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上課日期: 年 月 日 第 1 課時課 題 第一單元 人在社會中生活 第一課我的家在哪里 第1課時課時安排 二課時 課 型 新課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掌握地圖“比例尺、方向、圖例與注記”三要素。 能力目標:學會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感受社區的功能,關注社會。 重難點 教學重點:地圖的三要素。 教學難點:比例尺大小詳略的判斷教具準備 多媒體師生活動過程 設計意圖[導入新課]說一說你的家在哪里,描述一下自己家周圍的環境? 學生分組活動,互相交流自家周圍的環境。各組派一名代表,描述一下自己家周圍的環境。 [新課教學] 從社區看我家 一、社區的含義 提問:不同的社區所處的位置很不一樣。有什么辦法能讓別人對你們家所在社區的位置和環境一目了然呢? 學生提出畫平面圖的想法。 轉承:畫平面圖是常用的辦法,我們來看這樣兩幅社區平面圖。 展示:課本圖1-1和圖1-2。 提問:注意以下三個問題: 這兩幅圖畫的是同一地區嗎?它們有什么不同? 試著向同學描述圖中景物的相對位置,看同學能否明白? 怎樣修改一下,才能使這兩幅圖趨于一致? 有的學生看出這兩幅圖畫的是同一個地區,但圖中方向表示不一,而且圖例不同;有的學生從圖1-1看出杜鵑家在王朋家的左側偏下,從圖1-2看出杜鵑家在王朋家的右側偏下,由此認為這樣的地圖讓人看不明白;有的學生認為要給兩幅圖加上明確的方向標志,使用相同的圖例標志,兩幅圖就趨于一致了。 小結:看來畫簡單的平面圖也要注意許多問題。 展示:課本圖1-3 提問:如果對照這幅圖,情況就大不一樣了。為什么呢? 學生討論發言,集思廣益得出因為這幅地圖有比例尺、方向、圖例與注記,所以很容易看懂。 二、地圖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圖例和注記 1、方向 提問:除了我們剛才講的指向標指示方向外,根據我們以前了解,地圖上表示方向的方法有哪些呢? 學生通過所見過的地圖,進行總結。 歸納:指向標、經緯網、“上北下南、左西右東” 2、圖例 展示:地圖上常用圖例。 3、比例尺 提問:地圖上比例尺的表示方法,除了剛才大家看見的線段式外還有其他的表示方法嗎? 學生可根據所見過的地圖進行歸納總結,也可以根據課本上的“閱讀卡”進行回答。 歸納:線段式、數字式 展示:比例尺為1:320 000 000的中國地圖。 提問:請分組計算我國東西直線距離、南北直線距離及從杭州到曾母暗沙的距離。 轉承:大家已經知道了畫一幅平面圖應該注意的問題,我們來實踐一下,看能否用一幅完整的平面圖向大家介紹你所在的社區。 學生分組畫平面組并向全班介紹 轉承:上面,我們已經學會了描述了自己所生活的社區位置的方法,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討論我們所生活的社區對我們的意義。 作業布置:《作業本》第一課 第一課時 P1-2教學反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