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1課 蘇聯的社會主義建設 導學案班級: 姓名: 學號:_________【學習目標】1.掌握列寧時期實行的新經濟政策和蘇聯的成立。掌握蘇聯的工業化和農業集體化成就以及蘇聯模式。2.分析新經濟政策的歷史背景,認識其實行的必要性和轉變的必要性;分析蘇聯模式的利與弊。3.通過對蘇聯社會主義建設的探索過程的了解,結合中國現代史部分中所學習的新中國建設社會主義的歷程,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操。【學習重難點】【教學重點】新經濟政策的背景、內容和意義。【教學難點】正確評價斯大林模式。【知識結構】【新課探知】2022版課標:通過了解新經濟政策、社會主義工業化、農業集體化等舉措,認識蘇聯社會主義建設的重要成就和主要問題◆成功第一步:鞏固基礎、構建知識體系一、新經濟政策1、時間: 。2、實施者: 。3、內容:以征收糧食稅代替 制;允許使用雇傭 和出租土地,農民可以自由買賣納稅后的 ,實行自由貿易;允許本國和外國的資本家經營 ;實現按勞取酬的 。4、新經濟政策的影響:調動了生產者的 ,迅速恢復了危機,鞏固了 ,促使國民經濟穩步發展。二、蘇聯的工業化5、蘇聯全稱:蘇維埃 共和國聯盟。6、蘇聯成立時間:7、蘇聯工業開始時間:8、第一、二五年計劃:1928年--1937年,蘇聯完成了 、第二個五年計劃,由落后的農業國變成了強大的 。9、蘇聯工業化的利弊:利:使蘇聯能夠在短期內,集中全國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實現 。弊:這種排斥市場和商品經濟的發展模式被固定下來,致使蘇聯 日益僵化。三、農業集體化10、原因:1927年至1928年初,蘇聯發生了嚴重的 收購危機。11、農業集體化:開展了消滅 。12、支持集體農莊的建設,駕考組建拖拉機站,監督集體農莊執行國家的 。四、蘇聯模式13、蘇聯模式形成的標志:1936年,蘇聯公布了新憲法,宣告確立了 ,標志蘇聯模式形成。14、蘇聯模式的特點:高度集中的 和高度集權的政治體制。15、蘇聯工業化的影響:為日后贏得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奠定了 ,顯示出了 的優越性,贏得了巨大的國際聲譽。◆成功第二步:立德樹人,核心素養培養【核心素養】(一)歷史解釋1、對比戰時共產主義政策和新經濟政策2、比較列寧與斯大林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特點項目 列寧 斯大林政策 由戰時共產主義政策轉向新經濟政策 放棄新經濟政策,實行社會主義工業化和農業集體化工業 允許本國和外國的資本家經營中小企業;實行按勞取酬的工資制 制定和實施兩個五年計劃,重點發展重工業農業 以征收糧食稅代替余糧征集制 把個體小農經濟改造為大規模的集體農莊影響 調動了生產者的積極性,迅速緩解了危機,鞏固了工農聯盟,促使國民經濟穩步發展 使蘇聯的社會經濟生活和社會階級結構發生了根本性變化。社會主義制度在蘇聯建成特點 在堅持公有制前提下,允許多種經濟成分并存,大力發展商品生產 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和高度集權的政治體制3、所謂蘇聯模式,即指蘇聯在長期的社會主義實踐中形成的制度、體制以及建設社會主義的方針、政策。這個模式形成于斯大林時期,并不斷得到強化和固化。(二)時空觀念蘇聯的發展歷程(三)唯物史觀1、如何評價蘇聯的社會主義工業化?蘇聯的工業化是在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計劃下完成的。一方面使蘇聯在短時期內,集中全國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實現了工業化;另一方面,這種排斥市場和商品經濟的發展模式被固定下來,致使后來蘇聯的經濟體制日益僵化。2、如何評價農業集體化運動?農業集體化為工業化的實現提供了條件,但存在著嚴重問題和錯誤。違背了農民自愿加入的意愿,與當時農村生產力水平低下的狀況不相適應,國家從農民手中拿走的東西太多,使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受到極大的損害,農業生產長期停滯不前,導致整個國民經濟發展不平衡。3、如何正確評價蘇聯模式?積極作用:使蘇聯實現了工業化,國家綜合實力迅速增強。嚴重弊端:(1)經濟上,忽視社會主義商品經濟的要求,否定市場機制的作用,造成經濟效益低下;計劃經濟制度過于死板,妨礙地方和企業積極性的發揮。(2)政治上,權力過于集中,民主法制被忽視,權力越來越集中到個人手里,形成個人高度集權。史料實證史料1:1925年俄國糧食和工業產量統計表【解讀】新經濟政策調動了生產者的積極性,迅速緩解了危機,鞏固了工農聯盟,促使國民經濟穩步發展。史料2:“我們比先進國家落后了五十年至一百年。我們應當在十年內跑完這段距離。或者我們做到這一點,或者我們被人打倒。”“延緩速度就是落后,落后者是要挨打的。”史料3:沒有重工業,那我們就不會有一切現代化國防武器,那時我們的地位就會和目前中國所處的地位多少相似:中國沒有自己的重工業,沒有自己的軍事工業,現在只要誰高興,誰就可以蹂躪它。【解讀】快速發展重工業,加強國防史料:4 在兩個五年計劃期間,蘇聯共建成6 000多個大型工礦企業,建立起飛機、汽車、拖拉機、化工、電力等工業部門,形成了比較完備的工業體系。蘇聯由農業國變成世界一流的工業強國。1937年,工業總產值超過德、英、法,躍居歐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史料5【解讀】:蘇聯取得了重大成就,其工業總產值迅速躍居歐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蘇聯人民用十幾年的時間走完了資本主義國家用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時間走完的道路,蘇聯工業化的速度創造了世界奇跡。(五)家國情懷蘇聯模式給我們哪些啟示?(1)發展經濟時要農輕重比例協調;(2)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3)政府要制定符合國情的政策,推動經濟發展;(4)計劃經濟和市場經濟相結合,推動經濟快速發展。◆成功第三步:課堂練習,學以致用!(相信自我,勇攀高峰!)(一)【自我測評】1.(2022·全國·九年級課時練習)下圖是名為《救命》的漫畫,描述了20世紀20年代初一位農民的骷髏化,其背后的“麥穗”已經干癟萎縮。漫畫意在表明( )A.新經濟政策減輕農民負擔,人民熱烈歡呼B.“戰時共產主義”政策挫傷了農民的積極性C.農業集體化損害農民利益,遭到人民反對D.人們對高度集中的斯大林模式不滿2.(2022·全國·九年級課時練習)威廉 麥克尼爾在《世界史》一書中寫道:“列寧這一政策允許農民和小商人自由買賣,只有國民經濟的‘主要控制力保持在國家手中,如銀行、工廠、對外貿易等’。”據此可知,新經濟政策的“新”體現在( )A.堅持公有制為主導 B.放棄國家對經濟的干預C.實行單一的公有制 D.一定程度上恢復市場機制3.(2022·廣東·模擬預測)1922年,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首次蘇維埃代表大會在莫斯科召開。列寧因病未出席大會,被推為大會的名譽主席。聯盟條約規定聯盟蘇維埃代表大會為國家最高權力機關,每個加盟共和國都保留有自由退出聯盟的權利。這句話表明A.蘇維埃人民代表大會在莫斯科召開B.列寧出席大會被推為大會名譽主席C.蘇維埃代表大會為國家的權力機關D.加盟共和國保留有退出聯盟的權利4.(2022·河南·商丘市第十六中學九年級期末)蘇聯是一個在30年內成功地將自己從一個落后的農業國轉變為世界第二大工業軍事強國的國家。其原因是( )A.農業集體化 B.新經濟政策 C.五年計劃 D.戰時共產主義政策5.(2022·江蘇連云港·九年級期末)下列對下圖內容的解讀,正確的是( )A.蘇俄工業的發展是新經濟政策的直接作用B.蘇聯社會主義工業化成就突出C.英國在1937年的工業產值僅次于美、德D.美國的工業發展遙遙領先得益于第一次工業革命6.(2020·安徽省蒙城縣第二中學九年級階段練習)列寧逝世后,蘇聯人民在斯大林的領導下進行了轟轟烈烈的社會主義建設,蘇聯社會主義制度建立的標志是A.推翻了沙皇專制政府 B.實行戰時共產主義C.1937年工農業總產值居世界第二 D.1936年頒布新憲法7.(2022·廣東·九年級期中)斯塔夫里阿諾斯在《全球通史》中寫道:“蘇聯農業的主要困難還是來自莫斯科的極度控制,蘇聯官員告訴農民種什么,何時種,何時育苗,施多少肥料,何時收割。”該說法認為蘇聯農業的困難源于( )A.任其自由發展 B.實行指令性的計劃C.政治權力高度集中 D.以征收糧食稅代替余糧收集制(二)【挑戰突破】一、選擇題1.(2022·江蘇鹽城·九年級期中)抓住關鍵詞是把握歷史事件的重要方法。與右側幾個關鍵詞直接相關的歷史事件是( )A.斯大林體制 B.新經濟政策 C.農業集體化 D.戰時共產主義政策2.(2022·陜西銅川·一模)“農民的情緒已經達到了這種程度:如果在我們縣不很快根絕這種現象,那就必然爆發暴動。這將不是富農的暴動,而是對正義的勝利喪失了任何希望的勞動居民的暴動。”材料反映了( )A.十月革命發生的必然性 B.臨時政府仍堅持參加一戰C.沙皇專制引發農民不滿 D.新經濟政策實施的迫切性3.(2019·山東·中考真題)蘇聯國歌《牢不可破的聯盟》中唱道:“偉大俄羅斯,永久締聯盟;獨立共和國,自由結合成。各民族意志,建立的蘇聯。……偉大的列寧,指明了前程。斯大林教導,要忠于人民,并激勵我們,去建立功勛。”我們從歌詞中不能得到的信息是( )A.蘇聯是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 B.各族人民自愿加入蘇維埃共和國聯盟C.列寧對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成就顯著 D.斯大林模式促成經濟建設的輝煌成就4.(2022·河北·新樂市實驗學校模擬預測)1929年蘇聯最高國民經濟委員會下專設了外國咨詢中央局。它專門負責領導外國技術力量的引進和利用。1931年蘇聯向國外購買的機器設備,約占世界設備出口總量的三分之一。蘇聯不但在短時間內獲得了先進的生產能力,而且還掌握了當時世界最先進的技術,為獨立自主的發展工業提供了有利條件。且在“一五計劃”期間,西方各國共累計向蘇聯貸款了17億美元,為蘇聯實現工業化立下了汗馬功勞。這種現象出現說明( )A.西方國家大力支持蘇聯的發展B.新經濟政策的優越性C.蘇聯善于利用外部危機為本國經濟建設服務D.蘇聯由落后的農業國變成了強大的工業國5.(2021·四川涼山·中考真題)1936年,蘇聯公布了新憲法。新憲法規定蘇聯是( )A.蘇維埃社會主義國家 B.工農兵社會主義國家C.工兵代表社會主義國家 D.工農社會主義國家6.(2022·湖南邵陽·模擬預測)統計蘇聯國民收入年均增長率發現,1951-1960年約為10.25%;1961-1970年約為6.45%;1971-1980年約為4.95%。這組數據反映了蘇聯A.新經濟政策成效甚微 B.工業化建設的進程加快C.歷史上的改革成效很大 D.蘇聯模式弊端影響深遠7.(2022·廣東深圳·二模)導致下圖中蘇聯經濟數據變化的因素主要是( )A.新經濟政策緩解了危機 B.計劃經濟體制脫離國情C.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破壞 D.優先發展重工業的方針二、綜合題8.(2022·廣東·九年級專題練習)中俄兩國是友好鄰邦,兩國領導人十分重視和發展兩國關系。目前,雙方在政治、經濟、軍事和文化科技領域進行了全方位的合作,呈現出良好的發展勢頭,堪稱是構筑新型大國關系的典范。閱讀材料,探究有關問題材料一 1917年,俄國革命一聲炮響,給中國人民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一批先進的知識分子裝向研究和寶傳馬克思主義。——摘自岳瓷版八年級歷史上冊材料二革命道路 建設道路馬克思主義 武裝斗爭奪取政權 發展生產力,實現共產主義蘇聯(俄) 在中心城市暴動,奪取全國勝利 新經濟政策、蘇聯模式中國 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全國政權 蘇聯模式、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材料三 2014年7月14日,習近平出席在巴西舉行的全磚國家領導人會議期間會見了俄多新總統普京。習近平泰示,我們就進一步發展中俄關系和擴大各領域合作達成一系列歷史性共識,共同推動中俄全面成路協作伙伴關系進入新的發展階段。——摘自人民網(1)材料中的一聲炮響'指的是什么歷史事件?在中國傳播馬克思主義的先驅者是誰?(2)根據材料二,概括蘇俄和中國革命道路的異同點。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中蘇兩國社會主義事業一成一敗的主要原因。(3)從材料三中,你能獲取到的最有效信息是什么?請你結合所學知識,就新時期如何促進中俄關系友好發展提出兩點建議?【參考答案】◆成功第一步:鞏固基礎、構建知識體系1、1921年-1925年2、列寧3、余量征集;勞動力、剩余產品;中小企業、按勞取酬4、積極性、工農聯盟5、社會主義6、1922年7、1926年8、第一個五年計劃、工業國9、工業化、經濟體制10、糧食11、富農運動12、生產計劃13、蘇聯是工農社會主義國家14、經濟體制15、物質基礎、社會主義制度4.社會主義;無產階級專政;無產階級革命;殖民地半殖民地。◆成功第三步:課堂練習,學以致用!(一)【自我測評】1.【答案】B2.【答案】D3.【答案】D4.【答案】C5.【答案】B6.【答案】D7.【答案】B(二)【挑戰突破】1.【答案】B2.【答案】D3.【答案】A4.【答案】C5.【答案】D6.【答案】D7.【答案】D8【答案】(1)俄國十月革命;李大釗。(2)相同點: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思想,武裝奪取政權。不同點:蘇俄革命道路是在中心城市發動武裝起義,奪取全國政權;中國革命道路是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全國政權。中國成功原因:把馬克思主義和中國具體國情相結合,從實際出發,走符合國情的道路。蘇聯失敗原因:蘇聯模式的弊端長期得不到解決。(3)推動全面戰略協作伙伴關系進入新階段。堅持和平共處五項基本原則、(互相尊重領土主權;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平等互惠;和平共處)增強互信、重大問題協調一致;有利于世界和平發展;加強各自的經濟政治發展;增強國家綜合國力;重視科技教育等。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