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 題 第一章 第1節 形形色色的生物 課 型 新授課 序號 1教育 教學目的 知識方面 1.描述生物多樣性,認識物種多樣性,生態系統的多樣性,和遺傳多樣性的內在聯系 2. 區別生物與非生物、舉例說明生命的基本特征能力方面 1.初步培養學生收集、處理、積累、使用信息的能力,通過交流提高語言文字表達能力和信息交流能力。 2.通過演示實驗的觀察培養學生觀察、分析能力和積累知識的能力情感價值觀 1. 從情感上引導學生走入生命的世界,激發學生學習生物學熱情,以積極的態度感受生命世界的精彩與美麗。 2. 通過教學使學生初步形成生物學基本觀點和科學態度,樂于探索生命的奧秘。重點 1. 生物的多樣性 2. 生物的特征難點 1. 遺傳的多樣性 2.應激性 3.新陳代謝的概念關健 以“交流資料”的活動為核心,探討生物的多樣性 2. 以演示實驗為核心,探討生物的共性教法 實驗觀察法、交流活動法、談話法、歸納法 教具 演示實驗、圖片、掛圖教 學 過 程 師 生 互 動 教材分析與學法說明組織教學: 授課內容: 生物圈:是生物共有的家園 范圍:在海平面以下約11000m和海平面以上約10000m這間,包括大氣圈的下層、整個水圈和巖石圈上層。 一、生物的多樣性 物種多樣性 遺傳多樣性 生態系統多樣性 教師創設情境, 引導學生交流 本節從開始就突出生態學觀點,突出人與生物圈的關系,通過交流活動和豐富多彩的生物圖片、掛圖等,讓學生有感性認識,再提出課題,所以要教師課前盡可能多的收集相關資料。(一)物種多樣性 活動:交流物種多樣性資料 目的要求:豐富對物種多樣性的認識 過程: 1.將全班分組(約4人一組),推選組長。 2.各組同學將熟悉的生物名稱寫在紙上,相互交流,統計組內共列舉出多少種生物。 3、全班各組分別展示和交流統計結果。 4、教師將收集的資料展示。 討論: 1、上述生物生活的環境怎樣的? 2、為什么生物會如此多種多樣 結論:生物的家族中包含有植物、動物、真菌、細菌、病毒等,約200多萬種,其中70%動物,22%植物和真菌,5%單細胞生物 (二)遺傳多樣性 在不同種的生物體內,控制其性狀遺傳的遺傳物質也是不盡相同的。 例:金魚品種,菊花品種2萬-2.5萬個 學生分組統計交流 各小組表達交流 學生觀察 師生歸納、得出結論 學生討論,舉例說明 第一次學生活動課前準備很重要,教師要對小組長進行課前培訓,以承擔分組的任務,并多花時間給學生展示和交流的機會。并布置學生建立生命檔案冊。(三)生態系統多樣性 1、生態系統:種類繁多的生物都生活在一定的環境中,生物與環境相互影響,相互作用,構成了生態系統。 2、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態系統: 二、生物的特征: (一)、演示:觀察一滴水中的生命 1、在學校附近的池塘中取一些水樣,放在燒杯中 2、用滴管吸取一些水樣,滴加1-2滴于載玻片中央,加上蓋玻片。 3、利用顯微鏡觀察水樣 討論:在水樣中,即有生物,也有非生物,從中你看到了多少種生物?你是如何區別水滴中的生物與非生物的? 結論:生物的共同之處,也是有別非生物的是:它們都是“活的”,是有生命的。 (二)、生命的表現――生物的基本特征 1、應激性:生物在遇到外界刺激時,能夠作出的規律性反應。應激性是生物具有的普遍特性,能使生物“趨利避害” 教師演示實驗 學生觀察現象、討論 教師引導 學生舉例說明 觀察插圖。 學生舉例說明例:向日葵花的向日性,含羞草等 2、生長發育:是生物普遍具有的一種特性,生物通過生長使體形增大,體重增加。 例:種子萌發,幼苗生長等 3、繁殖和遺傳: 例:母雞生蛋、熊貓產仔等 4、新陳代謝:是生物最基本的特征是生命的標志,是生物與非生物的本質區別,在此基礎上才有生長、繁殖、應激性等。 新陳代謝: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制造“食物”,動物吸入氧氣呼出二氧化碳,排出汗液和尿液,這些現象都是新陳代謝。 小結 練習:13-2、3 學生總結 師生共同總結生物的基本特征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認知水平出發,通過教師演示實驗,學生觀察討論討論等活動,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 自主獲得關于生物特征的基本知識。 觀察后讓學生繼續討論,師生參照教材插圖。 讓學生多舉生活中的例子加以補充,以促進學生的發散思維。提 高 與 發 展 教 學 反 思昆蟲的種類為什么這樣多? 昆蟲種類繁多,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原因 (1)繁殖能力強 (2)體型小 (3)食量小、食物雜 (4)有很強的選擇適宜生活環境的遷移能力 (5)有很強的適應性 (6)多變的生存行為 沙漠中的“飲水站” 地處熱帶的非洲沙漠氣候非常干燥但是這里也有天然的“飲水站”,這個“飲水站”并不是清泉而是一種植物它的名字就叫“旅人蕉”它的供水源頭在粗大的葉柄基部。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