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人教版(2019)選擇性必修2 生物與環境 第4章 人與環境第3節 (一)生態工程的基本原理教學設計一、教學目標的確定課程標準與本節相對應的要求是:舉例說明根據生態學原理、采用系統工程的方法和技術,達到資源多層次和循環利用的目的,使特定區域中的人和自然環境均受益,確定本節教學目標:1.概述生態工程的概念2.概述生態工程的基本原理,舉例說出自生、循環、協調和整體原理的主要內容教學重難點1、教學重點2、(1)生態工程的基本原理教學難點2、(1)生態工程的基本原理三、教學設計思路本節課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教師在授課時,采用讓學生自主閱讀學習,并提出若干問題,以問題驅動學生的學習的方式,鍛煉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思考能力,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四、教學步驟1、新課導入教師利用教材98頁的“問題探討”欄目所創設的奧林生態工程的情境導入,討論教材中的三個問題;進一步分析學生熟悉的、身邊的生態工程實例,幫助學生從不同角度理解生態工程的內涵和外延,最后總結生態工程的概念2、新課講授一、關注生態工程建設教師引導學生閱讀教材第98-99頁文字,進行自主學習,并小組合作討論,回答以下問題:1.生態工程的理論基礎2.生態工程的首要任務?3.生態工程的特點4.生態工程建設的目的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互相交流,并回答問題在課前自主學習的基礎上進行交流和討論,培養學生探究、合作的能力,同時也讓大家互相借鑒,達到方法共享二、生態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生態工程師人類學習自然生態系統“智慧”的結晶,是生態學、工程學、系統學、經濟學等學科交叉而產生的應用學科。生態工程以生態系統的自組織、自我調節功能為基礎,遵循著整體、協調、循環、自生等生態學基本原理1.自生教師組織學生閱讀教材第99頁內容,并回答以下問題:1.自生原理的概念是什么?如何遵循自生原理?2.自生原理的理論基礎是什么?3.遵循自生原理,在對濕地生態系統進行修復時,具體需要注意什么?學生小組討論并回答問題2.循環教師指導學生閱讀教材第100頁內容,并觀察圖4-12,圖文結合,回答問題:1.什么是循環原理?2.循環原理的理論基礎是什么?有何應用?3.循環原理的特點是什么?學生小組討論并回答問題3.協調教師指導學生閱讀教材第100-101頁內容,回答問題:1.什么是協調原理?2.從協調原理出發,思考,在我國西北地區進行防護林建設,應選擇哪些樹種?如果在該地區發展畜牧養殖業,你認為應該注意什么問題?學生小組討論并回答問題4.整體教師指導學生閱讀教材第101頁內容,思考,遵循整體原理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帶著問題閱讀教材,并回答問題教師以教材文字為載體,引導學生通過歸納總結,綜合分析來解決問題,通過分組討論問題,引導學生理解自生、循環、協調和整體原理的含義,培養學生分析素材和歸納總結的能力,鍛煉他們的科學思維最后,教師組織學生閱讀教材第102-103“思考·討論”欄目,以小組的形成進行討論,并回答問題:1.嘗試畫出桑基魚塘中的食物鏈2.桑基魚塘應用了生態工程的哪些基本原理?3.當桑葉價格高,賣桑葉比賣魚更合算時,當地農民會將蠶沙用作桑樹的肥料,而不是喂魚。由此可以看出,生態工程建設除了要考慮生態學、工程學原理,還需要關注什么?通過分析案例,引導學生鞏固所學內容五、板書設計第4章 第3節 生態工程的基本原理一、關注生態工程建設二、生態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1.自生2.循環3.協調4.整體2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