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浙教版2022-2023學年上學期九年級科學期末專題復習十:金屬【word,含答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浙教版2022-2023學年上學期九年級科學期末專題復習十:金屬【word,含答案】

資源簡介

一、金屬和非金屬
金屬的普遍特性:固態(除汞外),有金屬光澤,是良好的導電、導熱體,有延展性,密度和熔點高。
非金屬性質:固、液、氣態,有多種顏色,不具金屬特性,性質不一,應用不一。
考點2 列舉金屬和非金屬主要性質差異(如導電性、導熱性、延展性、金屬光澤等);舉例說出常見金屬的性質和用途 
 常見金屬的主要性質和用途
1.鐵:純鐵具有銀白色金屬光澤,質軟。制成各種鐵合金,廣泛用于機械、建筑、醫療等行業。
2.銅:具有紫紅色金屬光澤,純銅質軟、韌性好。常用于制造電線、電纜及導熱器具,還可制成各種銅合金(黃銅、青銅、白銅)。
3.鋁:具有銀白色金屬光澤,密度小。常用于制造電線和電纜、鋁箔包裝等;鋁合金外表美觀,輕而堅韌,具有較強的抗腐蝕性能,可作建筑裝飾材料及汽車、飛機、火箭、人造衛星的材料。
二、金屬活動性順序
考點3 比較金屬的活動性順序;概述金屬與酸、金屬與鹽反應的條件;用金屬活動性順序說明某些現象 
1.金屬活動性順序
2.金屬活動性的應用
(1)金屬的位置越靠前,在水溶液里就越容易失去電子,活動性就越強。
(2)金屬與酸反應時,排在氫前面的金屬能置換出酸里的氫。
(3)金屬與鹽發生反應,只有活動性強的金屬才能把活動性弱的金屬從它的鹽溶液中置換出來。K、Ca、Na會與鹽溶液中的水發生置換反應,生成堿和氫氣。
三、金屬的防腐
1.外因:水分、氧氣等物質的相互作用。
2.內因:金屬的內部結構。
1.改變金屬的內部結構。如在普通鋼中加入鉻、鎳等金屬元素制成不銹鋼。
2.表面覆蓋保護膜。如刷油漆、涂機油、涂搪瓷、電鍍、烤藍等。
四、廢棄金屬對環境的影響
考點6 知道廢棄金屬對環境的影響、知道回收廢棄金屬的意義 
由于垃圾填埋處理后,金屬不會自行分解;并且鉛、鎘等金屬被腐蝕后,會形成溶于水的有毒的金屬離子,污染土壤和地下水源。因此廢棄金屬將對環境造成嚴重的污染,大部分金屬應通過回收使其循環再利用。
五、金屬材料的發展
合金:一種金屬跟其他一種或幾種金屬(或非金屬)一起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屬特征的物質。
改善金屬材料性能的主要方法:改變金屬的內部結構和外部條件。
例1、向一定質量的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人鐵粉,反應過程中,測得混合溶液的質量與加入鐵粉質量的關系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a點時,向溶液中滴加稀鹽酸,有白色沉淀產生
B.c點時,向過濾后得到的固體中滴加稀鹽酸,有氣泡產生
C.d點時,溶液中的溶質為Fe(NO3)2和Cu(NO3)2
D.e點時,過濾后得到的固體中只含有2種物質
例2、向AgNO3、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些鐵粉,完全反應后過濾。下列情況中,可能存在的是(  )
A.濾紙上有Ag、Cu,濾液中有Ag+、Fe2+
B.濾紙上有Ag,濾液中有Ag+、Cu2+、Fe2+
C.濾紙上有Ag、Cu、Fe,濾液中有Fe2+、Cu2+
D.濾紙上有Ag、Cu、Fe,濾液中有Ag+、Cu2+
例3、某溶液中含有和,向其中逐漸加入一定質量的鐵粉,并繪制加入鐵的質量與溶液中溶質種類的關系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a、b兩點,溶液的質量相等
B.當溶質種類為1種時,金屬單質種類可能為1種
C.當溶質種類為2種時,金屬單質種類可能為2種
D.當溶質種類為3種時,金屬單質的種類也為3種
例4、將含有CuSO4、FeSO4、ZnSO4的廢液倒在廢液缸里,為回收有關金屬和鹽,同學們設計了如圖的實驗方案,試回答:
(1)金屬X是___________(填化學式)。
(2)若實驗過程中的物質損失可以忽略,最終所得硫酸鋅的質量___________(填“>”、 “<”或“= ”)原廢液中硫酸鋅的質量。要計算該廢液中硫酸銅質量,必須要稱量固體___________(填“A”、“B”、“C”或“D”)的質量。
例5、向盛有100g稀硫酸的燒杯中逐漸加入10g鋅粒,產生氣體質量與鋅粒質量的關系如圖所示;充分反應后,稱得燒杯中剩余物質總質量為109.8g。請根據關系圖分析并計算:
(1)稀硫酸反應完時,產生氫氣的質量為 g
(2)消耗金屬鋅的質量是多少克
(3)反應結束時溶液溶質的質量分數
1.構建知識網絡,可以幫助我們理解知識的內在聯系。如圖是某無色溶液X與不同類物質間反應的知識網絡,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
A.若A是酚酞溶液,則Y一定是紅色溶液
B.若B為氧化鐵,則黃色溶液的溶質一定是FeCl3
C.X與C的反應一定產生氣體
D.X與D的反應可能是中和反應
2.某同學為探究鎂、鋅、銅、銀的活動性順序,設計實驗流程如圖所示,依據流程設計,下列對物質①②的選擇合理的是(  )
A.①稀鹽酸、②硫酸鎂B.①稀硫酸、②硝酸銀
C.①氯化鈉、②碳酸鈉D.①氫氧化鈉、②硝酸銀
3.向等質量、等濃度的稀硫酸中分別加入足量的鎂、鋅、鐵三種金屬,下列圖像能正確反映其對應關系的是(  )
A. B. C. D.
4.小樂將未經打磨的鋁片放入一盛有稀鹽酸的容器后,將容器密封。容器內的氣壓變化如圖所示。則下列分析錯誤的是(  )
A.段氣壓顯著增大的唯一原因是鋁與稀鹽酸反應產生大量氫氣
B.段氣壓變化不明顯的原因是鋁表面的氧化鋁先與稀鹽酸反應
C.段鋁與稀鹽酸反應速率先變快后變慢,導致變慢的主要原因是稀鹽酸的濃度降低
D.段氣壓逐漸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反應結束后溫度降低
5.向盛有10g49%稀硫酸的燒杯中加入5.6g的鐵粉,充分反應后有固體殘留,t1時迅速倒入一定量的硫酸銅溶液,整個過程燒杯中溶液的質量隨時間的變化如下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m=12.7 B.a→b點,溶液的pH一直增大
C.c點時,燒杯中有4種物質 D.d點固體,加入鹽酸有氣泡產生
6.人類對科學規律的認識常需經歷漫長的探索過程,對金屬活動性規律的認識也是如此。
(1)1625年格勞貝爾發現將金屬放入稀鹽酸中會“消失”,這為發現金屬活動性順序奠定了基礎。小衢選用錫、銅、鋅三種金屬重溫實驗,則會“消失”的金屬有_________。
(2)1766年卡文迪許用金屬與酸反應制取了一種可燃性氣體,他稱之為“可燃空氣”,其實該氣體就是_________。從此為探索金屬活動性打開了新思路
(3)1865年貝開托夫經過大量的實驗得出了金屬活動性規律。小衢運用該規律開展實驗,在硝酸銀和硝酸亞鐵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鋅粉,充分反應后所得溶液的質量與加入鋅粉的質量關系如圖所示,則b點時溶液中所含的金屬陽離子有_________。
7.含銅離子的鹽溶液一般呈藍色,但老師在做氧化銅粉末與新配制的稀鹽酸反應實驗時,反應后的溶液卻是綠色的,這是怎么回事呢 他們對此進行了科學探究:
猜想一:生成物中除銅離子外可能還有其它離子;
猜想二:可能與銅離子濃度偏大有關;
(1)為了驗證猜想一,同學們先查閱了常見離子的顏色,知道了亞鐵離子的顏色為淺綠色。于是,他們向反應后的溶液中加入金屬鋅,結果在鋅表面只生成紅色固體,則證明猜想一是________。
(2)為了驗證猜想二,上網進行了查詢,發現氯化銅溶液的顏色與溶液的濃度有關,見下表。那么,實驗若要得到藍色的氯化銅溶液,老師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
溶液濃度 溶液很濃 溶液較濃 溶液很稀
溶液顏色 黃色 綠色 藍色
(3)進一步查閱網上資料可知:氯化銅溶液的顏色變化的真正原因是氯離子的濃度不同產生的。為了驗證上述資料是否正確。小寧同學向反應后藍色的溶液中加入NaCI固體, 溶液出現________,則該資料是正確的。
8.某同學為探究銅鐵合金中鐵的質量分數,先后進行了四次實驗,實驗數據如表。請分析與計算: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所取合金的質量/g 10 10 20 20
所加稀硫酸的質量/g 100 120 80 180
生成氫氣的質量/g 0.2 0.2 0.2 X
(1)表中X=___________;
(2)第___________次實驗中,稀硫酸過量;
(3)求銅鐵合金中鐵的質量分數_________;
(4)求所加稀硫酸的溶質質量分數_________。
1.某科學興趣小組為驗證Ag、Fe、Cu三種金屬的活動性順序,設計了如圖所示的實驗方案。其中可以達到實驗目的組合是(  )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2.將砂紙打磨過的鋁絲插入硫酸銅溶液中,經研究發現該反應的微觀示意圖如圖所示(圖中微粒未完全畫出),則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A.酸銅溶液中含有的微粒是Cu2+、
B.反應過程實際是金屬鋁與銅離子的反應,硫酸根離子反應前后沒有改變
C.反應的微觀實質是:2Al+3Cu2+=2Al3++3Cu
D.硫酸溶液呈藍色,硫酸鋁溶液為無色,說明藍色與Cu2+有關
3.現有質量相等的甲、乙、丙三種金屬,分別放入三份溶質質量分數相同的足量稀硫酸中,生成氫氣的質量與反應時間的關系如圖所示(已知甲、乙、丙在生成物中均顯+2價)。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甲、乙、丙依次可能是、、
B.金屬活動性:甲>乙>丙
C.相對原子質量:乙>丙>甲
D.消耗硫酸的質量:甲>乙>丙
4.小柯為比較Mg、 Fe、Cu三種金屬的活動性順序,進行了如圖甲所示的實驗,實驗后把兩試管中的物質倒入燒杯中(如圖乙)發現燒杯內的紅色固體明顯增多,充分反應后過濾。則濾液中含有的金屬離子一定有( )
A.Mg2+ B.Mg2+和Fe2+ C.Fe2+和Cu2+ D.Mg2+、Fe2+和Cu2+
5.將金屬銅進行如下實驗:
向得到的C溶液中逐滴滴加Ba(OH)2溶液,滴加Ba(OH)2溶液的質量與產生沉淀的質量關系如圖所示。請回答:
(1)寫出Cu→A的化學方程式______;
(2)寫出C溶液中溶質的化學式______。
6.為測定黃銅(銅鋅合金)樣品中銅的質量分數,某同學先將樣品粉碎,再加入足量稀硫酸充分反應,所加稀硫酸與剩余固體質量關系如圖所示。請回答:
(1)黃銅屬于__________(填“金屬材料”或“有機材料”)。
(2)樣品中銅的質量是__________克。
(3)恰好完全反應時,所得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是多少?(計算結果精確到0.1%)
答案及解析
例1、A
【解析】
A、a點時,鐵與部分硝酸銀反應,溶液中溶質為硝酸銀、硝酸亞鐵、硝酸銅,加入鹽酸,會有白色沉淀生成,故選項說法正確;
B、c點時,鐵粉與部分硝酸銅反應,則濾渣成分為銀、銅,加入鹽酸不會有氣泡產生,故選項說法錯誤;
C、d點時,鐵與硝酸銀和硝酸銅恰好完全反應,溶液中溶質只有硝酸亞鐵,故選項說法錯誤;
D、e點時,鐵過量,固體成分為鐵、銀、銅三種,故選項說法錯誤。
例2、B
【解析】
A.濾紙上有銀、銅,說明溶液中的硝酸銀已全部反應,溶液中不含Ag+,故A不可能存在。
B.濾紙上有銀,說明向混合溶液中加入鐵粉,鐵粉只和硝酸銀發生了反應,而硝酸銀可能完全反應也可能仍有剩余,鐵粉量不足,沒有和硝酸銅反應,濾液中含有Ag+、Cu2+、Fe2+,故B可能存在。
CD.濾紙上有銀、銅、鐵,說明加入的鐵粉過量,則溶液中的硝酸銀、硝酸銅全部反應,溶液中陽離子只含Fe2+,故CD不可能存在。
例3、C
【解析】
A、當參加反應的鐵的質量為a、b時,溶液中溶質的種類為三種,表明硝酸銀沒有全部被置換出來,硝酸銅沒有參加反應,加入的鐵質量不等,置換出的銀的質量也不相等,所以最后溶液的質量也不相等,故A錯誤;
B、當溶質種類為1種時,表明溶液中的硝酸銀和硝酸銅全部參加反應,金屬單質至少兩種,不可能為1種,故B錯誤;
C、當溶質種類為兩種時,硝酸銀全部被置換為銀,硝酸銅可能有部分被置換為銅,金屬單質的種類可能是2種,故C正確;
D、當參加反應的鐵的質量為a時,溶液中溶質的種類為三種,表明鐵的量少,沒有將硝酸銅和硝酸銀全部置換出來,金屬單質是一種,不可能是三種,故D錯誤。
例4、 Zn > D
【解析】
(1) 從含有CuSO4、FeSO4、ZnSO4的廢液中回收金屬和鹽,由實驗方案可知,回收的鹽為硫酸鋅,則向廢液中加入的金屬X為鋅;
(2)因加入鋅后,硫酸銅和硫酸亞鐵都能與鋅反應生成硫酸鋅,所以最終得到硫酸鋅的質量大于原廢液中硫酸鋅的質量。磁鐵具有鐵磁性,能吸引鐵,則固體B是鐵, 回收的鹽為硫酸鋅,所以固體D是銅。要計算該廢液中硫酸銅質量,可利用反應前后元素質量不變的原量,所以要稱量固體D的質量。
例5、(1)0.2
(2)設消耗金屬鋅的質量為x,生成硫酸鋅的質量為y,
Zn+H2SO4═ZnSO4+H2↑;
65 161 2
x y 0.2g

解得:x=6.5g, y=16.1g。
(3)燒杯中剩余鋅粒的質量:10g-6.5g=3.5g;
燒杯中剩余溶液的總質量:109.8g-3.5g=106.3g;
反應結束后溶質的質量分數:。
【解析】(1)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可知,反應前后物質總質量的差就是生成氫氣的質量;
(2)寫出鋅和稀硫酸反應的方程式,利用生成氫氣的質量分別計算出參加反應的鋅的質量和生成硫酸鋅的質量;
(3)用加入鋅粒的質量減去消耗鋅的質量得到剩余鋅粒的質量,再用剩余物質總質量減去剩余鋅粒的質量得到剩余溶液的質量,最后根據計算即可。
根據關系圖分析生成的氫氣的質量,由氫氣的質量可求出消耗鋅粒質量,參加反應的硫酸中溶質的質量,再根據溶質的質量分數計算稀硫酸中溶質的質量分數.
1.D
【解析】
A、若A是酚酞溶液,酸不能使酚酞變色,所以Y一定是無色溶液,故A錯誤;
B、若B為氧化鐵,則黃色溶液的溶質可以是氯化鐵或硫酸鐵,故B錯誤;
C、氧化亞鐵和鹽酸反應生成氯化亞鐵和水,所以X與C的反應不一定產生氣體,故C錯誤;
D、X與D的反應可以是氫氧化銅和鹽酸或硫酸反應生成氯化銅或硫酸銅和水,可能是中和反應,故D正確。
2.B
【解析】
A.鎂、鋅能與稀鹽酸反應,鎂反應的劇烈,說明了鎂的活動性大于鋅,銅、銀不能與稀鹽酸反應,說明了銅、銀的活動性小于鎂、鋅;再將銅、銀加入硫酸鎂中,都不反應,說明了鎂的活動性大于銅、銀;不能比較銅、銀的活動性順序,故選項錯誤。
B.鎂、鋅能與稀硫酸反應,鎂反應的劇烈,說明了鎂的活動性大于鋅,銅、銀不能與硫酸反應,說明了銅、銀的活動性小于鎂、鋅;再將銅加入硝酸銀中,能銀將置換出來,說明了銅的活動性大于銀;能比較鎂、鋅、銅、銀的活動性順序,故選項正確。
C.鎂、鋅、銅、銀均不能與氯化鈉、碳酸鈉溶液反應;不能比較四種金屬的活動性順序,故選項錯誤。
D.鎂、鋅、銅、銀均不能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鎂、鋅、銅均能與硝酸銀溶液反應,不能比較鎂、鋅、銅三種金屬的活動性順序,故選項錯誤。
3.B
【解析】
最終稀硫酸完全反應,生成氫氣質量相等,鎂比鋅活潑,鋅比鐵活潑,因此鎂反應時間最短,鐵反應時間最長。
4.A
【解析】
A、bc段氣壓顯著增大的是鋁與稀鹽酸反應產生大量氫氣同時反應釋放熱的,氣體受熱膨脹,故A錯誤。
B、因為鋁的化學性質比較活潑,在空氣中形成一層致密的氧化鋁薄膜,將未經砂布打磨的鋁條放入盛有稀鹽酸的密閉容器中,氧化鋁先和稀鹽酸反應,沒有氣體生產,所以ab段氣壓幾乎沒增大,故B正確。
C、隨著反應進行稀鹽酸的濃度降低,反應的速率變慢,故C正確。
D、c點表示容器中化學反應已經結束,cd段氣壓逐漸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反應結束后溫度降低,故D正確。
5.A
【解析】
A、參加反應的純硫酸的質量=10g×49%=4.9g
設鐵與稀硫酸反應后溶液增重的質量為x
= x=2.7g
鐵與稀硫酸反應后溶液的質量=10g+2.7g=12.7g,即m=12.7,選項正確;
B、由圖可知,a→b的拐點,即圖中B點處硫酸恰好完全反應,所以從拐點到b點溶液的pH不再變化,選項錯誤;
C、由圖可知,c點是鐵與硫酸銅反應過程中的一點,此處硫酸銅尚未完全反應,所以溶液中的溶質是反應生成的硫酸亞鐵和為反應的硫酸銅,即溶液中的溶質有2種,選項錯誤;
D、d點的鐵與硫酸銅反應停止后的一點,無法確定反應后的固體中是否存在鐵,所以向d點固體中加入稀鹽酸可能有氣泡產生,選項錯誤,故選A。
6. 錫、鋅(Sn、Zn) 氫氣##H2 Fe2+、Zn2+
【解析】
(1)在金屬活動性順序表中,只有排在氫前面的金屬才能與酸反應,生成氫氣。根據金屬活動性順序表可知,錫和鋅排在氫的前面,而銅排在氫的后面,則會“消失”的金屬是:錫和鋅。
(2)1766年卡文迪許用金屬與酸反應制取了一種可燃性氣體,他稱之為“可燃空氣”,因為某些金屬能與酸反應生成氫氣,所以其實該氣體就是氫氣(H2)。
(3)金屬活動性順序中,排在前面的金屬能將排在后面的金屬從其化合物的水溶液中置換出來,且金屬活動性差距越大,反應越易發生。所以鋅先和硝酸銀反應,Zn+2AgNO3=2Ag+Zn(NO3)2,由于生成銀的質量大于參加反應的鋅的質量,所以溶液質量會不斷減小。當硝酸銀完全反應后,鋅和硝酸亞鐵反應,Zn+Fe(NO3)2=Zn(NO3)2+Fe,由于生成鐵的質量小于參加反應的鋅的質量,因此溶液質量會增大。當硝酸亞鐵完全反應后,溶液的質量保持不變。b點時,溶液質量得到最小點,此時硝酸銀恰好完全反應,而硝酸亞鐵還未反應,因此溶液中的金屬陽離子為Fe2+、Zn2+。
7.(1)錯誤的
(2)稀釋原鹽酸溶液(或減少加入的氧化銅的質量、對實驗后的氯化銅溶液加水稀釋)
(3)由藍色變成綠色
【解析】(1)根據鋅能與亞鐵鹽發生反應分析;
(2)根據溶液濃度影響溶液顏色可通過加水稀釋來驗證分析;
(3)根據氯離子濃度影響溶液顏色可通過增加氯離子來驗證分析。
【解答】(1)鋅的活動性大于鐵,若溶液中有亞鐵離子則加入鋅后會置換出鐵,但現象是鋅表面只生成紅色固體,說明溶液中沒有亞鐵離子,猜想一錯誤;
(2)由資料可知氯化銅溶液的顏色與溶液的濃度有關,則可采取稀釋原鹽酸溶液觀察顏色的變化來證明猜想的正確性;
(3)要證明氯化銅溶液的顏色變化的真正原因是氯離子的濃度不同產生,可向溶液中加入其它含氯離子的物質,通過顏色的轉變來實現;
故答案為:(1)錯誤的;(2)稀釋原鹽酸溶液(或減少加入的氧化銅的質量、對實驗后的氯化銅溶液加水稀釋);(3)由藍色變成綠色 。
8.(1)0.4
(2)一、二、四
(3)解:設銅鐵合金中鐵的質量為m,所加稀硫酸的溶質質量為n,
銅鐵合金中鐵的質量分數為×100%=56%;
答:銅鐵合金中鐵的質量分數為56%;
(4)12.25%。
所加稀硫酸的溶質質量分數為×100%=12.25%;
答:所加稀硫酸的溶質質量分數12.25%。
1.A
【解析】
A.①中鐵能與硫酸銅溶液反應,說明鐵的金屬活動性比銅強,即Fe>Cu;②中銅能與硝酸銀溶液反應,說明銅的金屬活動性比銀強,即Cu>Ag;該組合能得出Ag、Fe、Cu三種金屬的活動性順序為Fe>Cu>Ag,故選項正確。
B.①中鐵能與硫酸銅溶液反應,說明鐵的金屬活動性比銅強,即Fe>Cu;③中鐵能與稀鹽酸反應,說明鐵的金屬活動性比氫強,即Fe>H;該組合無法得出銀、銅兩種金屬的活動性順序,故選項錯誤。
C.②中銅能與硝酸銀溶液反應,說明銅的金屬活動性比銀強,即Cu>Ag;③中鐵能與稀鹽酸反應,說明鐵的金屬活動性比氫強,即Fe>H;該組合無法得出鐵、銅兩種金屬的活動性順序,故選項錯誤。
D.②中銅能與硝酸銀溶液反應,說明銅的金屬活動性比銀強,即Cu>Ag;④中銀不能與稀鹽酸反應,說明銀的金屬活動性比氫弱,即H>銀;該組合無法得出鐵、銅兩種金屬的活動性順序,故選項錯誤。
2.A
【解析】
A、硫酸銅溶液中含有的微粒是銅離子、硫酸根離子和水分子,該選項說法不正確。
B、由微粒的變化可知,反應過程的實質是金屬鋁把硫酸銅溶液中的銅置換出來,硫酸根離子反應前后沒有改變,該選項說法正確。
C、由微粒的變化可知,反應過程的實質是金屬鋁把硫酸銅溶液中的銅置換出來,再利用離子守恒配平即可,故選項說法正確。
D、硫酸銅溶液呈藍色,硫酸鋁溶液為無色,說明藍色與Cu2+有關,該選項說法正確。
3.D
【解析】
A. 金屬的活動性越強,相同條件下與酸反應時,反應越劇烈,反應速率越快,甲、乙、丙的活動順序是乙>甲>丙,依次可能是、、,即如果乙是鎂,甲可能是鋅,丙可能是鐵,選項錯誤;
B. 由A的分析可知,金屬活動性順序是乙>甲>丙,選項錯誤;
C. 當生成物中金屬元素的化合價相同時,金屬的相對原子質量越小,生成氫氣越多,相對原子質量:丙>乙>甲,選項錯誤;
D. 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氫氣的質量等于參加反應的酸中氫元素的質量,參加反應的酸越多,生成氫氣越多,消耗硫酸的質量:甲>乙>丙,選項正確。
4.B
【解析】
由于鎂的活動性大于鐵,鐵不能與硫酸鎂反應;鐵的活動性大于銅,鐵能將銅從其溶液中置換出來。由題意可知,實驗后把兩試管中的物質倒入燒杯中(如圖乙)發現燒杯內的紅色固體明顯增多,說明了b中的鐵完全反應了,a中的鐵又與硫酸銅發生了反應。若硫酸銅完全反應了,溶液中的陽離子是:Mg2+和Fe2+;若硫酸銅沒有完全反應,溶液中的陽離子是:Mg2+、Fe2+和Cu2+;由以上分析可知,B正確。故選B。
5. HCl、CuCl2[或HNO3、Cu(NO3)2]
【解析】
(1)Cu→A的化學方程式為:
(2)根據以上分析可知,C溶液中溶質的化學式為:HCl、CuCl2[或HNO3、Cu(NO3)2]。
6.(1)金屬材料;(2)7;(3)鋅的質量為20g-7g=13g,
設生成的ZnSO4質量為x,生成H2質量為y
解得:x=32.2g,y=0.4g
恰好完全反應時,所得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是:
浙教版2022-2023學年上學期九年級科學期末專題復習(十)
金 屬
考點過關
典型例題
課內精練
課后提分
典型例題
課內精練
課后提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 <menuitem id="wfhyu"><abbr id="wfhyu"></abbr></menuitem>

    <bdo id="wfhyu"></bdo>
  • <bdo id="wfhyu"></bdo>
    主站蜘蛛池模板: 喜德县| 扬中市| 康乐县| 农安县| 磴口县| 新营市| 巴塘县| 兰坪| 河池市| 浪卡子县| 安西县| 清镇市| 电白县| 漳平市| 彰化市| 望江县| 册亨县| 中西区| 巴林左旗| 鱼台县| 武强县| 资溪县| 长宁县| 雷山县| 无棣县| 缙云县| 安国市| 嘉义县| 章丘市| 肃北| 万宁市| 郎溪县| 沙雅县| 东台市| 云阳县| 德江县| 大邑县| 宁远县| 清丰县| 阳曲县| 新平|