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名師導航】中考物理一輪復習學案第4章 光的反射考點分布 考查頻率 考點內容 命題趨勢1. 光的直線傳播 ★★★★ 1.了解光源,了解光在真空或空氣中的傳播速度,理解光沿直線傳播及其應用。 2.了解光的反射特征,理解反射現象,知道光路的可逆性。 3.理解鏡面反射和漫反射的差異。 4.探究平面鏡成像像與物的關系,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鏡成像的現象。初步認識凸面鏡的發散作用和凹面鏡的會聚作用及其應用。 可能考光的直線傳播、反射、平面鏡成像、反射、直線傳播綜合題。題型有填空題、選擇題、作圖題、綜合題、實驗題,分值3-4分。2. 光的反射 ★★★★★3. 平面鏡成像原理和特點 ★★★★★知識點一:光的直線傳播1.光源:能夠發光的物體叫做光源。太陽是最大的天然光源,燭光或通電的電燈是人造光源。月亮不是光源。2.光線:為了形象地描述光的傳播情況,通常用一條帶箭頭的直線表示光的徑跡和方向,這樣的直線叫做光線。3.光的直線傳播條件:光在同種均勻介質中是沿直線傳播的。能說明光沿直線傳播的現象有影子的形成、日(月)食、小孔成像等。4.注意:小孔成像是由于光的直線傳播而成的倒立的實像,像的大小與物體和光屏到小孔的距離有關。光客觀存在,而光線是為了表示光的傳播路徑而構建的一種物理模型,同磁感線一樣,并不存在。5.光速:光在不同介質中的傳播速度不同,v真空 >v水 >v玻璃 ,在真空中傳播速度最大,為3×108m/s。1.下列實例中利用光沿直線傳播的是_______;利用光的反射的是______。鑿壁偷光 ; ②立竿見影; ③激光準直; ④汽車觀后鏡;⑤云在水中飄; ⑥形影不離; ⑦自行車尾燈;⑧坐井觀天,所見甚小。參考答案:①②③⑥⑧;④⑤⑦。2. (2022 溫州模擬)成語“坐井觀天”的意思是坐在井里看天,用來比喻眼界狹窄之人。枯井中的青蛙位于井底O點,下列光路圖中,能正確表示“坐井觀天”含義的是( )參考答案:A知識點二:光的反射1.光的反射:光射到某種物質的表面時有一部分光會發生反射,這種現象叫光的反射。2.光的反射定律(1)內容:①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在同一平面內——三線共面;②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居法線兩側——兩線分居;③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兩角相等。(2)圖示:(3)理 ①光的反射現象中,一條入射光線只有一條對應的反射光線。②當光線垂直入射時,入射角等于0度,反射角也等于0度。③入射角增大,反射角增大。④在光的反射中,光路是可逆的。3.兩種反射現象對比鏡面反射 漫反射特點 射到物面為平整光滑反射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仍然平行 射到物面為凹凸不平的反射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向著不同的方向傳播條件 反射面平整光滑 反射面凹凸不平光路圖能否成像 可成虛像 不能成像應用 平靜的水面、平面鏡、反光的黑板 漫反射能使我們從不同的方向看到物體相同點 鏡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3. (2022 茂名一模)北京冬奧會開幕式上,小演員們雙手舉著“和平鴿”,隨著腳步的移動,腳下一朵朵晶瑩潔白的雪花如影隨形,這一創意來自于冰面倒影。從物理學來看,關于“如影隨形”和“冰面倒影”的中“影”,下面說法正確的是( )A.都是光的直線傳播形成的B.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C.前者是光的直線傳播形成的,后者是光的反射形成的D.前者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后者是光的直線傳播形成的參考答案:C4. (2022 呼和浩特)日出東方,萬物光明;林間疏影,潭影映人。上面句中,林間疏影與潭影映人,是兩種光學現象,其原理與下面兩幅圖的光學原理相同,這兩幅圖是( )A.①和② B.②和③ C.③和④ D.②和④參考答案:A知識點三:平面鏡成像原理和特點1.原理:如圖所示,光源S向四處發光,一些光經平面鏡__反射__后進入了人的眼睛,引起視覺,我們感到光好像是從圖中S′處射來的,S′就是S在平面鏡中虛像。2.規律:由平面鏡成像原理圖可知:反射光線、入射點和虛像點在同一直線上。這一規律經常用來進行相關的作圖。3.實像與虛像對比實像 虛像形成 實際光線會聚 反射光線(或折射光線)反向延長線會聚承接 能用光屏 不能用光屏承接畫法 用實線表示 用虛線表示觀察 可以用眼睛觀察,可以用相機拍攝4.平面鏡成像特點(1)像和物體大小相等。(2)平面鏡所成的像和物體到鏡面的距離相等。(3)像和物體的連線與鏡面垂直。(4)像是虛像。5.注意:①平面鏡成像時,物體和像關于平面鏡成軸對稱圖形。②當我們面鏡時,會感覺到自己在平面鏡中的像越來越大,這是由于這一過程中像的視角變大的緣故,實際上像的大小并沒有發生變化。6.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注意:(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鏡的原因:玻璃板既能反射光、又能透過光,這樣既可以成像,又可以透過玻璃板看到另一側的蠟燭。(2)用兩支完全相同蠟燭的原因:方便比較像和物體的大小關系。(3)讓未點燃的蠟燭與虛像完全重合的原因:用未點燃的蠟燭替代虛像。(4)未點燃的蠟燭不能與虛像完全重合的原因:玻璃板與桌面不垂直。(5)用燭焰作為研究對象的原因:燭焰明亮,成像清晰,易于觀察。(6)在暗室中進行實驗的原因:環境較暗,像相對就明亮些。(7)在虛像處放置光屏的原因:判斷成像的虛實。(8)方格紙(或直尺)的用途:更好的比較像和虛像的到平面鏡的的距離。(9)觀察到玻璃板另一側有兩個距離很近的虛像的原因:玻璃板前后兩個側面各成了一個像。(10)用薄玻璃板進行實驗的原因:蠟燭通過玻璃板前后兩個面成的像距離近,看起來幾乎是一個像。(11)多次重復實驗的目的:更好的發現普遍性規律。7. 凸面鏡和凹面鏡5. 一位身高1.65 m的同學站在豎直放置的高為1.2 m的穿衣鏡前1.5 m處,他在鏡中的像的身高是______m,鏡中像與他之間的距離是____m.當他后退時,他在鏡中的像______(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他在鏡中的像是_____(選填“虛”或“實”)像。參考答案:1.65;3;不變;虛。6.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小汽車已經進入每一戶家庭,關于小汽車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小汽車的后視鏡采用凹面鏡,是為了擴大視野B.夜間行車時,為了安全,車內最好關著燈C.關上車窗后,車內會變得安靜很多,是因為玻璃可以起到隔音的效果D.前擋風玻璃傾斜安裝是防止車內的物體成像在車正前方,影響司機視線易錯點1 鏡面反射和漫反射典例1:教室黑板用久的部分變光滑,如圖所示,陰影為黑板光滑處,教室內的同學分為四個小組,當光線從右側窗戶射入時,上課看黑板光滑處寫的字,因反光最可能看不清字的小組是( )A.第一、二組 B.第二、三組C.第一、三組 D.第三、四組【錯解】選D,理由:如圖,當光線照射到光滑的處進,發生了鏡面反射,光線反射到第一、二組,較亮;所以第三、四組就看不清楚。【析錯】(1)漫反射時反射光線射向各個方向,所以我們能從各個不同方向看到本身不發光的物體;(2)鏡面反射后的光線射向同一方向,正好處在這一方向上時,獲得的光線很強,黑板“反光”就是因為黑板發生了鏡面反射的緣故。為了保護學生的眼睛,需要通過黑板發生漫反射,或者減弱鏡面反射。【正解】選A,理由:能從不同方向看到本身不發光的物體,是因為光在物體表面上發生了漫反射,反射光線射向各個方向的緣故。黑板“反光”是因為黑板發生了鏡面反射,黑板反射的光線比粉筆字反射的光線強,使人無法看清黑板上的字。如圖,下面的兩條光線會射到黑板的粗糙的地方,從而發生漫反射,四個小組的同學都能看到黑板上的字;而上面兩條光線會射到黑板上的光滑處發生鏡面反射,由圖可知,可知第一小組和第二小組正好處在鏡面反射的位置上,此時光線太強,所以看不清字,而第三小組和第四小組在漫反射位置上,所以能看到黑板上的字。故選:A。▲▲變式練習1(2022春 嘉興期中)在風平浪靜、清澈見底的水里,很容易觀察到“水底的魚兒在白云中穿梭”的景象,而起風后,在水面不同的位置都會看到水面上到處是波光粼粼。對觀察到的“魚”、“白云”和“波光粼粼”三種現象的下面幾種解釋,正確的是( )A.魚和白云都是鏡面反射形成的,波光粼粼是漫反射形成的B.魚是鏡面反射形成的,白云和波光粼粼是漫反射形成的C.魚是折射形成的,白云是鏡面反射形成的,波光粼粼是漫反射形成的D.魚和白云都是折射形成的,波光粼粼是漫反射形成的參考答案:C▲▲變式練習2(2022 西湖區二模)鏡面反射和漫反射是光的反射兩種類型(如圖所示)。雨后的夜晚,迎著月光行走在有積水的路上時,會發現水坑處和干燥的地面亮度不一樣。結合光的反射知識,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水面發生漫反射,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B.干燥的地面發生漫反射,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C.干燥的地面比較暗,水坑處比較亮 D.干的地面比較亮,水坑處比較暗參考答案:C易錯點2 反射角(或入射角)典例2:如圖所示,平面鏡OM與ON鏡面之間夾角為α,在兩平面鏡角平分線上有一個點光源S,如果要保證S發出的任意一條光線最多只能產生兩次反射,則α的最小值是( )A.120° B.90° C.72° D.60°【錯解】B,理由:OM與ON鏡面之間夾角為90°,則入射角為45 ,光在發生反射時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故選B。【析錯】①根據平面鏡成像特點分別作出入射光線SA和反射光線SB,②設入射光線與任意平面的夾角為β,則第一次反射后射出的光線與平面的夾角也為β,當第二次反射時候,入射光線與水平面的夾角為180-α-β,同理,可以推出第二次反射出來的光線與水平面的夾角也為180-α-β,要使第三次反射不發生,需要180-α-β≤α,又因為β是外角,最小值為,然后解不等式即可得出結論。【正解】選C。理由:S發出的任意一條光線最多只能產生兩次反射,根據平面鏡成像特點分別作出入射光線SA和反射光線SB,如圖所示:設入射光線SA與平面鏡MO的夾角為β,則反射光線AB與平面鏡MO的夾角也為β,當第二次入射時候,原來的反射光線AB即為入射光線,則AB與平面鏡NO的夾角為180-α-β,同理,SB與平面鏡NO的夾角也為180-α-β,要使第三次反射不發生,β≥180-2α,又因為β的最小值為,所以≥180-2α,解得α≥72度。此題也可以這樣解答:OM為對稱軸,ON鏡面翻折過去。得到ON′鏡面。把ON′做為對稱軸,將OM翻折過去。得到OM′.依次類推。S引出一條直光線。與這些鏡面的交點個數就是反射次數。要想只反射兩次。那么一定沒有第三個交點,也就是說鏡面位置最多就是在射線SO上。就得到α*2.5≥180°(與原方程是等價的)。得到α≥72°。故選:C。▲▲變式練習1(2022 徐州模擬)電視機的遙控器通過發射一種不可見光--紅外線,來實現對電視機的控制。有時不把遙控器對準電視機的控制窗口,而是對著墻壁按一下按鈕,利用光的反射也可以控制電視機。請在圖中畫出紅外線經過墻壁反射的光路。參考答案:如圖所示▲▲變式練習2(2022 宣州區二模)自行車的尾燈能將照射過來的光反射回去。如圖所示,這是一條射向自行車尾燈的光線,請在圖中畫出自行車尾燈將這條光線反射回去的光路圖。參考答案:如圖所示易錯點3 作圖時實線與虛線典例3:請根據要求作圖(保留作圖痕跡)圖中A'B'是物體AB在平面鏡中所成的像,請根據平面鏡成像特點作出物體AB。【錯解】理由:平面鏡成像時像與物是關于平面鏡對稱的,虛實線可以不分。【析錯】平面鏡成像的特點:所成的像是虛像;像和物體形狀、大小相同;像和物體各對應點的連線與平面鏡垂直;像和物體各對應點到平面鏡間距離相等。對于平面鏡相關作圖,常用方法是:作出端點(或關鍵點)的對稱點,且注意物體是實線,像是虛線。【正解】見下圖,理由:過A′B′向平面鏡做垂線,并延長至等長,得到點A和B,連接A、B就是物體AB,如圖所示:典例4:請按題目要求作答。畫出圖中物體AB在鏡中所成的像。【錯解】如圖,理由:先作出物體兩端點A、B關于平面鏡的對稱點A′、B′,用實線線連接A′、B′即為AB物體在平面鏡中的像。【析錯】平面鏡成像的特點是:像與物關于平面鏡對稱,可以先作出物體A、B端點AB的像點A′、B′,連接A′、B′即為物體AB在平面鏡中所成的像,平面鏡成像是虛像.【正解】見下圖,理由:先作出端點A、B關于平面鏡的對稱點A′、B′,用虛線連接A′、B′即為物體AB的像,如圖所示:▲▲變式練習1根據平面鏡成像特點,在圖中畫出物體AB在平面鏡MN中所成的像A′B′。▲▲變式練習2小旋在照鏡子(固定在墻壁上)時,眼睛的位置在A點,固定在天花板上的燈管EF正在發光,如圖所示。(1)在圖中畫出燈管EF的像。(2)透過鏡子,小旋能否看到燈管EF的像?請畫圖及簡要文字說明。(3)若想看到燈管的像,小旋應該如何做?(1)先作出物體的端點E、F在平面鏡中的對稱點E′、F′,連接E′、F′點即為物體EF在平面鏡中的像,注意輔助線和像用虛線,如圖所示:(2)分別連接F'、E'與鏡子的上下兩個端點,做出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如圖所示:由圖可知,A不在燈光的反射范圍內,因此人眼無法看到燈管EF的像;(3)根據圖像可知,若想看到燈管的像,小旋可以向前靠近鏡子或直接蹲下來。故答案為:(1)如圖;(2)不能;因為人眼不在光的反射范圍內,因此人眼無法看到燈管EF的像;(3)小旋可以向前靠近鏡子或直接蹲下來。一.選擇題(共9小題)1.(2022 隨州)在一個烈日炎炎的午后陳老師走在隨州街頭,看到地面上樹蔭里有許多圓形光斑,抬頭看看樹葉間刺眼的陽光,想到這樹蔭下藏著物理學的秘密,便拍下兩張照片(如圖)。經估測樹蔭下一個清晰光斑的直徑約為7cm,這束陽光從約7m高處的樹葉間照射下來。我們常說:太陽光經過約8分鐘來到地球(太陽和地球之間的距離按1.5×1011m計算),粗略計算太陽的直徑最接近( )A.1.5×109m B.1.5×1019m C.5×106m D.5×1012m2.(2022 西藏)扎西同學觀察到以下生活現象,其中可以用光的反射解釋的是( )3.(2022 貴陽)如圖甲所示,轎車司機從右后視鏡中觀察到同向駛來一輛越野車,下一時刻越野車在后視鏡中的位置如圖乙所示。設兩車均勻速向前行駛,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后視鏡中的像是光的折射形成的B.越野車在轎車司機的左后方行駛C.越野車比轎車行駛的速度大D.越野車相對于轎車是靜止的4.(2022 湘潭)下列現象能說明光沿直線傳播的是( )5.(2022 青海)下列現象中,哪個是光沿直線傳播形成的( )A.樹的影子 B.水中倒影 C.雨后彩虹 D.海市蜃樓6.(2022 河池)如圖所示的光學現象是由光的直線傳播形成的是( )7.(2022 十堰)下列光學現象中,屬于光的反射現象的是( )8.(2022 岳陽)下列成語所描繪的光現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A.立竿見影 B.鑿壁偷光 C.鏡花水月 D.坐井觀天9.(2022 無錫)如圖所示,小紅正在做“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實驗,棋子A、B完全相同。關于該實驗,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A.選用茶色玻璃板便于確定像的位置B.茶色玻璃板應豎直放置在方格紙上C.若B能與A的像完全重合,說明像與物等大D.在B位置放上光屏能接收到A的像二.填空題(共1小題)10.(2022 梧州)早在公元前4世紀,墨家就做過小孔成像的實驗,該實驗的原理是光的 ,像是 (選填“倒立”或“正立”)的。三.解答題(共1小題)11.(2022 揚州)在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實驗中,裝置如圖1所示.(1)為了更好的完成實驗,最好選用 (選填“無色”或“茶色”)玻璃板,玻璃板應 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可用 (填器材名稱)來檢驗。(2)將棋子A置于玻璃板前方,觀察到A的兩個像,在玻璃板后方放置棋子B,使之與棋子A較亮的像重合。在白紙上記下棋子A和B的位置,如圖2所示,此時物到鏡面的距離為 ,像到鏡面的距離為 (選填“AC”、“AD”、“BD”或“BC”)。可沿 方向(選填“MN”或“PQ”)移動棋子A多次實驗,尋找普遍規律。四.作圖題(共17小題)12.(2022 南通)如圖,物體AB正立在平面鏡前,請作出物體AB在平面鏡中所成的像。13.(2022 大連)如圖所示,一束光入射到平面鏡上,入射角為60°,請畫出反射光線并標出反射角的度數。14.(2022 梧州)如圖,小玲利用一塊平面鏡,將正午時分直射的太陽光引入一根水平管道內,請在圖中畫出平面鏡的位置。15.(2022 成都)“圭表”是我國古代先進的天文觀測儀器,根據“表”在“圭”面上影長的變化就能知道時節的更替。元代天文學家郭守敬改進和創新了“圭表”(如圖甲),圖乙是其示意圖。他在“表”上方加一根架空的橫梁,在“圭”面上放置一個可移動的景符(有小孔的銅片)。他利用改進后的“圭表”,精確推算出了二十四節氣和一回歸年天數。請根據以上資料在圖乙中畫出橫梁通過景符的小孔在“圭”面上所成的影像,并標明兩條光線的傳播方向。16.(2022 威海)如圖所示,激光筆從A點發出激光,在平面鏡上留下一個紅色亮點O,請畫出激光入射到鏡面和離開鏡面后的徑跡。17.(2022 黔西南州)陽光與水平面成60°角射向地面,用平面鏡使陽光豎直射入井底,在圖中畫出平面鏡的位置,并標明反射角的度數。18.(2022 湘西州)太陽光經書本反射后進入我們眼睛的光路如圖所示,請畫出入射光路圖。19.(2022 桂林)請畫出圖中入射光線對應的反射光線。20.(2022 丹東)如圖甲所示,用跳棋子完成“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的實驗后,小輝偶然發現在鏡前某一角度,棋子A的像恰好被棋子B“擋住”了;圖乙為該場景的簡圖,圖中C為小輝眼睛的位置,請根據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完成符合題意的光路圖。21.(2022 上海)根據平面鏡成像特點,在圖中畫出物體AB在平面鏡MN中所成的像A′B′。22.(2022 臨沂)如圖所示,請作出反射光線對應的入射光線。23.(2022 安順)在圖中,根據平面鏡成像特點畫出點光源S發出的光經平面鏡反射后過A點的光路圖。24.(2022 東營)如圖所示,S是發光點,請畫出S在平面鏡中的像S′的位置,并畫出由S點發出經平面鏡反射后通過A點的光路圖。25.(2022 河南)如圖是某戲曲演員在平面鏡前化妝的情景。請在圖中畫出演員頭飾中弧線AB段在平面鏡中的像,并畫出演員通過平面鏡看見頭飾上A點的光路圖。26.(2022 婁底)如圖中,牙醫借助平面鏡觀察牙齒的背面,請在圖乙中畫出能反映此過程的光路圖。27.(2022 湖北)有時,黑板反射的光會“晃”著一些同學的眼睛。如圖所示,A點表示被“晃”人的眼睛,OA是發生這種現象時的一條反射光線。請在圖中作出OA的入射光線。28.(2022 赤峰)如圖所示,在路燈(A點表示)的照射下,地面上出現了小樹BC的影子BD,請根據光的直線傳播知識畫圖確定點D的位置。五.實驗探究題(共6小題)29.(2022 鹽城)小紅做“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實驗。(1)將平面鏡水平放置,白色硬紙 放在平面鏡上。(2)如圖甲所示,讓一束光 著紙板射向鏡面上的O點;小紅能從不同方向看到紙板上的光束,是因為發生了 反射,在紙板上畫出光路,再次改變 的方向,重復上述實驗,取下紙板,用量角器量出光線AO與 (填“ON”或“CD”)的夾角,即為入射角,記下數據,比較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關系。(3)為了尋找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構成的平面究竟在哪里,小紅用如圖乙所示的裝置對實驗進行改進。光屏安裝在底座上,可以繞水平直徑偏轉,平面鏡固定在水平底座上,將光屏倒向后方,用激光筆作光源,將激光束沿固定方向照射到平面鏡中心處,水平旋轉底座并改變 的角度,設法使光屏上呈現出 的徑跡,如圖丙所示,此時光屏所在的平面就是要尋找的平面。30.(2022 廣元)小林在探究光的反射規律實驗中,利用激光筆、可折轉的光屏、平面鏡和測量工具等器材,組裝了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1)小林讓激光筆發出的激光沿右側光屏入射到平面鏡上的O點,先不折轉光屏時,法線ON左側光屏上能觀察到反射光線,再將左側光屏沿ON向后轉動,左側光屏上觀察不到反射光線。這說明光的反射現象中,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在 平面上。(2)小林使入射光線與平面鏡間的夾角為60°時,測得反射角大小應為 。31.(2022 賀州)在“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中,記錄實驗數據如下表:實驗次數 蠟燭到平面鏡的距離/cm 蠟燭的像到平面鏡的距離/cm 蠟燭的像與蠟燭的大小關系1 8 8 相等2 10 10 相等3 15 15 相等(1)根據表格中的數據可歸納出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像的大小與物體的大小 ,像與物體到平面鏡的距離 。(2)圖中平面鏡所成的像是 像,像和物體的連線與鏡面 。32.(2022 新疆)如圖所示為“探究光的反射規律”的實驗裝置。采用可轉折的兩部分紙板是為了研究 、入射光線和法線是否在同一平面內;實驗中,從紙板前不同的方向都能看到紙板上光的徑跡,是因為光在紙板上發生了 (填“鏡面”或“漫”)反射;入射光線AO靠近法線ON時,反射光線OB將 (填“靠近”或“遠離”)法線ON。33.(2022 自貢)在“探究光的反射規律”的實驗中,如圖所示,水平放置平面鏡,白色紙板豎直立在平面鏡上,紙板由E、F兩部分組成,可以繞ON翻折。(1)實驗時,把紙板ENF垂直放在平面鏡上,入射光線AO的法線是 ,光線AO的入射角大小是 度;(2)為了探究反射角與入射角大小的關系,應進行的操作是 ;A.改變紙板與平面鏡之間的夾角 B.沿ON向后轉動紙板EC.沿ON向后轉動紙板F D.改變入射角的大小(3)將一束光貼著紙板E沿AO射到鏡面上O點,紙板F上會顯示出反射光束OB,接著將紙板F繞ON向后翻折,則紙板F上 (選填“能”或“不能”)顯示出反射光束,由此說明反射光線、入射光線與法線在 內(選填“同一平面”或“不同平面”);(4)若讓另一束光沿BO方向射向平面鏡,反射光將沿OA方向射出。該實驗現象說明 。A.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B.在光的反射現象中,光路可逆34.(2022 福建)用如圖甲裝置,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1)為了便于確定像的位置,玻璃板應 放置在水平桌面的白紙上。(2)將蠟燭1放在A位置,可看到它在玻璃板后面的像。拿一支相同的蠟燭2豎立著在玻璃板后面移動,直到看上去它跟蠟燭1的像 時,該位置記為A'。(3)將光屏放在A′位置,任意轉動都承接不到像,可知平面鏡成的像是 像。(4)改變蠟燭1的位置,重復步驟(2),可得像與物位置的對應關系如圖乙,可知平面鏡成像時,像與物關于鏡面 。(5)將圖乙中C處的蠟燭沿直線CC'向玻璃板方向移動1cm,此時像與物之間的距離是 cm,像的大小的變化情況是 。參考答案與試題解析一.選擇題(共9小題)1.【解答】光斑的直徑與光斑到小孔的距離的比值是一個定值。根據光線傳播的可逆性可知:太陽直徑與太陽到小孔的距離的比值是一個定值,且和光斑的直徑與光斑到小孔的距離的比值相等。太陽的直徑:d=×1.5×1011m=1.5×109m。故選:A。2.【解答】A、影子的形成是光的直線傳播現象,故A不合題意;B、鉛筆“錯位”是由于鉛筆放入水中,鉛筆反射的光線由水中斜射入空氣中,方向發生偏折,使得我們在視覺上感覺鉛筆在水中被折斷了,是光的折射現象,故B不合題意;C、貓照鏡子屬于平面鏡成像,可以用光的反射解釋,故C符合題意;D、三棱鏡分解白光是光的色散現象,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故D不合題意。故選:C。3.【解答】A、后視鏡中的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故A錯誤;B、越野車在轎車司機的右后方行駛,故B錯誤;C、后視鏡中的越野車的像看起來變大了,說明越野車比轎車行駛的速度大,故C正確;D、越野車相對于轎車是運動的,因為越野車與小轎車的距離變小,相對于小轎車的位置發生了變化,故D錯誤。故選:C。4.【解答】A、雨過天晴時,常在天空出現彩虹,這是太陽光通過懸浮在空氣中細小的水珠折射而成的,白光經水珠折射以后,分成各種彩色光,這種現象叫做光的色散現象,所以說雨后的天空出現彩虹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故A不符合題意;B、水中倒影是由于光的反射現象形成的平面鏡成像,故B不符合題意;C、墻上手影是由于光沿直線傳播形成的,故C符合題意;D、從水中鉛筆上反射的光從水中斜射入空氣中時,發生折射,折射光線遠離法線,當人逆著折射光線的方向看時,看到的是鉛筆的虛像,比實際位置偏高,所以感覺折斷了,故D不符合題意。故選:C。5.【解答】A.光在同種均勻介質中是沿直線傳播的。當光遇到不透明物體后,被障礙物擋住,于是在物體的另一側形成一個光照不到的區域就是影子,故A符合題意;B.水中倒影是光的反射現象,故B不符合題意;C.雨過天晴時,天空出現的彩虹,這是太陽光通過懸浮在空氣中細小的水珠折射后,分成各種彩色光而成的,這是光的色散現象,故C不符合題意;D.海市蜃樓是一種由光的折射產生的現象,是由于空氣的密度不均勻而引起的,故D不符合題意。故選:A。6.【解答】A、小孔成像是利用光的直線傳播原理形成的倒立的實像,可以用光的直線傳播解釋,故A符合題意;B、利用凸透鏡矯正遠視眼,是光的折射現象,故B不符合題意;C、白光通過三棱鏡被分解成七種色光,是光的色散現象,故C不符合題意;D、平行光線射到凹凸不平的物體表面發生漫反射,是光的反射現象,故D不符合題意。故選:A。7.【解答】A、海市蜃樓是由于光在密度不均勻的物質中傳播時,發生折射而引起的,故A錯誤;B、開鑿隧道用激光束引導掘進機,使掘進機沿直線前進,是利用光沿直線傳播,故B錯誤;C、水中倒影,屬于平面鏡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C正確;D、復色光經過三棱鏡后分散為單色光的過程叫光的色散,色散的特點是形成了光帶,故D錯誤。故選:C。8.【解答】A、立竿見影中的影子的形成說明光是沿直線傳播的,由于光的直線傳播,被物體擋住后,物體后面就會呈現出陰影區域,就是影子,故A不符合題意;B、鑿壁偷光是光在同種均勻介質中沿直線傳播現象,故B不符合題意;C、鏡花水月,屬于平面鏡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C符合題意;D、坐井觀天,所見甚小是由于光的直線傳播,故D不符合題意。故選:C。9.【解答】A、選用茶色玻璃板來代替平面鏡來探究,既能看到B棋子又能看到A棋子的像,是為了便于確定像的位置,從而便于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故A正確;B、玻璃板如果不豎直,不論怎樣移動后面的棋子都不可能與前面棋子的像完全重合,就無法驗證像的位置和大小,故B正確;C、棋子B與棋子A的像能完全重合,說明像與物大小相等,故C正確;D、蠟燭在玻璃板中的像是反射光線的反向延長線相交而成的,屬于虛像,無法利用光屏承接,故D錯誤。故選:D。二.填空題(共1小題)10.【解答】光在同一種介質中沿直線傳播,所以當光線穿過小孔時光源上下部分交換,形成倒立的實像。故答案為:直線傳播;倒立。三.解答題(共1小題)11.【解答】(1)為了更好的完成實驗,應選用茶色透明玻璃,這樣玻璃成的像比較清晰;如果玻璃板不垂直于水平桌面,后面的棋子與前面棋子的像不在同一高度上,怎樣操作都不會重合的,也就無法比較像與物的大小關系,因此玻璃板應垂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因為直角三角板兩個直角邊相互垂直,所以可以用直角三角板的兩個直角邊來檢查玻璃板是否與水平桌面垂直;(2)物到鏡面的距離叫做物距,由“在玻璃板后方放置棋子B,使之與棋子A較亮的像重合”可知,玻璃板的反射面是C面,由圖可知,因此物體到鏡面的距離為AC;像到鏡面的距離叫做像距,由圖可知,因此像到鏡面的距離為BC;為了尋找普遍規律,應改變物距多次實驗,因此應沿PQ方向移動棋子A多次實驗,尋找普遍規律。故答案為:(1)茶色;豎直;直角三角板;(2)AC;BC;PQ。四.作圖題(共17小題)12.【解答】先做出物體A、B端點的像點A'、B',連接A'、B'即為物體AB在平面鏡中所成的像,如下圖所示:13.【解答】圖中已經作出法線,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則反射角也為60°,再在法線的另一側根據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作出反射光線并標出反射角大小,如圖所示:14.【解答】將正午時分直射的太陽光引入一根水平管道,可知入射光線向下、反射光線水平向左,根據光的反射定律可知,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則作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夾角的角平分線,即為法線的位置;法線垂直于平面鏡,從入射點作法線的垂線得到平面鏡的位置,如圖所示:15.【解答】答:經過橫梁的光線是太陽發射過來的光線,則給出的光線是經從橫梁通過景符的小孔入射到“圭”面上,如下圖:16.【解答】畫法1:依據光的定律作圖:首先畫出法線,連接AO,作出入射光線,根據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作出反射光線,如圖所示:畫法2:利用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和原理作圖:過A點作平面鏡的垂線并延長等長的距離,作出A的像A',連接A'O并延長,作出反射光線,然后作出入射光線,如圖所示:17.【解答】因為太陽光豎直射入深井內,所以反射光線豎直向下,畫出法線,過入射點畫出法線的垂線,即平面鏡的位置;因入射光線與水平面成60°,而反射光線是豎直向下的,所以入射光線與反射光線的夾角為60°+90°=150°,則入射角、反射角為75°.如圖所示:18.【解答】題目法線已經畫出,根據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法線左側畫出入射光線,如圖所示:19.【解答】圖中法線已畫出,根據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法線右側做出反射光線,如圖所示:20.【解答】先作出棋子A在平面鏡中的像A′,由于A′被棋子B擋住了,所以A′BC在同一直線上,連接A′C,與平面鏡的交點為入射點,連接AO,則AO為入射光線,OC為反射光線,如圖所示:21.【解答】根據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先作出物體AB的端點A、B在平面鏡中的對稱點A′、B′,連接A′、B′點即為物體AB在平面鏡中的像,注意輔助線和像用虛線,如圖所示:22.【解答】先垂直于鏡面作出法線,然后根據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居在法線的兩側、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法線的另一側畫出入射光線,如圖所示:23.【解答】先通過平面鏡作出發光點S的對稱點S′即為S的像;連接S′A交平面鏡于點O,SO為入射光線,OA為反射光線;如圖所示:24.【解答】先作發光點S關于平面鏡的對稱點S′,然后連接S′A,與鏡面的交點即入射點O,連接SO即可。如圖所示:25.【解答】①分別作出頭飾中弧線AB端點A、B關于平面鏡的對稱點A′、B′,用虛線連接圓弧A′、B′,即為AB在平面鏡中的像。如圖所示:②連接眼睛C和像點A′,交平面鏡于O點,連接AO即入射光線,OC為反射光線。如圖所示:26.【解答】先作出牙齒A關于平面鏡的對稱點A′,即像的位置,連接像A′和眼睛B與平面鏡交于O點,即為入射點,連接AO為入射光線,OB為反射光線,如圖所示:27.【解答】A點表示被“晃”人的眼睛,OA是發生這種現象時的一條反射光線,可知反射角為60°,可得入射角也為60°,在法線上側畫出入射光線,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為60°,如圖所示:。28.【解答】因為光是沿直線傳播的,當光照射到小樹BC上時,光線被遮擋,在小樹的右邊光照射不到的地方形成影子BD。如圖所示,連接AC,并延長AC到水平面,與水平面交于D點,則BD為小樹的影子,如圖所示:。五.實驗探究題(共6小題)29.【解答】(1)“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實驗中,應將硬紙豎直放在平面鏡上;(2)要在紙板上看到光束,光束與紙板需在同一平面,因此應讓光束沿著紙板射向鏡面;能從不同方向看到光束,說明光線能從不同方向進入人的眼睛,發生的是漫反射;入射光線與法線的夾角稱為入射角;(3)改變光屏的角度,當光束與光屏處于同一平面時,光屏上就會呈現出反射光線的徑跡。故答案為:(1)豎直;(2)沿;漫;入射光線;ON;(3)光屏;反射光線。30.【解答】(1)先不折轉光屏時,法線ON左側光屏上能觀察到反射光線,再將左側光屏沿ON向后轉動,左側光屏上觀察不到反射光線。這說明光的反射現象中,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在同一平面上。(2)小林使入射光線與平面鏡間的夾角為60°時,入射角為30°,測得反射角大小應為30°。故答案為:(1)同一;(2)30°。31.【解答】(1)由實驗1、2、3三次實驗數據可知,像與物體的大小相等;像與物體到平面鏡的距離相等;(2)蠟燭在平面鏡中所成的像不能呈現在光屏上,只能在平面鏡前觀察到,說明平面鏡所成的像是虛像;連接像與物的對應點,連線與鏡面垂直。故答案為:(1)相等;相等;(2)虛;垂直。32.【解答】由于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都在同一平面內,當將紙板向前向后折,紙板所在平面與反射、入射光線、法線所在平面不在一個平面上,紙板上就看不到反射光線。所以采用可轉折的兩部分紙板是為了研究反射光線與入射光和法線是否在同一平面內;實驗時從光屏前不同的方向都能看到光的傳播路徑,是由于光屏表面凹凸不平,光在這里發生了漫反射的緣故;根據反射定律的內容可得,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因此當入射光線AO靠近法線時,反射光線OB也靠近法線。故答案為:反射光線;漫;靠近。33.【解答】(1)如圖所示,入射光線AO的法線是ON;紙板ENF與平面鏡垂直放置,圖中的入射角是90°﹣50°=40°;(2)在探究反射角與入射角的大小關系時,為了得出普遍的規律,應多次改變入射角的大小,這樣才能避免結論的偶然性,應進行的操作是改變光線AO與ON的夾角,故D正確;(3)實驗中將紙板F向向后折轉,紙板F上不能看到反射光線,說明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在同一平面內;(4)讓一束光沿BO方向射向平面鏡,即讓光線逆著原來的反射光線射向鏡面,反射光將沿OA方向射出,即反射光線逆著原入射光線方向射出,該實驗現象說明,在反射現象中,光路是可逆的,故B正確。故答案為:(1)ON;40;(2)D;(3)不能;同一平面;(4)B。34.【解答】(1)做“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實驗,玻璃板應豎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玻璃板沒有豎直放置,前面蠟燭所成的像可能偏高或偏低,這樣前面蠟燭的像與后面的蠟燭就無法重合了;(2)實驗過程中,蠟燭1放在A位置,蠟燭1在平面鏡中成像,蠟燭1和物蠟燭1的像都不能移動,把蠟燭2放到蠟燭1的像的位置,則蠟燭2代替的是蠟燭1的像,此時看上去蠟燭2跟蠟燭1的像完全重合,該位置記為A';(3)光屏上不能得到蠟燭的像,所以可以驗證平面鏡所成的像是虛像;(4)觀察像與物位置的對應關系如圖乙,發現像與物關于鏡面對稱;(5)移動前,蠟燭到平面鏡的距離是6cm,向玻璃板方向移動1cm后,距玻璃板為5cm,物與像到鏡面的距離相等,所以像與蠟燭的距離為10cm;平面鏡所成的像與物等大,故像的大小不變。故答案為:(1)豎直;(2)完全重合;(3)虛;(4)對稱;(5)10;不變。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