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上課日期: 年 月 日 第 1 課時課 題 綜合探究二 從地球儀上看世界 第1課時課時安排 二課時 課 型 新課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知道經線與緯線、經度與緯度;知道南北半球、東西半球的劃分。 能力目標:通過觀察地球儀了解其基本構造,掌握經緯線、經緯度的特性。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利用地球儀確定中國的地理位置,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重難點 教學重點:經緯線、經緯度的特點。 教學難點:南北半球、東西半球的劃分。教具準備 多媒體師生活動過程 設計意圖【導入新課】 問題1:我們生活的地球到底有多大?(問題直接導入) 師:假如一個人日行50千米,從地心走到地表要走127天,繞地球赤道一周要走801天,地球表面積約為5.1億平方千米。 問題2:為了更好地直觀地認識地球,我們有什么好辦法呢? 生答:使用地球儀。 直接過渡到新課 【新課教授】 教師啟發學生探究地球儀的概念:地球儀──模仿地球而制作的地球模型,是人們認識世界的一個工具。 (一)觀察地球儀 活動一:教師展示地球儀圖片,學生仔細觀察自己所帶的地球儀: 探究:你在地球儀上發現什么? 生討論回答 (地軸、北極、南極、大洲、大洋、國家、經緯線、山脈、河流等) 要求: (1)引導學生觀察地球儀上的地軸是地球自轉的旋轉軸,它交地表于南北兩個極點;北極是地面最北點,南極是地面的最南點。 (2)引導學生觀察地球儀表面縱橫交錯的弧線,以及地球儀的主體顏色。 (3)進一步引導學生觀察地球儀,在廣闊的海洋上有一些重要的航線,在陸地上分布著一個個國家城市。讓學生在地球儀上找出中國所在的大洲。 (4)引導學生發現地球儀上的山脈和河流,然后讓學生找到長江和黃河。 歸納: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生歸納出地球儀的含義、特點、作用。 活動二:學生觀察地球儀小組合作探究經線和緯線的特點: 經線:不同的經線相比較,它們的長度相同嗎? 經線與南極、北極有著怎樣的關系? 東經和西經是以哪條經線為起點劃分的? 地球儀上的經度是怎樣排列的? 東半球和西半球是怎樣劃分的? 緯線:不同的緯線相比較,它們的長度相同嗎? 經線與緯線有怎樣的關系? 北緯與南緯是以哪條線為起點劃分的? 地球儀上的緯度是怎樣排列的? 南北半球是怎樣劃分的? 然后總結完成下列表格: 經線緯線定義 圓弧狀況 長度 指示方向 起點線 度數劃分 代號 半球劃分 教師利用圖片講述經緯度的起點和南北半球、東西半球的劃分;反復提問,要求學生學會判斷南北半球和東西半球。 課堂小結:地球儀的歌謠 地球模型地球儀,經線緯線看仔細; 經天緯地辨方向,SNEW是縮寫; 向北變大是北緯,向南變大為南緯; 向東變大是東經,向西變大自然西; 特征緯線有五條,赤道、極圈和回歸; 半球劃分是難題,二妞六姨分東西; 小小為東大大西,判斷半球金鑰匙。 注:①“二妞”指20°W,“六姨”指160°E?!、谶@句話指小于20度在東半球,大于160度在西半球。 作業布置:《作業本》P30-31教學反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