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7.2正確認識中華傳統文化【學習目標】1、必備知識:了解中華文化的產生、發展,闡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主要內容,闡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時代價值,明確對待中華傳統文化的正確態度。2、關鍵能力:培養學生實踐研學的參與能力,達到實踐研學與課堂探究的結合。培養學生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和明辨是非的能力,提升學生獲取信息和探究論證的能力,鍛煉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學習重點難點】重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時代價值難點:對待中華傳統文化的正確態度【思維導圖】【學習過程】1.簡述中華傳統文化形成和發展2.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主要內容3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特點4.如何正確對待傳統文化5.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地位和當代價值【重難突破】1.中華文化的由來(1)本民族的創造:中華文化是中華民族勤勞智慧、自強不息創造得來的。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進,共同熔鑄了燦爛的中華文化,成為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2)吸收借鑒的結果、具有獨特的包容性:中華文化注重吸收和借鑒外來文化的有益成果,不斷增強其包容性,促進了自身的發展。2.正確認識對中華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展繼承 發展原因 傳統文化中具有積極的健康的內容,同時具有消極的落后的部分。這些積極成分具有重要現實價值 隨著社會生產力、經濟、政治的變化,傳統文化的相應內容也應隨著社會生活而變化態度 “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古為今用,有鑒別地加以對待,有批判地予以繼承 推陳出新、革故鼎新,創造新文化、發展先進文化做法 對于符合社會發展要求的、積極向上的內容,應該繼承;對于不符合社會發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東西,應予以改造或剔除 在繼承的基礎上發展,在發展的過程中繼承,不斷革除陳舊的、過時的舊文化,推出體現時代精神的新文化【易混易錯】1.中華文化源于中華民族的主觀創造。2.民族文化成為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3.傳統文化是一個國家和民族傳承和發展的根本。4.傳統文化是民族文化的結晶 。5.對待傳統文化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6.中華傳統文化是我國各民族在交流、碰撞、交鋒中發展來的7.中華文化注重吸收和借鑒外來文化的有益成果,不斷增強其求異性,促進了自身的發展。【典型例題】1.中華傳統文化在自身發展進程中注重吸收和借鑒外來文化的有益成果,在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鑒和交鋒交融中實現了外來文化的本土化,增強了中華傳統文化的包容性,促進了中華傳統文化的發展。這說明( )A.中華傳統文化是我國各民族在交流、碰撞、交鋒中發展起來的B.中華傳統文化是在與世界各國文化的交流、碰撞、交鋒中發展起來的C.各兄弟民族的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進,共同熔鑄了燦爛的中華文化D.中華文化很長時間一直走在世界前列2.中文有多美?如果你不是中國人,永遠體會不到有種相思叫“斷腸”,有一種遙遠叫“天涯”,有一種朦朧叫“江南”,有一種鄉愁叫“明月”;學習了中文,你一定能從“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中讀出中國畫的美,你會明白黃鶴樓、岳陽樓不止是一座樓的名字,你會懂得揚州的故事、敦煌的美麗。中文之美,傳統之美,美輪美奐。材料說明( )①文化多樣性能夠提高人的審美素養 ②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 ③文化對人的影響離不開特定的文化環境 ④中華文化走在世界前列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3.國慶盛典群眾游行中,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和香港、澳門、臺灣的彩車令人矚目。以下是京津冀三地彩車的部分簡介。三地彩車設計傳遞的信息是( )①彰顯獨特地域文化 ②推動區域文化融合 ③展現現代科技成果 ④傳承中華傳統文化A.①② B.①④ C.①③ D.③④4.對如何傳承、發展、用好傳統文化,習近平總書記給出了一套方法論:“對歷史文化特別是先人傳承下來的價值理念和道德規范,要堅持古為今用、推陳出新,有鑒別地加以對待,有揚棄地予以繼承,努力用中華民族創造的一切精神財富來以文化人、以文育人。”這告訴我們,面對傳統文化我們要( )①辯證地認識它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 ②認為它既是社會財富也是社會包袱 ③運用其去促進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④利用其精華同時也要克服其糟粕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③④5.對“浩然之氣”的論述和追求是孟子和諧思想的一大特色,這一思想對于今天人們培養和諧心理、加強民族團結仍有借鑒價值。從中可以看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①有助于促進民族團結 ②傳統文化的具體內涵一成不變 ③對當代中國仍有深刻地影響 ④傳統文化的基本特征因時而變A.①③ B.①④ C.③④ D.②③【學習收獲】參考答案:【易混易錯】1.中華文化中華華民族勤勞智慧、自強不息得來的,是中華民族在長期的生活和實踐中形成和發展起來的。2.中華民族文化成為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3.優秀傳統文化是一個國家和民族傳承和發展的根本。4.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結晶 。5.對待傳統文化既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又要”推陳出新。革故鼎新”,做到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6.中華傳統文化是我國各民族在交流、碰撞、交鋒中發展來的 ,也是在與世界各國文化的交流、碰撞、交鋒中發展起來的。7.中華文化注重吸收和借鑒外來文化的有益成果,不斷增強其包容性,促進了自身的發展。【典型例題】1.答案:B2.解析:材料主要體現了漢語言的獨特魅力和博大精深,沒有體現文化的多樣性,①排除;④與事實不符。答案:C3.解析:根據題中信息三地彩車設計中體現了地域特色、包含了科技成果,能夠彰顯獨特地域文化、展現現代科技成果,①③符合題意。三地彩車設計代表著當地的文化特點,沒有反映文化融合和傳承傳統文化的信息,“推動區域文化融合”“傳承中華傳統文化”在題中沒有體現,②④不符合題意。故本題選C。答案:C4.解析:從材料中“有鑒別地加以對待,有揚棄地予以繼承”可知,①④符合題意;優秀傳統文化是社會財富,落后的、消極的傳統文化是社會包袱,不能籠統地說傳統文化既是社會財富也是社會包袱,也不能片面地說運用它去促進社會發展,②③表述錯誤。答案:B5.解析:孟子的和諧思想對今天人們培養和諧心理仍有借鑒價值,體現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助于促進民族團結以及對當代中國仍有深刻地影響,①③符合題意。傳統文化的基本特征保持不變,其具體內涵因時而變,②④說法錯誤。答案:A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