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一、尿的生成和排出考點1 描述人體內尿的生成和排出的過程1.營養物質(糖類、蛋白質、脂肪)代謝后產生的廢物有:水、二氧化碳、尿酸、尿素等。這些廢物是通過呼吸系統、泌尿系統和皮膚排出體外,其中絕大部分是通過泌尿系統以尿的形式排出體外。2.尿的形成和排出過程(1)腎小球的濾過作用當血液流經腎小球時,除血細胞和大分子蛋白質外,血漿中的部分水分、無機鹽、葡萄糖、尿素等物質,都可以由腎小球過濾到腎小囊腔內,形成原尿 (2)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原尿流過腎小管時,其中對人體有用的物質能被重新吸收回血液,包括全部的葡萄糖和大部分的水、無機鹽等。(3)尿液排出腎盂內的終尿,經輸尿管流入膀胱,在膀胱內蓄積到一定的量以后,通過神經系統給大腦發出指令產生“尿意”。最后經尿道排出體外,就是我們平常所見的小便。二、生命活動中物質與能量的變化考點2 概述人體生命活動中物質與能量的變化及特點1.生物體不斷地與外界環境進行物質和能量的交換,同時生物體內不斷進行物質和能量的轉變。2.意義:是一切生物生存的基礎,如一旦停止,生命就結束。3.物質與能量的變化和同化作用、異化作用、物質代謝、能量代謝的關系:例1、如圖為人體內尿液形成過程示意圖,圖中①、②、③表示的結構(或生理作用)分別是( ) A.動脈、濾過、重吸收 B.靜脈、濾過、重吸收C.靜脈、重吸收、濾過 D.動脈、重吸收、濾過例2、如圖為一個腎單位的結構示意圖。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A.④中若含大分子蛋白質可能與③的病變有關B.⑥和⑦中液體成分相比較,二氧化碳含量減少C.①到②的過程中,血液從動脈血變為靜脈血D.正常人⑤中含有尿素、葡萄糖、無機鹽、水等例3、下表是某成年人血漿、原尿和尿液中部分成分含量(單位:g/100ml),則A、B、C三種液體依次是( ) 成分 尿素 蛋白質 葡萄糖 無機鹽A 1.95 0.01 0 1.5B 0.03 0.01 0.15 0.7C 0.03 7.20 0.15 0.7A.尿液、原尿、血漿 B.尿液、血漿、原尿C.原尿、尿液、血漿 D.血漿、原尿、尿液例4、如圖表示的是人體中幾種重要的生理過程。圖中的a、b、C、d、e分別代表不同的物質,F表示其中的一個生理過程。下列描述最為準確的是( )A.圖中b表示吸入肺泡的空氣,c表示呼出的二氧化碳氣體B.經過肺泡氣體交換后血液由動脈血變成靜脈血C.尿的形成包括腎小球的重吸收作用和腎小管的濾過作用D.如果在肺靜脈的血液中檢測到PM2.5,它將首先進入心臟的左心房例5、腎功能衰竭會危及生命。人工腎是根據腎臟的工作原理制成的一種機器,可以代替患者已喪失功能的腎,圖甲為人工腎工作原理圖,在人工腎中,通過導管與患者的血管相連,位于透析液中的導管相當于一層半透膜,水和尿素等小分子物質可以透過,蛋白質等大分子物質不能透過.當患者的血液流經這些管子時,其中的廢物就透過半透膜擴散到膜外透析液中去,除去廢物的血液再流回人體內。圖乙為尿的形成過程示意圖。據圖回答:(1)圖乙中,腎單位由[①]腎小球、[②]腎小囊和[③]腎小管構成;A、B表示尿的形成的兩個過程,其中A表示腎小球的起__________的作用,B表示腎小管的_________過程;(2)圖甲中,半透膜的作用相當于腎單位中的腎小球的作用。與腎臟形成尿的過程比較,人工腎的工作過程中沒有____________過程。例6、“全氟碳人造血”是一種白色乳劑,具有良好的運輸氧氣能力,化學性質穩定,對人體沒有毒害作用。(1)這種人造血能運輸氧氣,與人體血液中的___________(填血細胞名稱)作用相似。(2)若該人造血從失血者的上肢靜脈注入體內,最先到達心臟的___________。人造血不會在體內長期貯留,能隨尿液排出體外。請用圖中字母表示人造血隨尿液排出體外所經過的路徑:___________。1.如圖為尿液的形成過程示意圖,下列關于尿液形成過程的說法錯誤的是( )A.2的作用是濾過 B.3中流的是動脈血C.4中的液體不含血細胞 D.6管內流出后的液體是尿液2.水鹽平衡是人體生命活動調節的重要方面,對維持人體的健康有著重要的意義。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呼吸和呼吸作用都能使人體獲得水分B.出汗、排尿、排糞都是人體內水分流失的途徑C.若攝入的鹽較多,腎臟會產生鹽含量較高的尿液D.維持水鹽平衡最重要的器官是腎臟3.人體是一個統一的整體,各個系統之間協同工作,并通過相應的調節實現體內各種物質的動態平衡。如圖是人體的消化、呼吸、循環、排泄等生理活動的示意圖(①—⑤表示生理過程,A、B、C、D表示人體的系統或器官)。(1)圖中C代表的人體器官是_______;(2)在B的主要器官中,與毛細血管結構特點相似的結構是_______;(3)人在劇烈運動時,肌肉細胞的需氧量大大增加,以致肌肉會處于相對缺氧狀態,于是組織細胞就會進行_______;(4)小江因為霧霾吸入過多的PM2.5引發了支氣管炎,那么血液中明顯增加的成_______;(5)D表示腎臟,則葡萄糖在D中從離開血液又回到血液,主要是因為_______。4.腎臟是人體最主要的排泄器官,腎臟的基本結構和功能單位是腎單位。請根據腎單位的模式圖,回答下列問題。(1)組成腎單位的結構有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其中________和________合稱為腎小體。(填字母)(2)B是由入球小動脈分支后形成的________,此處發生的生理過程是________作用。流經此處的血液,除了________和________外,其他物質均可進入腎小囊形成________。(3)D處發生的生理過程是腎小管的________作用,使原尿中對人體有用的物質重新進入腎小管外的________,剩下部分成為尿液。(4)假如某人的尿液中出現了紅細胞,則發生病變的部位可能是腎單位中的________。5.如圖是人體新陳代謝示意圖,其中A、B、C、D表示不同的系統;a、b、c、d、e表示不同的物質;①②③④表示不同的生理過程。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1)圖中[B]表示________,在該系統中為血液流動提供動力的器官是________。(2)①過程是通過________實現的,氣體經過呼吸道時,呼吸道對氣體的處理表現為使進入肺的空氣溫暖、清潔、濕潤。(3)當正常人血糖的濃度大于或等于0.16%時,[e]會暫時變為糖尿,這說明腎小管的________作用有局限性。(4)圖中數字能表示排泄途徑的是________。1.如圖是人體尿液形成過程示意圖.圖中①、②兩處所示意的液體為( )A.①尿液、②血液 B.①原尿、②尿液C.①原尿、②血液 D.①、②均為原尿2.人體生命活動產生的廢物很大一部分是通過泌尿系統排出的。如圖為人體的泌尿系統示意圖。下列有關描述正確的是( )A.①結構是人體內唯一有排泄功能的器官B.與②中的液體相比,③中的液體少了葡萄糖C.①是形成尿液的器官D.血液中的所有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無機鹽在②處重吸收3.如圖所示是某人飯后約30分鐘時,測得的血液流入和流出小腸時中氧氣、二氧化碳、葡萄糖和尿素的相對含量,下列柱狀圖描述符合實情的是( )A.B.C.D.4.人體泌尿系統組成和血液循環中某物質含量的變化情況如圖所示。以下認識正確的是( ) A.甲圖中,⑤的基本單位是腎小體B.甲圖中,尿液形成并排出的途徑為⑤→⑥→⑦→⑧C.乙圖中,若①③代表腎動脈和腎靜脈,則曲線代表二氧化碳含量變化D.乙圖中,若②代表肺泡處的毛細血管, 則曲線代表氧氣的含量變化5.如圖表示人體消化、呼吸、泌尿、循環系統生理活動,請據圖回答以下問題:(1)消化系統吸收a物質的主要場所是________(填器官名稱)。(2)b物質是________,進入血液后與紅細胞中的血紅蛋白結合,運輸到組織細胞。(3)尿液的形成過程中,被腎小管全部吸收回血液的是________(選填“a”或“c”)。(4)健康人尿液的形成過程中,下列液體中尿素濃度最高的是________。A.血漿B.原尿C.尿液答案及解析例1、A【解析】當血液流經腎小球時,除了血細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質外,血漿中的一部分水、無機鹽、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質,都可以經過②腎小球濾過到腎小囊內,形成原尿;在腎小球里,血液只進行了過濾作用,并沒有發生氣體交換,所以氧氣和二氧化碳的含量幾乎沒有變化,也就是血液仍然是動脈血,①為出球小動脈。當原尿流經腎小管時,其中對人體有用的物質,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無機鹽,被③腎小管重新吸收回血液里。例2、A【解析】A.④腎小囊內流動的是原尿,原尿的成分是水、無機鹽、尿素、葡萄糖等,大分子蛋白質不能濾過,若原尿中有蛋白質,說明③腎小球出現了問題,A正確。B.⑥腎動脈和⑦腎靜脈中的血液成分相比較,腎靜脈的血液中血液流經腎臟后,其成分發生的變化是氧減少,二氧化碳增多,尿素、尿酸等廢物減少,B錯誤。C.腎動脈屬于體循環,里面流的是含氧多的動脈血,通過①入球小動脈進入到腎小球,因為沒有發生氣體交換,故②出球小動脈中仍然是動脈血,C錯誤。D.正常情況下,原尿經⑤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后,剩下的水、無機鹽和尿素等最后形成尿液,所以沒有葡萄糖,D錯誤。例3、A【解析】尿的形成要經過腎小球和腎小囊壁的濾過和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當血液流經腎小球時,除了血細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質外,其他的如水、無機鹽、尿素、葡萄糖會濾過到腎小囊腔形成原尿。當原尿流經腎小管時,其中大部分水、部分無機鹽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無機鹽和水等由腎小管流出形成尿液。血漿和原尿相比,原尿中不含有大分子的蛋白質;尿液和原尿相比不含有葡萄糖。故A為尿液,B為原尿,C為血漿。例4、D【解析】A.圖中b表示吸入肺泡的氧氣,c表示呼出的二氧化碳氣體,錯誤。B. 發生在人體內的氣體交換包括肺泡內的氣體交換和組織里的氣體交換,前者使血液由靜脈血變成了動脈血,后者使血液由動脈血變成了靜脈血,錯誤。C. 尿的形成包括腎小球的過濾作用和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錯誤。D.肺循環是指血液由右心室流入肺動脈,流經肺部的毛細血管網,再由肺靜脈流回左心房的循環,在肺靜脈的血液中檢測到PM2.5,它將首先進入心臟的左心房,正確。例5、 濾過 重吸收 重吸收【解析】(1)每個腎臟大約有100多萬個腎單位組成。腎單位包括腎小體和[③]腎小管。腎小體包括[①]腎小球和[②]腎小囊。A、B表示尿的形成的兩個過程,其中A表示腎小球的濾過作用,B表示腎小管的重吸收過程。(2)圖甲中,半透膜的作用相當于腎單位中的腎小球和腎小囊內壁的作用。與腎形成尿的過程比較,人工腎的工作過程中只有濾過過程,沒有重吸收過程。例6、 紅細胞 右心房 a→b→c【解析】(1)血細胞包括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紅細胞能運輸氧氣。因此這種人造血能運輸氧氣,與人體血液中的紅細胞用相似。(2)在體循環中,血液由左心室進入主動脈,再經過全身各級動脈、毛細血管網、各級靜脈,最后匯集到上腔、下腔靜脈,流回右心房。若該人造血從失血者的上肢靜脈注入體內,最先到達心臟的心房。 當血液經a入球小動脈進入b腎小球時,除了血細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質外,其他的如水、無機鹽、尿素、葡萄糖會濾過到腎小囊腔形成原尿;當原尿流經c腎小管時,其中大部分水、部分無機鹽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無機鹽和水等由腎小管流出形成尿液,經輸尿管流入膀胱,暫時儲存,最后由尿道排出體外。因此人造血隨尿液排出體外所經過的路徑:a→b→c。1.D【解析】A.2是腎小球,具有濾過作用,血液中的大分子的蛋白質和血細胞不能通過腎小球和腎小囊的內壁過濾到腎小囊腔,所以,原尿中沒有血細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質,故A正確。B.3是出球小動脈,流動脈血,故B正確。C.血漿通過腎小球的濾過作用,除了大分子的蛋白質外,其他的如水、無機鹽、尿素、葡萄糖會濾過到腎小囊腔形成原尿,故4中的液體不含血細胞,故C正確。D.6管是腎靜脈,4管經過5腎小管的重新收之后的液體為尿液,故D錯誤。2.A【解析】A.呼吸作用釋放了二氧化碳,產生了水,使人體獲得水分,而呼吸指的是人體通過肺與外界進行氣體交換的過程,因此呼吸不能使人體獲得水分,故A錯誤。B.出汗、排尿都是人體排泄的途徑,能夠排出人體的水分。排糞是排出食物的殘渣,也能排出少量的水分,故B正確。C.若人攝入的鹽較多,又不多喝水,腎臟會產生鹽含量較高的尿液,故C正確。D.腎臟的主要作用是形成尿液,排尿能起到調節人體內水和無機鹽的平衡的作用,故D正確。3.皮膚 肺泡 無氧呼吸 白細胞 腎小球和腎小囊內壁的過濾作用和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解析】(1)汗液由皮膚排出,因此C是皮膚。(2)肺泡的數目多,肺泡外包繞著彈性纖維和毛細血管,肺泡壁和毛細血管壁都很薄,只有一層上皮細胞構成,這些結構特點都是肺泡適于氣體交換的結構特點。因此在B的主要器官中,與毛細血管相似的結構是肺泡。(3)生物的呼吸作用包括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兩種方式。無氧呼吸一般是指細胞在無氧條件下,通過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機物質分解成為不徹底的氧化產物,同時釋放出少量能量的過程。如人體在劇烈運動時,肌肉細胞急需大量能量的供應,這時,雖然呼吸作用和血液循環都大大增加了,但仍不能滿足肌肉組織對氧氣的需求,以致肌肉處于暫時相對缺氧的狀態,于是細胞就會進行無氧呼吸。(4)白細胞的主要功能為吞噬病菌、防御和保護等。當病菌侵入人體后,白細胞能穿過毛細血管壁進入組織,聚集在發炎部位并將病菌吞噬,炎癥消失后,白細胞數量恢復正常。因此小江因霧霾天氣吸入較多的PM2.5引發支氣管炎,在血液中明顯增加的成分是白細胞。(5)尿的形成要經過腎小球和腎小囊內壁的過濾作用和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兩個連續的過程。當血液流經腎小球時,除了血細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質外,其他的如水、無機鹽、尿素、葡萄糖會濾過到腎小囊形成原尿。當原尿流經腎小管時,其中大部分水、部分無機鹽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尿素、一部分無機鹽和水形成了尿液。因此葡萄糖在D腎臟中從離開血液又回到血液,主要是因為腎小球和腎小囊內壁的過濾作用和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4.(1)B;C;D;B;C(2)腎小球;濾過;血細胞;大分子蛋白質;原尿(3)重吸收;毛細血管(4)腎小球【解析】A是入球小動脈,B是腎小球,C是腎小囊,D是腎小管,E為輸尿管。【解答】(1)腎單位是腎臟的結構和功能單位,每個腎單位包括腎小體和腎小管。腎小體包括呈球狀的腎小球和呈囊狀包繞在腎小球外面的腎小囊,腎小球和腎小囊合稱為腎小體。(2)腎小球是由入球小動脈分支后形成的毛細血管網,此處發生的生理過程是濾過作用。流經此處的血液,除了血細胞和大分子蛋白質外,其他物質均可進入腎小囊形成原尿。(3)當原尿流經腎小管時發生了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原尿中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水、部分無機鹽被腎小管重新吸收又回到了腎小管外的毛細血管,完全不被重吸收的成分是尿素。剩余的水、無機鹽、尿素等在腎小管末端形成尿液。(4) 假如某人的尿液中出現了紅細胞,則發生病變的部位可能是腎單位中的腎小球。因為腎小球發生病變時,腎小球的通透性增加,血細胞和大分子蛋白質進入到腎小囊腔,而腎小管對這些物質沒有重吸收作用,因而在尿液中出現大分子蛋白質和紅細胞。 故答案為:(1)B;C;D;B;C (2) 腎小球 ;濾過;血細胞;大分子蛋白質;原尿 (3)重吸收;毛細血管 (4)腎小球5.(1)循環系統;心臟(2)呼吸運動(3)重吸收(4)①②④【解析】根據消化系統、呼吸系統、血液循環系統、泌尿系統等知識解題。據圖可知,A是消化系統、B是血液循環系統、C是呼吸系統、D是泌尿系統、a是二氧化碳、b是氧氣、c是營養物質、d是汗液、e是尿液、過程①是肺與外界進行的氣體交換、過程②排尿、過程③是排遺、過程④是發汗。【解答】解:(1)圖中[B]表示血液循環系統,血液循環系統的動力是由心臟提供的;(2)過程①是空氣進入呼吸系統即吸氣、二氧化碳離開呼吸系統即呼氣,是通過呼吸運動實現的;(3)尿液的形成過程經過腎小球的濾過作用和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其中在腎小球的濾過作用中,葡萄糖全部被濾過,進入腎小囊內形成原尿,后經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全部吸收進入血液;當正常人血糖的濃度大于或等于0.16%時,[e]尿液會暫時變為糖尿,這說明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有局限性;(4)排泄有三大途徑:呼吸系統排出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分;皮膚和泌尿系統排出尿素、多余的水和無機鹽;故圖中數字能表示排泄途徑的是①②④。故答案為:(1)循環系統、心臟;(2)呼吸運動;(3)重吸收;(4)①②④。1.B【解析】尿的形成包括腎小球和腎小囊壁的濾過和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腎小球的濾過作用:當血液流經A腎小球時,除了血細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質外,其他的如水、無機鹽、尿素、葡萄糖會濾過到B腎小囊腔形成原尿,因此①處所示意的液體為原尿。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當原尿流經C腎小管時,其中大部分水、部分無機鹽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無機鹽和水等由腎小管流出形成尿液,因此②處所示的液體為尿液。2.C【解析】A.體內的一些代謝終產物二氧化碳、尿素、多余的水和無機鹽等排出體外的過程叫做排泄。排泄有三條途徑:一、二氧化碳和水以氣體的形式由呼吸系統排出;二、水分、無機鹽和尿素以汗液的形式通過皮膚排出;三、多余的水、無機鹽和尿素以尿的形式通過泌尿系統排出,所以①為腎臟,是形成尿液的主要器官,除了腎臟之外,還有呼吸系統和皮膚等,也可以起到排出廢物的作用,A錯誤。B.②輸尿管和③膀胱內的液體都是尿液,正常人尿液都不含有葡萄糖,B錯誤。C.①為腎臟,腎臟是泌尿系統中最主要的器官,主要作用是形成尿液,每個腎臟由100多萬個腎單位組成,血液在流經腎單位時,經過腎小球的濾過作用與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等過程,將血液中多余的水分、尿素等物質形成尿排出體外,C正確。D.血液中的所有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無機鹽在腎小管處重吸收,D錯誤。3.A【解析】小腸是主要的吸收器官,流出小腸的血液含葡萄糖會增多,小腸還需要進行呼吸作用產生代謝廢物,所以尿素的含量會增加。體循環的動脈血流經全身各器官過程中要消耗掉氧氣,產生二氧化碳。所以血液流入小腸與流出小腸時比較,氧氣含量減少,二氧化碳、葡萄糖、尿素含量均增多。4.B【解析】甲圖中,⑤腎臟,腎臟是泌尿系統的主要器官,結構和功能單位是腎單位,包括腎小體和腎小管組成,腎小體包括腎小球和腎小囊,故A錯誤;當血液流經腎小球時,除血細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質外,血漿中的一部分水、無機鹽、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質,都可以經過腎小球濾過到腎小囊內形成原尿;原尿經過腎小管的重吸收,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無機鹽重吸收回到血液內,剩下的液體形成尿液,所以甲圖中,尿液形成并排出的途徑為⑤腎臟→⑥輸尿管→⑦膀胱→⑧尿道排出體外,故B正確;乙圖中,若①腎動脈,來自于體循環的主動脈,內流動脈血,②腎靜脈內流動脈,通過下腔靜脈回到心臟,在腎臟內的毛細血管內進行氧氣和二氧化碳的交換,通過腎靜脈流出的血液中氧氣減少,二氧化碳增加,則曲線代表氧氣含量變化,故C錯誤;肺循環的路線是:右心室→肺動脈→肺部毛細血管→肺靜脈→左心房,血液流經肺泡時,與肺泡進行氣體交換,血液中的二氧化碳進入肺泡,肺泡中的氧進入血液,血液由含氧少的靜脈血變成含氧豐富的動脈血,所以乙圖中,若②代表肺泡處的毛細血管, 則曲線代表二氧化碳的含量變化,故D錯誤。故選B。5. 小腸 氧氣 a C【解析】(1)淀粉進入消化道后,口腔中的唾液淀粉酶能夠將部分淀粉分解為麥芽糖,當淀粉和麥芽糖進入小腸后,由于小腸中的胰液和腸液中含有消化糖類的酶,因此,淀粉等糖類物質在小腸內被徹底消化為葡萄糖,并在小腸處被吸收進入血液中。(2)b是氧氣,被吸收進入人體后,與紅細胞中的血紅蛋白結合,最終被運輸到組織細胞被用于呼吸作用。(3)(4)尿的形成過程是:當血液通過入球小動脈流經腎小球時,除了血細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質外,血漿中的一部分水、無機鹽、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質,都可以經過腎小球濾過到腎小囊內,形成原尿,當原尿流經腎小管時,其中對人體有用的物質,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無機鹽,被腎小管重新吸收,因此尿液中尿素濃度最高,全部被重新吸收的物質是a葡萄糖。浙教版2022-2023學年上學期九年級科學期末專題復習(七)體內物質的動態平衡考點過關典型例題課內精練課后提分典型例題課內精練課后提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