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2022-2023學年 統編版 選必2 第二單元 第4課 古代的生產工具與勞作 學案(含答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2022-2023學年 統編版 選必2 第二單元 第4課 古代的生產工具與勞作 學案(含答案)

資源簡介

第4課 古代的生產工具與勞作
學 案
學習目標
1.了解古代農業、手工業勞動工具的改進,理解生產工具變革與人類社會生活的革命性意義。
2.掌握古代勞作方式的變化,分析勞作方式的發展特點和影響。
3.理解勞動人民對歷史的推動作用,形成尊重自然規律,熱愛勞動,熱愛生活等積極健康的態度。
學習重難點
1.在漫長的人類社會發展過程中,在農業生產工具發生了怎樣的改變?
2.古代農業勞作方式有哪些變化?為什么會發生這樣的變化?
探學新知
一、農業工具的變化
(一)耕作工具
1.材質的演變:人類的耕作工具種類繁多,材質主要有骨、竹、木、石、蚌、銅、鐵等。
2.分類
(1)石器:
①舊石器時代的制作方法以打擊為主;
②新石器時代在打擊的基礎上增加了磨制。
(2)銅器:距今 5000年左右的新石器時代晚期,中國己出現小件青銅器,青銅在當時是珍貴的資源,青銅鑄造的農具數量有限
(3)鐵器:
①公元前15——前14 世紀,小亞細亞東部的赫梯人率先掌握了治鐵技術;
②中國在戰國時期,鐵制農具在農業生產中逐步推廣;
③南北朝時期出現了以灌鋼法制作的農具。
(二)灌溉工具
1.原始社會末期,人類已經能夠制造陶器,汲水灌溉。
2.在古埃及和中國等地,人們己懂得利用杠桿原理進行灌溉。
3.中國東漢末期已出現翻車,三國時期馬鉤對其進行革新,民間廣泛使用。
4.唐朝出現了筒車,借助水力汲水入筒進行灌溉。
(三)畜牧業生產工具
古人用圈廄飼養禽畜,用馬槽來喂馬。
二、手工業工具的進步
(一)紡織工具
1.古代中國
(1)約3萬年前:山頂洞人已經用骨針縫制獸皮
(2)新石器時代晚期:使用陶紡輪作為紡線工具
(3)漢朝:①使用紡車紡紗;②能夠使用構造復雜的提花機織出帶有精美花紋的紡織品
(4)元朝以后:紡織機成為農耕家庭不可或缺的生產工具出現過紡紗用的紡車
2.古代西方:出現過紡紗用的紡車。
(二)制瓷工具
1.主要工具:坯車、匣缽、支釘等。
2.發展:
(1)新石器時代晚期:采用坯車來制坯。
(2)中國南朝:為防止在燒制過程中氣體和有害物質污損坯件,工匠把坯件放在火泥制成的匣缽中。
(3)唐宋時期:為防止器物在燒制過程中粘連,工匠在器物底部放置已經燒好的黏土塊——支釘。
(三)冶煉工具
1.鍛打(制作小型金屬器具)
(1)土爐:融化金屬原料
(2)錘:打擊金屬原料
(3)銼:磨平金屬
2.鍛造(制作大型金屬器具)
(1)坩堝:融化金屬原料
(2)范:①定型,商周時期用于制作青銅器。
②定型,戰國以后用于制作鐵農具。
三、勞作方式的發展
1.農業家庭式勞作
(1)背景:
①鐵犁牛耕的逐步推廣,一家一戶的個體勞作成為可能。
②集體勞作的形式逐漸瓦解。
(2)表現:
①中國戰國時期,各諸侯國統治者鼓勵發展以家庭為單位的男耕女織生產模式。
②古希臘羅馬歷史上,氏族部落解體之后,一家一戶的家庭式勞作日漸普及。
2.農業莊園式勞作
(1)特點:眾多奴隸或農奴在莊園的土地上進行集中勞作,勞動者被束縛在土地上,生產力低下。
(2)表現
①羅馬共和國晚期,戰爭帶來的大量奴隸涌入羅馬,出現了大型奴隸制莊園。
②中古時期的西歐,大量農奴或農民在領主的莊園中服勞役。
③中國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塢堡除軍事作用外,也帶有莊園經濟的色彩。
3.手工業家庭式勞作與作坊式勞作
(1)含義:手工業家庭式勞作是以制作手工業產品為生的手工業家庭,手工業作坊式勞作是擁有某種手工工藝的民營和官營作坊。
(2)特點:手工業者世代傳承,或父子相繼,或師徒傳授;由統治者登記造冊進行管理。
深化探究
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春秋戰國時期,鐵制農具的應用、推廣及大量出現,與當時的社會歷史條件有著必然的聯系。據統計和考證,《山海經》里著名的鐵山之中,“秦地即占10處之多”,河南、山西都有銅礦。戰國早期,出現用退火熱處理方法獲得的展性鑄鐵(可鍛鑄鐵),并出現“一范兩器”的范具。 隨著鐵制農具種類的豐富和形制、功能的創造,農民希望掌握新型工具從事和發展農業生產。戰國時期,列國諸侯相繼變法,鐵農具的制造生產在各國“富國強兵”的變法改革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位置。
——摘編自楊玄《春秋戰國時期黃河流域的金屬農具的分析研究》
材料二 武帝以(趙)過為搜粟都尉,教民耕殖。其法:三犁(三腳耬車)共一牛,一人將之,下種、挽樓,皆取備焉,日種一頃(100畝)。至今,三輔(陜西中部地區)猶賴其利。 今遼東耕犁,轅長四尺,回轉相妨,既用兩牛,兩人牽之,一人將耕,一人下種,二人挽摟,凡用兩牛六人,一日才種二十五畝,其懸絕如此。
——摘編自(東漢)崔寔《政論》
(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春秋戰國時期鐵制農具大量出現的歷史條件。
(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西漢犁耕技術發展的特征。
答案:(1)條件:黃河流域具有豐富的金屬自然資源;冶鐵工藝的創新和進步;大量土地的開發;勞動人民對落后農具的變革要求;列國變法的推動。
(2)特征:政府發揮主導作用;由中原地區向邊遠地區推廣;呈現多樣性和地域性。
解析:(1)條件:根據材料“據統計和考證,《山海經》里著名的鐵山之中……河南、山西都有銅礦”可知,黃河流域具有豐富的金屬自然資源;根據材料“戰國早期,出現用退火熱處理方法獲得的展性鑄鐵(可鍛鑄鐵),并出現‘一范兩器’的范具”可知,冶鐵工藝的創新和進步;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當時大量土地開發;根據材料“隨著鐵制農具種類的豐富和形制、功能的創造,農民希望掌握新型工具從事和發展農業生產”可知,勞動人民對落后農具的變革要求;根據材料“戰國時期,列國諸侯相繼變法,鐵農具的制造生產在各國'富國強兵'的變法改革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位置”可知,列國變法的推動。(2)特征:根據材料“武帝以(趙)過為搜粟都尉,教民耕殖”可知,政府發揮主導作用;根據材料“至今,三輔(陜西中部地區)猶賴其利。今遼東耕犁,轅長四尺,回轉相妨”可知,由中原地區向邊遠地區推廣;不同地區采取不同的犁耕技術,呈現多樣性和地域性
隨堂訓練
1.從夏商周古墓出土的文物中發現,蚌、石農具的數量遠多于青銅農具,青銅禮樂器、青銅兵器的數量也比青銅農具要多得多。這一現象出現的主要原因是( )
A.青銅器被貴族所壟斷 B.青銅器的鑄造水平低
C.奴隸制社會經濟凋敝 D.農業非主要生產部門
2.現代考古在秦、魏等國故地出土了許多生鐵鑄造的農具。1950-1951年河南輝縣發掘了5座大型魏墓,1號墓出土鐵器65件,其中農具占58件,包括鋤、鏟、鐮、犁錚等一整套鐵農具。材料說明戰國時期( )
A.生鐵鑄造由魏國獨斷經營 B.成套鐵農具有利于農業精耕細作
C.鐵制農具成為隨葬必備品 D.鐵制農具最早出現于河南輝縣
3.殷墟婦好墓中,有五十多件銅器的表面上粘附有紡織品殘片。研究發現,這些紡織品殘片主要有六個品種,即麻織品、絲織物、用朱砂涂染的平紋絲織物、平紋變化組織、回形紋綺和紗羅組織的大孔羅。據此判斷,商代( )
A.青銅鑄造推動絲織業發展 B.紡織技術已經萌芽
C.絲織技術達到了較高水平 D.出現負責蠶桑生產的官員
4.東漢初年,官府手工業作坊還有相當大的規模,鹽鐵業仍然為國家所掌握。到和帝(79-106年)時,政府被迫下令鹽鐵開禁,只設官收稅。東漢后期,崔寔在《政論》中寫道:“刀牟悉鈍,故邊民敢斗健士,皆自作私兵,不肯用官器。”這一變化出現的重要原因是( )
A.重農抑商政策的廢弛 B.“工商食官”制的衰落
C.地主莊園經濟的發展 D.地方王國勢力的膨脹
5.北齊文學家顏之推《顏氏家訓·治家篇》云:“生民之本,要當稼穡而食,桑麻以衣。爰及棟宇、器械、樵蘇、脂燭、莫非種植之物也。至能守其業者,閉門而生之具已足,但家無鹽井爾。”這反映了當時( )
A.小農經濟的發達 B.生產力顯著提升
C.莊園經濟的特點 D.家庭手工業占主導
6.明代徐一夔居于杭州相安里,那里不少富人組織手工作坊,“居工以織”。據其《織工對》所記,織工們以日之所入養家糊口,各坊主高價競相雇請技藝出眾者,“倍其值不吝也”。這說明當時( )
A.新的經營方式已經出現 B.雇傭關系在紡織業逐漸普及
C.杭州成為全國紡織中心 D.家庭副業成為織工收入來源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A
解析:本題考查夏商周的青銅器。結合所學知識,夏商周時期,青銅器是神權和地位的象征,常常用在貴族的祭祀、宴饗、朝聘、征伐及喪葬等禮儀活動中,因而青銅農具相對較少,故選A項;夏商周時期,青銅鑄造業繁榮,鑄造水平并不低,故排除B項;夏商周時期,奴隸經濟日益發展,農業是主要生產部門,故排除C、D兩項。
2.答案:B
解析:本題考查對材料信息的提煉和對所學知識的遷移運用能力。從題干河南輝縣魏墓出土的成套鐵農具看,成套的鐵農具有利于農業生產的精耕細作,故選B;據題干材料信息可知,鐵農具出土于秦、魏等國故地,故A、C兩項錯誤;D項單從題干材料信息不能得出這個結論。
3.答案:C
解析:商代婦好墓中出土有紡織品殘片,而且有多個品種,說明商代紡織技術較高,C項正確;材料與青銅鑄造無關,排除A項;材料說明商代紡織技術較高,而不是萌芽,排除B項;D項無法體現,排除。故選C項。
4.答案:C
解析:依據材料“刀牟悉鈍,故邊民敢斗健士,皆自作私兵,不肯用官器。”,結合東漢末期的歷史知識可知,東漢莊園經濟的發展,莊園內部可以自給自足,使得官器的使用量減少,C項正確;重農抑商是基本政策,不會廢弛,排除A項;工商食官是商周政府占有工商業者并進行壟斷性經營的制度,春秋戰國時期衰落,排除B項;地方王國勢力的膨脹是在西漢初年,排除D項。故選C項。
5.答案:C
解析:據題意可知,除了鹽井,所有的生產生活都能夠實現自給自足,這是莊園經濟的特點,故選C;小農經濟主要是針對農業經濟,與“及棟宇、器械、樵蘇、脂燭”等不符,排除A;材料反映的是經濟上的自給自足,不能說明生產力顯著提升和家庭手工業占主導,排除BD。
6.答案:A
解析:材料反映杭州出現了富人組織的手工作坊,各坊主雇傭織工生產,織工們以工資收入養家糊口,說明當時已經出現資本主義萌芽這種新型經營方式,A項正確;材料信息不能說明雇傭關系“逐漸普及”,排除B項;材料缺少對比信息,不能說明杭州的紡織地位,排除C項;織工們計日受值,從事坊主們的私營手工業,不是家庭副業,排除D項。故選:A。
2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河西区| 宁阳县| 余庆县| 正定县| 大兴区| 晋江市| 江西省| 潍坊市| 巴里| 平度市| 济阳县| 米泉市| 建始县| 罗源县| 庄河市| 宁波市| 大田县| 台湾省| 萨嘎县| 定结县| 江都市| 来安县| 新巴尔虎左旗| 利川市| 山西省| 宁蒗| 始兴县| 紫云| 交城县| 连平县| 道真| 万荣县| 余干县| 获嘉县| 米易县| 乌鲁木齐县| 阿勒泰市| 上栗县| 柘城县| 盖州市| 青岛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