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 題: 浮力的練習(三) ★知識目標:理解浮力產生的原因,阿基米德原理,物體的浮沉條件,和相關應用。 ★能力目標:運用浮力的有關知識解決有關問題。 ★情感目標:積極參與,全身心投入,享受學習的快樂,做最棒的自己。教師用時:根據自己班級學生的特點,寫出具體的實施步驟和注釋(手寫),并可隨時記錄課堂教學過程中的問題,及學生的完成情況 學生使用時:此欄作為學生的課堂筆記本使用 【鞏固練習】 1、小明手上有一塊橡皮泥,他想測出橡皮泥的密度。小明利用一個量筒、適量的水和細線設計了一個測量橡皮泥密度的方案,以下是他設計的部分實驗步驟,請你按照小明的思路,將實驗步驟補充完整(知橡皮泥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1)將適量的水倒入量筒中, V1;(2)將橡皮泥 ,讀出水面所對量筒的示數V2;(3) ,讀出水面所對量筒的示數V3。已知,寫出橡皮泥密度的表達式: 。 2、小東同學想測出液體B的密度,他手邊只有:一個彈簧測力計、一段細線、一個小石塊、兩個燒杯和足量的水。小東同學根據這些實驗器材設計出下面的實驗步驟,但不完整,請你將小東的實驗步驟補充完整: (1)用細線系住小石塊,將適量的水和液體B分別倒入兩燒杯中; (2) ; (3)用彈簧測力計測出小石塊浸沒在水中受到的拉力F; (4) ; 請根據小明測量的物理量表示出液體B的密度:ρB= 。 3、小紅在海邊拾到一塊漂亮的小石塊,她想測出小石塊的密度。小紅利用一架天平、一個燒杯、適量的水和細線設計了一個測量小石塊密度的實驗方案,以下是她設計的實驗步驟,請你補充完整。 (1)用調節好的天平稱出小石塊的質量m1; (2)在燒杯中注入適量的水,用天平稱出燒杯和水的總質量m2; (3) ,在天平右盤添加適當的砝碼,移動游碼,天平平衡后,砝碼與游碼的總示數為m3; (4)已知水的密度ρ水,利用上述測量出的物理量和已知量計算小石塊密度的表達式為: 。 4、小明手上有一塊橡皮泥,他想測出橡皮泥的密度。小明利用一個量筒、適量的水和細線設計了一個測量橡皮泥密度的方案,以下是他設計的部分實驗步驟,請你按照小明的思路,將實驗步驟補充完整(知橡皮泥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1)將適量的水倒入量筒中,讀出水面所對量筒的示數V1;(2)將橡皮泥浸沒量筒中,讀出水面所對量筒的示數V2;(3) ,讀出水面所對量筒的示數V3。已知水的密度為ρ水,利用上述測出的物理量和已知量寫出橡皮泥密度的表達式:ρ橡皮泥= 。 5、小明有一次在家里洗碗,突然想知道陶瓷碗的密度大約是多少。于是他找來了一個合適的透明的圓柱形容器和刻度尺,設計了一個測量陶瓷碗密度的方案,以下是他設計的部分實驗步驟,請你按照小明的思路,將實驗步驟補充完整。實驗步驟:(1)往容器內倒入適量的水,測出容器內水的深度h1;(2)將陶瓷碗浸沒在容器內的水中,測出容器內水的深度h2;(3) ,測出容器內水的深度h3;(4)已知水的密度為,利用上述測量量和已知量計算出瓷碗的密度= 。 6、小明想用學過的知識測量牛奶的密度。他先上網查詢了牛奶的密度應該為1.03g/cm3,然后他找來一根粗細均勻的細木棒,在木棒的表面均勻地涂上一層蠟,并在木棒的一端繞上一段金屬絲(體積不計),做成了一枝“密度計”,小明又找來一個足夠深的盛水容器和一把刻度尺,請你幫助小明利用這些器材設計一個測量牛奶密度的方案。要求寫出主要的測量步驟并推導出計算牛奶密度的公式。 7、小麗在學習浮力知識時提出:“在同種液體中,固體所受的浮力大小跟排開液體是體積成正比”。現有實驗器材:符合要求的彈簧測力計、多個體積相同的鉤碼、適合的盛水容器、水。請根據提供的器材設計實驗驗證小麗的猜想,簡述實驗步驟。 8、小李在研究“影響浮力大小的因素”時,根據自己的經驗感受提出:“在同種液體中,固體所受的浮力大小與排開液體的體積成正比?!?現有實驗器材:天平、砝碼、多個完全相同的鉤碼、足夠大的量筒、足量的水、細線。請你根據提供的器材設計一個實驗驗證小李的猜想。簡明陳述實驗步驟。 實驗步驟: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