,錯誤的是( )A.穩態主要是機體通過消化、呼吸、循環系統共同維持的B.正常情況下內環境的各項理化指標都在一定范圍內波動C.穩態的主要調節機制是神經—體液—免疫調節D.體內多對緩沖物質對維持體液pH相對穩定具有重要作用2、下圖表示內環境穩態的部分調節機制。下列表述錯誤的是( )A.內環境穩態的調節機制有神經調節、體液調節和免疫調節等B.血漿滲透壓的大小主要取決于血漿中無機鹽和蛋白質的含量C.內環境由血液、組織液和淋巴組成D.細胞不僅僅依賴于內環境,還參與內環境的形成和維持3、取甲、乙兩個試管,向甲試管內加入血漿,乙試管內加入等量的蒸餾水,用pH試紙檢測;然后,向甲、乙試管內各滴入等量的幾滴鹽酸或NaOH溶液,搖勻后,再用pH試紙檢測。下列關于此實驗的過程和結果的分析,不正確的是( )A.“等量”是對照實驗中對無關變量的要求,在這種條件下,實驗結果才可靠B.“搖勻”使酸性或堿性物質與試管中的血漿或蒸餾水充分混合,確保pH試紙檢測結果的準確性C.結果是甲試管中血漿pH變化不明顯,乙試管中蒸餾水的pH變化明顯D.血漿中有緩沖物質,加入酸或堿后,pH恒定不變第1章 人體的內環境與穩態第2節 內環境的穩態導學案主備人:閔銳 課型:自主 審核:高二生物備課組集體 備課時間:2020.09.07【生命觀念】說明內環境穩態及其生理意義。【科學思維】嘗試解釋生物體維持pH穩定的機制;簡述穩態的調節機制。【科學探究】模擬生物體維持pH的穩定。【社會責任】關注相關健康問題,增強自我保健并關愛他人的意識。【教學重點】內環境穩態及其調節機制。【教學難點】內環境穩態的調節機制。一、內環境的動態變化內環境的各種化學成分和理化性質不斷發生變化。【探究·實踐】模擬生物體維持pH的穩定就加入HCl或NaOH后pH的變化來說,肝勻漿更像自來水還是更像緩沖液?肝勻漿加入HCl或NaOH后pH的變化更像緩沖液。2、緩沖液的pH變化為什么與自來水的不同?緩沖液加入少量酸或堿后,pH變化不明顯,原因是磷酸緩沖液中含有NaH2PO4/Na2HPO4,其中NaH2PO4呈酸性,當加入少量NaOH時,可以中和OH-;Na2HPO4呈堿性,當加入少量HCl時,可以中和H+。水溶液則不同,加入酸或堿后,pH變化明顯。3、方法步驟9中所用到的生物材料與肝勻漿的實驗結果類似嗎?類似。4、請根據模擬實驗的結果,嘗試對機體維持pH穩定的機制進行解釋。機體內環境中含有緩沖對HCO3-/H2CO3、HPO42-/H2PO4-等,它們能夠對酸和堿起緩沖作用。除此以外,機體還可以通過對生理活動進行調節來維持pH穩定。例如,當劇烈運動時,肌肉中會產生大量的乳酸和H2CO3。乳酸進入血液后,可與血液中的NaHCO3發生作用,生成乳酸鈉和H2CO3。H2CO3是一種弱酸,可以分解成CO2和H2O。血液中的CO2增多會刺激呼吸中樞,使呼吸運動增強,增加通氣量,從而將CO2排出體外,所以對血液的pH影響不大。當乳酸鈉進入血液后,與血液中的H2CO3發生作用,形成碳酸氫鹽,過多的碳酸氫鹽可以由腎排出,這樣由于血液中緩沖物質及機體的調節作用,血液的酸堿度不會發生很大的變化。內環境的其他化學成分和理化性質也維持在一定的范圍內嗎?以人體的體溫為例:①正常情況下,不同人的體溫,會因年齡、性別等的不同而存在微小差異;②同一個人的體溫在一日內也有變化,但變化幅度一般不超過1℃;③盡管氣溫波動范圍較大,但健康人的體溫始終接近37℃。穩態:正常機體通過調節作用,使各個器官、系統協調活動,共同維持內環境的相對穩定狀態叫做穩態。二、對穩態調節機制的認識1、人體各器官系統協調一致的運行,是維持內環境穩態的基礎。【思考】尿毒癥與內環境穩定失調有何關系?你知道如何治療尿毒癥嗎?尿毒癥是機體內環境穩態失調引發的病癥。當某種原因導致腎功能衰竭時,則形成的尿液不足,代謝產物不能排出體外,致使大量含氮廢物及其他毒性物質在體內堆積,水電解質代謝及酸堿平衡紊亂,機體內環境的穩態遭到破壞,由此所引起的自身中毒和產生的綜合征狀稱為尿毒癥。治療尿毒癥的方法主要有血液透析、腹膜透析和腎移植。血液透析是將患者的血液經血管通路引入透析機,在透析機中透過透析膜與透析液之間進行物質交換,以排出血液中的代謝廢物。每周需治療2~3次,每次4~5 h。腹膜透析是在腹腔中置一導管,將腹透析液灌入腹腔,靠腹膜的半透膜性質,使血液與腹透析液間進行物質交換,以排出體內毒素。透析液每日置換4~6次,替代腎維持生命。腎移植是尿毒癥的根治療法,如果成功,病人的生活質量將明顯改善,能像正常人一樣生活,但移植后必須長期服用免疫抑制劑,以降低病人出現的排斥反應。由于腎源不足,供體短缺已成為限制腎移植的重要因素。2、機體內各個器官、系統為什么能保持協調機制?1857年,法國著名生理學家貝爾納提出:內環境保持穩定主要是依賴神經系統的調節。1926年,美國著名生理學家坎農提出:內環境的穩態是在神經調節和體液調節的共同作用下,通過機體各種器官、系統分工合作、協調統一而實現的。穩態不是恒定不變,而是一種動態的平衡。目前普遍認為:★神經——體液——免疫調節網絡是機體維持穩態的主要調節機制。【思考·討論】分析內環境穩態失調的實例1、你有過發高熱的經歷嗎?談談高熱最嚴重時的感受。體溫過高時為什么要采取物理降溫或藥物降溫的措施?正常的體溫是體內細胞進行各種生化反應最適宜的溫度,發高燒時,各種酶的活性發生變化,代謝紊亂,機體功能異常。發熱時的癥狀大部分集中在中樞神經系統,病人感覺不適、頭疼、頭暈、嗜睡等,同時常有食欲不振、厭食、惡心的表現。發熱時機體處于一種明顯的分解代謝過旺的狀態,持續高熱必定引起器官的功能負荷加重,有可能誘發器官功能不全或引起組織損傷。對于6個月至4歲的幼兒來說,持續高熱容易發生驚厥,相當數量的患兒由此出現腦損傷,如智力落后、甚至癲癇,因此應注意及時采用物理方法或服用藥物來退燒降溫。2、嚴重腹瀉后,如果只喝水,不補充鹽,內環境的滲透壓可能會出現什么變化?內環境滲透壓會降低。當內環境滲透壓降低時,內環境中的水將較多地通過滲透作用進入細胞內,造成細胞吸水腫脹,進一步導致細胞代謝和功能紊亂。嚴重時人體會出現疲倦、全身不適、惡心、食欲減退、皮下組織腫脹等癥狀。3、援藏的技術人員到青藏高原后常會出現頭痛、乏力、心跳加快甚至血壓升高等癥狀,為什么?這說明外界環境與內環境穩態之間有什么關系?高原空氣稀薄,大氣壓和氧分壓低,易造成體內缺氧。這說明外界環境的變化會影響內環境的穩態。若外界環境變化不劇烈,并且機體代償機制良好,內環境的波動較小,仍能維持穩態;若外界環境變化劇烈,機體代償機制不好,內環境穩態將受到破壞,就會影響身體健康。3、人體維持穩態的調節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三、內環境穩態的重要意義1、細胞代謝是由細胞內眾多復雜的化學反應組成的,完成這些反應需要各種物質和條件。(1)正常的血糖濃度和血液中的含氧量,能為細胞代謝提供充足的反應物。(2)適宜的溫度和pH等能保證酶正常地發揮催化作用。2、重要意義:內環境穩態是機體進行正常生命活動的必要條件。四、穩態概念的發展不同層次的生命系統都存在著類似內環境穩態的特性。(1)分子水平:基因表達的穩態、激素分泌的穩態、酶活性的穩態等。(2)細胞水平:細胞的分裂和分化的穩態等。(3)器官水平:心臟活動的穩態(血壓、心率)、消化腺分泌消化液的穩態等。(4)群體水平:種群數量的變化存在穩態、生態系統的結構和功能也存在穩態等。【課堂作業】1、下列關于穩態的敘述,錯誤的是( A )A.穩態主要是機體通過消化、呼吸、循環系統共同維持的B.正常情況下內環境的各項理化指標都在一定范圍內波動C.穩態的主要調節機制是神經—體液—免疫調節D.體內多對緩沖物質對維持體液pH相對穩定具有重要作用2、下圖表示內環境穩態的部分調節機制。下列表述錯誤的是( C )A.內環境穩態的調節機制有神經調節、體液調節和免疫調節等B.血漿滲透壓的大小主要取決于血漿中無機鹽和蛋白質的含量C.內環境由血液、組織液和淋巴組成D.細胞不僅僅依賴于內環境,還參與內環境的形成和維持3、取甲、乙兩個試管,向甲試管內加入血漿,乙試管內加入等量的蒸餾水,用pH試紙檢測;然后,向甲、乙試管內各滴入等量的幾滴鹽酸或NaOH溶液,搖勻后,再用pH試紙檢測。下列關于此實驗的過程和結果的分析,不正確的是( D )A.“等量”是對照實驗中對無關變量的要求,在這種條件下,實驗結果才可靠B.“搖勻”使酸性或堿性物質與試管中的血漿或蒸餾水充分混合,確保pH試紙檢測結果的準確性C.結果是甲試管中血漿pH變化不明顯,乙試管中蒸餾水的pH變化明顯D.血漿中有緩沖物質,加入酸或堿后,pH恒定不變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