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 題: 浮力的練習(二) ★知識目標:理解浮力產生的原因,阿基米德原理,物體的浮沉條件,和相關應用。 ★能力目標:運用浮力的有關知識解決有關問題。 ★情感目標:積極參與,全身心投入,享受學習的快樂,做最棒的自己。教師用時:根據自己班級學生的特點,寫出具體的實施步驟和注釋(手寫),并可隨時記錄課堂教學過程中的問題,及學生的完成情況 學生使用時:此欄作為學生的課堂筆記本使用 【鞏固練習】 1、小陽要探究金屬圓柱體受到水的浮力與浸在水中深度的關系,實驗裝置如圖18所示,將高為8cm的金屬圓柱體緩慢浸入水中(水足夠深),在金屬圓柱體接觸容器底之前,記下金屬圓柱體下表面所處的不同深度h和彈簧測力計相應的拉力示數F,實驗數據如下表: (次 數12345678深度h/cm02468101214拉力F/N6.756.255.755.254.754.754.754.75) (1)物體的重力是G= N。 (2)第三次實驗時,金屬圓柱體受到的浮力大小為 N。 (3)根據實驗數據,分析金屬圓柱體浸在水中受到浮力大小與浸入水中深度的關系是 。 (4)物體的密度多大? (排開液體體積/cm3浮力/N10001.63.24.86.48.0200300400500600BA圖21) 2、把同一物體分別浸入甲、乙兩種不同的液體中,測出它在排開液體不同體積情況下的浮力,根據實驗數據繪成如圖21所示的圖像A和B。通過對圖像的分析,可得出: (1)液體密度一定時,物體受到的浮力與物體 成正比; (2)甲液體密度 乙液體的密度(選填“大于”或“小于”) 3)甲液體的密度是多大? 3、如圖所示,表示甲、乙、丙三種物質的質量與體積的關系,其中甲、丙為固體。乙為液體(足夠多),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實心物體甲放入乙液體靜止后,一定漂浮 B. 實心物體丙放入乙液體靜止后,一定漂浮 C. 實心物體甲放入乙液體靜止后,一定懸浮D. 實心物體丙放人乙液體靜止后,一定沉底 4、如圖4所示,將兩塊相同的橡皮泥做成實心球形和碗形,分別放入相同的甲、乙兩杯水中,靜止時甲杯中橡皮泥所受的浮力 乙杯中橡皮泥所受的浮力(選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杯中水面升高得多。 5、一個正方體放在甲、乙、丙三種液體中后如圖所示。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物體所受的浮力F甲>F乙>F丙 B.液體的密度ρ甲<ρ乙=ρ丙 C.液體對容器底部壓強P甲>P乙>P丙 D.液體對物體向上的壓強P甲>P乙=P丙 (甲 乙 丙) (浮球C水箱細桿B底蓋A飲水槽)6、一種供牲畜飲水的裝置如圖。其工作原理是:底蓋A平時頂住水箱底部出水口,一旦飲水槽的水位下降,底蓋A就落下,水立即從出水口流入飲水槽,實現自動補水。已知水箱底部出水口的橫截面積為20cm2,底蓋A、細桿B和浮球C的總質量為0.8kg,浮球C的體積為2dm3,飲水槽水位最高時浮球C恰好浸沒。g取10N/kg,求:(1)浮球C受到的最大浮力是多少?(2)為保障飲水槽中的最高水位不變,往水箱中蓄水時,水箱中的水位最高為多少?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