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7課 古代的商業貿易(學案)——2022-2023學年高中歷史人教統編版選擇性必修2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7課 古代的商業貿易(學案)——2022-2023學年高中歷史人教統編版選擇性必修2

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第7課 古代的商業貿易
學 案
學習目標
1.了解古代中國不同時期、古代世界不同區域商貿活動的史實,認識商業貿易的起源、發展和古代的商貿活動及貿易通道。
2.了解古代世界不同區域、古代中國不同時期貨幣、信貸、商業契約的發展概況,認識貨幣、信貸、商業契約等在日常生活中的角色。
學習重難點
1.古代中國的商業貿易是如何發展的?
2.貨幣、信貸與商業契約是如何影響日常生活的?
探學新知
一、商業貿易的起源與發展
(一)商業貿易的起源
1.時間:原始社會后期
2.原因:隨著社會分工、產品剩余及私有制的產生,出現了交換
3.目的:通過商業貿易,換取自己所需的物品
(二)商業貿易的發展
1.古代中國
(1) “市”的出現:在古代中國,交換物品的場所稱作“市”,通常設在人們經常聚集的地方。
(2)古代中國的商業貿易的概況
①商朝:商朝出現獨立商人,商業貿易范圍廣泛,商業主要掌握在官府和貴族手里。
②戰國時期:“工商食官”的格局被突破。
③秦漢時期:貨幣、車軌、度量衡的統一,促進了全國的商品流通。
④隋唐到兩宋:城市坊市分區制度逐步瓦解,出現了紙幣。
⑤元、明、清時期:農產品商品化程度加深,錢莊、票號等金融機構出現,地域性商幫形成。
2.古代世界
(1)古埃及:金字塔壁畫上有交換產品的場景;國家控制了對外貿易。
(2)古希臘:各城邦形成了若干個商業貿易中心,海外貿易十分活躍。
(3)古羅馬:征服地中海周圍的地區后,商貿逐漸繁榮,海外貿易航線四通八達。
(4)拜占庭帝國:一度壟斷了中國絲綢等東方奢侈品在歐洲市場上的貿易。
(5)阿拉伯商人在歐、亞、非三洲之間從事中介貿易,活動范圍廣。
3.東西方貿易:
(1)路線:
①絲綢之路是古代貫通亞歐的重要貿易通道。
②唐宋以后,海上貿易興盛,商船從東南沿海各港口出發,近達南洋各地,遠達波斯灣、阿拉伯紅海和紅海沿岸地區。
(2)商品:
①中國出口商品:絲綢、瓷器、紙張、茶葉等;
②輸入中國的商品:歐洲和西域各國的奇珍異寶。
(3)管理
①唐宋以后,官府設立“市舶司”;②清政府在廣州設立公行。
(4)貿易方式
①朝貢貿易是古代中國對外貿易的重要方式之一,明清時期,朝廷對朝貢國家、路線、港口、船只數目、貢品種類均有嚴格的規定;
②1757年,清政府將通商口岸限定在廣州一處,對外貿易皆由政府指定的“十三行”行商代理。
(三)影響
1.商業貿易的發展促進了不同地區、不同國家之間的交流,大大豐富了人民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
2.中國通過陸、海兩條對外貿易通道,與國外進行物種和物品交流。
(1)引進了國外的優良馬匹、植物新品種、香料、藥材和琉璃等;
(2)中國絲綢一度成為西方人財富和身份的象征;
(3)中國的瓷器、茶葉流行于亞、非、歐三洲,豐富了當地人們的生活。
二、貨幣、信貸、商業契約
1.貨幣
(1)含義:是購買貨物、保存財富的媒介,是所有者與市場關于交換權的契約,根本上是所有者相互之間的約定。
(2)產生過程:偶然的物物交換擴大的物物交換→一般等價物作為媒介的交換→貨幣產生。
(3)發展表現:
①中國在商朝用貝等天然物作為貨幣。
②公元前11世紀,古埃及開始用銅塊和銀塊作為貨幣。
③公元前8——前7世紀,小亞細亞出現了金屬鑄幣。
(4)意義:
①作為衡量商品價值的一般等價物,貨幣的使用便利了商品交換和流通,并成為財富的象征;
②貨幣促使商業的功能由最初的互補余缺向逐利增財轉化。
2.信貸
(1)含義:是體現一定經濟關系的不同所有者之間的借貸行為,是以償還為條件的價值運動特殊形式,是債權人貸出貨幣,債務人按期償還并支付一定利息的信用活動。
(2)特點:償還性;增殖性;流通性。
(3)原則:①以流動性為基礎;②以安全性為條件;③以收益性為目標。
(4)世界古代各地區信貸的發展
公元前22—前21世紀
公元前16—前11世紀
公元前4世紀
①公元前22—前21世紀:兩河流域出現了經營借貸的商人,神廟、宮廷也從事放貸業務。不同形式的借貸有不同的利息規定,甚至還包括具有社會救濟性質的免息借貸。
②公元前16—前11世紀:古埃及出現了較為完備的借貸合約。借貸行為必須有證人,還要履行擔保等程序,受到法律保護。
③公元前4世紀:古希臘商業迅速發展,貨幣流通范圍不斷擴大,專業從事貨幣兌換、保管和匯兌的貨幣經營業開始興起,出現了匯票的維形。
(5)古代中國信貸的發展
春秋時期
唐朝
宋代
明朝中期以后
清朝
①春秋時期:借貸形式已經比較普遍,貨幣信貸出現。
②唐朝:由存貸款發展到匯兌,出現了類似現代匯票的“飛錢”;當鋪取得合法地位,成為獨立金融機構。
③宋朝:交子、會子等紙幣開始使用,逐漸取代不少匯兌業務。
④明朝中期以后:錢鋪等新式金融機構盛行起來。
⑤清朝:除傳統借貸關系外資本性借貨也有顯著發展,出現了本票性質的莊票。
3.商業契約
(1)含義:在經濟活動中交易當事人雙方訂立的有關買賣、抵押、借貸、租賃等事項的文書或條款,有口頭商業契約和文書商業契約,契約實際上就是合同。
(2)特點:①契約關系的雙方是平等的;②契約關系的主體是自由的主體;③契約主體要誠實守信,善意履行契約內容;④契約要保障主體雙方的公平性。
(3)發展
古埃及 公元前3000年左右,契約已廣泛使用。凡轉讓重要財產,都要在地方或中央官署達成書面契約,由書記官登記、備案,以證明財產的所有權。
兩河流域 公元前2600年左右,兩河流域的人們已經使用契約。契約除明確規定當人雙方在所從事活動中的責、權、利以外,在末尾必須有雙方的蓋章,以及幾位證人的簽名。
中國 商周時期就出現了契約。漢朝以后,凡是涉及財產關系及人身關系的事宜,當事人之間幾乎都要訂立契約。唐宋以后,契約的應用更加廣泛。
(4)作用:
①有利于維護契約關系雙方的利益;
②有利于促進商品交換活動的有序進行;
③有利于促進社會誠信體系的建設;
④有利于維護社會秩序。
深化探究
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宋初,全國設置榷貨務管理機構6個,山場13個。種茶的百姓為園戶,官府向國戶提供種植本錢,園戶則將所制之茶除租外全數交由政府收購。政府榷貨機構根據收購茶葉的數量向商賈出售茶券(亦稱茶51),商賈憑茶券到茶場提貨(稱為交引)。由于政府向客戶以較低的價格收購,又以較高的價格批發給商賈,政府獲取了豐厚的利潤。至嘉祐(公元1056—1063年)中,由于主管官吏的官商作風,對園戶的茶葉壓級壓價收購,影響了園戶種茶的積極性,產量和質量逐年下降。導致產銷脫節。加之管理不善,成本上升,使整個官賣制度經濟效益下降。為了克服和改變這一情況,遂將全國茶的專賣改行通商法:茶商園戶交易,則按質論價。這樣既提高了園戶生產的積極性,又減少了官府收購及調撥的環節,使茶葉交易趨于優質優價的經濟原則,也減少了交易程序?!端问贰酚涊d,行禁榷(即官賣法)時平均每年從茶利得到的財政收入109.41萬貫,改行通商法后平均每年得117.75萬貫,可見改通商法財政收入有了增加。
——屠振林:《我國古代茶葉專賣政策和茶稅征收辦法》
(1)根據材料和所學的知識,指出宋朝茶葉管理政策經歷的變化并分析其原因。
(2)根據材料和所學的知識,概括宋朝茶葉管理政策改革的積極影響。
答案:
(1)變化:從專賣制度轉變為通商法。原因:專賣制度下政府壟斷茶葉貿易,與民爭利,阻礙商品經濟的發展;主管官吏的官商作風,挫傷茶農的積極性;管理不善造成經濟效益下降。
(2)積極影響:激發了園戶生產茶葉的積極性,有利于茶葉產量和質量的提高;提高了茶葉管理的行政效能;促進了宋朝商品經濟的發展:增加了政府的財政收入。
解析:(1)變化:由材料“將全國茶的專賣改行通商法”得出,宋朝茶葉管理政策從專賣制度轉變為通商法;原因:由材料“由于政府向園戶以較低的價格收購,又以較高的價格批發給商賈,政府獲取了豐厚的利潤”得出,宋朝茶葉管理政策變化的原因是專賣制度下政府壟斷茶葉貿易,與民爭利,阻礙商品經濟的發展;由材料“由于主管官吏的官商作風,對園戶的茶葉壓級壓價收購,影響了園戶種茶的積極性,產量和質量逐年下降”得出,主管官吏的官商作風,挫傷茶農的積極性;由材料“加之管理不善,成本上升,使整個官賣制度經濟效益下降”得出,管理不善造成經濟效益下降。(2)影響:由材料“將全國茶的專賣改行通商法:茶商園戶交易,則按質論價這樣既提高了園戶生產的積極性,又減少了官府收購及調撥的環節,使茶葉交易趨于優質優價的經濟原則,也減少了交易程序”得出,宋朝茶葉管理政策改革激發了園戶生產茶葉的積極性,有利于茶葉產量和質量的提高;提高了茶葉管理的行政效能,促進了宋朝商品經濟的發展;由材料“《宋史》記載,行禁榷(即官賣法)時平均每年從茶利得到的財政收入109.41萬貫,改行通商法后平均每年得117.75萬貫,可見改通商法財政收入有了增加”得出,增加了政府的財政收入。
隨堂訓練
1.明清時期“義利相和”的主張漸成主流,商賈“聚財貨”的行為被認為與“百職居官”“學者進德”“農成佳禾”,是值得肯定的,“都須一段識見、一段包涵、一段勇氣方做得去”。此現象體現了( )
A.社會經濟多元發展 B.重農抑商政策松弛
C.朝廷放松基層治理 D.格物致知影響擴大
2.明清時期,以農產品為原料的傳統手工業從耕織結合的狀態下解放出來,成為專門的手工業行業,其中以棉紡織業為典型。此外,在傳統技術條件下,手工業者對政府的人身隸屬有所削弱,以民間市場為銷售對象的專業性手工業興起。這表明明清時期( )
A.雇傭勞動生產方式成為主流 B.封建經濟基礎趨于解體
C.商品經濟發展加速產業革新 D.重農抑商政策不斷弱化
3.吐魯番地區曾出土若干份唐代租佃契約,上面寫有田主、租田人和知見人,還有租種期限、租田數目和田租數額,田租有分成制和定額租制。這種租佃契約( )
A.阻礙了小農經濟繼續發展 B.限制了地主對農民的盤削
C.加強了地主對農民的控制 D.利于農業生產技術的推廣
4.山陜會館是山陜商人集資修建的會館與神廟相結合的建筑群,會館的正殿供奉著關羽。關公雕像前的石雕檐柱上,刻有楹聯:“偉烈壯古今,浩氣丹心漢代一時真君子;至誠參天地,英文雄武晉國千秋大丈夫”。這反映出山陜商人( )
A.宗族色彩濃重 B.受儒家重義輕利觀念影響
C.資金實力雄厚 D.養浩然正氣追求誠信經營
5.公元前322年,楚懷王頒發給鄂君啟運輸貨物的免稅通行證——“舟節”“車節”,“舟節”規定鄂君使用的船只限額是150艘。自鄂出發一年往返一次;“車節”規定運輸限額是50輛,也是一年往返一次。這說明了( )
A.官營工商業發展情況 B.長途販運貿易已經出現
C.國家的商品專賣政策 D.水陸交通設施十分完備
6.《禮記·王制》中記載了西周市場的相關規定:“用器不中度,不粥于市;兵車不中度,不粥于市;布帛精粗不中數,幅廣狹不中量,不粥于市;奸色亂正色,不粥于市五谷不時,果實未熟,不粥于市;木不中伐,不粥于市;禽獸魚鱉不中殺,不粥于市?!睋丝芍?,西周的市場( )
A.商品質量高于前代 B.管理規則蘊含誠信原則
C.商品交易規模巨大 D.農產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A
解析:根據材料“明清時期‘義利相和’的主張漸成主流,商賈‘聚財貨’的行為被認為與‘百職居官’‘學者進德’‘農成佳禾’,是值得肯定的”可知,明清時期商品經濟發展,人們對工商業的認識發生轉變,社會經濟多元發展,A項正確;重農抑商政策直到甲午戰后才松弛,排除B項;材料不屬于基層治理的內容,排除C項;格物致知影響擴大材料并未體現,排除D項。故選A項。
2.答案:C
解析:從“耕織結合”向“耕織分離”演變和眾多面向市場生產的專業性手工業的出現,表明明清時期商品經濟發展加速了產業革新,C項正確;明清時期占主流的生產方式是封建租佃關系而非雇傭勞動,排除A項;直到鴉片戰爭后,封建經濟基礎才開始逐漸解體,排除B項;材料并未體現政府重農抑商政策的弱化,排除D項。故選C項。
3.答案:B
解析:A.租佃契約涉及的是地主與佃農的關系,不能說明它阻礙了小農經濟的發展,故A項錯誤;B.依據題干“租佃契約,上面寫有田主、租田人和知見人,還有租種期限、租田數目和田租數額,田租有分成制和定額租制”可知,說明契約對地主剝削奴役有限制,故B項正確;C.租佃契約減弱了地主對農民的控制,故C項錯誤;D.是無關項,應排除。故選:B。
4.答案:D
解析:材料“至誠參天地,英文雄武晉國千秋大丈夫”體現的是山陜商人重視誠信經營,D項正確;材料與宗族色彩無關,排除A項;材料未涉及重義輕利的說法,排除B項;材料未涉及資金問題,排除C項。故選D項。
5.答案:B
解析:材料體現的是給鄂君使用船只的通行證,不能體現官營工商業的發展狀況,故A項錯誤;從材料中“自鄂出發一年往返一次”可知,這些免稅通行證適用的路途遠歷時長,故B項正確;材料中體現不出國家控制商品買賣的內容,故C項錯誤;材料體現的是對免稅的運輸船只和車輛的數目規定,不能體現水路交通設施完備,故D項錯誤。
6.答案:B
解析:根據材料“用器不中度,不粥于市;兵車不中度,不粥于市;布帛精粗不中數,幅廣狹不中量,不粥于市;奸色亂正色,不粥于市五谷不時,果實未熟,不粥于市;木不中伐,不粥于市;禽獸魚鱉不中殺,不粥于市。”可知,西周的商品交易中不符合規格的產品,不得出售,也即市場管理蘊含著誠信的原則,B項正確;材料沒有比較,無法得出商品質量是否高于前代,排除A項;材料只能看出市場交易的品種,無法看出交易的規模,排除C項;材料沒有比較,無法得出農副產品的商品化程度是否提高,排除D項。故選B項。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威海市| 定结县| 沙洋县| 浦江县| 乐山市| 牙克石市| 宜良县| 抚顺县| 麻城市| 马山县| 靖安县| 高平市| 柏乡县| 仁化县| 成都市| 扬州市| 台中市| 广南县| 昌图县| 肇庆市| 灵寿县| 南投县| 洛宁县| 宁城县| 洛宁县| 凤凰县| 玉环县| 绩溪县| 唐河县| 方城县| 台州市| 泰州市| 牟定县| 芦山县| 平顶山市| 锦州市| 金阳县| 南安市| 大邑县| 沽源县| 渑池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