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7.1文化的內涵與功能【學習目標】政治認同:認同、傳承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堅定文化自信。科學精神:利用相關知識科學分析社會文化現象、實質和功能。公共參與:在生活中積極主動參與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動。【學習重點難點】重點:理解文化的內涵;理解文化與經濟、政治的關系;理解文化與文明的關系;明確文化的功能。難點:明確文化與文明的區別與聯系;把握文化的功能。【思維導圖】【學習過程】1、狹義的文化的內涵:2、文化與政治經濟的關系(可以圖形方式展示)3、文化與文明(既有區別又有聯系)4、文化的功能(積極作用)是什么?(可簡略闡述)【重難突破】1.全面理解文化的特點角度 特點 內容文化的本質 文化是一種精神力量 文化是一種精神力量,不是物質力量。但通過社會實踐,文化能夠轉化為物質力量文化與社會的關系 文化是人類社會特有的現象 文化是人類社會實踐的產物,純粹自然的東西不能稱為文化文化與文明的關系 文化不等同于文明 文化與文明既有區別又有聯系。文明是積極向上的文化,先進文化是人類文明的一項重要內容文化與物質載體的關系 文化要通過載體呈現出來 文化載體承載、表達和展現著文化的內容。文化載體是多種多樣的,器物、行為、制度等是文化的載體2.正確理解文化與經濟、政治的相互影響(1)區分決定作用與反作用:一定的經濟、政治決定一定的文化,一定的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經濟、政治。決定作用是第一位的,反作用是第二位的,不能混淆。(2)辯證看待“決定作用”:一定的經濟、政治決定一定的文化,不代表文化是經濟、政治的附屬品,文化有其自身的傳承性和相對獨立性,可能超前也可能滯后于經濟、政治的發展。【 易錯修正】1.本書涉及的文化指的是人類全部精神活動及其產品。2.文化離不開載體,器物、行為、制度等都可以成為文化的載體,所以它們本身也是文化。3.純粹自然的東西有時也是文化。4.一定的經濟、政治決定一定的文化,一定的文化也決定一定的經濟、政治。5.愛國主義是人們文化素養的核心。6.文化是人類進步和開化狀態的標志。7.文化對個人和社會產生巨大的促進作用。【典型例題】1.2021年央視春節聯歡晚會和往年一樣,為人們奉上了一桌豐富的“文化大餐”。既有明星大腕,又有草根藝人,可謂異彩紛呈。下列對于“文化”的理解,說法正確的是( )①文化就是文學藝術,是相聲、小品、音樂、舞蹈等各種藝術的總稱 ②文化源于文化工作者的創作,是他們智慧的結晶 ③文化離不開人們的實踐活動,是人們實踐活動的產物 ④文化是相對于經濟、政治而言的人類全部精神現象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2.下圖中我國的甲骨文(十二屬相)告訴我們( )A.文化是自然產生的B.文化是人類社會實踐的產物C.文化具有意識形態的性質D.文化就是指語言、文字3.“青衿”是周朝學子的服裝,因此“青衿”多用來指代讀書人;“巾幗”是古代婦女的頭巾和發飾,后作為婦女的代稱;“烏紗帽”則是官老爺的代稱;黃色表示尊貴,穿黃裳意味著官居尊位,因而“黃裳”成了將做君主的太子的別稱。這些服飾文化現象折射出( )①文化有其自身的傳承性、相對獨立性 ②文化是人創造的,是社會實踐的產物 ③不同民族的文化各具特色④一定文化是對一定經濟、政治的反映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4.唐初盛世,“貞觀之治”,也是文學的“盛唐時期”,詩歌成就最為輝煌。王維、李白等一大批才華橫溢的優秀詩人,創作出許多膾炙人口的詩篇。這一時期的詩歌熱情洋溢、豪邁奔放、具有郁勃濃烈的浪漫氣質。即使是一些恬靜優美之作,也同樣是生氣彌漫、光彩熠熠。這就是為后人所艷羨的“盛唐之音”。至晚唐,宦官專權、朋黨之爭。文學日衰,詩歌也呈現出憂時嗟生、消極悲觀的特點。對此現象,最合理的解釋是( )①文化的命運決定國家的命運 ②文運與國運相牽,文脈與國脈相連 ③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經濟、政治所決定 ④一定的文化依附于一定的經濟政治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5.空竹是北京古老、普遍的一種民間玩具,給一代又一代普通百姓帶來了無盡的樂趣。在老北京人眼里,旋轉的空竹寓意團圓美滿和綿綿不絕。它抖出了人們的幸福,也抖出了日子的鮮活。這反映了( )A.優秀的傳統文化能愉悅精神、浸潤生活B.傳統文化對經濟發展起推動作用C.空竹是北京傳統文化的全方位展示D.傳統文化能提升人們的道德素質【課堂小結】【學習收獲】參考答案:【 易錯修正】1.本書涉及的文化指的是相對于經濟、政治而言的人類全部精神活動及其產品。2.文離不開載體,器物、行為、制度等都可以成為文化的載體,但它們本身不是文化。3.純粹自然的東西不是文化。4.一定的經濟、政治決定一定的文化,一定的文化也反作用一定的經濟、政治。5.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是人們文化素養的核心。6.文明是人類進步和開化狀態的標志。7.先進的、健康的文化對個人和社會產生巨大的促進作用。【典型例題】1.解析:文化是相對于經濟、政治而言的人類全部精神現象,文化離不開人們的實踐活動,是人們實踐活動的產物,③④正確且符合題意;“文化就是文學藝術”縮小了文化的外延,①說法錯誤;文化源于社會實踐,②說法錯誤。答案:D2.解析:我國的象形文字是人們在長期實踐中發明的而不是自然產生的,B符合題意,A、C、D說法錯誤。答案:B3.解析:材料中不同顏色的衣服代表了人們不同的社會地位,體現了文化是人創造的,是社會實踐的產物,一定文化是對一定經濟、政治的反映,②④入選;①③與材料無關。答案:D4.解析:①夸大了文化的作用,不選;④否認了文化的相對獨立性;題目中,此現象說明了文運與國運相牽,文脈與國脈相連,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經濟政治所決定,②③正確。答案:C5.解析:空竹作為優秀傳統文化能夠豐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強人的精神力量,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故選A。優秀傳統文化順應時代的變遷,才會對社會發展起積極的推動作用,故排除B。空竹是北京傳統文化元素之一,并不是全方位展示,故排除C。優秀傳統文化能提升人們的道德素質,而不是傳統文化,且D與題意不符,排除。答案:A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